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活动指导1 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6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与活动现代化社会中,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与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二者的紧密结合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机会。
本文将着重探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旨在为幼儿园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思考。
第一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和目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旨在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包括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积极引导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在方法上,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亲密沟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学习能力。
第三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设计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设计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实践手段。
家长和幼儿园可以联合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如家庭游戏、家庭阅读、动手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还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四部分:家庭教育指导与情感交流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通过情感交流,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部分:家庭教育指导与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阅读、整理书包等。
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部分:家庭教育指导与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家庭亲子活动教案一、活动简介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发展,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的学前儿童家庭亲子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提供一个愉快、互动和富有创造性的环境,加深亲子间的情感联系,并培养学前儿童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二、活动一:共同阅读1. 目标:通过共同阅读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绘本故事、儿童杂志等。
选择故事时要注意内容适合儿童年龄,亲子互动机会多。
3. 活动步骤:- 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一本绘本或儿童杂志。
- 家长用适当的语调和表情,朗读故事,让孩子参与互动,提问并鼓励孩子表达观点和想法。
- 阅读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 孩子可以画画,写下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或创作其他相关的手工作品。
三、活动二:家庭厨艺大比拼1. 目标:通过家庭厨艺比赛,加强亲子间的合作,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生活技能。
2. 准备工作:确定食谱和所需食材,做好食材准备工作。
3. 活动步骤:- 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合适的食谱,并购买所需食材。
- 活动当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食材准备和切配工作,注意安全卫生。
- 家长和孩子分工合作进行烹饪。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厨艺技巧,并鼓励孩子动手尝试。
- 烹饪完成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品尝并评价彼此的成果。
鼓励孩子表达对食物的感受和改进意见。
四、活动三:亲子手工制作1. 目标:通过手工制作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加强亲子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准备工作:准备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等。
3. 活动步骤:- 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合适的手工项目。
- 活动当天,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手工制作。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提供指导和帮助。
- 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和创意,并共同完成手工作品。
- 手工制作完成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作品,鼓励孩子表达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二、课程编号:05232409三、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活动指导》主要是研究出生至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班级管理》等。
四、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具备主动学习婴幼儿家庭教育知识的的意识;积极主动思考实际家庭教育中遇见遇见的问题问题。
2. 知识目标:理解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掌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任务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3. 能力目标:能运用婴儿幼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初步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婴幼儿家庭教育教育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和作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与关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和作用;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创造教育的原则,学会利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创造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任务。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创造教育的原则,学会利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创造教育。
教学难点与关键: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创造教育的原则,学会利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创造教育。
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创造教育的原则,学会利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创造教育;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任务。
第三章学前儿童家庭的情商教育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知道如何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活动;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价值的任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辅导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学前儿童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的作用是:一、为确定研究课题服务;二、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三、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的关键。
调查研究的类型:一、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
”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三、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变量由实验变量(自变量)、效果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组成的。
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家长提供了对孩子早期成长阶段的理解,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概述、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概述学前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阶段,小学前阶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因此,给予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早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正在快速发育,大脑的神经突触也在形成和加强。
适当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1. 陪伴与亲子互动:在孩子的早期成长阶段,家长的陪伴和亲子互动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关注,陪伴他们玩耍、学习和探索世界。
通过亲子互动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
这包括创设一个适合孩子生长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 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健康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学习资源的来源。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教育资源,如早期教育绘本、玩具、益智游戏等。
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结语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重视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通过陪伴与亲子互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实训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实训概述 (3)一、实训要求 (3)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3)三、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 (3)第二部分单元实训 (5)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 (5)一、实训目的 (5)二、知识要点 (5)三、实训内容 (5)四、实训步骤 (5)五、注意事项 (5)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5)实践项目二数学教育活动实践 (5)一、实训目的 (5)二、知识要点 (5)三、实训内容 (5)四、实训步骤 (5)五、注意事项 (6)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6)实践项目三科学区域活动实践 (6)一、实训目的 (6)二、知识要点 (6)三、实训内容 (6)四、实训步骤 (6)五、注意事项 (6)六、拓展训练与思考 (6)第一部分实训概述一、实训要求1.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2)热爱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3)具备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素质。
2.技能要求: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一般规律分析、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1.第八周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一)2.第九周实践项目二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二)3.第十二周实践项目三数学教育活动实践(一)4.第十三周实践项目四数学教育活动实践(二)5.第十五周实训项目五科学区域活动实践三、实训成绩评定、考核办法本专业技能实训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实训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和用时量等因素评价过程性成绩;根据提交作品的质量、呈现作品的专业性和现场表现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价。
具体评分分值如下:第二部分单元实训实践项目一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一、实训目的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二、知识要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与指导策略三、实训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并进行试教四、实训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选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活动设计的撰写。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
主观因素:指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业。
四、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三、经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经验总结,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获得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庭教育过程、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五、行动研究:是指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主要由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管理者四类对象组成。
3学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在幼儿园、社区、企事业机构、传播媒介中进行。
4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5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和子女两个方面。
涉及到家长教育素质和家长教育行为两个部分。
家长教育素质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长的教育行为包括家长为子女成长而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子女的主动教育行为和由子女的行为引起的家长被动教育行为。
学前儿童来说,子女对事物的认识、子女对家长的态度、子女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
而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包括子女接受家长教育的行为和子女影响家长的行为。
6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涉及到指导的目的、指导的渠道、指导的对象、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形式和指导的时间。
7组织管理者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包括领导体制、机构建设、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监察评估、经费。
8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环境因素两大类。
论述9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长的政治经济地位等。
论述10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长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论述11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教授儿童如何自己穿衣、餐桌礼仪、如厕、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独立自理能力。
2. 情感社交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地相处,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3. 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等形式,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学习歌曲和童谣等方式,帮助儿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艺术兴趣的培养:引导儿童参与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6. 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7. 体育锻炼的指导:引导儿童进行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和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体育兴趣。
8. 家庭价值观的传递和培养:通过家庭活动和亲子交流,向儿童传递家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
以上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一般内容,具体的指导内容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和个体差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概述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第三章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概述 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第三章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背景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的教育和指导。
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二、0-3岁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语言、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三、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在于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还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如何进行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1、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父母应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
3、组织亲子活动,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建立家庭教育社区,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鼓励父母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五、结论0-3岁儿童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还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广泛的和支持。
0—3岁是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许多家长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探讨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重要性、需求及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章名词解释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表p4)小题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使孩子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成长,将来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审美教育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简答、小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知子莫如父)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3.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 2.理智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6. 一致性原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1,坏境熏陶法 2.兴趣诱导法 3.暗示提醒法4.活动探索法6.榜样示范法第二章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是一种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创造素质、创造行为的有机统一体。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能力。
生活自理习惯:幼儿将生活自理能力坚持经常,变成自觉的习惯。
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地讲读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第一反抗期实质: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特点:1.模仿性2.自发性3.灵活性4.发展性5.差异性6.无价性论述(材料分析)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任务:1.激发儿童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3.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5.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6.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7.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8.提高儿童的抗挫能力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1.尊重孩子的意愿,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