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课件ppt作者丁连信主编第六章特殊类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201.51 KB
- 文档页数:17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优质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够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3. 学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学习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父母角色的定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2)家庭教育常用方法。
(3)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4)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家庭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方案。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尊重孩子个体差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 家庭教育常用方法榜样法情境法游戏法激励法3. 父母角色定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朋友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4. 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确保安静的学习空间建立规律的学习作息丰富家庭学习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作业答案:(1)活动主题:培养孩子独立性(2)活动目标:让孩子学会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穿衣、整理书包等。
(3)活动方法:情境法、激励法(4)活动步骤:a. 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b. 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完成任务。
c. 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和奖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1. 组织一次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互相学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材第三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及第五章“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原则、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亲子沟通、习惯养成、情感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 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实践策略,特别是亲子沟通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落实这些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亲子互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学生笔记。
3. 实践案例分析:播放一段亲子沟通的视频,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过程细节:学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 方法指导:讲解亲子沟通的技巧,并通过实例演示。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操作,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亲子沟通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3. 亲子沟通的技巧4. 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家庭教育的方法。
2. 作业题目:设计一段亲子沟通的场景,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沟通。
答案:学生编写对话,展示沟通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家庭教育,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
2024年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及特点;2. 家庭教育在特殊类型学前儿童成长中的作用;3. 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及方法;4. 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特点及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及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实践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运用;2. 教学重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案例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2. 知识讲解:(1)介绍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及特点;(2)阐述家庭教育在特殊类型学前儿童成长中的作用;(3)讲解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及方法。
3. 实践案例分析:(2)选取一名学生代表进行案例分享,全班讨论。
4. 例题讲解:(1)针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给出解答思路;(2)结合教材案例,讲解解题步骤。
5. 随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现场完成;(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分享,教师点评。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分类、特点;2. 家庭教育在特殊类型学前儿童成长中的作用;3. 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及方法;4. 实践案例分析;5. 例题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及特点;(2)请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境一:小明(孤独症儿童)在幼儿园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家长该如何引导?情境二:小华(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该如何帮助?2. 答案:(1)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分类及特点;(2)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3)针对情境一、二的建议。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材的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第三章“亲子关系与沟通”。
具体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目标、原则与方法,以及亲子关系的建立、沟通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亲子关系与沟通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 培养学生关注家庭教育的意识,激发他们对家庭教育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亲子沟通技巧。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习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亲子互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原则与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亲子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4. 例题讲解:以一道亲子沟通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2. 家庭教育的目标、原则与方法3. 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 亲子沟通技巧七、作业设计a.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b.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有效的亲子沟通?2.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文章,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
同时,开展一次家庭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家庭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亲子沟通技巧。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家庭教育》的第四章,主要讲述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
本章内容涵盖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等特殊类型儿童的特点、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基本特点和成因;2. 掌握针对特殊类型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3. 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增强其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特殊类型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重点:掌握针对特殊类型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讲义;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特殊类型儿童家庭教育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特殊类型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特殊类型儿童的特点、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的特殊类型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4. 随堂练习:布置针对特殊类型儿童家庭教育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特殊类型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特殊类型儿童的特点、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强化记忆。
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小明(4岁)患有自闭症,平时不愿与人交流,情绪波动较大。
父母十分担心小明的成长,希望寻求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案例二:小华(6岁)被诊断为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
家长希望了解如何在家中帮助小华改善症状,提高学习成绩。
2. 答案:(2)定期带小明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3)关注小明的情绪波动,及时安抚和引导;(4)针对小明的兴趣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其自信心。
(1)为小华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2)开展注意力训练,如定时完成任务、玩益智游戏等;(3)鼓励小华参加体育活动,释放多余的能量;(4)与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