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老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0.29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老化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条件下淀粉老化程度的变化。
3. 分析淀粉老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组:新鲜马铃薯、面粉、玉米淀粉2. 对照组:已老化马铃薯、面粉、玉米淀粉3. 试剂:碘液、蒸馏水、NaOH溶液、盐酸4. 仪器:电子天平、研钵、漏斗、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三、实验方法1. 将新鲜马铃薯、面粉、玉米淀粉分别称取适量,置于研钵中,加入蒸馏水研磨成浆液。
2. 将浆液过滤,得到淀粉溶液。
3. 将淀粉溶液分为三组,分别作为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
4. 实验组A:在淀粉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为7.0,作为碱处理组。
5. 实验组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pH值为3.0,作为酸处理组。
6. 实验组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7. 将三组淀粉溶液分别置于烧杯中,放入恒温箱中,设定温度为60℃,分别保温24小时、48小时、72小时。
8. 在保温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淀粉溶液,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9.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淀粉老化程度。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A:在保温过程中,淀粉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说明淀粉老化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2. 实验组B:在保温过程中,淀粉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酸处理可以抑制淀粉老化。
3. 实验组C:在保温过程中,淀粉溶液颜色基本不变,说明对照组未发生明显老化。
五、实验分析1. 淀粉老化现象:淀粉在高温、碱性、酸性等条件下容易发生老化,表现为淀粉溶液颜色变深、粘度降低、口感变差等。
2. 淀粉老化影响因素:温度、pH值、淀粉种类等均会影响淀粉老化程度。
3. 淀粉老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淀粉老化会导致食品口感变差、营养价值降低、保质期缩短等。
六、实验结论1. 淀粉在高温、碱性、酸性等条件下容易发生老化。
2. 酸处理可以抑制淀粉老化。
3. 温度、pH值、淀粉种类等均会影响淀粉老化程度。
4. 淀粉老化会导致食品品质下降,影响消费者食用体验。
淀粉老化的原理及应用视频1. 引言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
然而,原始的淀粉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稳定性较差、溶解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淀粉老化的研究,使淀粉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2. 淀粉老化的原理淀粉老化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淀粉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质和功能。
淀粉老化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热老化热老化是指将淀粉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糊化、重排等反应,改善淀粉的性质。
热老化可以使淀粉增加黏度、提高溶解性,从而适应不同的工艺需求。
2.2 化学老化化学老化是指使用化学物质对淀粉进行改性。
常用的化学老化剂包括过氧化物、酶和酸碱等。
化学老化可以使淀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透明度和胶凝性能。
2.3 生物老化生物老化是利用微生物、酵母等生物体来对淀粉进行改性。
生物老化可以改善淀粉的可生物降解性、增强抗氧化性能,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3. 淀粉老化的应用淀粉老化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淀粉老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食品工业淀粉老化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稳定性。
在食品加工中,经过老化的淀粉可以更好地适应制作面点、油炸食品、冷冻食品等的需求。
3.2 纺织工业淀粉老化后,淀粉颗粒变得更加均匀,可以增加纺织品的柔软性和易打理性。
老化后的淀粉还可以用于织物印花和纱线浆粘。
3.3 医药工业淀粉老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制备控释药物。
通过控制淀粉老化的程度和方法,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时间,增加药效持久性。
3.4 环境保护淀粉老化后的产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在生产可降解塑料和生物基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材料可以替代传统塑料制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论淀粉老化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改性技术,通过热老化、化学老化和生物老化等手段,可以改善淀粉的性质和功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淀粉制品的老化和防止措施新鲜的面包、馒头等含淀粉多制品松软可口,但久放后会变得干硬、掉渣,体积变小、失去弹性、口感粗糙的现象。
这些现象在淀粉制品存放过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饮食行业上所谓的淀粉“老化”。
淀粉的老化是指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下放置时,会离水、硬度变大、变成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称为淀粉“老化”、“退减”、或“返砂”。
[1](p154)淀粉的老化可以被看成是淀粉糊化的逆过程。
淀粉的糊化是含淀粉食品加热烹制时的基本过程,淀粉在适当温度(一般60~80℃,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胶体溶液的过程。
糊化后的淀粉分子能量高性质不稳定,在冷却的过程中,分子动能降低,相邻分子间的氢键部分断裂,水分子被挤出,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不溶解性的淀粉分子微束。
因此,老化可视为糊化作用的逆转,但是老化不可能使淀粉彻底复原成生淀粉的结构状态,与生淀粉相比,晶化验室程度低。
老化后的淀粉制品,不仅感官质量差,而且由于相邻分子间的氢键结合增多,形成了微晶束结构,不易被淀粉酶消化,营养价值大大下降。
所以淀粉老化作用的控制在食品生产中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不同来源的淀粉,老化的难易程度不同。
实验测定不同淀粉的老化顺序为:玉米≥小麦≥甘薯≥土豆>木薯>糯玉米。
一般规律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相比,直链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几乎不会老化。
其原因是三维网状空间分布,妨碍微晶束的形成。
[2](P24)因此,在食品生产中,一方面可以使用除去直链淀粉的面粉来延长保存期,国外已有这种面粉专供生产面包。
另一方面将某些杂粮如甘薯、马铃薯、糯玉米等加入面粉中制成成品。
这些杂粮中支链淀粉的含量超过一般面粉约在80%以上,所生产的制品本身有很好的防老化功能。
这一点在广式面点的制作中及某些风味小吃中得到好的运用。
例如:将新鲜的糯玉米(几乎含水100%的支链淀粉)搅碎,将其和面粉按2:1的比例投料,用来制作鸡蛋糕,口感酥、松、脆,质地细腻,带有玉米的清香。
淀粉老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
淀粉的老化现象是淀粉制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淀粉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因此,对淀粉老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淀粉制品的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淀粉老化的机理,深入分析影响淀粉老化的各种因素,以期为淀粉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淀粉老化的定义和现象进行介绍,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着,将详细探讨淀粉老化的机理,包括淀粉老化的化学本质、老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热力学性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水分含量、淀粉种类和添加剂等,并阐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淀粉老化的过程和程度。
本文将对目前淀粉老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淀粉老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淀粉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淀粉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也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淀粉老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淀粉老化的机理淀粉老化是指淀粉在糊化后的冷却过程中,分子间的氢键重新形成,导致淀粉分子链重新排列,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淀粉糊的硬度、粘度和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显著变化,使得淀粉制品的口感和品质受到影响。
淀粉老化的机理主要涉及淀粉分子链的重新排列和氢键的形成。
在淀粉糊化过程中,淀粉分子链通过吸水膨胀,分子间的氢键被打断,使得淀粉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
然而,在冷却过程中,淀粉分子链重新排列,分子间的氢键重新形成,导致淀粉分子链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形成结晶结构。
这种结晶结构的形成使得淀粉糊的硬度增加,粘度和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淀粉制品的品质。
淀粉老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淀粉的种类、颗粒大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糊化温度和时间、冷却速度以及环境因素等。
淀粉的老化特性及其在粉丝生产上的应用福建省周宁县综合食品厂林茂丛对于任何一种淀粉食品来说,淀粉的老化问题,是关系到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品的贮藏和食用的重大问题。
一般淀粉制品在生产和食用品质上是不希望淀粉老化的。
然而,粉丝(特别是豆类淀粉生产的粉丝俗称豆扣)的生产工艺和食用品质正是有效地利用了淀粉的老化机理,而得到粉丝特有的品质。
下面就淀粉的老化特性,及其在粉丝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淡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淀粉的老化机理和产生的因素:淀粉的老化是淀粉在高温下与水形成淀粉糊,当温度降低后,失去均匀的胶体结构,直链淀粉间由氢键结合成束状结构,而发生凝沉的现象。
一般老化的淀粉食品口感变硬、粘度降低,甚至淀粉食品失去食用价值。
淀粉的老化是一个结晶过程,老化的淀粉分子为结晶结构,不溶于水,具有ß-型的X -光衍射图象。
淀粉的老化速度与其分子大小、温度、水分含量、PH值、无机盐及其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有关。
直链淀粉极易老化,支链淀粉老化性能极弱;含水在30-60%之间,温度趋向0℃,钙、铝、硼等无机盐的存在都能促进淀粉的老化;而在高温条件下将淀粉糊迅速脱水、添加酸、碱、表面活性剂和大多数其他盐类,以及微波法、发酵法,都可以抑制淀粉的老化。
二、传统生产粉丝的工艺流程淀粉处理→搓粉团子→加热水搅粉→加明矾热水打芡→作面→漏粉→煮熟→切断→浸水、浇水→冰冻→风干三、淀粉老化特性的作用粉丝品质的最大特点与其他的淀粉制品比较来说,是其耐煮性和强韧性,食用时给人以爽滑感,这正是由于制品中淀粉老化的缘故。
老化淀粉具有不溶于水、致密的胶束结构。
因此,要得到品质优良的粉丝,就要使制品中的淀粉充分老化。
根据淀粉的老化机理及产生条件来看,必须从原料、配方和工艺上着手加以解决,以保证制品的质量。
1、原料:淀粉的老化必须有直链淀粉的存在。
因此,原料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多少是关系到粉丝质量的一个先决条件。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高链玉米外,豆类淀粉含有很高的直链淀粉,这也就是我国传统生产粉丝要用绿豆淀粉、蚕豆淀粉的缘故。
摘要:老化是影响淀粉质食品品质的一大问题。
阐述了淀粉质食品的老化机理和影响老化的因素及抗老化的方法。
淀粉质食品的成分、贮藏每件、加工工艺等都可以影响老化速度。
目前抗老化方法主要有控制贮藏条件、添加蛋白质、醇、乳化剂、多糖等。
关键词:淀粉质食品;抗老化;进展淀粉质食物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
如米饭、馒头及其它许多糕点、面点都是典型的淀粉质食品。
然而,这些淀粉质食物制作成熟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系列的内在品质变化,比如米饭的变硬、馒头的干缩,面包由松软变硬脆等等。
上述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淀粉的老化现象所致。
淀粉的老化是影响淀粉食品货架期的重要原因,对淀粉食品的抗老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淀粉的老化机理经完全糊化的淀粉,在较低温度下自然冷却或慢慢脱水干燥,就会使淀粉分子间发生氢键再度结合。
使淀粉乳胶体内水分子逐渐脱出,发生离水作用。
这时,淀粉分子则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晶而凝沉,淀粉乳老化回生成凝胶体。
这种糊化后再回生结晶的淀粉称为老化淀粉(即β淀粉)。
老化后的淀粉难以复水并变硬,难以消化吸收。
简单地说,淀粉老化是糊化淀粉分子形成有规律排列的结晶化过程。
2影响淀粉质食品老化的因素2.1食品成分对老化的影响用来源或品种不同的淀粉制成的淀粉类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老化的速度是不同的。
因为在这些来源不同、品种不同的原料的淀粉组成成分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是不同的,因而影响到不同淀粉类食物的老化速度。
通常情况下,直链淀粉分子含量较高的食物容易发生老化。
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不太容易发生老化。
原因在于支链淀粉的分子呈三维空间分布,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淀粉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不易形成氢键。
妨碍了淀粉分子微晶束形成,阻止了α化淀粉向β化转变。
所以选用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原料做成的淀粉类食物,对延缓食物中的淀粉发生老化是有益的。
如果将淀粉分子降解。
或是将淀粉糊精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该类食物老化。
淀粉老化及不同添加物对老化的影响张飞【摘要】淀粉老化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通过淀粉颗粒结构分析,淀粉在过量水和高温条件下的老化过程以及不同物质对淀粉老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老化的机理.淀粉颗粒是由不同比例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其中支链淀粉所占比例更大一些;淀粉老化是淀粉颗粒天然序列重组后形成的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散体;几丁质纳米棒状颗粒、带电荷氨基酸、盐、低聚花青素、二糖等物质能抑制淀粉的老化,但也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淀粉内部结构的阐述可以更确切的了解淀粉老化机制,也为提高食品质量提供研究方向.%The retrogradation of starch has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lexity;the approach consis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tarch granule, a discussion of disorganization in excess water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followed by effect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retrogradation of starch. The granules are composed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with the latter in larger quantity; the terms retrogradation is excess water aqueous dispersions of amylose or amylopectin but also after a disorganization of the native order of starch granules;the inhibition of starch retrogradation with chitin nano-whiskers, charge carrying amino acids, salt, oligomeric procyanidins, disaccharides are studied, however,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nd further research was required. The more accurate loca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states by microstructure studies and also their characteristics along staling could be interesting to study to gather more information, and to supply a research direction to en-hance food quality.【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21【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淀粉;老化;添加物;抑制【作者】张飞【作者单位】永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河南永城476600【正文语种】中文淀粉是由直链和支链淀粉组成的多孔状和半晶状的颗粒,作为丰富的多糖来源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中,淀粉变性包括糊化和老化,糊化过程是将淀粉分子充分溶胀,老化是将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老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不仅会使食品口感变差,而且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1]。
淀粉的老化名词解释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主要的能源储存形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淀粉会经历一种被称为老化的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淀粉的老化现象,包括化学、生物、以及食物学等方面。
一、化学角度在化学角度上,淀粉的老化是指由于淀粉分子内部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性质和功能的变化。
淀粉分子主要由两种不同的多糖组成,即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老化过程中,淀粉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断裂和重组,导致淀粉的分子量下降和形态改变。
这种结构改变会导致淀粉的溶解性增加,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
二、生物角度从生物角度来看,淀粉的老化是指淀粉颗粒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引起的变化。
淀粉颗粒是植物细胞内贮藏淀粉的主要结构,其由一层层的淀粉颗粒堆积而成。
老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内部的一些酶会被激活,引发淀粉分解为简单糖的过程。
这样,植物就可以利用淀粉分解产生的能量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三、食物学角度在食品学领域,淀粉的老化是指食物中淀粉质的质地、味道和口感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食物中的淀粉暴露于高温、高湿或长时间储存的环境中时,淀粉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使食物变得更硬、更干燥或更容易变得粘稠。
这种老化现象不仅影响了食物的风味,还可能对人体消化产生不良影响。
淀粉的老化现象对于食品加工和贮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食品加工中,了解淀粉老化的过程和规律,有助于开发出更好的食品质地和口感。
此外,在食品贮藏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以延缓淀粉的老化速度,保持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总结起来,淀粉的老化是淀粉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涉及化学、生物和食品学等多个领域。
深入了解淀粉老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食品加工和贮藏技术,提高食品品质和口感。
淀粉质食品的抗老化方法的研究2010.04.201.前言淀粉质食物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如米饭、馒头及其它许多糕点、面点都是典型的淀粉质食品。
然而,这些淀粉质食物制作成熟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系列的内在品质变化,比如米饭的变硬、馒头的干缩,面包由松软变硬脆等等(Denis Lourdin等,2002)。
上述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淀粉的老化现象所致。
某些食品的制作需要依靠淀粉适度的老化来得到顺滑、耐嚼的口感,但是淀粉的老化是影响淀粉食品货架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老化淀粉的晶体结构阻止了人体内淀粉酶的进人,使老化淀粉不易为淀粉酶作用,裂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从而影响了人体对淀粉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当淀粉食品贮存一段时间后,其品质会因为淀粉的老化而大大降低。
因此,对淀粉食品的抗老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淀粉的老化机理对于淀粉的老化机理,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统一的结论,还存在许多争议。
一般认为,老化是由于淀粉逐渐从不规则结构向部分结晶体转化的原因。
淀粉结晶体的增加是由于淀粉分子通过氢键进行的分子间或分子内部的连接,即凝沉。
尽管其老化速率及聚合物结构不同,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都会老化。
由于线性分子的排列,直链淀粉的凝沉非常快。
支链淀粉的排列受枝杈结构的影响,其老化发生非常慢。
现行短的分子内部之间,及少量淀粉颗粒表面及间质之间的连接,随支链淀粉凝沉的进行,三维空间结晶结构慢慢形成,导致变硬及老化(曹强,2002)。
还有观点认为,淀粉在老化过程中, 除有晶体形成外, 其玻璃化特性和凝胶特性对其老化程度也有一定影响。
淀粉在糊化熔融过程中分子间有可能以氢键形成无序的玻璃态结构和有序的胶体网络结构, 随冷却老化时间的延长, 网络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使淀粉的胶体结构更加紧密,凝胶间的空间减小, 离浆现象加剧, 部分水分被排出, 即使在结晶不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 这些都将导致淀粉凝胶的硬化程度加深(赵思明等,2000)。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老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探讨延缓淀粉老化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方法对淀粉老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淀粉老化是指淀粉分子在糊化后,随着温度、水分、pH值等条件的改变,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淀粉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凝胶体的过程。
淀粉老化会导致食品质地变硬、口感变差。
本实验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不同方法对淀粉老化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淀粉、碘液、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葡萄糖、脂肪、聚乙烯醇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玻璃棒、烧杯、滴定管、移液管、pH 计等。
四、实验方法1. 淀粉糊化实验:将玉米淀粉与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在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5分钟,使淀粉糊化。
2. 不同方法延缓淀粉老化实验:(1)pH值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将糊化后的淀粉溶液分别调节至pH值为2、4、6、8、10,在4℃条件下储存24小时,观察淀粉老化程度。
(2)水分含量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将糊化后的淀粉溶液分别调节至水分含量为20%、30%、40%、50%,在4℃条件下储存24小时,观察淀粉老化程度。
(3)无机盐种类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将糊化后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镁,在4℃条件下储存24小时,观察淀粉老化程度。
(4)表面活性物质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将糊化后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脂肪、葡萄糖、聚乙烯醇,在4℃条件下储存24小时,观察淀粉老化程度。
3.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并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淀粉的老化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分析延缓淀粉老化的最佳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在pH值为2、4、6、8、10的条件下,淀粉老化程度依次降低。
pH值在4以下时,淀粉老化程度最低,pH值在8以上时,淀粉老化程度最高。
2. 水分含量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在水分含量为20%、30%、40%、50%的条件下,淀粉老化程度依次降低。
淀粉老化名词解释淀粉老化是指淀粉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加热、水分脱失等作用,造成淀粉分子结构的改变和淀粉颗粒的物理性质变化的过程。
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人类食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
淀粉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老化现象,这会影响食物的品质和食物的特性。
淀粉老化的主要原因是淀粉分子中的支链淀粉分解酶(amylohydrolases)的活性和淀粉分子结构的改变。
支链淀粉分解酶在淀粉分子中打破支链的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构变得更加线性。
同时,加热和水分脱失会导致淀粉分子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淀粉分子更容易形成聚集和凝胶的形式。
淀粉老化对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黏性增加:淀粉老化会导致淀粉凝胶的黏性和粘度增加,使得食物更具黏性和粘稠度。
这在食品加工中尤其重要,因为黏性增加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2.冷却硬化:淀粉老化后的凝胶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硬化现象,即淀粉凝胶的稳定性增加。
这也使得食品在冷冻和再加热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质地和口感。
3.糊化温度降低:淀粉老化后,淀粉分子的糊化温度会降低。
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分子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形成凝胶结构的温度。
淀粉老化会导致淀粉分子更容易糊化,这对于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有重要影响。
4.吸水性增强:淀粉老化后,淀粉颗粒对水的吸水性增强。
这使得食品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能更好地吸收水分,保持湿润和口感。
另外,淀粉老化还会影响食物的颜色、透明度、保水性、黄变和韧度等特性。
在食品加工中,如面点、糕点和饼干等,淀粉老化现象经常被利用来改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而在食品储存和加热过程中,淀粉老化现象则是需要控制的因素,以防止食品质量的下降。
总之,淀粉老化是指淀粉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变化的过程,对食物的品质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控制和利用淀粉老化现象,以达到所需的食品质地和口感。
淀粉的老化特性及其在粉丝生产上的应用
淀粉的老化特性及其在粉丝生产上的应用
老化是一种食品品质条件,当一种产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其特性发生变化,因此一种产品的老化速度可以反映其品质变化的程度。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影响它的老化特性有许多因素,比如淀粉的温度、湿度、pH值、氧化还原性及外界
环境等。
淀粉老化特性首先受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湿度越高,它的老化速度越快。
此外,淀粉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类似的,它们也受到空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随着空气的湿度增加,淀粉的老化速度也会增加。
同时,受到外界不同的pH值和氧化还原性的影响,淀粉也会表现出老化的现象。
氧化还原性及外界环境条件越苛刻,淀粉老化速度越快,老化特性就更明显。
另外,在一定的温度下,淀粉会有一定的臃肿性,这种特性也会影响到它的老化现象。
淀粉老化特性在粉丝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面粉的可塑性,面团的
湿度及密度等。
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外,有的厂家也添加一些老化剂,如活性氧等,以改善面粉的老化特性。
只有淀粉特性足够满足使用需求时,才能使粉丝更加美味可口。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淀粉老化特性非常重要,它是粉丝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对于食品行业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应在生产过程中正确控制淀粉的老化特性,保证粉丝的口感和质量。
淀粉抗老化的添加物及调控方法淀粉作为食品的重要组分,不仅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还可影响淀粉类食品的质构、口感、可接受性等品质属性。
淀粉类食品大多经历了某种形式的加工或烹饪,导致淀粉吸水膨胀形成具有一定黏度的糊状体系,但在降温和储存过程中,淀粉分子在空间构象上经重排后,会形成有序、稳定的凝胶结构,这一现象被称为淀粉老化或回生。
淀粉老化通常会导致淀粉类食品品质的劣变,如质构劣化、透明度下降、口感粗糙等,从而缩短淀粉类食品的货架期,降低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
例如在馒头、面包、糕点中,由于淀粉含量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就会由软变硬,组织松散,风味消失。
然而,淀粉的老化行为在某些加工应用中也是可取的,例如,在早餐谷物和脱水土豆泥的生产过程中,淀粉老化可改变产品的结构和感官性能,并能形成抗性淀粉。
鉴于此,如何合理调控淀粉的老化程度并考查体系的老化特性,对于淀粉类食品的加工和食用品质的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1、淀粉老化及其机制简述淀粉老化的本质是部分或完全糊化的淀粉分子由高能无序状态逐渐转变为低能有序状态的一个热力学平衡过程,即淀粉分子链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的结合、排列和聚集,构成有序化排列的聚集态结构。
淀粉的老化过程可分为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
其中,短期老化发生在淀粉糊化后的初始阶段,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发生定向迁移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长期老化则一般会超过几周时间,主要是由于支链淀粉具有高分支结构,在聚合时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老化进程较慢。
长期老化在整个淀粉老化过程中占主要作用,是导致淀粉体系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对于非蜡质淀粉,老化会导致淀粉糊转变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牢固凝胶;而对于蜡质淀粉,老化则导致淀粉糊形成软凝胶,其含有聚集体但没有三维网络结构。
通常,淀粉凝胶的强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直链淀粉的网络结构可为淀粉凝胶提供弹性和抗变形强度,而仅含有聚集体的软凝胶则显示出更好的渗透性、更强的黏性和黏聚性。
直链淀粉分子间氢键的可用性降低会破坏软凝胶内部的长程相互作用,导致网络结构的黏聚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