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新生儿疾病筛查流程一、目的: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及时筛查。
二、范围档。
2、新生儿采血卡登记:负责人员必须如实、仔细、认真填写《新生儿采血卡片》上所有项目内容,字迹清晰,记录准确。
并请家长签字,保证信息采集准确,不得空项。
㈡、血标本的采集:1、血标本的采集方法⑴、采血时间:①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正常哺乳后72小时)后;②新生儿因病出院或转院治疗尚未取血者,接产医院负责通知其家长待患儿痊愈后到原接生单位采血检验。
⑵采血部位:足跟内外侧缘;幼保健所儿保科,双方核实签字后装入塑料袋内放置冰箱2-8度存放,于每周三(节假日延后)送到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传递中尽量减少在室温中放置的时间,防止标本失活。
五、政策依据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㈡《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方法》㈢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六、原始资料:(一)、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本(二)、新生儿疾病筛查延期采血家长通知单(三)、新生儿疾病筛查拒绝采血家长通知单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根据《青岛市聋儿早期干预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把听力筛查并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二、范围:单,并留有婴儿家长签字;对初筛未通过者书面通知复筛地点和时间。
2、复筛:应于婴儿生后42天在接产医院进行。
复筛未通过的,筛查人员按要求填写听力筛查三联单,并做好相关登记。
五、听力筛查信息管理制度:㈠、各听力筛查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听力筛查的信息管理工作。
㈡、接产医院产科负责听力筛查的月报表和初筛未通过儿童登记月报表的上报工作,同时负责本单位听力筛查的初步质控工作,确保听力筛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
㈢、区妇幼保健所负责两种报表的汇总上报工作以及全㈣、听力筛查延期筛查通知单㈤、听力筛查月报表存根㈥、听力筛查未通过儿童报表存根七、上报资料:㈠、听力筛查月报表(上报时间:每月15号之前)㈡、听力筛查未通过儿童登记表(上报时间:每月15号㈢、听力筛查三联单第一联(上报时间:每月15号之前)八、工作流程图:二、范围:适用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取得《母婴保健法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1 / 1 安庆市卫生局关于申报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卫基妇[2011]343号
【发布部门】安庆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1.08.10
【实施日期】2011.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庆市卫生局关于申报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的通知
(卫基妇[2011]343号)
市直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自2008年新农合开展即时结报以来,各定点医疗机构都在加快本院HIS系统改造。
两年过去了,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与省平台进行了无缝对接,但我市仅市第一人民医院与省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大多数单位仍以各。
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河北省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河北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6.25•【字号】冀卫妇[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护正文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河北省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冀卫妇〔2012〕14号)各设区市卫生局、残疾人联合会:为做好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降低听力障碍患儿致残率,省卫生厅、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了《河北省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河北省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为保障儿童健康,对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和《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方案所指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是指对在我省出生及生活的0-6岁儿童,按照生长发育阶段,采用生理学检测法(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或行为测听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
一、工作目标开展0-6岁儿童听力筛查,建立全省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与治疗干预体系,初步实现听力筛查工作信息化管理,降低听力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二、主要工作(一)开展基线调查和工作评估开展0-6岁儿童听力障碍患病情况基线调查。
对全省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各市听力筛查机构设置、覆盖人群、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筛查机构相关设施、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计划、相关卫生政策等情况。
评估各市听力筛查工作现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开展培训为提高听力筛查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动全省听力筛查工作规范化开展,对全省儿童听力筛查及康复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生部2010 年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 、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限产科和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 、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一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二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1 、筛查人员(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 、诊治人员(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 、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1 、房屋筛查机构:设置 1 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 2 间隔音室(含屏蔽室 1 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和综合用房各 1 间。
2 、设备(1)筛查机构设备用途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 或自动听新生儿听力筛查性脑干反应仪计算机并接驳网络数据录入、上传及分析(2)诊治机构设备用途诊断型听觉诱发电位仪诊断耳声发射仪诊断型声导抗议(含226Hz 和1000Hz探测音)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诊断型听力计,声场测试系统(用听力康复效果于行为观察测听、视觉强化测听、游戏测听和言语测听)计算机并接驳网络数据管理(保留结果原始数据)二、机构职责(一)筛查机构1 、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方案•相关推荐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方案1为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20XX—20XX)》,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凡在我市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均为筛查对象。
具有下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二)有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的患儿;(四)细菌性脑膜炎;(五)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六)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七)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八)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九)Apgar评分1分钟4分内或5分钟6分内;(十)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十一)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二、初筛单位的确定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凡经长春市卫生局审批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行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达到《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后,均应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初筛工作。
三、筛查单位设施基本要求(一)初筛单位需配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复筛单位需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
(二)初筛单位要求在产科疗区设一间相对安静、整洁、单独用于听力筛查的诊室,不需要做特殊的隔音处理,能够保持室内安静,配备诊查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米以上。
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6.03.01•【字号】穗卫基[2006]3号•【施行日期】2006.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穗卫基〔2006〕3号)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各有关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为保障儿童健康,规范我市新生儿听力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和干预发生听力障碍的儿童,减少聋哑残疾儿童的发生,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04〕439号)中《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管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区(县级市)卫生局要高度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将其列为今年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和发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各项准备工作,到2006年6月1日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一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拟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我局将在今年3-4月组织专门培训。
三、开展新生儿听力检测的机构应按照省卫生厅《广东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审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办新生儿听力检测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四、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局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处(联系人:夏海晖,电话:81082382)。
二OO六年三月一日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管理规定为保障儿童健康,规范我市新生儿听力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和干预发生听力障碍的儿童,减少聋哑残疾儿童的发生,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甘肃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2、“初筛结果”项填写方法:“pass”表示双耳均“通过”;“L:refer”表示“左耳未通过”;“refer”表示双耳均未“通过”3、”病房”选项-可填写“产科”或“儿科”“NICU"4、每次发出的工作表命名方式:筛查年月日至筛查年月日,例如:-5、表格不能出现“空项”,暂时填写“无”。
6、“AABR”项未开展或已开展但未检查可填写“未开展”“未检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检测季报表填表单位:年第季度①本表由各筛查和检测机构填写,按月统计,于每季度10日前报辖区内县级妇幼保健院(所)。
②复查人数中“本院所复查数”指在本院诞生、初筛未通过的复查人数;“外院所复查数”指在外院初筛未通过转入本院所复查人数。
甘肃省听力筛查转诊单编号姓名性别诞生日期年龄地址初筛结果初筛方式初筛日期复筛结果复筛方式复筛日期转诊医院转诊人因转诊至甘肃省儿童听力障碍诊断中心。
就医地址:兰州市萃英门82号兰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就医检查诊断咨询联系人:刘晓雯、程世红公交搭车线路:1、兰州市(汽车东站):可乘坐公交6路、75路西关什字下车。
2、兰州站(火车站):可乘坐公交102路、6路西关什字兰大二院下车。
听力学检查前注意事项:1、请家长务必提早打预约听力学检查时刻。
2、为了受试者能配合好听力检查及检查结果免受干扰,使受试者确保听力检查时处于安静状态,请受试者于检查前一天必需减少睡眠时刻,称好体重。
新生儿(儿童)听力筛查(复查)报告单检查单位:编号:家长姓名:新生儿姓名:性别:诞生:年月日时初查日期:年月日时复查日期:年月日时检查方式:1.耳声发射(TEOAE、DPOAE)2.快速脑干诱发电位(AABR)检查结果:右耳(1)通过(2)未通过左耳(1)通过(2)未通过意见:1.通过2.未通过,请于婴儿诞生后42天到本院(所)或本地妇幼保健机构复查。
3.复查未通过,请于婴儿诞生后3个月到诊断机构检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进一步提高我县人口素质,对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根据《陕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办法》和《商洛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项目(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包括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目标任务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
建立疾病儿童的规范随访体系和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筛查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具备《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条件,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新生儿遗产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四、筛查对象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筛查机构应对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遗传代谢病筛查。
无筛查条件的助产机构应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建议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进行筛查。
五、工作内容(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主要包括知情告知、采血、-18-血样收集、疑似阳性患儿召回治疗和随访4部分。
1、知情告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应当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
在对新生儿采血前,各助产机构项目执行人员对在本单位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监护人要做到100%的知情告知,及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条件、方式、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监护人。
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方可对婴儿进行血样标本的采集。
2、采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由助产机构承担,助产机构采血应当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充分哺乳后,按照卫生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血,制成血样标本,并做好血片登记和资料保存等工作。
3、血样收集各级助产机构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在冰箱4℃以下保存,每周二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由县新生儿筛查管理办公室统一集中保存登记,每周三送商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立即退回,并要求及时重新采集上报。
编号:编号:
金寨县听力筛查项目转诊单金寨县听力筛查项目转诊单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家长姓名电话家长姓名电话
详细住址详细住址
复筛方法:①TEOAE ②AABR 复筛方法:①TEOAE ②AABR
未通过情况:①左耳②右耳复筛未通过情况:①左耳②右耳
其它情况(如:家族遗传史、耳道畸形、外伤等)其它情况(如:家族遗传史、耳道畸形、外伤等)转诊医师接诊单位:金寨县妇幼保健院
地址:金寨县梅山镇燕子河路妇幼保健院门诊一楼儿保科
电话:7059785
监护人签名:
转诊日期转诊医师转诊单位(盖章)转诊日期
转诊单位(盖章)提示:请您带孩子至接诊单位之前务必先电话预约。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生部2010年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限产科和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一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二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1、筛查人员(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1、房屋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音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1)筛查机构(2)诊治机构二、机构职责(一)筛查机构1、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2、建立各种筛查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做好筛查前的宣传教育,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监护人个人意愿选择。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生部2010年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限产科和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一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二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1、筛查人员(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1、房屋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音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1)筛查机构(2)诊治机构二、机构职责(一)筛查机构1、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2、建立各种筛查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做好筛查前的宣传教育,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监护人个人意愿选择。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制度一、我院新生儿科作为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要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筛查、诊治、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设在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制定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常规,对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的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工作;与全省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建立工作联系,对筛查、复查未通过儿童进行确诊;对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与措施;需要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应负责联系残联进行康复训练。
三、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经过省级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合格证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听力筛查设备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规范和服务流程要求进行筛查,出具规范的筛查报告,负责筛查结果的解释;做好初筛未通过者的随访和复筛及转诊,协助做好听力障碍高危儿的随访监测工作;及时进行筛查资料及报表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每月按时报送月报表。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要按照《河南省儿童(新生儿)听力筛(复)查报告单》格式出具,一式两联,第一联和原始筛查记录由新筛机构保存于病历中存档。
五、对复筛未通过者立即出具筛查报告,解释筛查结果,及时开具转诊单,告知、督促、协助其监护人在42天~3个月内将可疑阳性患儿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诊断,尽早给予治疗及干预。
同时及时报告给相应片区责任诊治机构。
如联系不到监护人,则要逐级通知到相关的诊治机构,并做好详细记录。
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按照技术规范开展诊断、干预、随访和康复,并逐级将诊断结果反馈至各筛查机构。
六、新生儿科应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追踪随访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对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随访,告知42天内复筛,并进行专案管理。
加强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也要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
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转诊到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听力筛查转诊工作制度
一、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依法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二、听力初筛不通过的新生儿,立即告知其监护人在42天左右进行复筛,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三、对所有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应在3个月内开始进行相应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争取尽早明确诊断。
督促并确保其在规定时间内(3个月内)到临沂市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确诊,并有详实的登记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
四、对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和(或)言语发育迟缓高危因素的婴幼儿,都要进行医学、听力学和交往技能的跟踪和随访。
五、对拒绝进一步确诊的需注明原因并登记,并要告知听力障碍对儿童带来的危害性;如转诊不到位或因未督促而失访者,应当追究当事者责任。
六、相关接收转诊的登记签字等资料需保存10年。
社区听力筛查转诊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制定本社区听力筛查转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社区听力筛查工作流程,明确转诊标准和程序,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听力筛查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转诊对象1.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2.复查仍未能通过听力筛查者;3.疑似听力障碍儿童;4.其他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听力疑似病例。
三、转诊标准1.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应在其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查;2.复查仍未能通过听力筛查者,应转诊至具备新生儿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确诊检查条件的医疗机构;3.疑似听力障碍儿童,应转诊至儿童听力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4.其他听力疑似病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转诊。
四、转诊程序1.社区听力筛查人员发现转诊对象后,应向家长解释转诊的必要性,并取得家长同意;2.社区听力筛查人员应填写转诊记录表,包括患儿基本信息、听力筛查结果、转诊原因等;3.社区听力筛查人员应协助家长预约转诊医疗机构,并提供相关资料;4.家长携带转诊记录表和相关资料,带患儿前往预约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5.转诊医疗机构应根据患儿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并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告知家长;6.转诊结束后,转诊医疗机构应将患儿转回社区听力筛查机构,继续跟进监测。
五、转诊协调与沟通1.社区听力筛查机构应与转诊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患儿转诊、诊断和治疗情况;2.社区听力筛查机构应定期对转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转诊成功率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各级医疗机构应共同开展听力筛查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听力筛查工作水平;4.鼓励家长参与听力筛查工作,宣传听力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重视程度。
六、制度保障1.社区听力筛查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听力筛查人员,确保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转诊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的听力诊断和治疗设备和技术,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听力筛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听力筛查工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4.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听力筛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听力筛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实用文档
. 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通知(存根)
编号:
家长姓名:
您的孩子于生后天在我院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经初筛、复筛,筛查结果为:
左耳通过未通过
右耳通过未通过
请您在1月内,即年月日以前带孩子到
做进一步检查。
通知人:年月日
家长签字:联系电话:
家庭地址:
医院名称:
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通知(家长保存)
编号:
家长同志:
您的孩子于生后天在我院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经初筛、复筛,筛查结果为:
左耳通过未通过
右耳通过未通过
请您在1月内,即年月日以前带孩子到
做进一步检查。
医院地址:
联系电话:
通知人:年月日
医院名称:
(本通知尽医院的告知义务,不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