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
- 格式:dps
- 大小:551.00 KB
- 文档页数:2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课程总学时:96学时,其中面授32学时,自学64学时适用专业类型及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函授)预修课程要求: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总学分:6学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函授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理解学前阶段,儿童父母的行为模式、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以及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以及教养效能的影响,并掌握较为科学的作为父母的行为模式、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以及利于提升教养效能的亲子关系。
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指导家长提升教养素质,改进教育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理想的家庭环境。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目的和学员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做到精讲,另一方面又要做到两个联系。
一是不断拓展学员的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提升教养效能;二是要联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际,联系实际家校合作途径,使之有利于发挥幼儿园在指导家庭教育上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养效能起到应有的价值。
二、大纲正文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时:6学时(面授2学时,自学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家庭的特点2.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3.父母的教育责任4.学前家庭教育学的含义与任务5.邓克米尔关于有效能父母的标准重点: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父母的教育责任;邓克米尔关于有效能父母的标准难点:健康且功能健全家庭的主要特征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第二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学时:6学时(面授2学时,自学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2.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3.西方国家的育儿观4.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5.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优势与问题6.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一些值得注意和避免的问题;西方国家的育儿观;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优势与问题;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一)(第一、二、三章,附练习题)第一章导论1.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1-1四类对象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组织管理者: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1-2四个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1-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大背景客观环境因素:物质条件;各种关系;家长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主观环境因素:家长品德修养;养育态度和期望;家庭的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
2.研究方法2-1情报研究概念: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2-2调查研究概念: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确定课题——判断类型——设计方案(抽样、内容、手段、统计)——实施调查——统计结果——撰写报告2-3经验总结概念: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案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 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2012.2.20第 1周第5-6节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节家庭概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理解家庭的特征;了解家庭的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家庭具有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群体;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群体等特征。
家庭具有生育功能、经济功能(三)教育功能(四)精神生活功能(五)抚养和赡养功能教学重点:家庭的特征教育难点:家庭的功能讨论、思考、作业:思考:1、什么是家庭?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陈鹤琴《家庭教育》教学过程设计:复习0 分钟,授新课70 分钟,安排讨论20 分钟,布置作业0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课笔记第一章家庭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节家庭概述一、家庭的概念与特征(一)家庭的概念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二)家庭的特征1、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群体2、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3、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群体4、家庭是人生存过程中最早的一种环境5、家庭可以满足个人多方面的需要6、家庭是一个关系最亲密的社会群体7、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持久和稳定8、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9、家庭是一个世代更替的社会群体三、家庭的演化(一)血缘家庭(二)普纳路亚家庭(三)对偶家庭(四)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从产生时起,实际上就只是片面要求女子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则可以公开或秘密地实行多妻制。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
主观因素:指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业。
四、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三、经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经验总结,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获得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庭教育过程、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五、行动研究:是指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第一章绪论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和子女两个方面家长:素质: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能力行为:创设环境、主动教育行为和被动教育行为学前儿童:子女对事物的认识子女对家长的态度、子女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子女接受家长教育的行为行为子女影响家长的行为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发展-教育-指导-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选)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1.情报研究2.调查研究:现状研究,相关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纵向的追踪研究(一组对象,多次调查)横断研究(多组对象,一次观察) (选)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是调查研究。
3.经验总结4.科学经验总结(逻辑的、理性的,事实材料,理论,主题,内在机制。
)5.实验研究、指导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①单组实验:一个班(或几个年龄相同的班,或整个幼儿园)(比较指导前后)②等组实验:两个(或三个以上)平行班(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三.行动研究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这四种能力分别是: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概念: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最主要,否是家庭的首要指标)1.血缘(纽带,重要指标)2.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简答)家庭的本质和特征(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二.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1.血缘家庭(群婚制)2.普那路亚家庭(群婚制家庭,又称为团体婚姻)3.对偶家庭(个体婚制)4.一夫一妻制家庭三.家庭的生命周期1.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2.孕育孩子阶段3.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4.孩子长大成人阶段5.老年阶段第二节家庭结构1.核心家庭主要特点:人口少,结构较简单优势: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达到教育的一致性;经济独立,能自由决定对孩子的物质投资等缺陷:儿童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儿童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等。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录第一章家庭教育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绪论)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四章家庭教育的特点第五章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第六章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第八章家庭教育的方法第九章家庭教育的艺术第十章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第十一章特殊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第十二章家长的自身修养第十三章家庭教育的指导第十四章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模拟试卷填空题1.1.(赵忠心)写的《家庭教育学》是解放后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的学术著作。
1.2.人要接受的三种基本的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3.家庭在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4.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我们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1.5.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可以分为(公共教育)、(私人教育)。
1.6.从教育过程实施的组织形式看,教育可以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1.7.家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家庭范围)内实施的教育活动。
1.8.我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想家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
1.9.(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甚至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学。
1.10.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开始从描述性逐步向规律性的探索。
1.11.民国年间最早出现的一部白话文的家庭教育著作是(朱庆澜)写的《家庭教育》一书。
1.12.(鲁迅)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观点论述家庭教育的理论家。
1.13.(陈鹤琴)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学的基础。
1.14.现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人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家庭教育。
1.15.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于17世纪末出版了(教育漫话)专门论述家庭教育。
1.16.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写的(父母必读)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学专著;苏霍姆林斯基20世纪70年代撰写的(家长教育学)在我国广为流传。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主要由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管理者四类对象组成。
3学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在幼儿园、社区、企事业机构、传播媒介中进行。
4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5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和子女两个方面。
涉及到家长教育素质和家长教育行为两个部分。
家长教育素质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长的教育行为包括家长为子女成长而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子女的主动教育行为和由子女的行为引起的家长被动教育行为。
学前儿童来说,子女对事物的认识、子女对家长的态度、子女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
而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包括子女接受家长教育的行为和子女影响家长的行为。
6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涉及到指导的目的、指导的渠道、指导的对象、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形式和指导的时间。
7组织管理者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包括领导体制、机构建设、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监察评估、经费。
8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环境因素两大类。
论述9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长的政治经济地位等。
论述10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长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论述11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辅导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学前儿童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的作用是:一、为确定研究课题服务;二、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三、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提高调查内容的设计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的关键.调查研究的类型:一、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
”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三、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一章)第一章一、判断题1.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
(×。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血缘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2.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3.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终的和最进步的婚姻形态。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4.家庭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
(×答案解释: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家庭功能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5.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答案解释:上述说法是正确的)6.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7.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属于公共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8.从教育过程的人际关系维度来看,教育可分为公共教育与私人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9.从教育组织形式的维度看,教育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类。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0.所谓正规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并由专职人员承担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1.从教育组织形式的维度来看,教育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从教育实施的时间维度来看,教育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12.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种社会形态,经历了前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3.原始社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紧密结合的,注重实际应用。
(√答案解释:。
上述说法是正确的)14.奴隶社会最有代表性的是宫廷教育,古代的宫廷内教育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