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19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它是由两个或更多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观测站,最终附合到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上的导线测量。
下面是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外业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包括观测角度、边长和高差等数据。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附合导线的转角观测值,计算出角度闭合差。
如果角度闭合差超过允许的限值,需要进行调整。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转角观测值,依次推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4. 坐标增量的计算:根据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点之间的坐标增量。
5. 坐标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闭合差,检查是否符合限差要求。
如果超过限差,需要进行调整。
6. 坐标计算:根据经过调整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7. 精度评定:计算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等精度指标,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8. 成果整理:整理计算结果,编写附合导线测量的技术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因使用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时,应参考相应的规范和技术手册,并确保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
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依的要求内业计算中数字的取位,对于四等以下的小三角及导线,角值取至秒,边长及坐标取至毫米(mm)。
2.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起算数据用双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由于观测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而产生角度闭合差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超过,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
若不超过,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
改正后之内角和应为(n一2)·180。
,以作计算校核。
(3)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角按下列公式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适用于测左角)(适用于测右角)在推算过程巾必须注意:1)如果算出的>360°,则应减去360°。
2)如果<0,则应加360。
3)闭合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值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坐标增量的计算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实际上由于量边的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与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导线全长闭合差为:导线全长相对误差为: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各点坐标推算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相同。
仅由于两者形式不同,致使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和计算稍有区别。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四、查找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在外业结束时,发现角度闭合差超限,如果仅仅测错一个角度,则可用下法查找测错的角度。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 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创作:闭合及附停导钱測侵內业针算方 族(虧东®)1. 専钱方儘帘针篇公式£卩怎疋笑时a 甫=a 后+卩左・180°省卩签右侖时a ^=a 后・卩右+180°2. 角凌闭合爰针算fp=(a 胎・ct 终)+乂卩 y4-n*180°fp=(a 胎・a 终卜工卩右+n*180°3. %测角改正叙针篇公式V (3=±fp/11苦规塞角务左角,溢M 马闻合老相及的符合今紀他及 闻合爰,苦瓏察角务右角,疝"马闭合爰相同的苻合今 甬乙角及闭合爰。
4. 址标憎蜃闻合爰针篇EAX=X 终-X 胎^AY= Y ^-Y 胎Fx=^AX 侧送Z\XFY=MY ^!-X AY5.坐标憎蜃改正斂针算公式VX=- Fx/£D3DiVY=-FY/XD3Di2 2所:J;VX=・ Fx ^VY=- FY6.専钱舍g他对闻合爰F=SQR (FXT+FYT 丿7.専钱舍g相対闻合盖K=F/XD=1/^D/F8.坐标憎蜃针篇导钱测蜃的內地方注徐人亲才悉必魅理出来的望饨洽同行止人士提供点资(一丿冈合导钱內地针算己知A 点的坐标XA = 450.000 来,YA = 450.000專钱各边g,各內命和起胎边AB的方儘角aAB矗團所亦,弑针篇B、C, D、E各点的坐标。
1角凌闻合爰:囹6—8闭合导钱篇例革囹角及的改正欷厶卩怎:2、导钱边方儘角的推算BC边的方儘角CD边的方儘角AB边的方儘帝右角雅算方儘角的公式;(僅核丿3、坐标憎蜃针筹殺D12、Q12伶己知,则12边的坐栋憎養%:4、坐标憎蜃闭合妾的针算与调逹因务闭合导後是一闭合多边彬,曳坐标憎蜃的代毅和在理论上盜普孑农,即:仪由孑侧虧导钱边盘和九侧內角过程申爲恵誤爰,所 "实隊上坐栋橹蜃之和往往耒综孑參而产或一个爰值,这个妾值烈為坐标憎逼闻合爰。
今别用表示:缺口AA,的艮茨称岛専钱全盘闻合爰,“If素亦。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当B为左角时a前=久后+B左-180 °当B为右角时a 前=a后-B 右+ 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f 3 =(始-a 终)+ E3左-n*180 °f 3 =(始-a 终)-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V3 =±f 3 / n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X=X 终-X 始Y= Y 终-Y 始Fx= &△ X 测-以 XFY=m Y 测-m Y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VX=- Fx/ E D3DiVY=- FY/ E D3Di2 2所以:E VX= - Fx E VY= - FY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SQR (FX A2+FY A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 E D=1/ E D/F 8. 坐标增量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已知A 点的坐标 XA = 450.000米,YA = 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 方位角a AB 如图所示,试计算 B 、C 、D 、E 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图6— 8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 B 为:AB 的A X 12 = D l2 COS % 叽=%皿吩 另△工理=ol 2LA^® = D JA h£ 二二 Ax]2、 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 边的方位角 CD 边的方位角 AB 边的方位角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3、 坐标增量计算设D12、a 12为已知,贝U 12边的坐标增量为:4、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 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坐标正反算及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是现场进行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的各个点的位置。
在进行详细的现场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内业计算来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
内业计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反算、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坐标正反算:坐标正算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是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和测量数据,计算出测量点及其相对坐标。
在进行坐标正反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确定基准点:选择已知坐标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等。
-计算坐标:根据测量数据和已知基准点的坐标,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
2.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附合导线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上各个点的位置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工作。
内业计算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结果的分析。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完成以下步骤:-数据处理:整理测量数据,包括观测角、观测距离、校正数据等。
-计算导线起始点坐标: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导线的起始点坐标。
-计算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根据导线的起始点坐标和测量数据,利用三角法或其他测量方法,计算出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
-检查和改正:对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
-分析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导线的形状,评估测量误差并进行合理解释。
-生成报告:将计算出的坐标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相对坐标,并附上测量误差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x yx Ax By Ay B∆y AB∆x ABαABABO图6-10坐标增量计算⎭⎬⎫=-=∆=-=∆AB AB A B AB AB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6-1)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象限 坐标方位角α Δx Δy Ⅰ 0˚~90˚ + + Ⅱ 90˚~180˚ - + Ⅲ 180˚~270˚ - - Ⅳ270˚~360˚+-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1、坐标反算:D=V(X1-X2)2 +(Y1-Y2)2 (距离)a二arctan (Y2-Y1) + ( X2-X1)(坐标方位角)说明:当厶Y+ △ X+第一象限当A Y+ △ X-第二象限+180 °当A Y- △ X-第三象限+180 °当A Y- △ X+第四象限+360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a 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
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a 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也是直线BA的正坐标方位角。
a AB与a BA的坐标相差180度,互为正、反坐标方位角。
即a AB=a BA± 180°2、闭合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 B二刀B测-(n-2 ) X 180°(左、右角) 若f f B 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在平差的过程中。
采用平均分配法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 并遵守短边的夹角多分配,长边的夹角少分配的原则, 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
改正数计算V B =f B* n (反号)改正后的角值B =B测+V( 2)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a前=久后+180° - B右(右角)a前=口后-180 - B左(左角)(3)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计算与改正:△ X=l x Cos a AB △ Y I x Sin a AB (I 是距离)fx= £△ X 测fy= £△ Y 测f= V fx2 + fy 2K=f - L=1 - (L -f)v ?容(L 是路线的全长)若K v K容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改正,就是将fx、fy按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
反之则重测。
改正数计算:Vx(y)= fx(y)-L x I (反号)改正后坐标增量:△ X后=△ X+Vx △ Y后二AY+ Vy(4)导线点坐标计算:X=X0+\ X 后Y二Y0+XY 后3、附和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 B =刀8测-a终-a始+n x 180°(左角)f B =刀8测-a始-a终+n x 180°(右角)若f f B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1、坐标反算:D=√(X1-X2)2 +(Y1-Y2)2 (距离)α=arctan(Y2-Y1)÷(X2-X1)(坐标方位角)说明:当△Y+ △X+ 第一象限当△Y+ △X- 第二象限 +180°当△Y- △X- 第三象限 +180°当△Y- △X+ 第四象限 +360°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
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也是直线BA的正坐标方位角。
αAB与αBA的坐标相差180度,互为正、反坐标方位角。
即αAB=αBA±180°2、闭合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β=∑β测-(n-2)×180°(左、右角)若fβ﹤fβ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在平差的过程中。
采用平均分配法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并遵守短边的夹角多分配,长边的夹角少分配的原则,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
改正数计算Vβ=fβ÷n (反号)改正后的角值β=β测+V β(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α前=α后+180°-β右(右角)α前=α后-180°-β左(左角)(3)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计算与改正:△X=l×CosαAB △Y= l×SinαAB (l是距离)fx=∑△X测 fy=∑△Y测f=√fx2 + fy2 K=f÷L=1÷(L÷f)﹤K容(L是路线的全长)若K﹤K容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改正,就是将fx、fy按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
反之则重测。
改正数计算:Vx(y)= fx(y)÷L×l (反号) 改正后坐标增量:△X后=△X+ Vx △Y后=△Y+ Vy (4)导线点坐标计算:X=X0+△X后Y=Y0+△Y后3、附和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β=∑β测-α终-α始+n×180°(左角)fβ=∑β测-α始-α终+n×180°(右角)若fβ﹤fβ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坐标正反算及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y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 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 A ,y A )和(x B ,y B ),则直线边长D AB 和坐标方位角αAB 的计算公式为:22AB AB ABy x D ∆+∆= (6-3)AB ABAB x y ∆∆=arctanα (6-4)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 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
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 、Δy 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72.525m 50.304m 29.814m 99.342====B B A A y x y x ,,,试计算AB 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 计算A 、B 两点的坐标增量m 57.288m 29.814m 72.525m49.38m 99.342m 50.304-=-=-=∆-=-=-=∆A B AB A B AB y y y x x x根据式(6-3)和式(6-4)得m 13.291m)57.288(m)49.38(2222=-+-=∆+∆=ABAB AB y x D 9042262m 49.38m57.288arctan arctan '''︒=--=∆∆=AB AB AB x y α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1=500.00m 1=500.00m图6-11 闭合导线略图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1所示,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180)2(th n β (6-5)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m β不等于理论值∑th β,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 β表示,即︒⨯--=-=∑∑∑180)2(th n f m m ββββ (6-6)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 βp 见表6-3和表6-4,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 βp 的计算公式为:n f 06p ''±=β(6-7)如果βf >pβf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βf ≤pβf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 β,v β的计算公式为:n f v ββ-= (6-8)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ββf v(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 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βββv i i +=改 (6-9)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 -2)×180˚,本例为540˚。
本例中f β、f βp 的计算见表6-5辅助计算栏,水平角的改正数和改正后的水平角见表6-6第3、4栏。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按式(6-1)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例如,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为:m 30.1830042335cos m 60.201cos 121212+='''︒⨯==∆αD x m 92.830042335sin m 60.201sin 121212-='''︒⨯==∆αD y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填入表6-6的第7、8两栏的相应格内。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如图6-12a 所示,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00th th y x (6-10)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m x ∆∑、m y ∆∑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 x 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 y ,即⎭⎬⎫∆=∆=∑∑m y m x y W x W (6-11)(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 D 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 K 从图6-12b 可以看出,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 x 、W y 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1-1′之长度W D 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并用下y图6-12 坐标增量闭合差式计算W D =22yx W W + (6-12)仅从W D 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
将W D 与导线全长∑D 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 K ,即D D W DD W K ∑∑==1(6-13) 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 K 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W K 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
不同等级的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容许值W K P 参见表6-3和表6-4,图根导线的W K P 为1/2 000。
如果W K >W K P ,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 K ≤W K P ,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本例中W x 、W y 、W D 及W K 的计算见表6-6辅助计算栏。
(4)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W x 、W y 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以v xi 、v yi 分别表示第i 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i yyii x xiD D W v D DW v (6-14)本例中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m05.0m 60.201m 80.1137m30.01212+=⨯--=-=∑D D W v x xm02.0m 60.201m 80.1137m 09.01212+=⨯--=-=∑D DW v yy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填入表6-6的第7、8栏坐标增量值相应方格的上方。
计算检核: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满足下式⎭⎬⎫-=-=∑∑y yx x W v W v (6-15) (5)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6-16)本例中导线边1-2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m 35.183m 05.0m 30.183121212+=++=+∆=∆x v x x 改m90.83m 02.0m 92.83121212-=+-=+∆=∆y v y y 改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改正后坐标增量,填入表6-6的第9、10栏内。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根据起始点1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改改1111i i i i i i y y y x x x (6-17) 将推算出的各导线点坐标,填入表6-6中的第11、12栏内。
最后还应再次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为计算检核。
表6-6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基本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面稍有差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α及观测的各右(1)计算角度闭合差如图6-13所示,根据起始边AB的坐标方位角ABα'。
角,按式(4-19)推算CD边的坐标方位角CDB AB B βαα-︒+=1801 1112180βαα-︒+=B21223180βαα-︒+= 32334180βαα-︒+=C CDβαα-︒+='+180)341429.02m1283.17m图6-13 附合导线略图∑-︒⨯+='m AB CDβαα1805写成一般公式为:∑-︒⨯+='R n βαα1800fin(6-18) 若观测左角,则按下式计算:∑+︒⨯+='L n βαα1800fin(6-19)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 β为:fin fin ααβ-'=f (6-20)(2)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如果观测的是左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左角上;如果观测的是右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同号平均分配到各右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