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楼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基层不牢固通病:基层不牢固是导致楼地面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基层开裂、变形、松散等现象。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基层平整、密实。
同时,选用适合的地面处理材料进行加固,如加铁丝网、碾压基层等方式来提高基层的牢固性。
2.面层开裂通病:面层开裂是楼地面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松散、渗漏等问题。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要选择适合的地面处理材料,如耐水泥、耐磨耗、耐冲击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浇注的均匀性。
另外,要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和方式,避免过早开通交通或施工。
3.不平整通病:不平整是楼地面工程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水平、垂直不匀、坡度过大等问题。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要确保地面基层的平整和水平度,若有不平整的地方,要进行修复处理。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使用充填料填补泄露,确保混凝土整体的均匀性。
同时,要使用合适的抹光机械来对混凝土进行抹光,以保证地面的平整度。
4.裂缝通病:地面裂缝是楼地面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性、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要通过增加加筋、布置缝隙等方式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
同时,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早开通交通或施工。
另外,要定期检查地面裂缝,及时进行补修,以防止裂缝的扩大。
5.漏水通病:楼地面工程的漏水问题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可能导致地面破损、结构腐蚀等问题。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要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同时,要确保防水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如严密连接、涂刷均匀等。
另外,在施工后要进行水密性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问题。
综上所述,楼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基层牢固性、选择合适的地面处理材料、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充分养护以及定期检查和维修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楼地面工程通病防治措施现象:地面粗糙、不坚实,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原因分析:(1)水灰比太大(即砂浆稠度过大)影响地坪表面强度。
水灰比太小,施工操作有:但水灰比和水泥砂浆度两者是成反比例的,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将降低。
施工时如果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2)未及时进行养护,影响地坪强度及耐磨性能。
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破坏,容易导致地面起砂。
(3)不了解水淅硬化的基本原因,工序按排不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地面压光时间过旱或过迟。
压光过旱,初凝还尚未形成,游离水分较多,虽经压光,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对地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不利;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不但操作困难,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即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硬结的表面,也将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搞磨能力。
预防措施:(1)原材料选用: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砂子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小于3%,使用前过筛。
(2)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宜为0.4—0.5左右,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mmo(3)掌握即面层的压光时间。
一般抹灰工作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在水泥终凝前结束,且面层的压光工作不应小于2次。
(4)地坪施工24小时后浇水养护,养护期限不小于7天,面层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5)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污染及破坏。
(6)采用无砂水泥地面,面层拌合物内不用砂,用粒径为3—5mm的石屑拌制,配合比宜用水泥:石屑工1:2(体积比),水灰比应控制在0.4。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水泥面层起砂、起皮由于水泥标号不够或使用过期水泥、水灰比过大抹压遍数不够、养护期间过早进行其它工序操作,都易造成起砂现象。
在抹压过程中撒干水泥面(应撒水泥砂拌合料)不均匀,有厚有薄,表面形成一层厚薄不匀的水泥层,未与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会造成面层起皮。
如果面层有泌水现象,要立即撒水泥砂(1:1=水泥:砂)干拌合料,撒均匀、薄厚一致,木抹子搓压时要用力,使面层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成整体。
养护时间不够,过早上人:水泥硬化初期,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养护,能使水泥颗粒充分水化,提高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如果在养护时间短强度很低的情况下,过早上人使用,就会对刚刚硬化的表面造成损伤和破坏,致使面层起砂、出现麻坑。
因此,水沁地面无工后,养护工作的好坏对地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必须要重视,当面层抗压强度达5MPa时才能上人操作。
2、面层空鼓、有裂缝由于铺细石混凝土之前基层不干净,如有水泥浆皮及油污,或刷水泥浆结合层时面积过大用扫帚扫,甩浆等都易导致面层空鼓。
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滚压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合料后终凝前尚未完成抹压工序,造成面层结构或交活太早,最后一遍抹压时应抹压均匀,将抹纹压平压光。
在抹水泥砂浆之前必须将基层上的粘结物、灰尘、油污彻底处理干净,并认真进行清洗湿润,这是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止空鼓裂缝的一道关键性工序,如果不仔细认真清除,使面层与基层之间形成一层隔离层,致使上下结合不牢,就会造成面层空鼓裂缝。
涂刷水泥结合层不符合要求:在已处理洁净的基层上刷一遍水泥浆,目的是要增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涂刷水泥浆稠度要适宜(一般0.4~0.5的水灰比),涂刷时要均匀不得漏刷,面积不要过大,砂浆铺多少刷多少。
一般往往是先涂刷一大片,而铺砂浆速度较慢,已刷上去的水泥浆很快干燥,这样不但不起粘结作用,相反起到隔离作用。
另外一定要用涂刷已拌好的水泥浆,不能采用干撒水泥的,再浇水用扫帚来回扫的办法,由于浇水不匀,水泥浆干稀不匀,也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质量。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CATALOGUE目录•引言•楼地面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CATALOGUE 引言承载作用装饰效果隔音、保温作用030201楼地面工程的重要性安全性问题质量通病会导致楼地面过早损坏,使用寿命缩短,增加维修和更换成本。
使用寿命缩短舒适度降低质量通病对工程的影响保障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室内环境防治措施的必要性CATALOGUE楼地面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充分压实地面,提高地面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施工前充分清洁地面,确保地面干净无浮尘,提高施工粘结力。
严格控制材料配比,确保砂、水泥等材料比例合适,避免过多的砂子导致地面起砂。
防治措施原因分析:地面空鼓通常由于基层处理不当、材料不良、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因素引起。
防治措施加强基层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净、无松散物,提高地面的粘结力。
选择优质的材料,确保材料的粘结性能和抗压性能良好,防止材料变形引起的空鼓。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确保地面的施工质量。
CATALOGUE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材料配比不当材料配比不准确,如水泥与砂的比例不合适,会影响地面的强度、耐磨性等性能。
材料质量不达标使用了质量差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等,可能导致地面开裂、起砂、空鼓等问题。
材料老化材料随时间老化,如水泥地面长期受潮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造成地面开裂、剥落。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赶工期施工工艺不规范CATALOGUE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01精心设计施工方案0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03针对楼地面起砂的治理针对楼地面空鼓的治理定期清洁保养加强防水措施及时处理损坏THANKS 感谢观看。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汇报人:日期:•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概述•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目•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录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概述01CATALOGUE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对楼地面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到建筑物的地板、地面、楼板、地坪等部分。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设计、施工、材料、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表现为裂缝、起砂、空鼓、渗漏等现象。
裂缝类:包括地板、地面、楼板、地坪等处的裂缝,分为表面龟裂和贯穿性裂缝等。
起砂类:包括地面起砂、耐磨地坪起砂等,表现为地面的耐磨层磨损,露出基层。
渗漏类:包括楼板、卫生间等处的渗漏,表现为水分渗透过楼板或地板。
空鼓类:包括地面空鼓、地板空鼓等,表现为地面或地板与基层脱开。
根据通病的性质和原因,可以将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分为以下几类01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以下问题02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03降低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抗渗性能。
04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卫生条件。
05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06增加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及原因分析02CATALOGUE养护不当: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或时间不够,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形成干缩裂缝。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均匀,容易产生裂缝。
施工环境影响:施工环境温度变化大,导致混凝土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表现:楼地面出现裂缝,可能出现在各个部位,如地面、墙角、墙裙等。
原因表现:楼地面出现渗漏现象,尤其是在卫生间、厨房等用水区域。
原因防水层失效:防水层老化、破裂或施工质量不佳,导致水分渗透到楼下。
管道连接处漏水: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或松动,导致水分从接口处渗漏。
使用不当:使用过程中,卫生器具使用不当或排水管道堵塞,导致水分溢出。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水泥地面不平整,抹纹明显、起砂、空裂。
(1)现象:1)地面表面粗糙有明显抹纹光洁度差。
2)垫层与面层空鼓,受力后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影响地面使用功能。
3)地漏周围偏高积水,倒泛水。
(2)原因分析:1)施工工序安排不当,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晚,养护不适当。
水泥地面未达到强度,就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表层遭受破坏,易造成起砂。
2)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杂物,做面层施工时,基层不浇水湿润过于干燥铺设砂浆,由于垫层吸收水分致使砂浆强度不够,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垫层表面有积水,易使面层空鼓。
3)卫生间施工中做好地面标高线,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坡度为2-3%为宜,地漏安装时宁可稍低不可超高。
(3) 防治措施:1)整体地面水泥应采用不低于P.O32.5普硅水泥宜选用中砂,严格控制砂中的含泥量。
2)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早上人。
3)认真清理底层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它污物洒水湿润严格做到随刷随铺,整体地面做完后应洒水湿润养护不少于7天。
4)地面要有5%坡度,坡向卫生间地漏地面,防水层做完后要做防水试验,放水深度20mm检查地面无渗水、积水。
二、板块地面不平整、空鼓、接缝不均匀,周边不顺直,图形不规则,色泽不协调。
(1)原因分析基层清理不干净,浇水湿润不够,板块本身有厚薄、宽窄、窜角、翘曲等缺陷,事先选砖不严使铺设后在接缝处产生不平,缝不匀现象。
(2) 防治措施地面基层清理必须认真并充分湿润,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对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及颜色不协调,图案不规则,应事先派专人进行挑选。
把有缺陷的挑出不用。
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是确保地面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地面工程常常面临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裂缝、空鼓、起砂、渗水等。
预防和治理这些通病是保证地面工程质量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1.设计合理:在地面工程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场地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合理的设计能够减少地基沉降、裂缝等问题的发生。
2.材料选择:选择质量稳定、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能有效预防地面材料空鼓、起砂等问题的发生。
3.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确保地基土的密实度,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渗水、坍塌等问题。
4.前期处理:在地面工程施工开始前,进行仔细的场地勘察和测试,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性质,做好相应的前期处理,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5.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针对地基土的情况,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增加其承载力,减少沉降和裂缝的可能。
治理措施:1.修补与加固:及时发现地面出现的裂缝、空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修补和加固措施,保证地面的平整和稳固。
2.增强表面硬度:通过搅拌施工、碾压等方式,增加地表的硬度,减少地面材料的空鼓和起砂现象。
3.防水处理:对于地下室、地下车库等需要防水的地面工程,进行合理的防水处理,防止渗水问题的发生。
4.积极治理渗水:在发现地面渗水问题后,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治理,如利用水泥灌浆、防水涂料等方式封堵渗水点。
在进行地面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系统的施工管理:建立科学、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查。
2.高质量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地面工程质量。
3.质量检测与监控: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通过现场检验、抽样检验等方式,对地面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4.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采取质量保证措施,如保修期限、质量保证书等,保证地面工程质量的长期稳定。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楼地面空鼓一、现象:花岗岩、地板砖铺设的楼地面粘结不牢,人走动时有空鼓声或板块松动,部分板块断裂。
二、原因分析: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水泥素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致使风干硬结,造成面层和垫层一起空鼓;2)垫层应为干硬性砂浆,如加水较多或一次铺得太厚,容易造成面层空鼓;3)板块背面浮灰没有刷净;4)对进场材料验收把关不严,板材脆弱等。
三、防治措施:1)楼地面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垫层与基层的纯水泥浆(或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结合层应涂刷均匀,不能采用撒干水泥面后,再扫水泥浆的做法;2)垫层砂浆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厚度以25~30mm 为宜,对基层较低的部位,事先用细石砼或砂浆找平,铺放板块时比地面高出3~4㎜为宜;3)板块背面的浮土等杂物必须清扫干净;4)对天然花岗石等材料要加强材料进场检查,断裂等缺陷板材不得使用。
(二)板块接缝不平、缝隙不均一、现象:铺好的板块地面,通常会在门口与楼道相接处出现接缝不平,或纵横方向留缝宽窄不均的情况,观感效果差。
二、原因分析:1)板块本身几何尺寸不一,有厚薄、宽窄、窜角、翘曲等缺陷,事先挑选不严,铺设后在接缝处易产生板面不平和缝隙不均现象;2)各房间内水平标高线不统一,导致楼道与门口处出现地面高低差;3)铺设时,粘结层砂浆稠度较大,又不进行试铺,一次成活,造成板块铺贴后走线较大,造成接缝不平、缝隙不匀;4.)楼地面铺设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内上人过早。
三、防治措施:1)必须从楼道统一往各房间内引测标高线,在楼地面上弹出十字线;2)铺贴标准块后应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设,粘结砂浆稠度不应过大;3)板块本身几何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凡有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等缺陷时,应事先套尺检查,对有缺陷的板块挑出不用或分档次使用;4)楼地面铺设后,在养护期内禁止上人活动,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楼地面是楼房的承重结构之一,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楼房的安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但是,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楼地面的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分析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工艺问题在楼地面的施工中,工艺问题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施工工序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往往会缩短施工工期或者在施工过程中省略一些关键工序,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同时,一些工人或施工队长技术不够娴熟,不能正确掌握施工细节和工序操作,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2.施工工序交叉在施工中,如果不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施工工序,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
例如在地面找平工程中,由于找平原出现坑洼,一些施工工人就会在面朝上的状态下铺设石子,会影响到整个地面的平整度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楼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二、地面选材问题地面的选材问题也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选材不当在地面的选材上,有些施工单位会根据价格因素选用低质量的材料,或者根本不知道材料有没有质量保证书,在施工过程中,这些选材问题会导致地面的耐磨度、抗压性能等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
2.建材质量差一些建材厂家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使用劣质材料生产地面材料,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材料,这些劣质建材在地面施工中会出现翘曲、龟裂等问题,直接威胁到楼房的安全使用。
三、地面施工质量防治措施对于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施工单位的资质对于施工工人来说,能否掌握施工细节和工序规范,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因此,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应该更加严格,对司法伸张和行政处罚应该更加严厉,以此来保证施工工人能正确掌握工序操作和细节处理。
2.使用优质地面材料使用高质量的地面材料可以提高地面的耐磨度和抗压性能,同时也能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精度,使楼房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3.注重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避免施工工序交叉和施工工序不规范,注重施工细节,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
楼地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材料质量不达标
材料质量是地面施工的基础,不达标的材料会导致施工后的地面质量
不稳定,容易出现开裂、起砂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严格选择
材料,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从可靠供应商处购买。
2.基层处理不良
地面施工的基层处理是决定地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良,会
导致地面不平整、易开裂。
为了避免基层处理不良,应在施工前进行细致
的勘察,了解地面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进行地面的扒草、填埋、夯实等。
3.防水层施工不规范
防水层是保证地面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施工不规范,会导致地面渗水、起砂等问题。
为了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应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与墙面的密
封性等。
4.施工工艺缺陷
施工工艺的缺陷是地面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施工不平整、
基层处理不当等。
为了避免工艺缺陷,应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并严格按照
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如进行地面的修补、打磨、硬化等。
5.后期养护不当
后期养护是确保地面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如果后期养护不当,会导
致地面的开裂、起砂等问题。
为了确保后期养护的质量,应根据施工要求
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如进行地面的密封、涂膜、保养等。
综上所述,要提高楼地面施工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做好基
层处理、规范施工工艺、注意后期养护。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好相关工作,才能保证地面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并延长使用寿命。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十
一)
Measures for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of building ground engineering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防止护养不当的措施
(1)正确选用原材料。
(2)严格控制水灰比、操作规程和掌握操作时间。
(3)面层粉刷后,应及做好养护工作。
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防治地面空鼓的措施
(1)彻底清创造粉刷基层上的浮灰、垃圾及其他杂物,要求基层上有毛面。
(2)基层应隔夜浇水湿润。
(3)粉刷前将基层上的积水清除。
(4)水泥砂浆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稠度不宜大于
35mm,宜干硬性,手能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住宅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技术交底 年 月 日工程名称分部工程 楼地面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住宅工程质量 交底内容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交底内容: 楼地面工程主要有以下质量通病,一是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二是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一致;三是厨卫间楼地面渗水;四是底层地面沉陷。
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罗列如下,请现场依照此进行专项通病防治: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1)产生原因①基层清理不干净;②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控制不当;③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④水泥砂浆面层未进行养护或养护不当。
(2)防治措施①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其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混凝土接触面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②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35mm ,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30mm ;③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器戒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④撑握和控制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2遍,分遍压实;⑤地面面层施工24h 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当环境温度低于5O C 时,应采取防冻施工措施。
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一致(1)产生原因①基层处理不当;②施工操作顺序不当;③成品保护不当。
(2)防治措施①踏步抹面(或抹底糙)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 ②抹砂浆前应先刷一度素水泥砂浆或界面剂,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③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 左右。
抹面工作应分次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应控编号: 专项-011制在10mm之内;④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面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⑤抹面(或底糙)完成后应加强养护。
养护天数为7~14天,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⑥利用废旧模板,制钉踏步护角,固定在楼梯棱角处进行防护。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防止护养不当的措施
(1)正确选用原材料。
(2)严格控制水灰比、操作规程和掌握操作时间。
(3)面层粉刷后,应及做好养护工作。
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防治地面空鼓的措施
(1)彻底清创造粉刷基层上的浮灰、垃圾及其他杂物,要求基层上有毛面。
(2)基层应隔夜浇水湿润。
(3)粉刷前将基层上的积水清除。
(4)水泥砂浆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稠度不宜大于35mm,宜干硬性,手能扞成团为准。
(5)正确运用接浆法,边扫浆、边铺灰,掌握粉刷时间和遍数,完成后注意养护时间,一般不可少于7天。
3、防治楼梯、踏级宽度和高度不一致的措施
(1)加强楼梯和台阶在结构阶段的尺寸复检工作,偏差较大的应剔凿调正,使踏级的高度和宽度尽可能一致,其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
(2)在抹踏级面层前,应根据平台标高和楼面标高,先在侧面墙上弹一道踏级标准坡线,然后根据踏级步数,将斜线划等分,保个等分点,就是踏级的阳角位置。
根据斜线各点尺寸,抹灰前对踏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剔凿,保证踏级宽与高尺寸的一致。
4、防治踏级阳角处裂缝、脱落措施
(1)踏级抹面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扫去浮灰,并充分洒水湿润,提前一天进行洒水湿润。
(2)抹灰前,应先刷一度素水泥浆结合层,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3)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
(4)一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1cm以内,过厚的粉刷应分层进行操作。
(5)踏级平、立面的施工操作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即踏脚板上),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6)对成品保护,加强养护,完成后在7~14天内严禁行人上下。
5、防治踏级、踏脚板外倾措施
(1)加强抹面层前的结构施工阶段的各项几何尺寸的复查,如有胀模现象,均需进行剔凿修正。
(2)特别是楼梯板块材料(如面砖)、要严禁安排料线铺贴,要注意平整。
经过10天以上或适当时间,才能进行擦缝嵌实,可避免宽度和高度不一级踏级、踏脚板外倾。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