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推法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7
分数乘法(二)1.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例1:一块冰,每小时质量减少一半,4小时后它的质量为千克,这块冰最初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例2:a、b是不为0的整数,a×<a,a×>a,,求b的值。
例3: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4.25,这个自然数是多少?3.用设数法解决打折问题。
例4:一条裤子,先增加原价的,再按加价后的九折出售,现价和原价比较,降价了还是提价了?4.用分类讨论法解题。
例5: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米,第二根剪去,哪根绳子剩下的长一些?5.用假设法解决稍复杂的倒数问题。
例6:三个不同质数的倒数之和是,这三个质数分别是多少?三、综合练习。
1.一捆电线,电工叔叔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第三次又用去余下的一半,这时还有米,这捆电线原来一共有多少米?2. a、b是不为0的整数,且a×=b×,那么a、b中()最大。
3.一桶油重60千克,第一次倒出总量的,第二次倒出余下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倒出多少千克油?4. ①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8.125,这个自然数是()。
②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差是50,这个自然数是()。
③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它的,第二根用去米,哪根铁丝剩下的长一些?6.三个不同质数的倒数之和为,这三个质数分别是多少?7.奶奶过生日时买了一个蛋糕,小东吃了蛋糕的,小方吃了剩下的,他们谁吃的多一些?8.一根木料长6米,截去后又截去米,这根木料还剩下多少米?9.小东每天用30-40分钟的时间进行晨练,其中有的时间练太极拳,奶奶每天练太极拳最短练()分钟,最长练()分钟。
第三十九讲用倒推法解决问题1.王老师说:”把我的年龄减去2,除以5,加上8,乘以6,正好是72."同学们,你能推算出王老师今年多大吗?2.电工组买来一捆电线,工人们第一天用去全长的一半多5米,第二天用去余下的一半少8米,第三天用去14米,最后还剩下10米。
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3.小虎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的6错写成9,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6,最后所得的差是577,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4.同学们玩扔沙袋游戏,甲乙两班共有140只沙袋。
如果甲班先给乙班5只,乙班又给甲班8只,这时两班沙袋数相等。
两班原来各有沙袋多少只?5.3个笼子里共养了36只兔子,如果从第1个笼子里取出8只放到第2个笼子里,再从每2个笼子里取出6只放到第3个笼子里,再从第2个笼子里取出6只放到第3个笼子里,那么3个笼子里兔子一样多.求3个笼子里原来各养了多少只兔子?6.甲乙两班各要种若干棵树,如果甲班拿出与乙班同样多的树给乙班,乙班再从现在的树中也拿出与甲班同样多的树给甲班,这时两班恰好都有28树,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树多少棵?练习1.□×6÷5+8=32,请问□应该填什么?2.小聪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小明回答说:”用我的年龄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
"你能帮小聪算一算,小明今年多少岁吗?3.草原上有一种牧草长得很快,每天增长2倍.长到第10天,已长牧草2187平方米。
第6天时,牧草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食堂买进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少28千克,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少8千克,最后剩下122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5.有一盘梨,第一天上午吃了1个,下午又吃了余下的一半,这时还剩1个,这时还剩下1个,这个盘中共有多少梨?6.一条小青虫,它的身长每天延长1倍,长到第10天的时候身长是20厘米,请问,在身长是10厘米的时候它已经生长了多少天?7.将8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恰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它通过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倒推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一年级倒推法的例题:
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
解:用10减去3,得到7个。
所以小明还剩下7个苹果。
2. 小红有5个糖果,她送给了小明2个,她还剩下多少个?
解:用5减去2,得到3个。
所以小红还剩下3个糖果。
3. 小刚有8支铅笔,他又买了4支,他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解:用8加上4,得到12支。
所以小刚现在一共有12支铅笔。
4. 小华有6个玩具车,他把其中的3个送给了小强,他还剩下多少个?
解:用6减去3,得到3个。
所以小华还剩下3个玩具车。
通过这些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倒推法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孩子们学习数学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使用倒推法来解决问题。
倒推法的一般步骤
倒推法是一种推理思维方法,用来从结果或结论反向推导出原因或前提。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现象或结果出发,逆向寻找各种可能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倒推法的一般步骤:
1.明确问题或要解决的结果: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或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
这可以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或一个具体的目标。
2.确定已知条件:列出所有已知的事实、条件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客观的、可测量的、可观察到的。
3.推测可能的原因或前提:基于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思考,推测可能的原因、前提或假设。
这一步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考虑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或可能性。
4.验证推测:对推测的原因或前提进行验证。
这可以通过收集更多的信息、进行实验或调查等方式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选择最可能的原因或前提:在验证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最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或前提。
这需要综合考虑已知条件和验证结果。
6.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确定最可能的原因或前提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或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步骤,倒推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可能的原因或前提,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它强调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第11章倒推法解题1知识装备倒推法又称逆推法,它是从问题最终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直至解决问题。
倒推的时候,要注意操作的程序与原来相反,运算的方法也与原来相反。
遇到的对象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可以用“列表还原的方法”进行操作,使思路更清晰。
初级挑战1一个数减去9,再乘4,除以2,最后再加5,正好等于9,问原来的数应该是多少?思维点拨: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倒推出原来的数。
答案:9-5=4,4×2=8,8÷4=2, 9+2=11。
能力探索1一个数减去4,再乘4,加上6,然后用5除,正好等于6。
请问这个数是多少?答案:6×5=30,30-6=24,24÷4=6,6+4=10初级挑战2将一匹条形布“一半一半”地剪下来,剪了3次,第3次剩下的条形布正好是3米,求这匹布原来有多少米?【思路点拨】如图所示:由第三次剩下的米数可以推出第二次剩下的米数是()米,那么第一次剩下()米,原有()米。
答案:第二次剩下的米数:3×2=6(米)第一次剩下的米数:6×2=12(米)原来有的米数:12×2=24(米)。
能力探索21、小红将一捆包装带“一半一半”地剪下去,剪了3次,剩下的包装带正好是1米,这捆包装带原来一共有多少米?答案:1×2×2×2=8(米)2、将一条电线“一半一半”地剪下来,剪了4次,第4次剩下的电线正好是5米,求这条电线原来有多少米?答案:5×2×2×2×2=80(米)中级挑战1小峰看一本文艺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还多10页,剩下40页没看。
全书有多少页?思维点拨: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由图可知:全书的一半有()页,全书有()页。
答案:全书一半:10+40=50(页),全书有:50×2=100(页)能力探索31、幼儿园将一批玩具分给小朋友。
大班分得总个数的一半多10个,还剩下60个,这批玩具一共有多少个?答案:总个数的一半是60+10=70(个),总个数是70×2=140(个);2、沙场原有黄沙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原有黄沙的一半多10吨,第二次运出50吨,结果剩余黄沙120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倒推法解决问题1、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1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了30米,还剩下50米没有修,这条路的全长是多少米?2、粮站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卖出一半又多15吨,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多8吨,第三次卖出180吨正好卖完,这批大米原来有多少吨?3、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质量比总数的一半少2吨,第二天售出的质量比剩下的一半少2吨结果还剩下19吨。
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4、一次数学考试后,可可问明明数学考试得多少分。
明明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
”小朋友,你知道明明得多少分吗?5、某数加上6,乘6、减去6后,结果等于36这个数是多少?6、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增加5,个位上的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是72。
另一个加数原来是多少?7、书架有上、下两层,共放了100本书,如果从上层拿出16本放入下层,再从下层拿24本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一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放了多少本书?8、一个书架分上中下三层,一共放书384本,如果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下层,最后又从下层取出与现在上层同样多的本数放入上层,这时三层书架中书的本数相等,这个书架原来上层中层下层各放书多少本?9、一筐苹果,先卖掉一半,再卖掉余下的一半这时还有8个,这筐苹果原有多少个?10、毛毛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最后得到的图形面积是5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11、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来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那么三个组的图书数刚好相等。
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12、五个小朋友共有铅笔120支,甲给乙10支,给丁5支;乙给丙6支;丙给丁11支,给戊3支;丁给乙4支;戊给甲2支,给乙7支,这时五人铅笔的支数相等。
目标倒推法目标倒推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确定目标,然后逆向思考,逐步推断出达成目标所需的步骤和动作,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目标倒推法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首先确定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是什么,目标要明确、具体并可衡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倒推。
第二步是逆向思考。
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并将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然后逆向思考,从最终目标开始,思考达到该目标所需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第三步是细化步骤。
在逆向思考的基础上,将每个前置条件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是具体和可行的。
这样一步步分解下去,直到找到最初的起点。
第四步是执行计划。
根据逆向思考所得到的步骤和动作,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方案,确保每一步都在往目标的方向迈进。
通过目标倒推法,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解决问题,避免盲目行动或走弯路。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目标出发,找到最佳的解决路径,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假设我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准备一场演讲。
那么我可以使用目标倒推法来制定详细的计划:首先,我需要确定我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比如说通过演讲让观众了解某个主题。
然后,我逆向思考,找出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前置条件。
比如说,我需要收集相关资料、整合观点、制定演讲大纲等。
接下来,我细化这些前置条件,并将它们按先后顺序排列。
比如说,我需要先收集资料,然后整理资料,再制定演讲大纲。
最后,我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开始执行。
我可以给自己每个阶段设定一个时间节点,确保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保持灵活性。
通过目标倒推法,我可以更好地组织时间和资源,避免在准备演讲时迷失方向或浪费时间。
这样,我就能够更高效地完成目标,实现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