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79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绪论一、内容提要: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各种各样的栽培园艺植物种类及其品种类型都是从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利用园艺植物的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就是优良性、适应性、稳定性和整齐性,品种具有特异性等特性。
良种是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以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以节约能源、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研究的任务是根据遗传变异的规律,合理选择利用种质资源,通过发现和创造变异来选择优良品种,以及提高种性、防止混杂退化、加速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19世纪才有专门的育种机构,20世纪育种理论、方法进步很快,新品种选育成果巨大。
二、思考题:1、了解品种的概念及其属性;2、良种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作用?3、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第一章育种对象与目标一、内容提要园艺植物多为周期长的多年生植物,育种年限长,育种目标涉及产量、品质、熟期及抗性等一系列目标性状。
因此,因地制宜选择育种对象,明确育种目标,制订育种方案,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思考题:1、当前园艺植物育种的总目标是什么?2、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哪几种?3、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是什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方法园艺植物繁殖方式不同,其遗传特征就不一样,因而相应采取的育种程序和方法也不同。
此外,栽培植物品种根据其群体遗传组成,可分为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交种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园艺通论作业题(一)绪论和第一章园艺植物分类一、名词解释1. 园艺:2. 园艺学:3. 果树:4. 蔬菜:5. 观赏植物:6、落叶果树:7、常绿果树:8、生态学分类:二、填空题1、植物性食物包括( )、()、()等。
2、人类食物可分为()和()。
蔬菜和水果属于()。
3、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4、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果树约()科,()种左右;蔬菜普遍栽培的有()科,860多种。
三、选择题1、下列园艺植物属于十字花科的是()A 草莓B 萝卜C 芹菜D 仙客来2、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蔷薇科的是()A 白菜B 番茄C 苹果D 丁香3、下列果树中属于仁果类果树的是()A 树莓B 椰子C 桃D 梨4、下列果树中属于常绿果树的是()A 苹果B 芒果C 板栗D 葡萄5、下列蔬菜中属于瓜类的是()A 西葫芦B 结球甘蓝C 大头菜D 番茄6、下列蔬菜中属于多年生蔬菜的是()A 石刁柏B 茭白C 芋D 笋瓜7、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一年生花卉的是()A 菊花B 鸡冠花C 茉莉D 丁香8、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球根花卉的是()9、下列果树中属于藤本类果树的是()A 石榴B 葡萄C 芒果D 荔枝10、下列蔬菜中属于绿叶蔬菜的是()A 茼蒿B 白菜C 大葱D 韭菜11、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豆科的是()A 马铃薯B 豇豆C 大丽花D 大蒜12、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芸香科的是()A 甜瓜B 茴香C 柑橘D 君子兰13、下列果树中属于核果类果树的是()A 樱桃B 杨桃C 山楂D 梨14、下列果树中属于草本类果树的是()A 香蕉B 荔枝C 醋栗D 枣15、下列果树中属于热带果树的是()A 醋栗B 槟榔C 核桃D 无花果16、下列蔬菜中属于豆类的是()A 豆薯B 黄瓜C 莴苣D 菜豆17、下列蔬菜中属于水生蔬菜的是()A 竹笋B 茭白C 蕨菜D 苋菜18、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宿根花卉的是()A 瓜叶菊B 万年青C 牡丹D 令箭荷花19、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蕨类植物的是()A 龙舌兰B 早熟禾C 结缕草D 卷柏20、下列果树中属于落叶果树的是()A 菠萝B 荔枝C 柑橘D 桃四、简答题1、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2、园艺生产的意义3、园艺植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4、观赏植物生态学分类主要包括哪几类?5、果树生态学分类主要包括哪几类?6、蔬菜按生态学分类是怎样分类的?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园艺发展简史及现状2、试述中国园艺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二章园艺植物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实生根系:2、不定根:3、气生根:4、芽的异质性:5、单轴分枝(总状分枝):6、叶面积指数:7、叶幕:8、花芽分化:9、自花授粉:10、常异花授粉:11、受精:13、休眠期:14、长日照植物:15、物候期:二、填空题1、叶是植物进行()和()的主要器官。
《园艺学概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园艺概论》是研究果树、蔬菜、花卉和茶园艺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知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并且能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释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园艺学的一般问题。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四、参考书:程智慧主编,《园艺学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五、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园艺产业的地位;2、园艺产业的作用意义;3、园艺和园艺学的概念。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分类1、果树的栽培学分类;2、蔬菜的栽培学分类;3、观赏植物的生态学分类。
第三章园艺植物生物学1、根系的类型;2、根系的构成;3、茎的特性和变态;4、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和调控;5、开花座果与果实发育;6、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第四章园艺植物品种资源和育种途径1、品种的概念及属性;2、引种的方法和程序3、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概念。
第五章种植园的规划和园艺生产设施1、果园规划;2、菜园规划3、园艺生产设施的类型与应用。
第六章园艺生产基本技术1、播种繁殖与其关键技术;2、嫁接成活原理与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3、促进扦插和压条生根的方法;4、果树的整形修剪;5、节水灌溉;6、如何进行营养诊断和测土配方施肥。
第七章园艺产品采收和采后处理技术1、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的内容;2、愈伤;3、预冷;4、园艺产品贮藏技术的种类。
第八章食用园艺植物栽培技术1、苹果的栽培技术;2、柑橘的栽培技术;3、大白菜的栽培技术;4、萝卜的栽培技术;第九章观赏园艺植物栽培与应用1、一年生、宿根、球根、室内观叶、木本常见花卉有哪些?。
1:[论述题]名词解释1、cDNA文库参考答案:指将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的mRNA经反转录形成的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形成的克隆的集合。
2:[论述题]名词解释2、基因组文库参考答案: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形成的文库。
3:[论述题]名词解释3、鉴别寄主参考答案:植物病毒具有有一定的寄主范围,并在某些寄主植物上表现特定的症状,这种能鉴别某种病毒的植物称为鉴别寄主。
4:[论述题]名词解释4、抗体参考答案:指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免疫动物机体内所产生的可与该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5:[论述题]名词解释5、愈伤组织参考答案: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原生质体: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了细胞壁的裸露的且具有活力的细胞。
6:[论述题]名词解释7、植物组织培养参考答案: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生长、繁殖或长出完整植株的技术和方法。
7:[论述题]名词解释6、原生质体融合参考答案:也称体细胞杂交,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8:[填空题]1、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Crick)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
参考答案:DNA双螺旋学说9:[填空题]2、DNA测序有两种经典手工测序方法,一是Sanger的酶学法(双脱氧法),另一种是Gilbert 和Maxam的。
参考答案:化学法10:[填空题]3、DNA在生物体内的复制方式是参考答案:半保留复制11:[填空题]4、PCR技术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是。
参考答案:Taq DNA聚合酶12:[填空题]5、RNA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是抑制的活性。
参考答案:RNA酶13:[填空题]6、SSR标记是(显性/共显性)标记。
园艺生物技术复习资料园艺生物技术复习资料园艺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园艺领域,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改善植物的品质和抗逆性。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等。
本文将针对园艺生物技术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植物生理学在园艺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的学科。
在园艺生物技术中,植物生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可以优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扩张和细胞分化等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植物生理学还可以研究植物的抗逆性,通过调控植物的抗逆性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二、遗传学在园艺生物技术中的应用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
在园艺生物技术中,遗传学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改良植物的遗传性状,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两个具有不同有益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杂种。
此外,遗传学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植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抗虫性等性状。
三、分子生物学在园艺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园艺生物技术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组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可以揭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实现对植物性状的改良。
分子标记技术也是分子生物学在园艺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可以用于植物的遗传标记和品种鉴定。
四、其他园艺生物技术的应用除了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外,园艺生物技术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
例如,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园艺生物技术方法,它可以通过培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来繁殖植株和改良植物的性状。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景观学等多个领域,专注于研究园林中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以及园林应用等方面。
园林树木学旨在通过对树木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1. 园林树木的分类与系统演化- 探讨园林树木的分类体系,研究科、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分析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历史。
2. 园林树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研究园林树木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
- 了解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输等生理机制。
3.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周期- 研究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
- 分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激素调控。
4. 园林树木的繁殖技术- 探讨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的方法。
- 研究提高园林树木繁殖成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技术。
5.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管理- 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基质、栽植技术、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等。
- 探讨树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健康管理。
6. 园林树木的景观应用- 研究园林树木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和应用技巧。
- 分析树木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三、园林树木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 直接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 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观察。
2. 实验法- 设计实验来测试树木的生长反应、繁殖效果等。
-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在研究中的应用。
3. 调查法- 对特定地区的园林树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
- 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4. 比较法- 对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比较分析。
- 研究其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5. 数量分析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树木生长数据、繁殖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分析。
园艺生物技术一、名词解释1、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胚胎、以及原生质,接种在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全能型: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的潜在能力。
3、植物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邢台、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过程。
4、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5、立体快速繁殖:指通过无菌操作,将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控制下进行培养,,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再生出大量完整植株的方法。
6、脱分化:指植物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在培养条件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并使其恢复到胚性细胞状态的过程。
7、再分化:指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可以由脱分化状态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是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培养阶段发生变异,进而导致再生植株亦发生遗传改变的现象。
9、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是指对离体培养的小植株、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等材料,采用限制、延缓或停止其生长的处理使之保存,在需要时重新恢复其生长,并再生植株的方法。
10、园艺植物的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园艺植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科学。
11、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的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系列操作技术总称。
12、限制性内切酶:从细菌中分离提纯的内切酶,可以识别并切开核酸序列特定位点----分子手术刀。
13、基因文库:指将基因组DN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解后所产生的基因组DNA 片段随机地同相应的载体重组、克隆,所产生的克隆群体代表了基因组DNA的所有序列。
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品种优良性: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要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品种适应性: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和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
4、品种整齐性:包括品种内个体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5、品种稳定性: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6、品种特异性: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性状。
二、填空题1、园艺植物育种学主要内容可以用查、引、选、育、繁来概括2、进化的基本要素有遗传、变异、选择。
3、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首先在于选择的主体不同,其进化的共同法则是优胜劣汰。
4、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三、判断题×1、优良的品种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良种。
√2、植物利用器官的大型化,色泽和性状的多样化,气味、香气及外观品质的改进,刺毛等防御结构的退化或消失都是人工进化的结果。
×3、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都是人工培育出的莴苣新品种。
×4、夏菊、夏秋菊都是菊花的新变种。
√5、品种特异性指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
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优良品种有什么作用?(1)增加产量(2)提高品质(3)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4)增强抗逆性,增强抗病虫性(5)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2、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有何差异?(1)时间(2)隔离(3)进化的主体和方向(4)进化的原材料(5)选择的目的性和计划性(6)类型的多样化方面3、简述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1)育种体制上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市场、竞争、质量观念②育种单位,“繁、育、销”一体化③主管部门,宏观调控④切实搞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种质等)(2)育种目标及技术上①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丰产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特定需要等。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共48h,理论讲授48h,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园艺植物栽培学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与育苗、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园艺植物的田间管理、设施园艺等原理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重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胜任农业科教、技术推广等部门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园艺生产产业(园艺业)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利用,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掌握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能建立适应当地条件的种植制度,掌握园艺植物栽培技术,了解园艺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特别是无土栽培、有机栽培和节水栽培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园艺植物株形的培养与维护,特别是多年生植物的整形与修剪;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的关键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优化。
四、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2h第1节园艺的概念和产业特点1.1 园艺的概念及范畴1.2 园艺产品和产业特点第2节园艺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2.1 园艺产品的重要价值2.2 园艺生产的效益2.3 园艺与文化第3节园艺生产发展和生产现状3.1 园艺生产发展简史和我国园艺对世界的贡献3.2 我国园艺生产水平3.3 我国园艺发展成就、问题与机遇第4节园艺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4.1 当前的热点4.2 未来的趋势本章重点:了解园艺、园艺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园艺生产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概念: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进化:生物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后产生形态和性状的改变,以适应现有的生境,这种演变发生的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淘汰不良变异,积累优良变异的手段。
品种:指一个种内遗传特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良种群体。
是育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
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优良、适应、稳定、整齐、特异。
品系:育种过程中表现优良的株系。
良种: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区生产上有发展前途、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①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②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③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④诱变技术和诱变育种育种的传统方法:查(已有变异)引(已有变异)选(自然变异)育(创新变异)育种学的任务:根据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地育种目标,并根据园艺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一至三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的同株授粉。
异交:不同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 F1总个体数×100%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植物: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叫做自花授粉植物。
特点:①兼有雌蕊和雄蕊的完全花②雌雄蕊同时成熟③不存在自交不亲和④花器结构有利于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植物:指那些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又叫常自交植物。
绪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含义和内容定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产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培养、融合等细胞水平的操作,以及包含有多细胞的植物结构的离体培养或操作,实现以细胞全能性为基础的改良品种或生产生物产品的目的。
基因工程:是指通过重组DNA技术,获得转基因再生植物,从而定向地改变植物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要求。
园艺植物的特点:多为无性繁殖,再生性强,但易积累病毒,因此脱毒与快繁的研究特别活跃;杂合性强,不易获得纯系;单位面积效益较高,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多年生园艺植物遗传背景复杂,童期比较长,导致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薄弱。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细胞全能性):离体培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培养和操作原生质体技术基因操作技术分子标记技术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1858年,德国细胞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细胞学说。
1901年,Morgan首次使用全能性(totipotency)一词。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关于单离的植物细胞培养实验>,主要涉及无菌技术、植物材料和培养基三方面。
Fitting,1910年提出“荷尔蒙” (Hormone美国的Knudson1922年采用胚培养方法获得兰花幼苗。
(Knudson1884-1958,Cornell硕士)他发现了前人研究中的疏忽。
李继侗和沈同,胚乳提取物,银杏胚。
1960年,Morel(法国)发表了<生产无病毒兰花>――利用组织培养消除兰花营养繁殖中的病毒感染问题,进而发现了大量的快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