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805汽车理论2019年考研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622.81 KB
- 文档页数:3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科目名称:汽车理论科目代码:823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 150 分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计算器□√直尺□√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一、解释下列术语(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 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2. f线组:当前轮抱死,而后轮还未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3. 中性转向点:使前后轮具有相同侧偏角的车身侧向力的作用点。
4. 悬架弹簧动挠度:车身振动时,车轮与车架的相对垂直位移。
5. C曲线:指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2.低挡3.市郊运转循环4.制动距离5.抗热衰退性6.滑动率7.制动跑偏8.减小9.不足10.增大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5 ×√×√√; 6—10 √××√×四、问答与分析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1.(15分)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图?简要说明绘制驱动力图的方法。
要点:①各挡的驱动力与车速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驱动力图。
②依据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③驱动力计算公式车速计算公式2. (10分)在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时,常用所有车轮都不抱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而不用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减速度,试分析其原因。
要点:①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时不仅要看制动减速度,还要看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②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减速度为,只与路面有关。
③车轮都不抱死,制动方向稳定性好,最大制动减速度大,制动距离短。
3. (10分)试比较货车空载与满载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差异。
要点:①后轮先抱死,汽车出现危险的后轴侧滑;②货车空载比满载时的同步附着系数小;③货车空载比满载时更容易出现危险的后轴侧滑。
4. (15分)如何用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响应来定义汽车的转向特性。
一、填空题(每空2分,30分)1.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惯性力,还要产生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
或者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质量加速度的惯性力。
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转化为平移质量的惯性力(09,11,12,13,14)2.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其中空气阻力又可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
(09,10,11,12,13,14)3.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各国都制定了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实际汽车运行状况。
(09,11)4.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三方面的问题。
(09,10,12,13,14)5.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起始制动车速。
或者汽车的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提高、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减少而增长(09,10,11,12,13,14)6.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作用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制动力消除时间四个阶段构成。
(09,10)7.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评价方法有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两种。
其中主观评价法方法始终是操纵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方法。
(09,11)8.ISO2631给出的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种感觉界限是舒适降低极限、疲劳—工效降低极限和暴露极限。
或者ISO2631用给出中心频率在1-80 赫兹人体对反应的三种感觉极限。
(09,10,11,12,13,14,15)9.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决定于地面的物理性质及汽车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
(09,12,13,14)10.汽车克服垂直障碍物的能力与车轮半径和地面附着条件有关,也与驱动形式有关。
(09,12,13)11.对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有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才能使前后轮同时抱死。
(09,11,12,13)12.汽车的加速性能在理论分析中用加速时间、加速距离和加速度来评定,而在实验中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种方法。
1广东工业大学2007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名称:(405)汽车理论满分150 分使用专业:车辆工程(考生注意:答卷封面需填写自己的准考证编号,答完后连同本试题一并交回!)一、填空题(每空2 分,30 分)1、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__________阻力、空气阻力、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__ 阻力,其中空气阻力又可分为________阻力与__________阻力两部分。
2、当车辆在松弛地面上行驶时,轮胎或履带对土壤将产生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__阻力;充气轮胎的变形将引起_____________阻力。
3、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椅面垂直轴向Z S的频率加权函数Wk最敏感频率范围标准规定为4—12.5Hz,在____________ Hz 这个频率范围内,人的内脏器官产生共振,而____________Hz 频率范围的振动对人的脊椎系统影响很大。
5、美国环境保护局综合燃油经济性计算公式为:综合燃油经济性=1城市循环工况燃油经济性公路循环工况燃油经济性二、名词解释(30 分)1、作图解释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需有文字说明。
(9 分)2、作图解释汽车的间隙失败,需有文字说明。
(9 分)3、何谓典型行驶工况性能、极限行驶性能?分别举一至两个例子。
(6 分)4、何谓附着椭圆?可以作图辅助说明。
(6 分)三、分析题(60 分)1、作图分析汽车制动过程中减速度(制动力)的变化规律。
(10 分)2、作图分析前轮或后轮抱死对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10 分)3、作图分析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的关系。
(10 分)4、何谓后备功率,并分析其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10 分)5、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0 分)2四计算题(30 分)1、已知一辆汽车m=4t ,以V0=40km/h 等速在平路上行驶,试计算它的百公里油耗量。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P1)2、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1)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P1)4、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它对平均行驶车速有着很大影响,特别是轿车,对加速时间更为重视。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P1)5、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P1)6、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7、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
显然,最大爬坡度是指Ⅰ挡最大爬坡度。
(P2)8、i max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比实际行驶中遇到的道路最大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实际坡道行驶时,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克服坡道上崎岖不平路面的局部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
(P2)9、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 t=ΣF式中,F t为驱动力;ΣF为行驶阻力之和。
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
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
(P2)10、汽车的驱动力。
其数值为F t=T t/r式中,T t为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为车轮半径。
(P3)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 t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车轮上的。
若令T tq表示发动机转矩,i 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比,i0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η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T t=T tq i g i0ηT因此驱动力为F t=T t/r=T tq i g i0ηT/r11、如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 Page 1-----------------------I----------------------- Page 2-----------------------目录第 1 章汽车动力性 ..................................................................... . (1)第 2 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 (9)第3 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 .. (12)第 4 章汽车的制动性...................................................................... . (13)第 5 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19)第 6 章汽车平顺性 ..................................................................... .. (25)第 7 章汽车的通过性...................................................................... . (28)综合题........................................................................ .. (29)I----------------------- Page 3-----------------------第 1 章汽车动力性第 1 章汽车动力性1.1 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