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2 KB
- 文档页数:8
湖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高三调研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及解析】A(“杜淳导演”错)2.【答案及解析】C(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进行类比,是为了突出西门庆的“抠门”小气。
)3.【答案及解析】D( A原文只说明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B文章只阐述了羊肉的兴衰而没有论证三牲地位的高低,再者在明朝羊肉就没落了,其价格就低于猪肉了;C 常二不是为了慰妻而借钱,当时羊肉也比猪肉便宜。
)4.【答案及解析】D(“并一次完成‘绕、落、回’三大步”理解错误,文中是说“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5.【答案及解析】C(“率先全面”“全自主”文中无依据,文中也没谈到自主巡视探测技术)6.【参考答案】①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支持,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经费保障。
②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技术互补,共同发展。
③加强航天相关学科的科研人才和宇航员的培养,增加航天人才储备,为航天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④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和航天器(探测器)研制,解决我国航天科技理论基础薄弱和研究手段滞后的状况。
⑤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技术实力,为发展深空探测提供雄厚的基础设施保障。
⑥加强航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地面操控能力和航天器自主控制能力,为地外探测和深空探测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
(6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及解析】B(父亲发呆的原因是家前家后建高楼对家园风景的破坏。
)8.【参考答案】(1)完美了家庭群象。
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代表,与父亲、“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美好的家庭。
(2)映衬了父亲的形象。
父亲画岛时她“没说什么”,理解丈夫;父亲弄来小船时她唠叨不停,不懂丈夫;父亲消失后她“几乎疯了”,深爱丈夫。
两个形象相互映衬,命运互相交织,突显了父亲的个性。
(3)丰富了故事情节。
母亲的默许、疑问和悲痛,勾连着一家三人的感情变化,既暗示了情节的走向,又使情节出现了分支。
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1.【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胆怯.(qiè)旌.旗(jīng)夙.夜(sù)咬文嚼.字(jué)B.狡黠.(xiá)荣膺.(yīng)诘难.(nán)两肋.插刀(lēi)C.喷.薄(pēn)顷.刻(qǐng)戏谑.(xuè)战战兢兢..(jīn)D.间.或(jiàn)拘泥.(nì)挣.脱(zhèng)吹毛求疵.(cī)【答案】D【解析】【详解】A.咬文嚼.字(jiáo)。
B.诘难.(nàn)、两肋.插刀(lèi)。
C.战战兢兢..(jīng)。
D.正确。
2.【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拘泥.(nì)潺.水(chān)腈.纶(jīng)夹.七夹八(jiā)B.卓.越(zhuó)攲.斜(jī)拾.级(shè)恹.恹欲睡(yāng)C.颠簸.(bǒ)怂.恿(sóng)扎.付(zhá)镗.镗鞳鞳(tāng)D.唠.叨(láo)嗥.鸣(háo)罅.隙(xià)珠两悉称.(chèn)【答案】D【解析】【详解】A.潺.水(chán)。
B.攲.斜(qī)恹.恹欲睡(yān)。
C.怂.恿(sǒng)扎.付(zā)。
3.【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惩.(chěng)罚星宿.(xiù)因地制.(zhì)宜忍俊不禁.(jīn)B.栈.(zhàn)桥附和.(hè)根深蒂.(dì)固谈笑风生.(shēng)C.诀.(jué)别木讷.(nè)脍.(kuài)炙人口妇儒.(rú)皆知D.庇.(bì)护遒劲.(jìn )叱咤.(zhà)风云引经剧.(jù)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名句默写1.【2019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烂漫,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与友人饮酒吟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果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2.【2019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图文转化1.【2019届广东深圳高中高三12月模拟】下面是某中学应对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答案】学校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临时应急救治工作,同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并请求医疗救援。
学校领导立即向上级报告后赶赴现场指挥,协助医疗求援,安排老师联系家长,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最后做好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2.【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 个字。
【答案】参保地经办机构将参保人员信息备案后传至省平台,再由省平台传至部平台,形成全国联网;患者持社保卡异地入院治疗,出院时其医疗费用信息经由省、部网络平台传回参保地,然后按规定结算。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3.【2019届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下面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中国版图部分为绿色)【答案】标识由地球、地球中间的“CIIE”英文缩写、外侧的圆环和进博会中英文名称组成。
①地球寓意进博会的全球性和包容性;②绿色中国,体现了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③英文缩写“CIIE”中间两个字母“I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寓意进博会是世界与中国的合作、友谊之门。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描述、介绍图标(徽标)内容,要对其进行客观的介绍说明,不添加枝叶,不带任何个人感情,不议论,不抒情。
说明的顺序可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的顺序。
专题12:标点符号【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之图文转换专项训练高三总复习1(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17.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
(2分)多颗“心”汇集,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2分)变形的双手托举着儿童,寓意着共同呵护、关爱与援助儿童。
(2分)(构成要素少一个要素扣1分,扣满2分为止;寓意写到慈善汇集,呵护、关爱和援助儿童即可)2(安徽省2016届高三百校大联考)某高校团委和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征集2016年迎春晚会的会标,下图是张珊同学的设计,请你为它配上将要提交给评选委员会的说明文字,要求不超过100字。
(6分)17.采用剪纸的形式,由托桃的猴子、“申”字、桃树图案构成一枚带叶桃子的形状构成。
(3分)“申”字与猴图案代表丙申猴年,剪纸的形式、桃子的形状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寄寓喜庆与吉祥意味。
(3分)3(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家庭服务徽标”,请描述该徽标的中心图案,并说明其中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参考答案】图形:一根线条完成三个同行环,构成房屋、门窗和爱心的形状。
寓意:广大家庭服务劳动者满怀爱心提供服务,“把爱送到家、服务做到家”。
【试题分析】其实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连续性文本。
该点考试说明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却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阅读要求,作为高考内容也并没有超过考试大纲。
徽标是各种图标里最难读懂的一类,尤其是寓意的解释,所以要以“图标”为中心,仔细揣摩,才能读出大意来。
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准确。
【试题述评】四个题目考查点的选择与2015年全国卷完全一致,难度也相当,不是很大。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7 闲适诗闲适诗(闲适隐逸诗词)就是写某些诗人(抒情主人公)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诗词。
这类诗词主要有以下特点,也是在欣赏也就从这几方面思考。
一、闲适诗的特点1、宁静安适的氛围描写宁静的氛围,表现多为悠闲、祥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中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特别是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实就是对这样恬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2、浓郁的乡村气息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表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同时,诗人在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中,又描写了子规鸟的鸣啼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写农事,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可以说,整个诗歌都表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3、质朴清新的风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是最能体现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也能表现之类诗歌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全词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019届湖北省高三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
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父亲习惯 ,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
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
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
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 .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C .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2023届高三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
“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
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
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
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
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
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
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
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
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
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
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
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
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已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
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
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
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装………………○………………订………………○………………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绝密★启用前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通过北斗、晷影、星象等方法测算冬至,并以冬至为岁始岁终的标志。
这种岁时系统并不需要考虑月相的变化,属于四时观念下的阳历系统。
由于朝代更迭,天文测算技术不断改进,历法也不断更新,新的岁时观念应运而生。
《豳风·七月》中以冬至为年岁节点的岁时观念在《诗经》中十分普遍,其中“岁暮”为秋天,就是这种岁时观念的体现。
“岁暮”最早见于《诗经》,谈到了“岁暮”的有三篇。
《唐风·蟋蟀》中的“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小雅·采薇》中的“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在月份上都指向九、十月,这时离冬至改岁的时间相去不远,《小雅·小明》中的“曷云其还?岁聿云莫”也是相同的季节指向。
因此,冬至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岁时节点,在此之后即是新年,在此之前的九月和十月意味着在时间上临近改岁。
“岁暮”为秋的岁时观念并没有随着周王朝的覆灭而消失,秦朝以后,这种岁时观念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岁暮”最初的季节指向为秋季,而指向冬季则是与历法以及人们的岁时观念转变相关。
汉初沿用秦代的颛顼历,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人们发现观测到的月朔与历法推算的情况不符,一直沿用的颛顼历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时人们的需要。
2020届高三金太阳百校联考作文导写及考场佳作【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
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
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
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
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
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
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
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材料后,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题目以徐怀中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一个谈话片段作为材料,其中包含他创作《牵风记》的缘由,其创作体会和创作过程,文字不多,意蕴丰富。
题目要求考生:“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只需从感悟当中抽一点出来作为立意即可。
既然是谈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应该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从徐怀中的谈话分析,可得出以下立意:快与慢的辩证;人生需要不断地否定自我、突破自我;做事要精益求精;好习惯成就人生高度;对事业要执着,不忘初心;慢工出细活,愿意沉淀潜心;“匠心”和工匠精神的可贵……【考场作文主要问题】一、审题不正确1、未能全面理解材料,出现不少跑题现象:如写“坚持”“毅力”“奋斗”2、对材料理解片面:如,要改变坏习惯3、不分析材料直接入题,或者只将材料作为其中的一个论据。
4、有个别学生文章内完全没有涉及材料,有不少同学只是开头提一下材料,后面没有回扣材料。
二、议论文写作水平低下1、不懂得议论文展开思路,有不少“套作”作文;2、说理能力差,内容空洞,围绕材料说来说去,无法展开。
湖北省2024届高三10月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
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
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距离遥远,大约有10亿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看见卫生工作者。
”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些福祉。
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就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编选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编选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编选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语文(人教)一轮优编选题(1)李仕才一、语言基础应用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比喻之花开在了李白的眼中,他便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之花开在了东坡居士的手下,他便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之花开在了白居易的耳畔,他便听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仙乐. 比喻之花开在了南唐后主的心中,他便吟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以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篡改.3、【山西省实验中学、南海桂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湖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
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
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
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风夜铁凝俞小荷晚上睡觉前花了很长时间洗澡,洗得仔细,近于隆重。
等在门外的刘姐就隔着门喊:差不多就行了吧,要是在别的主人家,谁能容你这么洗呀!俞小荷站在淋浴间的莲蓬喷头下,把调好温度的水龙头开到最大,缩着脖子眯着眼,享受着热水沐浴的快乐。
她不理会刘姐的叫喊和不满,不搭她的腔,也不生她的气。
在赵女士家里,刘姐主管买菜做饭。
新来的俞小荷负责打扫卫生、洗衣服、照料室内的花卉,和刘姐两人同居一个房间。
俞小荷的老公名叫王大学,开一辆大车跑运输,夫妻俩半年没见面了。
明天王大学路过北京,两人约好见一面。
这一夜她睡得不好,早晨一起床,就又去洗了个澡。
这个澡洗得有点理亏,主人虽然不会说什么,可身为保姆一天洗两次澡,还是过分了。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俞小荷急匆匆地出了花源湾,跨着大步往公交车站赶。
她这一路要换两次公交车,再乘一段地铁,目的地是方庄。
王大学给她发短信说,方庄附近有个叫“春风”的旅馆,跑车的司机们常住,便宜,管一顿早饭。
五个多月前,因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俞小荷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经家政公司介绍到赵家上班。
为了给主人一个稳定、踏实的好印象,也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连春节都没回家。
俞小荷找到了春风旅馆102房。
打着哈欠的王大学将她拖进了屋。
房间里黑咕隆咚,一股又一股烟臭、脚臭和汗酸气扑向俞小荷。
从前她对这些气味并不陌生,但是今天她觉得这房间的气味真是呛人。
他们和女儿见了面,一家三口就在同仁医院附近一个涮羊肉的小饭馆吃了晚饭。
吃过饭,女儿说学校还有事,要先走。
天已经全黑。
这样的春夜,是催人回家的夜晚,王大学和俞小荷在这样的晚上虽然无家可回,但有一个旅馆的房间在今夜属于他们,也足够他们心生喜悦了。
他们回到春风旅馆,掀起被人掀过无数次的厚重的旅馆门帘,走进已不陌生的前厅,他们被前台的服务员叫住了。
服务员向俞小荷要证件。
俞小荷恰恰忘了带身份证。
她对服务员说早上出来得急,忘带身份证了。
服务员说那就对不起了,你不能和他进房间。
俞小荷想过回花源湾去拿身份证,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念头。
一来一去需要两个多钟头,往返车钱得花12块。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一点十分了,坐在屋角的服务员站起来对俞小荷下了逐客令。
俞小荷对王大学说,那我就回了。
他们一前一后出了春风旅馆。
黑更半夜,人生地疏。
比起别处,还是旅馆门前最安全。
一会儿,俞小荷指着旅馆临街一扇亮灯的窗户说,那不是102房啊?两人就奔到窗下。
王大学说,你看屋里屋外其实只隔一扇窗户,在这儿多站一会儿,没准儿我真当这外头是屋里,那屋里是外头呢。
看,咱这“屋里”的地方比那“外头”还宽绰!俞小荷附和道,也是。
两人就又开始在便道上来来回回地走。
一阵夜风袭来,王大学“哼”了一声说,外头到底不比屋里,还是冷啊。
俞小荷说,再冷也不是冬天那股劲了。
夜深人静,如果不能安睡,就是诉说衷肠的好时候。
春风旅馆亮灯的窗户一扇接一扇地黑了,只有102的窗户亮着,就像为俞小荷、王大学的团聚固执地照着明。
他们在这扇明窗的照耀下说了很多总也没工夫细说的话,他们的儿女,积蓄。
也说到老人和买房。
他们盘算着一家人往后的光景,盘算着他们最终会在哪里安家……凌晨五点了,俞小荷看看手机提醒男人说。
王大学说,那你也回吧。
俞小荷说,下趟什么时候过北京?王大学说,没个准头,哪儿有货,车就往哪儿开。
俞小荷回到花源湾时,赵女士一家还在安睡。
刘姐问俞小荷怎么回来这么早,俞小荷讲了缘由。
俞小荷的手机来了信息,是王大学发来的,上面写着俞小荷要他当面说给她听的那句话。
俞小荷鼻子一酸,就要掉下泪来,可她忍住了。
俞小荷打量着温暖、宽敞的厨房,打量着兴致不错的刘姐,一阵困意袭了上来。
这里也不是她的家,但这里能够让她歇息。
是人都需要歇息,不管你前边还有多远的路。
她有点不甘,又有点知足,在这儿闭一小会儿眼,她该去楼梯旁边的工具间拿她的拖把和抹布。
房间传出老人的咳嗽声,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小荷是千千万万农家主妇之一,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身上,却深藏着优秀的品格,她干活踏实卖力,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母亲。
B.作者精心设计细节,俞小荷他们窝宿在与102房一墙之隔的街头,却无法穿越这个坚硬的壁垒,象征性地浓缩了底层民众的现实处境。
C.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画面和情感内涵,底层民众的家庭现状和负担,以及在不无艰辛的D.小说结尾部分,写俞小荷回到主人家里的感受,展现了她矛盾的心理,“新的一天开始了”暗示着俞小荷已经摆脱了内心的伤痛。
5.小说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俞小荷洗澡的事?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以“春风夜”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为何失实信息屡屡出现在网络中?在《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是因为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缺失。
报告认为,尽管当前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的便捷性、时效性等优势已经充分获得网络新闻信息用户的认可,但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
在新闻的诸多属性中,真实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心属性,脱离了真实性,新闻便失去了其所有价值。
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是相互作用的,新闻媒体信用程度越好,其生产的新闻可信性就越高,而新闻可信度越高,为受众带来的价值回报就越高。
中国(商业)网络媒体的满意度图谱(摘编自《让新闻回归本真——记<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材料二:近年来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成为市场上一大趋势,并在2017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个性化推荐产品,符合用户对兴趣、娱乐化、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其用户活跃量增长迅猛也就不足为奇。
但从工信部的报告中不难发现,在信息过载的媒体环境下,用户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真实度、责任感,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和期待依然强烈。
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和高品质的内容相较于个性化资讯,更能获得用户的好感度。
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这一现象,也将会督促整个网络媒体平台行业提升其自身的媒体的公信力。
(摘编自《2017年网络媒体现状:用户活跃量稳增公信力却没悉数跟上》)材料三:媒体公信力报告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