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年月日编号:工程名称安太堡与二号井原煤联通(安装)工程试验项目给水管道试压材质及连接方式镀锌钢管系统部位原煤2号转载点(标高1326.000)消防给水压力表位置试验时间规格型号DN150、DN65数量试验内容及要求:试压介质:水试验压力: 1.5Mpa保持时间:试验情况简述:向系统内充水,水充满后关闭进水阀,用手动升压泵给水系统加压至1.5Mpa,试验延续时间为10min,在此时间内压力降为零,然后将至工作压力无渗漏。
结论:无渗漏现象,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月日会签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年月日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年月日编号:工程名称安太堡与二号井原煤联通(安装)工程试验项目给水管道试压材质及连接方式镀锌钢管系统部位原煤2号转载点(标高1331.000)消防给水压力表位置试验时间规格型号DN150、DN65数量试验内容及要求:试压介质:水试验压力: 1.5Mpa保持时间:试验情况简述:向系统内充水,水充满后关闭进水阀,用手动升压泵给水系统加压至1.5Mpa,试验延续时间为10min,在此时间内压力降为零,然后将至工作压力无渗漏。
结论:无渗漏现象,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月日会签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年月日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年月日编号:工程名称安太堡与二号井原煤联通(安装)工程试验项目给水管道试压材质及连接方式焊接钢管系统部位原煤2号转载点(标高1326.000)冲洗给水压力表位置试验时间规格型号D89、DN25数量试验内容及要求:试压介质:水试验压力: 1.5Mpa保持时间:试验情况简述:向系统内充水,水充满后关闭进水阀,用手动升压泵给水系统加压至1.5Mpa,试验延续时间为10min,在此时间内压力降为零,然后将至工作压力无渗漏。
结论:无渗漏现象,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管道(设备)强度和密封性试验记录编号。
05-05:项目专业技术检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月/日/YY):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5月至1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05:项目专业技术检查员(签字):YY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5月至1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05: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月/日/YY):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5月至1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05: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月/日
/YY):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5月至1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管道(设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编号:
05: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于年月日,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字示范文本。
阀门强度及严密性测试记录
设备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系统清洗试验记录
灌水试验记录
消防管道、燃气管道压力试验记录
排水干管通球试验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统表—1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和查记录(表一) 统表—2—1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和查记录(表二) 统表—2—2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
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注:抽查项目由验收组协商确定.
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注:质量评比为差的项目,应进行返修。
消防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消防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工程名称:建筑采暖施工单位:未提供施工执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规范GB-2002名称及编号:消火栓管道(设备)名称:未提供管道(设备)材质:镀锌钢管、无缝钢管试验介质:自来水试验日期:未提供试验压力:1.4Mpa持续时间:30min编号:未提供分部(子分部):未提供试验仪器:未提供型号、精度:未提供工作压力:0.8Mpa允许压力降:0.02Mpa X/3、X/4:未提供26:未提供水施:Y100-1.6MPa/1.5级过程:首先,从一层消火栓管进行水压试验。
将电动试压泵放置于最低部位,然后在管道内注满自来水,把管网内的空气排净。
慢慢将管道内的水压升至试验压力(见上表),稳压30min,观察压力降为(见上表)。
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见上表),稳压24h,压力降为(见上表)。
最后,检查管道的各个接口,确保不泄漏和不变形,试验合格。
试验结论:符合水压试验要求,试验为合格。
验收结论:未提供改写后的文章:消防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工程名称:建筑采暖施工单位:未提供施工执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规范GB-2002名称及编号:消火栓管道(设备)名称:未提供管道(设备)材质:镀锌钢管、无缝钢管试验介质:自来水试验日期:未提供试验压力:1.4Mpa持续时间:30分钟编号:未提供分部(子分部):未提供试验仪器:未提供型号、精度:未提供工作压力:0.8Mpa允许压力降:0.02Mpa试验过程:首先,从一层消火栓管进行水压试验。
将电动试压泵放置于最低部位,然后在管道内注满自来水,把管网内的空气排净。
慢慢将管道内的水压升至试验压力(1.4Mpa),稳压30分钟,观察压力降为0.02Mpa。
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0.8Mpa),稳压24小时,压力降为0.02Mpa。
最后,检查管道的各个接口,确保不泄漏和不变形,试验合格。
试验结论:符合水压试验要求,试验为合格。
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编号:(05-02)/ 08-07 □□□
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说明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4.2.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4.4.3 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罐)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与本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6.2.1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检验方法:钢管或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不降,且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连接处不得渗漏。
6.3.1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玻璃前,应对集热排管和上、下集管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6.3.2热交换器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
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6.3.5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罐)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与本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8.3.1散热器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8.4.1辐射板在安装前应作水压试验,如设计无要求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8.5.2 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8.6.1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2高温热水采暖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4MPa。
3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检验方法:使用钢管及复合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不漏;
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
9.2.5管网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管材为钢管、铸铁管时,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管材为塑料管时,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9.3.1 系统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11.3.1供热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13.2.6锅炉的汽、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的压力应符合表13.2.6的规定。
注:①工作压力P对蒸汽锅炉指锅筒工作压力,对热水锅炉指锅炉额定出水压力;
②铸铁锅炉水压试验同热水锅炉;
③非承压锅炉水压试验压力为0.2MPa,试验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检验方法:
1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2观察检查,不得有残余变形,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不得有水珠和水雾。
13.3.3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10min内无压降、无渗漏。
13.3.4敞口箱、罐安装前应做满水试验;密闭箱、罐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但不得小于0.4MPa。
检验方法:满水试验满水后静置24h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无压降,不渗不漏。
13.3.5地下直埋油罐在埋地前应做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降不应小于0.03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观察30min不渗、不漏,无压降。
13.3.6连接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工艺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系统的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系统中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
检验方法:在试验压力10min下,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不渗不漏。
13.6.1热交换器应以最大工作压力的 1.5倍作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检验方法: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8.2.4制冷设备的各项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对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运行记录。
8.2.7 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的连接不得使用非金属软管。
燃气管道的吹扫和压力试验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严禁用水。
当燃气供气管道压力大于0.005MPa时,焊缝的无损检测的执行标准应按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且采用超声波探伤时,应全数检测,以质量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8.2.10制冷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9.2.3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为1.5倍工作压力,但最低不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对于大型或高层建筑垂直位差较大的冷(热)媒水、冷却水管道系统宜采用分区、分层试压和系统试压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建筑可采用系统试压方法。
分区、分层试压:对相对独立的局部区域的管道进行试压。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不得下降,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系统试压:在各分区管道与系统主、干管全部连通后,对整个系统的管道进行系统的试压。
试验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
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0.02MPa,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3各类耐压塑料管的强度试验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严密性工作压力为1.15倍的设计工作压力;
4凝结水系统采用充水试验,应以不渗漏为合格。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或查阅试验记录。
9.2.8水箱、集水缸、分水缸、储冷罐的满水试验或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储冷罐内壁防腐涂层的材质、涂抹质量、厚度必须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储冷罐与底座必须进行绝热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查阅试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