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概论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

对家族企业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G ·Donnel-ley 的观点,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钱德勒(1977) 认为,家族企业是指“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起掌握着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着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决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钱德勒将家族企业这一定义视为一个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的经济组织。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界定家族企业概念时,基本上认为他们都是从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家庭与企业的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定义的。家族企业是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归属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而且具有将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

中国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中国学者储小平认为应该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蜕变为公众公司。

叶银华认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就可认定为家族企业: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会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

笔者认为家族企业主要是以血缘姻亲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家族成员具有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法人财产的控制权并且直接或间接掌握着企业经营大权(即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该组织形式中,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家族成员或具三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简言之,家族企业是被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

(二)家族企业的特点

1、决策机制上的特点。

家族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内部政策时可以灵活机动并充分考虑到各个成员的意见,而这种意见从出发点上看都是完全为了公司本身健康稳定而提出的,这种做法可以保证一种民主,保证考虑的多面性。但是,这种特点往往使得在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寻求路子的时候犯下保守不前,害怕风险的毛病。

2、用人制度上的特点。

家族企业本身的雇佣制度容易得到员工投身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但是,这必然另一方面导致贤人不用,用人不贤。“长子继承制”虽然在现今很多家族企业已经不再那么被看重了,但是在为数不少的传统型的家族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的企业当中,依然被完整的坚持着。

二、家族企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家族企业发展状况

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 是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其占比例高达80 %以上。以美国为例,在500家大企业中,有近40 %为家族企业。50 %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家族企业,60 %的劳动力为家族企业工作。纵观经济发展规律,一部家族经营史是与私有制经济的出现相联系的,在美国和欧洲的早期工业化生产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经营,如福特、沃尔玛、奔驰、洛克菲勒、卡耐基等据资料显示,家族企业约占北美企业总数的80%~90% ,美国60% 的上市公司为家族所控制。在东亚和欧洲,家族企业更是深深扎根于所在国家的经济之中。

(二)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状况

据中国工商联的调查,中国民营企业里面80% 是家族企业,如同仁堂、长江实业、太太药业、万和集团等。家族企业是世界各国企业组织的主导模式,《财富》5 0 0 强企业有37% 归家族所有。家族式经营的企业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已经占到90 %以上。

三、我国家族发展状况分析

对我国家族企业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

及竞争优势的定位。通过对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深入剖析家族企业,从而提出我国家族企业科学的发展策略。

(一)家族企业的优势(Strengths)

1、高度的集权化

家族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一,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代理成本和管理成本,有助于实现经营利益最大化。从业主制到上市公司,家族企业始终把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掌握。即使成为公众公司,也通过绝对控股、相对控股、特殊股权等方式实现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控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族企业的发展直接体现为家族财产的积累,因此,家族成员作为管理者,具有积累的动力,挖掘一切可以提高盈利的途径,进行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2)家族成员在企业困难时期可不计报酬,从而节约了管理成本。(3)家族成员由于血缘关系,具有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和动力,在决策时也较多地考虑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避免了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4)由家族成员进行经营管理,成员间生活在一个圈子内,具有信息优势,可根据各人的特点进行职务安排,避免向外聘请代理人时因信息不对称而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并降低了代理成本。在其企业中,家族成员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又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所以家族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有动力经营好企业,这使得企业面临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决策效率高

一方面,在家族企业中,决策者注重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不被眼前利益所左右。家族企业由于持股者是家族成员,不会因为公司股票的一时波动而抛售股票,从而使决策者更多地着眼于家族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面对市场形式瞬息万变,机会如果不能立即把握就会消失的情况下,家长式的经营方式能够当机立断,面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在执行上,由于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政策和决定执行有力。

另一方面,家族企业的主体是具有血缘关系,可以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使得团体内部成员的信息及协调成本大为降低。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与企业签订契约的交易费用也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着家族性的默契,所以企业领导对员工的监督成本也很低。家族企业的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的环境下能突显出相对其它组织形式的优势,这也是家族企业能普遍存在和顽强成长的主要原因。

(二)家族企业的劣势(Weakness)

1、企业内部产权不清

股份制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已经在我国广泛推行,并且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功。但是,产权模糊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方面,家族企业的原始资本投资,多来源于家族内部。家族内部的各成员根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在企业初始阶段内分配相应的股份。但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资金需求量也逐步增加,单一狭窄的资本获取渠道,就成为了企业发展

的一个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在创业初期,家族成员齐心协力,并未过多考虑产权关系,例如一些高科技家族企业来说,技术、专利等人力资本的产权在创立过程中没有从法律上得到确定,所有矛盾都被创业激情所掩盖。但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人的想法不统一,对待荣誉和金钱的看法有所不同,很容易就出现反目现象。其次,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这由于中国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等背景决定的。随着对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政策的开放,最终导致大量的产权纠纷。

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缺陷

任人唯亲、管理人才攻击匮乏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家族企业成长初期,高层管理的核心人员一般都以家长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大家长”式的管理贯穿在企业管理当中。依靠家长的家族性权威保证企业的运转顺利。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水平明显跟不上市场对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考虑,家族成员群体都很难保证对人力资本的供给。

企业要发展,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许多家族企业在用人、提拔、晋升等方面往往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选择面狭窄,论资排辈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任人唯亲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用人制度使家族氛围越发浓重,很难从外部吸纳优秀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外部环境的变迁,企业主的个人经验逐渐失效,生意越做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就难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1)经验取代创新的弊病。

家族式企业大都过分看重“经验”,却忽视创新。任何“经验”都无例外是对过去事物的总结与归纳,而企业面对的最重要者为现在与将来,经验只能作为企业领袖在决策时的参考,不能直接地搬用,简单地抄袭,否则,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可能是毁灭性的。家族式企业在对待“经验”的问题上往往处理不当。缺少对未来市场的正确预测和经营创新。

(2)排他的企业文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家族企业常以“五缘文化”为基础,即所谓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换言之,指以宗族亲戚、邻里乡党、宗教信仰、同行同学和物质媒介等为五根纽带结合成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排他的文化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失去人力资源优势;将外部大量资金拒之门外,限制了企业超高速发展;将高新技术拒之门外,企业产品落后于时代。

(3)企业文化缺乏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倡导、信奉同时必须付诸实践的,也是企业充满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有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而在家族企业中,权力往往集中在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家族成员手中,这种集权的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是一种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三)家族企业的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

(1)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

(3)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将进一步公平竞争。

(4)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2、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战略性调整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3、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家族企业的威胁(Threats)

1.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挑战。

加入了WTO 意味着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跨国公司拥有技术、资金、人才等诸方面强大的优势,势必会造成一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的企业受到冲击,甚至是倒闭,加上关税的大幅度下调,某些行业和产品的压力更大,市场占有份额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2.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家族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新经济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面前,将承受巨大的考验。

3.人才竞争中的劣势。

跨国公司拥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的人才将被跨国公司或某些实力强大的企业挖走,人才市场将会出现真空,它们利用自身拥有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资源,将控制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这无疑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的威胁

四、我国家族企业发展途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在创立和发展初期,因为规模小,员工人数少,正规化程度低,呈现典型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一般仅有2~3 个垂直层次,企业主可以行使全部管理和决策职能。但是,在家族企业规模壮大后,由于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跨度增大,使管理难度增加,家族化管理已力不从心,这时必须引入现代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实现管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就是要由具有丰富管理知识的人员来管理企业,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所有者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转变。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来选择职业经理人和其他管理人员,内部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一视同仁。注重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的作用。对聘任的经理人员,按照公司章程给以职权,同时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这样做,可使原家族制企业的老板逐步“放权”,摆脱具体事务干扰,集中精力思考企业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著名的万向集团、通天股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两权分离和管理专业化,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实现产权社会化和多元化。当家族企业步入青春期和盛年期的时候,企业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一股独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产权社会

化也就成了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温州正泰集团是我国著名的民营业,也是家族企业,1991 年正泰公司成立时,南存辉兄弟及其他家族亲友占有企业全部股权,其中南存辉占有60 %的股权,1998 年,南存辉个人股份降至28 % ,

通过稀释股权,使正泰集团走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 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资本获取渠道

我国金融体系及民营经济信用体制还不完善,在金融信贷方面对于家族企业的投入很有限。一方面银行急于向企业进行信贷,另一方面企业又因为体制及自身所限贷不到或很少贷到所需的资金。金融信贷审核制度制约家族企业信贷的原因,在于民营经济中没有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信用体系。家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除在家族内部进行扩融外,还可以采用:金融体系信贷、行业内企业参融股权、外来经营投资以及上市融资等方式吸纳企业成长基金。就中小型家族企业来讲,前三种融资方式实效性强、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随着我国金融信贷体制及信用体制的完善,银行系统也将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三) 改革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民营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复苏,第一代创业者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平均年龄已介于50至60岁之间。受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原因,在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度的进程中,陷入了市场敏锐感衰退、满足现状、经验主义的怪圈。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很强,为了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子承父业的现象极其普遍。虽然这种制度越来越受到非难,但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很难动摇。在子承父业这一传承制度中,关键点在于家族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企业是否有一套健全而完善的培养、选拔机制,传承者是否有能力承担管理企业发展的重任。对于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应以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为前提,使接班人在企业内逐步树立威信;其次,对于其它与企业有关的家族成员,应采取解释、引导的策略,避免粗暴式的强权威压政策。最后,在接班人正式接管企业之后,作为上一任的管理者还应为新的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管理咨询及家族内部协调工作,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帮助企业在转承期内平稳过度。但是,如果家族成员之中没有可以继承或者能力不足以担当起企业的发展重任,那么势必要考虑新的途径来解决人才断层的问题。对于管理者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应采取引进与开发两条渠道进行。一方面,在技术、制造等应用环节中,通过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解决生产问题,并利

用较高的激励制度使人才得以为企业提供稳定而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在企业

的经营、管理等运营环节中,采用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的操作方式,利用有效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从内部寻找适合企业并真正了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四) 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因此,他不能没有进取、冒险、胆识和创见等能力和精神。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需要不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拓市场,敢于和善于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具备团队合作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企业文化作

为一种经营理念、经营的价值系统,[7]是一种看不见、但是可以让

人们确实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存在。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强烈的企业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日本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值得借鉴。如松下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将企业文化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确立了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斗向上等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的作用虽然是间接的,但是它是作用于人的,所以是长久的。因此,及早注意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文化的培养,可推动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进步。

(六)发展产业群,培育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

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家族企业优势互补并发挥其整体功能以形成地区产业群,这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农村和中小城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浙江瑞安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就是例证。截至2002 年底,该市登记在册的各类工业企业达到2.5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产值均占95% 以上。瑞安民营经济通过户帮户、村帮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产业群逐步形成,其经验值得借鉴。同时,家族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考虑长远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安排,培育自己的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符合市场需求的主打产品、技术和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因此,如何培育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家族企业的治理

家族企业的治理 一、家族企业治理的历程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从理论上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此期间,家族企业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真正7开始创立与发展则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从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可以把它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1978~1992年是中国家族企业孕育和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家族企业未能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它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族企业在中国得到认可,当年家族企业处于雏形状态,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工业、矿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以“窗户店”、“家庭工厂”居多。如今发展壮大的许多家族企业都是从一辆运输车、一家豆腐房起步的。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家族企业的资金积累阶段.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992—1997年是中闷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分布广泛,不仅分布在沿海城市,在中国内地也都出现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家族企业性质的企业。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不仅有工业、矿业、运输业,还有商业和餐饮业等各种服务行业。家族企业有的已初具规模,甚至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有的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从封闭的家族管理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1998~2002年家族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随着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与经济日益全球化,家族企业所固有的管理与经营方式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变革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家族企业能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呢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通应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和忽略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家族企 业在初创阶段是通过血缘、亲戚关系来维持企业运作的组织,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日益显现r 出来。 据2005年《中困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20世纪80年代初在【司内崛起的一批新兴民营企业到90年代大多数已销声匿迹;在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到90年代末大多数也已日薄西山;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民营企90%以上足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历史不长、寿命短暂的问题。2004年,中国有大约100万家家族企业倒闭。也就是说,中国每天约有2 740家家族企业倒闭,每小时就有约1 14家家族企业倒闭,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破产。这个数字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旧1。 1993、1995、1997、2000、2002、2004年连续6次民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杏表明:大部分家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3年左右,能够存活为3年以上的食业只有10%,中国大型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13倍。 二、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在具体运营实践中,家族企业暴露出其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内容互相交叉的弱点。在这些企业里,往往是董事长管总经理该管的事,总经理又管董事长该管的事。一方面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决策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2.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从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模糊产权——清晰产权的过程。产权模糊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家族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基于血缘关系,彼此信任,对于财产分割不清,导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内部产权界定不清,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其次,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为获得各种政策支持,良好的声誉,有意识地模糊化产权结构。 3.家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缺陷。(1)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比例问题经营者的薪酬以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福利、补贴、职务消费、股票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一般说来基本工资、奖金等属于短期激励,都是按月以现金结算,短期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这种按月发放的现金薪酬在经营者整个收入比例过高,甚至全部。很多家族企业没有推行年薪制、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措施,没有使经营者的行为和企业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经营者不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家族企业的概述

第一讲家族企业的概述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与生命力 什么是家族式企业 现代企业成功要素 本书的主题是家族式企业的治理、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这个题目可能会牵动中国很多企业家的神经,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令人关注的大课题。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与生命力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大;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长; ?中国的企业往往做不强。 任何企业,都希望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就需要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案例】 10年前温州企业问题的启迪 大概在10年前,温州是中国家族式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聚集的一个很典型的地方。 当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诋毁温州人和温州企业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多温州企业家认为,温州企业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温州企业都是一些家族式的企业,所以企业发展得不好;第二,假冒伪劣几乎成了温州企业的代名词。 温州企业家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第一,要从家族式企业转化为非家族式企业;第二,要解决假冒伪劣的问题。 但是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根源。 家族式企业的生命力 1.家族式企业所占比例大 全世界约7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在世界500强中有40%是家族式企业,如沃尔玛、杜邦、福特、安利、摩托罗拉、洛克菲勒等。 2.家族式企业竞争力强 西方家族式企业的寿命和竞争力都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美国家族式企业雇用了60%的就业者、创造了全美GDP总值的一半。 家族式企业的问题根源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回答上述案例所提出的问题。 1.家族式企业本身不是问题 中国有约9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这些企业经营得非常好,但规模和效益则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以这几年在中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家族式企业和表现欠佳的企业等同起来。而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家族式企业的表现,都明显地优越于非家族式的企业。所以,家族式企业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能不能实现市场化、现代化、规范化。 2.假冒伪劣问题 假冒伪劣本身当然是问题,但不是问题的本质。企业在发展初期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问题是当你赚到了第一桶金以后,还在继续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就很难发展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能不能够实现转型,能不能进行变革,能不能与时俱进。 家族式企业的生命周期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1: 案例点评:保时捷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看到了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使公司重新焕发活力,很显然,这是第二代传承顶层设计做得好。由此可见,让家族企业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有可能的,保时捷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据统计,在很多国家,家族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专家统计,西方家族企业第一代能传 到第二代的只有30%,到第三代12%,能到第四代的只剩3%。那么,保时捷就属于能成功传承的3%的家族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逃避盟军空袭,费迪南德把自己的保时捷公司迁往奥地利。同时,费迪南德的儿子费利和女儿路易斯?皮 耶希也加入到公司的经营中。当时女儿路易斯已经嫁给皮耶希,因 此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保时捷公司后来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战结束后,费利将保时捷总部迁回德国 斯图加特,因此保时捷公司也就拆分成了两个:一个在奥地利,是 贸易公司,由路易斯掌管;另一个就是汽车公司,在德国,由费利掌管。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2: 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全球连锁快餐业霸主麦当劳终于摆出了 发力快跑的冲刺姿势。 2010年5月,麦当劳中国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特许加盟频道,专门介绍其加盟业务。此举被媒体解读为“重启加盟,在华加快开 放步伐”。

事实上,麦当劳正是以特许加盟起家的。如果不是55年前 雷·克洛克突发的“遍地都是麦当劳”的奇想,今天的麦当劳可能 只是美国加州某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快餐店。 克洛克独特的加盟哲学让麦当劳成为了全球连锁快餐业的佼佼者。在目前其全球的3.2万家餐厅中,有3/4是特许经营的模式。 奇怪的是,这种成就了麦当劳的特许模式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被谨慎使用。1990年刚进入中国时,麦当劳甚至全部选择直营模式, 理由是“(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尽量不搞特许经营”。 直到2003年,麦当劳终于在中国启动了特许经营,但“600万 元加盟费、10年麦当劳工作经验”等苛刻条件,让它的加盟资质显 得有些高不可攀。7年过去了,麦当劳在中国的1100家餐厅中,仅 有6家为特许经营店。相比之下,此次麦当劳开出的“200万元加 盟费”等加盟条件,门槛大幅降低。 等待30年的一夜成功 有人说克洛克发现了麦当劳,是一夜成功,克洛克如此回应:“我确实是一夜之间成功的,但30年是多么漫长的一夜啊。” 严格说起来,麦当劳餐厅的创始人并不是拥有“麦当劳之父”称誉的雷·克洛克,而是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兄弟俩。 1954年,克洛克52岁了,但他还仍然只是一个推销员。当时, 他推销的是一种多功能奶昔搅拌器。这种机器,他已经推销了17年。 不过,克洛克并没有在这份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变得麻木,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他相信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利说 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 腐烂。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洛克发现业务报表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数字,有一家叫做麦当劳的餐厅一口气订购了8台奶昔搅拌器。克洛克觉 得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难道这家餐厅的生意好到需要8台搅拌器 同时制作几十杯奶昔吗?而且,这家餐厅并非位于繁华闹市,而是地 处一个偏僻的小镇。

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

第十八讲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上) 李氏家族 鲁氏家族 茅氏家族 荣氏家族 其他家族 来自军队的启迪 前边讨论了历朝历代帝王的传承,只是以史为鉴;还介绍很多国外的案例,也可作为借鉴,未必是标准。那么我们国内是否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家族式企业的传承案例呢?是否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披荆斩棘在走自己的路呢?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我们把这些传承了若干代的家族式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一下总结。 李氏家族 1.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1928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14岁就辍学当学徒;1950年他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行业。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110亿美元,在亚洲十大富豪中位列第4。 2.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80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但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个企业。 鲁氏家族 1.鲁冠球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铁匠出身,现在60岁左右。1969年鲁冠球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厂长,靠作坊式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产品。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到2002年,鲁冠球资产超过百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利税10.47亿元。 2.鲁氏家族的第二代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很早就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岗,1992年底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赴美读书,现任集团CEO。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所以好的传承,会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美国的企业是这样,日本的企业是这样,中国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

【报告】《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观察报告》隆重发布

【报告】《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观察报告》隆重发布2019年7月26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责任年会上,商道纵横联合南方周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广州隆重发布了《中国家族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研究”系列报告之一。未来几个月,商道纵横将围绕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诸多热点议题,陆续推出该系列其他研究报告。 图1. 商道纵横福建区域合伙人左广青女士发布《报告》 本《报告》聚焦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将(1)由企业家个人或家族成员发起设立,个人或家族成员所控制的家族企业是公益基金会的关联方,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2)由家族企业出资设立,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这两大类共130个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通过基础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基金会从地域分布、注册时间、注册资金规模、类型等十余个方面进行梳理,对其做了基本“画像”。同时,本次研究还重点关注了基金会当前面临的系列挑战,如家族企业在财务、资金和战略等方面对基金会的影响,以及基金会在项目操作和人员保持方面所遇到的困难。针对上述挑战,《报告》给出了建议,以帮助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道纵横长期致力于企业基金会研究,并为企业基金会提供咨询服务。本次《报告》所用数据和信息基于商道纵横的《中国企业公益基金会数据库》,结合了各基金会的年报、官网、政府等监管部门网站、媒体报告和研究文献,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首先,报告对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进行了“画像”,以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调研结果对其进行概览式呈现,主要归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近八成基金会诞生于东部发达地区 在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30家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注册的基金会数量占到样本总量的79%,其中最多的是北京有28家,广东27家。 近八成基金会在最近十年注册成立 图2.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年注册量与注册总量 2010-2018年是基金会成立的高峰期,共计102家,占到了总数的78.5%。其中年度注册数量最多的是2013年,有16家;其次为2018年,有15家。2016年,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注册总数量突破100家,基金会数量总体呈线性趋势增长。根据样本中各基金会的注册时间计算, 130家基金会的平均存续时间为6.66年。 注册资金规模呈两极分化 从注册资金规模上看,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多集中在法定的最低注册资金区,即200万元,共有59家占总数的45%。同时,注册资金在1000万-9999万元的基金会有43家,占到了总数的33%,且注册资金在1亿元(包括1亿元)以上的仍有6家。因此,基金会从注册资金规模上,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

如何解决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

如何解决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家族企业治理委员会,代替股东会(适用于没有真正企业化管理运营的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家族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上把家族内部有关企业发展计划和家族发展计划之间的一些矛盾以及家族成员内部的一些分歧解决好。有股权又在公司工作、有股权但不在公司工作、没有股权但在公司工作以及没有股权也不在公司工作的四类家族成员之间,在有关分红、投资决策等等方面会存在剧烈的矛盾。 在家族委员会上,处理好家庭消费和企业积累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投资方向确定问题,形成一个一致的意见,通过正式的渠道传递到企业中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化解家庭政治对企业运作的影响。 第二,避免一言堂形态,打破独裁主义框架 解决好公司治理问题,既能有效地防止家族企业因内部矛盾和内部政治而垮台,也能为家族企业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战略计划、赢取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引入一些专业咨询公司,给家族企业进行企业化管理运营建议和改造,完善企业的民主机制,打破一言堂,消除独裁主义意识。 建立一个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和独立董事各占1/3比例的董事会,使董事会成为有关企业重大问题的集体自由讨论和决策场所,可以帮助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人和经理人之间建立和发展信任关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族企业所有权人和经理人相互之间承诺的实现。董事会在提高家族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提高管理决策质量,以及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等等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董事会成员可以为家族企业的下一代提供家族企业之外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关系网络,充当下一代事业发展的导师等等。 第三,全面实施制度管人,制度管企业的运营机制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分析

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诸要素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因素。另外,还存在共同劳动中所形成的责、权、利等三种生产关系要素,其中“责”处于中心的首要地位,权是第二位,利是第三位 企业管理机制的内容 (1)约束机制 (2)激励机制 (3)流动机制 (4)效率与公平机制 (5)资本扩张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要素中,发挥调节、监督和控制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约束企业资源的适度使用。 激励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常,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包括理想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制度激励、精神激励等。其中,制度激励的内容包括民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信息沟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荣誉制度、人才开发制度等。 流动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通过市场流动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建立企业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就业机制。 效率与公平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从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同时兼顾公平,避免两极分化。 资本扩张机制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大量集聚资本,发挥跳跃式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作用和过程。企业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1]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一般是谁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

中国家族企业在路上 “父子型”发展最稳定

在路上,意味着奔跑,更意味着挑战。也许,家族企业的最大挑战就是能不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中国的家族企业颇有研究,记者在采访他时,他对家族企业分析得头头是道。钟朋荣教授说,实际上中国的家族企业形态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因此在讨论家族企业时,绝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他多年的研究,主要有这几种形态: 夫妻型。最初开夫妻店起家。经营规模不大时,夫妻俩不分主次,两人吃苦耐劳,相互提携,相互支撑。但是经营规模大了或者说企业做大了,如果以丈夫为主,妻子辅助,一般说来,稳定性较强;如果妻子唱大戏,丈夫是配角,能否稳定就很难说了。当记者追问原因何在时,钟朋荣教授回答道,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某著名民营企业因为妻子是董事长,大权在握,在外频频亮相,时间一久,作为总经理的丈夫顿生醋意,心里不是滋味,于是,俩人产生了纠葛和矛盾,以致要闹离婚。因此,钟朋荣建议,如果碰到这种情形,夫妻俩最好分开经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 兄弟型。兄弟合伙一起闯天下时,彼此不分,团结一致,可以不计较得失,联合起来抵御外在风险。但一旦事业做大了,兄弟之间常常会产生裂痕和矛盾,谁是头号功臣,谁应该做第一把交椅,很容易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弄不好会伤了兄弟义气。当初,希望集团做大后,刘永好、刘永行等四兄弟开始有了裂缝,好在他们四兄弟很快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将企业分拆,刘永好、刘永行四兄弟各分出一块企业,这样,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仅没有对希望集团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各自的事业。钟朋荣认为,解决兄弟型企业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兄弟每人各做一块,让市场来证明他们的能力和才干。姊妹型也是这样。 父子型。这是一种最稳定的家族结构。据调查,如民企“第二代”目前大都没有碰到什么家族人为障碍,如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志忠、浙江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方太公司总经理茅忠群,这批少帅正满面春风,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去年,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掌门人李海仓突然身亡,这一突发事件使得媒体对海鑫的继承人猜测不已。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海鑫的继承人不是已在公司高层的李海仓兄弟,而是他的儿子,一个在海外读书年仅二十二岁的李兆会。这个重大决定是由李海仓年迈的老父亲拍板的。当时,媒体大哗,并发出疑问:一个毛头小子能够执掌拥有四十多亿资产的“钢铁帝国”吗?然后,事实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思议。钟朋荣教授认为,尽管目前还看不出李兆会能否当好少帅,但他认为,这是海鑫最佳选择,至少在短时期内,不会引起家族内部震荡,维持了家族内部利益平衡。父子型之所以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主要原因是,中国有“子承父业”的悠久传统,在人们眼里,包括在家族内部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较少有什么非议,在伦理上也保证了父子型的稳定性。 至于父女型,钟朋荣教授说,女儿能否支撑家业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女婿的所作所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的家族企业仍在路上。 有专家认为,民企第一代创业者受时代局限,要在政治和经济之间、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走钢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企成长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不再是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新的矛盾使“民企二代”注重现代公司发展战略,时常把与世界接轨挂在嘴边,开始依靠品牌与,创造出适合世界的产品,攫取“第二桶金”。 近些年,“民企二代”们不断在国内外市场显露出与父辈不同的锋芒和朝气。丁志忠1999年出任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始,与公司高层一起做出决定:在晋江民企中率先聘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形象代言人。第一个主题为“我选择,我喜欢”的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出,在国内消费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使安踏迅速赢得很高的认知度。老一代喜欢银行贷款,“民企二代少管家”则偏爱资本市场。他们正试图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促进经营风格的全面转型,接轨现代企业制度。 浙江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履新后在证券市场频频出招。2001年8月,横店系正式入主青岛东方,目的是为了整合旗下的医药化工产业——这是横店集团若干产业中一个主要产业。2001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独家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首发。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这是国内首份权威的家族信托行业研究报告。报告预测,羽翼渐丰的中国家族信托市场将在财富管理大格局中振翅高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中国信托业协会等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家族信托肇始于英国、发展于欧美并盛行于离岸市场,在历史与实践中成为私人银行与信托制度的本源业务。作为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管理的核心工具,各类形式的家族信托近年来在亚太地区蓬勃兴起,其未来业务重心在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财富快速积累期后,中国“第一代”富豪已经进入了世代传承、 家业交替的历史时期,从财富规模和财富人群的社会学特征来看,当前中国正开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转移运动。自2013“中国家族信托元年”北京银行、北京信托等 国内首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推出家族信托业务以来,财产传承和保障的关注度正创新高。三年来,家族信托从业机构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家族信托业务未来将成为财富管理领域新的蓝海。 报告研究了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概况,并从我国传统文化渊源、目前家族信托业务参与机构、产品服务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五年家族信托行业的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境内目前已有21家信托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规模约为441.8亿元。展望2020年,中国本土家族信托规模可达6275.5亿元。 中国家族信托业务的兴起源于水到渠成的客户需求与私人银行的供给侧创新。目前国内居民可投资资产中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转化率仅为27%,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本土家族信托业务必将陪伴当代民营企业群体的家业传承。以课题组研究的1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来看,民营企业家业治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正在或已经完成传承的家族企业占比不足40%,创始人多在60岁以后才考虑传承问题。其中已完成传承家族企业中“传贤传亲比”为三七开(即70%由家族继承人接力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传男传女”性别 中男性占比达71%。中国第一代家族正面临金融、产业、姻缘与血缘“三期叠加”的风险。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及问题

家族式企业定义 什么是家族式企业?国际上有很多定义,家庭企业基本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由某一个家族控制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股权; ◆家族控制着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企业所有重要的职务都由家族成员担任。 人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企业都称为家族式企业。 2.泛家族式企业 还有一种企业叫泛家族式企业,它是由乡党、同学组成的企业。同时,有明显派系、圈子的国有企业,也是一种泛家族式企业。 家族式企业的类型 1.纯粹的家族式企业 这种家族式企业从老板到管理者再到员工,全都是一家人。这种企业是最纯粹的家族式企业。这种家族式企业一般规模非常小,通常称之为作坊。 2.传统的家族式企业 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是由家族长来控制大权,关键的岗位基本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当的,外来人员只能处于非重要的岗位。 3.现代的家族式企业 现代的家族式企业是家族持所有权,而将经营权交给有能力的家族或非家族成员。也就是说,家族持有所有权、股权,但是经营权不一定是家族成员。如果家族成员有能力,就由家族成员来担当管理职责;如果家族成员没有这种能力,就把它交给有能力的非家族成员。这是现代化家族企业的一种趋势,很多大型的国际级的家族式企业,基本上都在走这样的道路。而走这条路的关键,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剥离。 家族式企业的特性 ◆股权完全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 ◆权力高度集中在家族家长手中; ◆家族成员在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七大姑八大姨远近亲戚闹喳喳; ◆董事长总经理文化即企业文化。 总之,家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家;家长的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 家族式企业的优势 1.决策效率高 家族式企业创业初期成员间信任程度高,家长的权威使公司决策速度快,沟通成本低,决策执行有力。 2.工作效率高 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在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中,员工每天大约只有15%的时间在为公司创造效益,20%~25%的时间在等待工作,20%的时间无所事事,20%的时间在做损害公司的事情,但这种情况在家族式企业中绝难发生。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一些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只发挥了大约15%的能力,而家族式企业的个人潜力往往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达到120%,这是非家族式企业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这也正是家族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奉献精神强

2013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

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出现明显飞跃,交接班进入高发期。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正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由于经济低迷等原因,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新希望蝉联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榜首。国美电器蝉联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榜首。尽管仍然以一代为主的大陆家族企业的业绩优于台湾家族企业,但台湾家族企业的传承优于大陆家族企业。 2013年9月,上海《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以及由台湾董事学会提供的台湾地区上市柜家族企业。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 中国越来越多家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如何在顺利交接班的同时,应对危机与波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时代课题”。 我们所认定的家族企业是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两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在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强调,企业实际控制权属于某个以血缘、姻亲关系为联结的家族所有;“家族”则强调,对于仅一人控股或无亲属关系的几人(无论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股的、且无控股股东的亲属持股或任职的情况,也不将该企业视为属某个家族所有。 福布斯中文版还同时发布了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及在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两份榜单。 截至2013年7月31日,共有2,47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9家为国有公司,1,431家为民营公司,后者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7.94%。通过统计,我们又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在统计中共有711家民营上市的家族企业,占比为49.7%。 由于区域发展及开放政策的不同,两岸三地的中国家族企业在行业发展、经营业绩及代际传承方面均有所差异;但其在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及思维价值观方面又存在极为相似的特性。随着近年来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代际交接班也正式进入热潮期。 尽管自去年年末开始A股IPO遭遇暂停,但从当年下半年的上市企业数量来看,家族企业在其中所占比例仍呈上升趋势,家族企业的整体数量和实力无疑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柱,但在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已交由二代掌管的企业业绩普遍不如一代亲自掌舵的企业,对于目前交接班步入高峰期的企业而言,交班人和继任者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比之下,占台湾民营经济总市值70%的台湾地区家族企业已走过更久的发展历程,普遍已进入二至三代传承经营。在抵御危机与波动方面,家族企业的净利润率表现也较非家

欧美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的差别

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中国的家族企业差在哪? ★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丁海森 丁海森,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麻省理工学院(MIT)Sloan 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参与创办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并当选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03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现任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 未来5-10年是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的关键时期,一批50—60岁的富豪经过20年的拼搏,要逐步将公司移交给自己的儿女,然而,目前还看不出第二代的家族接班人中有光彩夺目的新人出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华尔街电讯(https://www.doczj.com/doc/2213452856.html,)研究表明,全球67%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可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 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福特、宝洁、摩托罗拉等,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上述数据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为何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不起来呢? 我认为,首先,家族企业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属于贬义词,感觉是和“小型企业”、“倒闭企业”、“侏儒企业”等不阳光的词语挂钩的;其次,许多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认为“官为上、商为下、学居中”;第三,引进外资在各地都有奖励,官员因此还可以被提拔,可是,谁听说过引进本土家族企业有奖励? 因此,无论是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其它混合型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没有任何社会和舆论环境优势。 但家族企业在中国为何能取得短暂的成功? 首先是血浓于水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家族的人由于亲情血缘关系,比家族以外的人更容易相融;其次是高效的工作效率。在家族企业里,总有一个在家族中比较权威的人居于企业的最高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亲自掌握,所以,当企业决策时,家族成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者迅速形成统一的观点,决策过程比较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第三,易于控制管理,保密程度高。由于家族成员居于重要的管理地位,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家族企业里各部门的关系容易协调,上令下达,易于控制管理。 我认为家族企业的生长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从法制环境来说,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较为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保护私有财产的政策。尽管这些国家都有过很多战争或动乱,但这些家族企业还是在历史的剧变中幸存了下来。 此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德国强调依法治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德国企业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德国文化传统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德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八 前言 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是第40次报告。CNNIC的历次报告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企业等各界了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随着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影响日益深入,以及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CNNIC也提升了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应用调查的广度与深度。本次报告主体部分由基础资源和个人应用两个部分构成:基础资源篇主要介绍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个人应用篇主要介绍网民规模和结构、互联网接入环境、个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两方面内容,准确、客观的反映我国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及信息化发展状况。 最后,向接受第40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在本次《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 年底提升了1.1 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 亿,较2016 年底增加2830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 年底的95.1% 提升至96.3%。 截至2017 年6 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 亿。截至2017年6 月,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55.0% 和36.5% ;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6.3% ,较2016 年底提高1.2 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为28.7% ;电视上网使用率为26.7%。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思考与建议(范文)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思考与建议 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近年来,家族企业内部股权纷争不断,公开媒体披露的案例有廖创兴企业、九牧王、真功夫、远东皮革、新鸿基地产、土豆网、谢瑞麟、天健集团等,没有见诸报端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本文针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个议题,分析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诸多弊端,并就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年,1980年代从草根阶层创业走到今天的企业家普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族化平台日益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本、人才资源,如何有效破除家族企业做不大这个瓶颈? 第二、上市规划问题,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家族创业成员如何安置? 第三、接班人问题,未来的事业交给谁? 股权结构是上述三大问题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快,跑步前进,迅猛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等条件具备了之后再创业,而是下了决心就干,边干边想。在股权结构问题上,往往是一拍即合,疏于筹划。笔者多年观察,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几个特点: 第一、数量上,比较常见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33%/33%/33%; 第二、结构上,股份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 第三、意识上,担忧坊间议论等负面影响,股权结构趋于长期不变,

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意识,推动股权结构变化存在很大阻力; 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与因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特征,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股权结构设计属于顶层设计问题,无论企业是否上市,都是企业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实际控制人不突出,与IPO发审政策直接冲突。与股权相关的其他发审政策还有: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股权中必须无代持、无特殊利益的安排。 三、实际控制人不突出,家族企业的领军人物不明确、不清晰,这是一种看似有人管、实际没人管的格局,是一种缺“头人”的组织状态。但是,企业的战略规划、并购重组、重大经营决策、高级人才物色、上市规划等问题,都是需要头人来思考的。 四、同时存在几个“头人”,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内部运营效率不高。反映在企业发展上,有三个表现: 第一、业绩增长乏力,长期止步不前,业绩增速低于行业增速或者低于GDP增长; 第二、多头指挥,内耗严重。第三、组织氛围较差,员工普遍没有激情,缺乏创新,幸福指数不高。 五、股权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企业接班人问题也无从解决,家族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