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3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本着以学习内容为源泉,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联系生活实际为着眼点,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表述: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最后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
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
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同时此文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在本课时里,主要实现对文本的精读、品悟。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我认为,教学应该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所以我把本课时的学习重点确立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同时,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也将会是一个难点。
二、学生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观察看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基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朗读理解能力;对运用直观形象的媒体上课,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导语】本⽂讲述了⼀个⼩村庄的故事:⼭⾕中有⼀座环境优美的⼩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们靠着⼿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制造⼯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致使⼟地*露,极⼤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
终于在⼀场连续的⼤⾬之后,咆哮的洪⽔将⼩村庄卷⾛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个⼩村庄的故事”,它揭⽰了⽣活在村庄⾥的⼈们错误的⾏为以及这种错误⾏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然,必将受到⼤⾃然的惩罚。
本⽂呼吁⼈们应该爱护树⽊,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态平衡。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读懂课⽂,理解课⽂ 能⼒⽬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的意思,悟出课⽂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标: 理解课⽂,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从⼩热爱⼤⾃然、保护⼤⾃然 教学重点: 读懂课⽂ 教学难点: 树⽴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法: 通过⼩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揭⽰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导⼊新课 1、情境导⼊ 交流森林的作⽤。
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师也喜欢。
其实许多故事⾥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活,怎样去做⼈。
今天,⽼师也带来了⼀个故事,关于⼀个⼩村庄的故事。
(板书课题) 2、让我们⼀起来读⼀读这个题⽬。
3、检查⽣字词的认读。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把课⽂读通读顺。
2.读课⽂,说⼀说⼩村庄发⽣了⼀件什么事? 早先 ( ) 后来( ) 最后( ) ⽣1:讲述了早先⼀个美丽的⼩村庄后来由于过度的砍伐树⽊,导致⼟地*露,最后被洪⽔卷⾛的故事。
三、品味阅读,解决疑惑 1.从前的⼩村庄是什么样⼦的? (出⽰课⽂第1⾃然段) 出⽰句⼦---- ⽣1:“⼭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清新甜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乱砍树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呼吁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需要2课时,我今天说第2课时。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2、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法、学法教法:“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老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
”所以,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2、朗读感悟法;3、情景教学法思想更学法:三年级学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求知欲更强了,活跃了。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式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感受美丽(出示课件:“美丽的小村庄”)让学生观察图上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美丽的景色,再读一读书上是怎样描述的。
(目的:一是和后面的小村庄的毁灭形成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二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让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走进文本。
(二)感情朗读,对比质疑学生感受了小村庄的美丽后,我话锋一转告诉他们:“多美丽的小村庄啊,可惜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出示课件“正在洪水中即将被冲毁的村庄”)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再找出相关自然段读一读。
附件一:小学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
从故事中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文看似是个简单的小故事,但是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针对学生平时朗读感悟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让他们体会到本文的内涵,激起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学习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附二: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一叁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思路】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
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
不要将湛读成shegrave;n,将裸读成guǒ。
认读词语: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洪水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黎明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
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
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无节制的砍伐树木,严重的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苦苦得到的一切。
课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说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了解小村庄变迁最根本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在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的今天,环境保护更加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通过让学生来找重点句来读、来思的方法解决问题,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首先通过直观画面,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思维,让学生自由去描绘,不局限画面去描述,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之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美丽的村庄,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使学生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感情基础。
寻找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时,我才用了抓重点句子来分析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入体会,如“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中抓住了“谁”、“拎”,让学生理解到村庄里的人,毫无约束、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
之后再深入去读,在读中品味。
然后通过裸露的土地不断被扩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村庄的人对树木的肆意砍伐从未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村庄的环境也愈来愈恶化,最终导致村庄被毁。
引导学生明白是村民的长期乱砍滥伐,造成了最后的恶果。
斧子只是个帮凶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教案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案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案重点是了解小村庄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教案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堂课中,我板块结构,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案方法来引导学生诵读、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教案过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案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案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案。
模块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要爱护自己的家园──地球,决不可以去任意伤害迫害它。
2、理解小村庄变化的根本原因。
3、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教学重、难点】准确的理解小村庄变化的根本原因,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的运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实况录象,引入新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新授1、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问: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了什么?(心情很沉重)带着你们的体会齐读这段。
2、这个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美丽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早先的小村庄。
(早先的小村庄有几排瓦房,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旁边有条清澈的小河,春天,鸟儿在树上鸣叫,各色的野花盛开,老人们在树旁散步,孩子们在树林间玩耍,大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你们说的真好,可是这样的一个很象样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后,什么都没有了。
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甲: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学生乙: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3、默读课文,画出有关使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的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投影提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⑴ 读这句话。
⑵ 把横线补充完整。
(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柴……)⑶ 指名读这句话,评读。
4、人们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了)指名读第3自然段。
投影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小村庄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
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
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船在大洋中航行。
这天,海面上出现了成群的海鸥,他们鸣叫着、飞翔着,十分热闹。
孙文听水手说:“海鸥的出现,证明快到陆地了。
”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一个村庄故事》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课文的第三篇。
课文以叙述的语调,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小村庄早先美丽的村貌,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地砍树,导致了村庄的消失。
文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语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是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而在描写人们随意地砍树中,作者又用上了两个谁家,一个拎字,三个变成,这些关键词语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示了小村庄变化、消失的原因。
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涵。
二、说设计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课标对第二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的目标:1、会认13个字,正确认读“郁郁葱葱”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培养环保意识,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预设教学的重点为: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村庄的变化以及原因,对环保的主题能有所感染。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前的准备学生方面: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方面:依据教学的要求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的流程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版块的教学: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美丽,引出话题——探究原因,深入话题——拓展写话,领悟内涵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教学中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张丽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2、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的是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原本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3、教材地位及作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
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课堂教学中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配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了解身边的事物,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
本课学习会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裸露,必然带给人类灾难。
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再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的情感,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编者的意图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标是三维立体的,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按照以上基本理念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对这篇课文制定如下预设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展开,可能会生成一些新的疑难,教师将随机调整。
基于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分为三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斧头(树减少)破坏环境受到惩罚美丽什么都没有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2字:拎、栋、柴、喘、黎、卷词:甜润、锋利、_露、造犁、锋利、咆哮、清澈见底、郁郁葱葱词语: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_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好词:【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引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部以小村庄为背景的动人故事,讲述了小村庄发生变化的故事。
通过讲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和村民们的相处之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村庄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档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主题,以及故事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二、故事梗概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庄。
村庄四周环山,群山环抱,自然风景优美。
2. 村民生活村民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他们以务农为生,种植庄稼,养殖牲畜。
村民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小村庄中被积极传承。
3. 自然灾害一年来,连续发生了几次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洪水等。
这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家园受到了严重破坏。
4. 村民团结面对自然灾害的考验,村民们没有绝望,相反他们更加团结一致。
大家共同努力,全力修复村庄的损失。
5. 村庄的改变经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村庄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美丽。
不仅物质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村庄开始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为村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6. 村庄未来通过发展经济,村庄未来变得更加繁荣。
外出务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村民们可以在村庄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村庄的教育、医疗和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故事的主题1. 和谐共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展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村民们尊重自然,善待环境,同时也在和谐相处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2. 合作与团结故事中的小村庄面对自然灾害时,村民们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这凸显了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个体的力量在团队中的作用。
3. 变革与发展故事中的小村庄通过发展经济,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这强调了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追求变革和进步。
四、结语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村庄中的村民们如何在困难中团结一致、积极应对,最终实现了村庄的蓬勃发展。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在美丽的村庄、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从而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朗读品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大体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朗读时间,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想象描述“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进行说话训练,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五、说教学程序一、反差对比,激疑读文课前先出示色彩鲜艳、图案优美的黑板画,让学生整体感知小村庄的美丽。
结合插图,在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村庄的美丽。
[板书:美丽]然后逐一擦去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蓝天,黑板上什么都没了,引起学生心理上极大的震撼,到底是谁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我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