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奥斯曼土耳其人最初游牧于中亚地区,13世纪时向西迁徙。
造成其西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蒙古西征的压力B.生存环境的恶化
C.罗马帝国的邀请D.传播宗教的需要
2.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对外扩张中,对待不同的势力集团采取不同的策略。
下列势力集团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组合中,错误的是( ) A.诸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B.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C.拜占庭帝国——软硬兼施D.蒙古汗国——武力征讨
3.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更其名为( ) A.拜占庭B.巴格达C.伊斯坦布尔D.大马士革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二、拓展练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奥斯曼次子奥尔汉(1324—1360)统治时期,初步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基本制度。
奥斯曼帝国的制度深受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和塞尔柱国家的影响,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
奥尔汉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
奥尔汉任命其兄阿拉丁为维齐(宰相),下设大法官、财政官、掌玺大臣、近卫军团长、海军司令等,这些官员为国务会议(迪万)的成员。
一《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奥斯曼帝国的基本政治状况。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国、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大帝国的基本史实。
了解奥斯曼帝国军事化的特征。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分析,学生懂得从内外因两方面来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交融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切断了原有的东西方贸易陆路,客观上造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近代史拉开序幕埋下了伏笔;在其领土内,特别是巴尔干地区执行的宗教、政治政策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这些地区。
2.教学难点:无
三、板书设计:
1299年,建国
过程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1457年,迁都,后改名
封建生产方式
内因解决国内矛盾
原因正确外交政策
外因:拜占庭帝国衰落
地跨亚欧非大帝国
影响伊斯兰教广泛传播
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
破坏原有东西方商业活动四、教学过程:。
第11课奥斯曼帝国[教学目标]1.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及成为亚、非、欧大帝国的基本历史过程;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崛起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2.通过一些视频的回顾,了解奥斯曼土耳其崛起、扩张的过程,进而掌握从视频、图片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探讨的方式,分析奥斯曼土耳其能顺利扩张的原因,进而掌握运用内因、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的方法;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奥斯曼帝国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掌握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肯定奥斯曼帝国在传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所起的作用,对其毁弃基督教文明的做法强烈谴责,树立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理念;对其民族、宗教压迫政策给予必要的反思。
[重点与难点]重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
难点:奥斯曼土耳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
说明:1.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
它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比如,破坏了所涉地区的基督教文明;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国际关系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征收苛捐杂税,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及其后果对世界历史从区域文明发展到全球文明产生重要影响,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把此作为本课的重点。
2.奥斯曼土耳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教材将其内容零零碎碎散落在各个角落,而且基本上用的是比较抽象的语言,对高一学生而言,归纳整理、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运用内因、外因的哲学范畴多层面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1.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播放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视频,使学生能简单掌握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过程;展示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地图,按照地图和学生一起整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相关知识点。
刘悦第十一课奥斯曼帝国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就是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从此兴起,至今成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节课的开始,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伊斯兰教兴起的时间?回答:公元7世纪提问:在哪里兴起?回答:麦加。
提问:创始人是谁?回答:穆罕默德。
提问:教义经典是哪部?回答:古兰经。
嗯,大家回答的很好。
大家知道,阿拉伯帝国于1258年被蒙古骑兵所灭,但是它所创立的伊斯兰教文明却传播到了帝国所征服的领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这节课就要进入一个同样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一个兴起于小亚细亚,最终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二、讲解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十五至二十世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伊斯兰帝国,它兴起于小亚细亚,靠着其草原圣战勇士的传统,在拜占庭和穆斯林国家的长期战争中发展起来,十四至十五世纪间,土耳其人进入巴尔干半岛。
1453年,攻取伯斯布鲁斯海峡的著名古城——君士坦丁堡,并大举向中欧、西亚和非洲扩张,将整个伊斯兰教世界与巴尔干半岛及中欧联系在一起。
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世界的迅速崛起,伴随着巴尔干、近东、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成为欧洲列强角逐近东地区的牺牲品。
土耳其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中亚的游牧民族突厥人。
土耳其这一名称,就是由突厥二字的字音转变而来。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游牧部落的一支,其祖先西突厥人曾与中华帝国的汉唐王朝有过激烈的边境冲突。
七世纪以后,西突厥人辗转西迁至咸海和锡尔河之北,里海和伏尔加河以东,额尔齐斯河之西南的广漠草原上。
在进入这一地区伊斯兰教商人和苏菲派苦行僧人的影响下,接受了正统派伊斯兰教。
十一世纪早期,西突厥人中的一支塞尔柱克人越过锡尔河南下,进入巴格达,挟持了阿拔斯朝哈里发,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实际统治者,从此,已经停止扩张的伊斯兰教帝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11课奥斯曼帝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影响,掌握比较历史事件异同点的方法。
分析奥斯曼帝国成为大帝国的原因,掌握运用内因和外因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祖先:西突厥的一支,游牧于中亚地区。
8世纪上半叶,西突厥各部先后皈依伊斯兰教。
2、蒙古西征与奥斯曼人西迁至发祥地—小亚细亚13世纪初,奥斯曼人受蒙古西征的压力向西迁徙,进入小亚细亚。
奥斯曼人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
信奉伊斯兰教3、独立建国: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趁罗姆素丹国分裂, 宣布独立建国。
1300年奥斯曼一世自称苏丹(意为最有权威的人),他高举圣战大旗.三、攻占君士坦丁堡1.原因:(1)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奥斯曼人再次大规模向外扩张,矛头直指君士坦丁堡。
(在49页地图上找到该地)(2)拜占庭帝国此时走向衰落,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客观上给奥斯曼人以可乘之机。
2.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时间和迁都:攻占: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皇帝死于乱军之中。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经受住日耳曼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的进攻,千年不倒)迁都:1457 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3.奥斯曼人继续扩张与帝国性质(1)16世纪的帝国:奥斯曼人继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昔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皆在其版图之内。
(2)帝国性质和地位:16世纪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读图学史:比较阿拉伯帝国地图与奥斯曼帝国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区域,哪些不同区域?答: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是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亚洲部分:阿拉伯帝国东到印度河,北到锡尔河,大部分小亚细亚半岛不包括;奥斯曼帝国包括整个小亚细亚,但东部边界不及阿拉伯帝国远,主要控制两河流域,黑海沿岸,阿拉伯半岛西海岸非洲部分:都包括地中海沿岸非洲地区,奥斯曼帝国向南深入的地区更多一些。
第11课奥斯曼帝国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1258年,蒙古军队的铁骑攻陷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那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伊斯兰世界又将走向何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
”那么,1500年前后的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奥斯曼人的兴起谈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要从他们的祖先西突厥人开始追溯。
在汉代的时候,突厥人就生活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
公元6世纪7世纪之间,因为继位制度混乱,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经常劫掠农耕民族,获得生产生活资料。
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和突厥民族战争不断。
公元629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
又经过30年的努力,打败了西突厥。
西突厥人战败后,就向西迁居到现在的中亚地区。
这时的奥斯曼人就是属于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
到了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中亚,奥斯曼人也接受伊斯兰教。
到了13世纪,蒙古人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游牧部落,不仅逐步占领中国。
他们还发动了一系列的西征。
奥斯曼人打不过蒙古人,就在蒙古人的追赶下,不断的西迁。
后来在小亚细亚半岛落脚。
接受了当地罗姆苏丹国的庇护。
当时罗姆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占领的小亚细亚半岛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后来东罗马帝国向西败退。
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和宗教,彼此征战不断。
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姆苏丹国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协议,奥斯曼人获得一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牧场。
而奥斯曼人替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
这块土地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2、奥斯曼国家的建立为什么这个民族被称作奥斯曼人呢?他们的名称来源于开国国王奥斯曼一世的名字。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
(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
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1、政治上:改变了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例如巴尔干地区因民族、宗
教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涉及到一战的爆发与科索沃战争等;
2、经济上:控制亚欧商路,使欧洲另行开辟新航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开始向世界奔
涌。
六、小结(以问题的形式,由学生发言)
1、练习与测评P50
(1).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299年独立建国;1457年,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土耳其从一个部落迅速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原因须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主观上:
①新生产方式的活力。
立国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在周边先进制度影响下,氏族制度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制度刚刚建立,具有一定活力。
②对外扩张的内驱力。
内部分化带来的矛盾,奥斯曼人热衷对外扩张,摆脱困境。
③正确的外交策略。
对突厥和蒙古取守势,集中进攻拜占庭帝国。
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
尤其是拜占庭帝国至15世纪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且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奥斯曼土耳其攻灭君士坦丁堡。
并先后占领蒙古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请你再列举几个这一类国家。
﹡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2、比较两大帝国的异同(培养归纳、辨别能力)
同——
地理位置上都发端于西亚,都是亚洲国家;
宗教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
文化上都是多元文化;
对外政策都实施扩张路线;
被征服国多数是环地中海国家,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国家性质都是军事封建帝国。
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奥斯曼帝国则相反,使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而且控制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文化、经贸的陆上交流。
七、作业
1、练习与测评P50
(1).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请你再列举几个这一类国家。
2、比较两大帝国的异同
3、预习:第12课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