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316.00 KB
- 文档页数:47
指南录后序主要内容
在杨宗保《指南录》这部伟大的诗篇中,后序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词语,是作者对这部作品的一种总结和评价,也是反映他对历史、社会、家庭和革命等重大问题的全新认识。
指南录后序从正面思考和理解历史进程的角度,论述了关于历史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孔子的四书五经,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源和历史灵感之源;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的演变,以及西汉朝开启新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唐朝,中华文明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宋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社会活动;另外,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建立一系列新的机构和制度,这些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此外,杨宗保在《指南录后序》中也强调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说明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敢于进行革命性斗争,在现实中提出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推进民族复兴的宣言,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杨宗保在《指南录后序》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他指出家庭是一个小的社会,发展家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家庭文化的发展引发文明的发展,而文明的发展又会影响家庭文化的发展,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发展螺旋,家庭文化的发展要靠的是教育,家庭的发展要靠的也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有机的连续性。
总之,杨宗保《指南录》的后序概括了历史、社会、家庭、革命等重大问题,展示了历史的发展,加强了人们认识历史进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励了中国人民坚定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篇1教学目标:1.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3. 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难点: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导入: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感情的。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感情既是多种多样的,又有高下之分。
那么,最高尚的感情是什么呢?哲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国主义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美丽的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这种感情,就不能忘记文天祥(板书)。
文天祥一生的言行强烈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接p38注①作者、背景介绍)。
△ 他字宋瑞(板书),连他的名和字中都寄托着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
古人云:“诗言志”(言:表达;志:思想感情),文天祥就写了很多诗歌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问:说说有哪些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调动情绪)(响一点,要共鸣,会默写)△ 实际上,除诗以外,文还有许多文章同样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其中名篇即《指南录》后序(板书)。
解题:“指南”即朝向南方,因是国家所处的方位。
《指南录》的命名,即出于刚才诗句中。
据说文天祥临刑前,面朝南方叩三头,从容就义。
所以“指南”二字,份量不轻,对文而言,祖国确实是一个始终吸引他的大磁场。
今天,强大的祖国一定更加吸引我们为她而奋斗了。
“序”这种文体曾接触过吗?(《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一般写在文章前面,说明写书目的、经过或介绍,评论书的内容,这种性质的文字有时出现在文章书籍后面,叫什么?跋(板书)本文为何称“后序”?(是第2篇序言了)。
《指南录》后序课文注释翻译文天祥【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
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朝臣不敢说话,时任礼部郎官的文天祥力主抗敌,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提出防御之策,但未被采纳,他便弃官归家。
后来担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愈急。
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在赣州组织军队,前往保卫南宋首都临安,被任命知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文天祥临行时,上书请斩亲元的兵部尚书吕师孟以振作士气,并提出分天下为四镇(四个战略区)合力抗元的策略,都没有结果。
德祐二年(1276)正月,命文天祥知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担负保卫京师的责任。
不久,元军攻占临安城北的高(一作“皋”)亭山。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议和,元军扣留了他,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市)途中,到镇江脱身逃回温州,辅佐端宗赵昰(xià)力图恢复,继续抵抗南下的元军。
1278年12月,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五岭坡战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驻守厓山(宋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的张世杰,他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他。
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就是他对劝降者的回答,也是他舍生卫国的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被解往大都时,先后两次自杀、绝食不死,元世祖忽必烈百计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于1282年12月9日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解题】本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删节。
《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
他用诗记述出使北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和南归途中的艰险历程。
“指南”,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借以表达作者冒死奔向南宋决不向来自北方的元军屈服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就道出了《指南录》取名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