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7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1. 总是过度戏剧化地表现自己,就像那舞台上的主角,时刻都想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比如在聚会上,为了引人注意,夸张地讲述自己所谓的“惊险经历”。
2. 情绪变化超级快呀,简直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开开心心,突然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就如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一样。
3. 对别人的关注和赞美极度渴望,这不就是像那渴望阳光的花朵嘛!会不停地问别人“我今天好看吗”“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棒”。
4. 说话那叫一个夸张呀,老是用一些很了不得的词,仿佛发生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比如说“哎呀,我今天简直累垮了”,其实可能只是走了几步路。
5. 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宛如那随风摇摆的小草。
朋友说某部电影好看,就立马附和说自己也超爱。
6. 时常幻想自己有非凡的身份或经历,如同做着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
总说自己要是生在古代肯定是个公主啥的。
7. 与人交往时表现得很肤浅,就好像只是在表面上滑过。
聊个天也是只说些无关痛痒的漂亮话。
8. 很难维持稳定的自我形象,今天觉得自己是这个样子,明天又变了,这多像那不断变化形状的云呀!今天走可爱风,明天又想走御姐范。
9. 在人际关系中要么过度依赖,要么过度敌对,这不就是像那钟摆,在两端摇摆不定嘛!一会儿对人黏得不行,一会儿又突然发脾气不理人。
结论:如果一个人有这些表现,那真得留意是不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呀!得重视起来呢!。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与案例诊断人格障碍为表演型需符合下术项目中的3项:①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②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③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④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受伤害;⑤寻求刺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⑥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异性;⑦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⑧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于核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例如,某企业一青年女工,平时只讲究穿着打扮,炫耀自己,在单位上干尽出风头的事。
只喜欢听到对她的赞扬声、甜言蜜语声,不爱听到反对她的声音,更不爱听到批评,轻一点的批评对她来说都不得了,大吵大闹后还不上班。
她平常言语、行为和服饰总爱模仿影视明星和歌唱明星,好像她本人就是明星似的,等等。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除了闹得家不安宁外,在企业里也是令管理者头疼的。
因此,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者进行治疗是很必需的。
对他们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如认知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法使他们偏离的人格得以纠正。
案例: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已婚。
因喜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3年入院。
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
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
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
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
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诋毁。
冷血变态表演型人格
1.表现欲强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表现欲很强,越是人多的时侯越有表现欲。
常常以做作和夸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在表达情绪的时侯表情也是异常的丰富,让人觉得这个人有精神病。
2.敏感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异常敏感,对于他人或是环境的一些变化就会认为是对自己不利的,从而总是胡恩乱想,或是胡搅蛮缠,不讲理。
3.情绪波动大
表演型人格障碍总是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稍有不称心的就大发脾气,一点小事就能引发其情绪波动。
4.注重外表
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很注重自己的外表,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却是过于注重了,在穿着打扮上面总是具有挑逗性、还具有夸张、做作的轻浮表现。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是那种唯我独樽的性格,很容易引发别人的反感,所以容易受到伤害。
表演型人格障碍案例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个性障碍,其特征包括过分关注自己外表和对他人的关注,表现出来的情感过分强烈和表演性强。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小明,一位25岁的年轻人,是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
他总是试图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喜欢在人群中展现自己,以吸引别人的关注。
他经常在社交场合大放厥词,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他的情感表达也非常夸张,经常出现过分的悲伤或愤怒,以引起他人的同情或关注。
此外,小明对待感情关系也非常不稳定,经常追求新的恋爱对象,但很快就对他们失去兴趣,转而寻找新的对象。
小明的这些行为给他的家庭和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他的家人经常因为他的过分表现而感到尴尬,他的朋友也逐渐疏远了他,因为他们觉得很难与他建立真诚的友谊。
小明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他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过分的竞争心态和自我中心,导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
对于这样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家人和朋友可以通过耐心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专家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其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待感情关系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到表演型人格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支持。
在工作和学习场所,也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营造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环境。
总之,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案例分析】【症状描述】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成因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治疗方案】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
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
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
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
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
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
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二、精神治疗:在精神支持性治疗基础上的行为治疗,或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又称治疗性社会)组织的活动以控制和改善其偏离的行为。
给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建议
给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建议:
1. 接受心理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常常与自尊心脆弱、情绪波动大等问题有关,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问题,解决内心的冲突,提高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学习自我观察: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对外界评价过度敏感,需要学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表演行为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从而逐渐减少表演的需求。
3. 培养真实的自我: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为了取悦他人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象,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接纳来培养真实的自我,不再依赖他人的认可来获得满足感。
4. 练习辩证思考: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观点过度坚持,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5. 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真实、平等和互动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从而减少表演的需求。
6. 学习放松技巧: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紧张不安,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7. 培养兴趣爱好: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发展个人爱好和才能,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满足感,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
8.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强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以提高自尊心,减少对他人认可的渴求。
9. 加强社交技巧:通过学习社交技巧如表达、倾听、沟通等,可以帮助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10. 寻求支持与理解: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感到内心孤独和无助,寻求专业的支持与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走出困境。
表演型人格障碍案例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被特征为过分追求关注和赞赏的人格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演技欲望,经常通过表演和夸大自己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下面是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个案:小明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他外表帅气,才华横溢,经常成为校园里的明星人物。
然而,他在课堂上经常打断教师的讲课讲解,用夸张而夸大的手势和表情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他做任何事情都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并使用大声和夸张的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除了在学校,小明在社交媒体上也是一名狂热的用户。
他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自拍照,虚构自己的生活,夸大自己的成就,并通过各种手段引起他人的关注和羡慕。
他会在发布的照片下添加大量的自我吹嘘的文字,吸引着大量的粉丝。
然而,尽管他似乎总是处于众人的瞩目之下,但内心里他常常感到空虚和孤独。
他不断地追求外部的赞美和认可,却无法真正地与人建立起深入的关系。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和合作关系。
治疗师通过反馈的方式,提醒小明关注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并探索他追求关注和赞赏的原因。
治疗师逐渐帮助小明认识到,他追求外部赞美和认可的行为是在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自卑感。
治疗师鼓励他学会寻找内部的满足感,并培养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小明开始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试着和他人建立真实的关系,而不再依赖夸张的表演来获得他人的关注。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逐渐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并逐渐摆脱了对外部认可的依赖。
他开始更加真实地与他人交流,逐渐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和深入的关系。
这个个案中,小明通过接受心理治疗和对内心的探索与反思,逐渐摆脱了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困扰,并学会了更加真实地与人建立关系。
这个个案也提醒我们,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来说,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追求关注和认可的真正原因,并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只有从内心的满足中获得快乐,才能真正建立起真实和深入的人际关系。
我的心理学之表演型人格在人格障碍中有一种表演型人格障碍,或者叫癔症型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这是一种病态,但常态中也有一些人呈现出夸张、造势,希望得到他人关注的特征,这可以叫作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有哪些特点呢?这种人格主要在于表演,语言表达上常常滔滔不绝,喜欢唱高调,喜欢卖关子、绕弯子,但常常言过其实,言之无物,更多的是逻辑上的辩论,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在行为上,常常做一些仪式性的动作,喜欢制造一点声响,比如吃东西时必定要发出声音,有人经过时必定会感叹一下,发出笑声或者“啧啧”之声。
在表情上可能比较丰富,挤眉弄眼,也可能时常做无辜状。
在日常工作中,这种人害怕自己比别人差,只要发现周边的人有什么特色,他都会去参与或者模仿,哪怕确实比不上,也会找一些自己认为的成绩来抬高自己。
他们常常把自己成绩挂在嘴边,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
在情感上,这些人可能是脆弱的,甚至很容易情绪爆发,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落泪。
总之,表演型人格的人言行的主要目的是引起他人的注意。
表演型人格的可能原因人格包含了气质和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人格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其中遗传因素是明显的,父母的人格特质会在较大程度上遗传给子女。
但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表演型的人可能在年少时家人溺爱,幼儿时通过哭闹引起父母的关注,求学时通过展示分数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都是可能的因素。
表演型的人也可能是父母关爱缺失,要求特别严格,只有通过言过其实才能获得父母的赞赏。
同时也有可能是求学过程中,学习不理想,至少是相对于周边的同学来说不太理想。
最有可能的是小时成绩非常好,但高中后就不太理想了,这样为了重新夺回小学时的“荣耀”,赢得大家的关注,而进行的一种“补偿”。
最后,表演型人格可能与社会环境有关,所处的环境如果是以“炫耀”为基调的话,更有可能使人格具有表演性。
另外一些与表演型人格相关的特点表演型人格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在日常可能不太典型,但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症状简介有位女性,工作学习都不错,可有一点与众不同,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标榜自己。
在爱情方面,吹嘘帅哥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大放阙词。
为了引人注意,甚至不顾个人尊严。
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
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
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她的"毛病",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
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
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症状特征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行为反应模式具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其行为反应模式有下述特点:(1)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不甘寂寞。
例如,在人多的场合,愿意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起因
*导读: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病因,表演型人格障碍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表演型人格障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第1 页。
在表达性的治疗工作中,在企图对阻抗底下的内容做诠释前,一个基本原则是先点出阻抗的存在。
将这个原则运用在歇斯底里性患者时,则是指必须优先处理患者的认知风格,因为这与患者防卫机制的架构非常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歇斯底里性患者在无意识里,往往抱着这样的期望而开始心理治疗:认为治疗师应该可以直觉地、不需言传地、全面地且不需要知道细节,就能了解他/她们的心灵世界。
这样的期待常常连结到他/她们童年深刻的愿望,认为母亲和/或父亲应该知道并且了解他/她们。
因此,被看到、被听到、被了解的期待中充满着希望和失望的混和体。
这些患者害怕他/她们的表现会议治疗师失望,或被治疗师批评。
事实上,治疗师对于患者,情绪过度夸大的表现,一种常发生的反移情反应就恰好是轻蔑。
在患者夸张地表达情感时,治疗师必须能够去赞许,赞许患者的确是正在沟通一些重要的内容,同时也能看到这些夸大的感觉背后包含着真实的核心。
他/她们不顾一切想要与治疗师沟通的,是“请理解我! 请感受到我的痛苦!”。
即使治疗师强调情绪交流的重要性,他们也必须向患者传达: 需要知道更多的详情才能更完整地了解患者。
这种方法是在鼓励患者将原先于感觉中所传达的,化为语言说出来。
下列这些仔细规划过的问题是有帮助的:患者所害怕的是什么?患者想要的是什么?患者所感受到的冲突是什么?治疗师也可以依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去尝试谈论患者的感受。
这种来自局外人的观点,可以协助患者去内化治疗师如何看待她们的观点,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感。
歇斯底里性患者的内在经验,往往是风中的一片孤叶被强大的情感状态拍打吹拂着。
连结起一个感受与另一个感受的想法,可能完全被潜抑。
经由敦促歇斯底里性患者去反思、去仔细地观照内在和外在的其实,治疗师得以协助患者重新追溯不同感受之间在意念上的连结。
如同艾伦所认为的,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包括了教导歇斯底里性患者去更深刻地、更真诚地感受。
表浅的感受是为了防卫更接人的、在更深层经验里的情绪。
当患者对这些深度情感状态的忍受度增加后,患者注意到细节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详述*导读: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依据美国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如下:一种夸张的情绪与注意力吸引模式,起病于青年早期。
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3.情绪多变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关注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7.受暗示性强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1.神经症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联合王国的精神病学家,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强调“诊断为神经症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找到病态人格的特征,而在病态人格的人,也可发现神经症的特征。
”“神经症的症状和病态人格的行为都可认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中压力”;“从理论上无法把所谓病态人格与所谓神经症人格区分开来”。
Tolle (1996)指出“人格障碍可表现出大量的神经症性反应,许多神经症病人也具有人格障碍。
在人格障碍与神经症之间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线”。
所谓“神经症人格”是来自心理分析理论,霍妮认为神经症患者是指那些行为、情感、心态、思维方式都不正常的人,他们在剧烈的竞争中充满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这就是神经症人格。
Jasper认为神经症症状是不正常人格的人对应激所发生的反应,即在寻常情况仅表现为行为(人格)不正常,而在遭遇应激时发生神经症反应,表现神经症症状。
“性格神经症”是指那些与神经症病因相似的人格,其患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症状。
Freud推测决定人格发展过程的因素,就是神经症发生的原因。
Kolb(1973)指出每一种神经症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结构,这种性格结构通常称之为性格神经症。
目前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关系虽然密切,即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发生,神经症也有助于人格障碍的形成,而且二者共患的机会较高,但在本质上二者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
表演型人格障碍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精神病科病症体征:严重情绪障碍,抑郁疾病介绍: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症状体征:表演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
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用事。
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