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丝状真菌——霉菌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9
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
4. 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 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 间体:由细胞膜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
多见于G+菌。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来源:创新医学网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
名词解释:1.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2.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的真菌。
菌落特征: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透明、光滑、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3.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一个统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菌落特征:由粗而长的分枝状菌丝组成,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没有固定大小。
4.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流动缓慢的水体引起的水中藻类(含蓝细菌)的旺盛生长,水体生态平衡失调,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水体基本相同,藻类和细菌共存于同一环境,保持互生关系。
6.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催化剂。
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或过程。
营养物: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
微生物的6类营养物质: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楚,基因组小,便于测定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由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体):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裸露毒粒:只有核壳这一基本结构的毒粒称为裸露毒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细菌,缺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 型细菌和支原体。
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
一般由G+形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肉类研究M EA T RESE ARCHw w w .cm r c.c om .c n2008.7肉类中的霉菌王盼盼(西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 400716)摘 要: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部分霉菌在食品加工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肉类中存在的一些霉菌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文综述了霉菌的形态结构,霉菌的菌落特征,霉菌的繁殖方式,肉类中常见的霉菌及霉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旨在为肉类中霉菌的控制与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霉菌;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繁殖;种类M oul ds i n M eat Pr oduct sWangPan-pan(Food Science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 ity,400716,Chongqing,China)A bs t r act :M oulds are filam ent ous fungi.T hey widely dis t ribution in t he nat ure and som e m oulds have an im port ant role in food processing.But s om e m olds in m eat products caus ed great harmon hum an life.This paper sum m ari zed t he m orphology ,col ony charact erist i cs ,propagat i on of m ol d ,ordinary m old inm eat product s and food hygiene.I t coul d provide a theoret ical bas is for cont rolling and det ect ing m ould in m eat product s.K ey w ords :Mould;Morphology ;Colony charact eris t ics ;Propagat ion ;Species中图分类号:T S 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08)07-0055-030 前言霉菌的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
《微生物学》复习题第2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选择题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1、下列不是真菌的共同特征。
(A)具有核膜(B)能进行有丝分裂(C)细胞质中存在细胞器(D)能进行减数分裂2、下列不出现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壁中。
(A)纤维素(B)几丁质(C)肽聚糖(D)葡聚糖3、下列不属于真菌的繁殖方式。
(A)出芽繁殖(B)孢子繁殖(C)菌丝繁殖(D)裂殖4、指出错误的回答,真核微生物包括有。
(A)真菌(B)粘菌(C)支原体(D)原生动物5、预计在__________的土壤中能发现真菌。
(A)富含氮化合物(B)酸性(C)中性(D)还有细菌和原生动物6、在真核微生物,例如中常常找不到细胞核。
(A)真菌菌丝的顶端细胞(B)酵母菌的芽体(C)曲霉菌的足细胞(D)青霉菌的孢子梗细胞第二节酵母7、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A)肽聚糖和甘露聚糖(B)葡聚糖和脂多糖(C)几丁质和纤维素(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8、在酵母菌细胞壁的四种成分中,赋予其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是()。
(A)几丁质(B)蛋白质(C)葡聚糖(D)甘露聚糖9、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裂殖(B)芽殖(C)无性孢子繁殖(D)有性孢子繁殖10、酿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A)裂殖(B)芽殖(C)假菌丝繁殖(D)子囊孢子繁殖11、酵母菌是有性繁殖产生。
(A)接合孢子(B)担孢子(C)子囊孢子(D)节孢子12、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A)霉菌菌落(B)链霉菌菌落(C)细菌菌落13、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无性繁殖是。
(A)裂殖(B)芽殖(C)假菌丝繁殖(D)子囊孢子繁殖14、酿酒酵母菌的有性孢子是。
(A)卵孢子(B)子囊孢子(C)担孢子(D)无有性孢子15、子囊孢子总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A或B兼有16、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藕节状,通常称为。
(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17、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霉菌资料霉菌属真菌、鞭⽑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霉菌属(filamentous fungi)。
形态特征(⼀)菌丝和菌丝体丝状真菌的营养体是由分⽀或不分⽀的菌丝 (hypha) 构成。
许多菌丝相互交织形成菌丝体(mycelium)。
幼年菌丝⼀般为⽆⾊透明,⽼年菌丝常呈各种⾊泽。
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细胞呈管状,直径约为3~10µm,⽐⼀般细菌和放线菌的菌丝宽⼏倍⾄⼗⼏倍,与酵母菌的直径相似。
真菌的菌丝分为⽆膈膜菌丝和有膈膜菌丝2种类型(图2-7)。
1.⽆膈菌丝:菌丝中没有横膈膜,整个菌丝就是⼀个单细胞,菌丝内有许多核,在菌丝⽣长过程中只有核的分裂和原⽣质量的增加,没有细胞数⽬的增多(图2-7A)。
2.有膈菌丝:菌丝中有横膈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在菌丝⽣长过程中,细胞核的分裂伴随着细胞的分裂,每个细胞含有1⾄多个细胞核(图2-7B)。
不同的真菌菌丝中的横膈膜的结构不⼀样,有的为封闭式,有的为单孔式,有的为多孔式,还有的为复式(图2-7C~ F)。
但⽆论哪种类型的横膈膜,都能让相邻两细胞内的物质相互沟通。
3.菌丝及菌丝体的特化丝状真菌的菌丝有许多特异化形态,有的还形成特化的组织,如图2-8。
(1)假根(rhizoid):是根霉属(Rhizopus)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在显微镜下假根的颜⾊⽐其它菌丝要深,假根起固着和吸收营养的作⽤。
(2)吸器(haustorium):是某些寄⽣性真菌从菌丝上产⽣出来的旁枝,侵⼊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丛枝状结构,⽤以吸收寄主细胞中的养料。
(3)附着胞许多植物寄⽣真菌在其芽管或⽼菌丝顶端发⽣膨⼤,并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这⼀结构就是附着胞。
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感染菌丝,以侵⼊宿主的⾓质层⽽吸取养料。
(4)附着枝某些寄⽣真菌,由菌丝细胞⽣出1~2个细胞的短枝,以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上,这种结构称附着枝。
(5)菌核(sclerotium):是由菌丝团组成的⼀种硬的休眠体,⼀般有暗⾊的外⽪,在条件适宜时可以⽣出孢⼦梗、菌丝⼦实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