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大学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范畴?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植物的分类学答案:D2.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A. 多样性指数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均匀度D. 群落结构答案:C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利益,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水净化C. 土壤肥力D. 工业生产答案:D4. 以下哪种污染类型不属于生物污染?A. 病原体污染B. 农药污染C. 重金属污染D. 放射性污染答案:D5.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碳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燃烧化石燃料D. 氮的固定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中的“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______的上层。
答案:岩石圈2.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_______。
答案:生物因素3.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它包括_______、碳足迹和土地足迹。
答案:水足迹4.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_______和均匀度。
答案:丰富度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指示环境质量变化的_______。
答案:生物或化学物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答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移、转化和散失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如碳、氮、磷等的循环过程;信息传递则涉及到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2.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境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能够生存和繁衍的生物,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的特点?A. 适应性强B. 繁殖速度快C. 对环境变化敏感D. 只存在于特定地区2. 下列哪种生物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A. 绿藻B. 蓝细菌C. 红树林D. 蘑菇3. 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以下哪种影响?A.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B. 生态系统功能增强C.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 生态系统功能减少4.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生物种群数量减少B. 生物种群结构改变C. 生物个体生长速度加快D. 生物个体发生变异5. 以下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最强?A. 重金属B. 农药C. 塑料微粒D. 氮、磷营养盐6. 哪种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净化环境?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动物修复D. 物理吸附7.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指示生物?A. 蚯蚓B. 瓢虫C. 藻类D. 蜉蝣8. 环境生物监测的目的是以下哪项?A. 评估环境质量B. 增加生物多样性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人类生活条件9. 以下哪种生物对土壤污染具有指示作用?A. 蚯蚓B. 蝴蝶C. 蜜蜂D. 蚂蚁10.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中,哪种方法不涉及生物?A. 微生物降解B. 植物吸收C. 物理分离D. 酶催化答案:1. D2. D3. C4. C5. A6. B7. B8. A9. A 10.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下降。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种群数量________、生物个体发生________等。
3. 环境生物监测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监测、________监测和化学监测。
4.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来净化环境。
5.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主要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
环境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性质B.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C. 环境污染物的物理性质D. 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性答案:B2.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群落结构C. 生物个体的生理功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室模拟实验B. 野外调查C. 计算机模拟D. 社会调查答案:D4.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是什么?A. 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B.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C. 评估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什么?A. 土壤污染B. 水体污染C. 大气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生物链环节?A. 初级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高级消费者D. 分解者答案:C7.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什么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C. 生态系统恢复力增强D. 生态系统抵抗力增强答案:B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通常涉及哪些生物?A. 细菌B. 真菌C. 原生动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指示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A. 对环境变化敏感B. 生长周期短C. 分布范围广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哪种生物体内?A. 微生物B. 植物C. 动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可能包括哪些方面?A. 生物体形态的改变B. 生物体生理功能的紊乱C. 生物体行为的改变D.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改变答案:ABCD2.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B. 有机污染物水体的净化C. 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去除D. 放射性物质的清除答案:ABC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效应通常发生在哪些生物链环节?A. 初级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中级消费者D. 高级消费者答案:BCD4.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标志物的类型包括哪些?A. 生物体内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B. 生物体内特定酶的活性C. 生物体的生理指标D. 生物体的行为模式答案:ABC5.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哪些微生物发挥重要作用?A. 细菌B. 真菌C. 放线菌D. 原生动物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只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D. 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答案:D2. 环境污染中,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种途径影响生物体?A. 食物链B. 空气C. 水体D. 土壤答案:A3. 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制造有机物B. 吸收无机物C. 分解有机物D. 转化能量答案:C4. 哪种生物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物种?A. 捕食者B. 食草动物C. 植物D. 分解者答案:C5.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臭氧层破坏B. 酸雨C. 二氧化碳的增加D. 森林砍伐答案:C6. 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石油D. 塑料答案:A7. 哪种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来实现的?A. 微生物修复B. 植物修复C. 动物修复D. 化学修复答案:B8. 哪种生物指示器常用于监测空气质量?A. 藻类B. 苔藓植物C. 鸟类D. 昆虫答案:B9. 哪种生物对土壤污染具有指示作用?A. 蚯蚓B. 蜗牛C. 蜘蛛D. 蚂蚁答案:A10. 哪种生物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A. 熊猫B. 蜜蜂C. 蝴蝶D. 蜥蜴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中的生物放大现象指的是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逐级积累。
答案:有毒物质2. 环境污染中的生物可利用性是指污染物被_______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答案:生物体3.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指_______。
答案:植物4.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种数量的_______和物种组成的_______。
答案:减少,改变5.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_______修复和动物修复。
答案:微生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⒈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⒉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经典学科。
⒊生态毒理学: 是研究环境压力对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学和毒理学效应,以及物质和因素的迁移途径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⒋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⒌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⒍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这类物质有的是自然界释放的,有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⒎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
⒏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⒐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⒑主动转运:是环境污染物由生物膜低浓度一侧逆浓度梯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转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是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转运形式。
⒒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⒓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⒔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是指外源化合物进人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⒕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环境生物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生态系统的功能B.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C. 物种的分类与演化D. 环境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答案:C3.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形态和生理结构的改变B. 生物行为的改变C. 生物基因的改变D. 以上都是答案:D4.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答案:D5.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形态的改变B. 生物生理功能的紊乱C. 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6. 环境生物学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指的是什么?A.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直接和间接利益B. 生态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C. 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方法?A. 野外观察B. 实验模拟C. 计算机模拟D. 历史文献研究答案:D8.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指示器的作用是什么?A. 指示环境质量的变化B. 指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C. 指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9.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的概念指的是什么?A. 利用生物来净化环境B. 利用生物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C. 利用生物来治理环境污染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环境生物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的持续发展B. 环境的持续保护C. 社会的持续进步D. 资源的持续消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哪些方面?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D. 环境对生物的保护答案:A、B、C2. 环境生物学中,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包括哪些?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音污染答案:A、B、C、D3.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哪些?A. 直接价值B. 间接价值C. 潜在价值D. 非使用价值答案:A、B、C、D4. 环境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生物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动物修复D. 物理化学修复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生物与环境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分B. 鱼类的鳃适于在水中呼吸C. 鸟类的翅膀适于飞行D.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答案:C2. 环境因素中,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D. 捕食者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答案:D4.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能够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A. 食物的丰富程度B. 栖息地的面积C. 捕食者的数量D. 物种的进化速度答案:D5.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下列哪项不是物种多样性的衡量指标?A. 物种丰富度B. 物种均匀度C. 物种优势度D. 个体数量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______圈的表面。
答案:岩石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适应______的环境。
答案:干旱3.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______因素。
答案:生物4.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其特点是______的,并且逐级递减。
答案:单向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______保护和法律教育和管理。
答案:种质资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和影响着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物通过排泄物为土壤提供养分等。
环境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和活动的生物,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生物?A. 土壤微生物B. 水生植物C. 城市绿化植物D. 实验室培养的细菌答案:D2. 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保护濒危物种B. 保护生态系统C. 保护基因多样性D. 增加物种入侵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A. 生物种群数量减少B. 生物种群结构变化C. 生物个体发育正常D. 生物栖息地破坏答案:C4.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物理修复D. 化学修复答案:C5. 环境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指导环境管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哪种生物通常被用作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指示器?A. 鱼类B. 鸟类C. 昆虫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哪里?A. 工业排放B. 农业使用C. 生活垃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放大作用的特点?A.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B. 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高C. 低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低D.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快答案:D9. 哪种生物修复技术利用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A. 植物稳定化B. 植物提取C. 植物挥发D. 植物降解答案:B10. 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去除悬浮固体B. 去除有机物C. 去除病原体D. 去除营养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哪些?A. 废水处理B. 废气净化C. 固体废物处理D. 土壤修复答案:A, B, C, D12. 环境生物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A. 生物指示器法B. 生物积累法C. 生物效应法D. 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法答案:A, B, C, D13.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哪些?A. 环境友好B. 经济效益高C. 操作简便D. 修复彻底答案:A, B, C14. 环境激素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哪些?A. 生殖系统损伤B. 免疫系统抑制C. 神经系统损害D. 行为异常答案:A, B, C, D15. 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包括哪些?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湿地公约》D.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环境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生物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生物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历程B. 研究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C. 研究生物的生理机制和行为方式D. 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演化答案:B2. 下面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个体B. 种群C. 社区D. 地球答案:A3. 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不同物种可占据相同的生态位B. 一个生态位可由多个物种共享C. 生态位仅仅与食物资源相关D. 一个生态位仅能支持一个物种答案:B4.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推动力,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自然选择仅仅发生在群体层次B. 自然选择只考虑个体的生存能力C. 自然选择只与遗传变异有关D. 自然选择是环境与遗传的相互作用结果答案:D5. 以下哪个生态指标用于描述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A. 生物量B. 种群密度C. 生产力D. 物种丰富度答案:D二、简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描述其层次结构。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了多个层次结构,从个体、种群、生物群落到生态位、生态区和生物圈等层次。
个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构成的群体,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生态区是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生态系统的集合,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2. 简要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角色和功能。
它描述了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竞争关系。
举例来说,老虎和狮子都属于大型食肉动物,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占据着相似的生态位,它们都是顶级捕食者,以其他较小的动物为食。
然而,由于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的不同,它们的生态位有所差异,老虎主要栖息在森林中,而狮子则主要栖息在草原上。
三、论述题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旨在理解和维护这个复杂的系统。
绪论: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规律。
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pH<5.6)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一个分支。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
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D. 生物的分类学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物种多样性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入外来物种C. 生态恢复D.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答案:B5.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指示器的作用是什么?A. 指示环境质量B. 指示气候变化C. 指示土壤类型D. 指示土壤肥力答案:A6.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食物供给B. 气候调节C. 文化娱乐D. 物种灭绝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来源?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灾害D. 生活垃圾答案:C8.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生物修复的方法?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物理修复D. 化学修复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生物?A. 微生物B. 植物C. 动物D. 病毒答案:D10.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内容?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管理D. 生物分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污染物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化学污染物B. 生物污染物C. 物理污染物D. 社会污染物答案:A、B、C12.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社会经济答案:A、B、C13.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空气净化B. 水资源供给C. 土壤保持D. 休闲娱乐答案:A、B、C、D14.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些是生物修复的类型?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物理修复D. 化学修复答案:A、B15.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 《国际湿地公约》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环境生物学只研究自然环境,不涉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范畴?A.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 基因编辑技术D. 生态系统的平衡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疾病传播D. 水源净化3.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土壤类型B. 气候条件C. 人类活动D. 物种多样性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真菌D. 蓝藻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指示器通常用于评估以下哪一项?A. 物种多样性B. 环境质量C. 气候变化D. 土壤肥力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生态层级?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8.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降解是指什么?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C. 生物对环境的破坏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9.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A. 水蚤B. 鱼类C. 浮游植物D. 甲壳类10.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以下哪种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C.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_。
3. 环境污染物的类型包括化学污染物、_________和_________。
4.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_________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功能。
2. 阐述生物指示器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生物的分类B. 生物的进化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生物的遗传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3.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基因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D. 所有生物的多样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衡量。
7.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和_________的指标。
8.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9. 适应性辐射是指在_________的环境下,相似的生物种类分化出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位。
10. 环境压力是指环境因素对生物施加的_________,促使生物进行适应性变化。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12. 解释什么是生态位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14.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D5. D二、填空题6.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7. 均匀度8. 种群数量变化、遗传多样性下降9. 多样化10. 生态压力三、简答题1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每一级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只有10%左右。
1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环境生物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生物是指那些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的生物,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的特点?A. 适应环境B. 影响环境C. 改变环境D. 只能适应环境答案:D2. 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A. 维持生态平衡B. 提供生态服务C. 促进经济发展D. 减少物种数量答案:D3.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A. 生物种群数量减少B. 生物种群结构改变C. 生物栖息地扩大D. 生物生理机能受损答案:C4.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来净化环境的技术,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A. 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B. 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C. 利用动物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 利用细菌处理工业废水答案:C5. 环境生物监测是一种评估环境质量的方法,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监测的目的?A. 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B. 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C. 提供环境管理的依据D. 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以下哪些是环境生物的功能?A. 生物生产者C. 生物分解者D. 生物污染物答案:A、B、C7.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污染监测B. 污染治理C. 资源回收D. 污染物排放答案:A、B、C8. 环境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A. 生物种类B. 生物年龄D. 污染物浓度答案:A、B、C、D9. 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哪些后果?A.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B. 生物资源减少C.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D. 生物进化速度加快答案:A、B、C10.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包括哪些?A. 环境友好B. 成本低廉C. 操作简便D. 修复效果不稳定答案:A、B、C三、判断题11.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栖息地破坏C. 过度捕捞D. 环境地理位置答案:D3.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的学科,以下哪个是生物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种群遗传B. 基因突变C. 物种形成和扩散D. 群落生态学答案:C4. 下列哪个因素可以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水温和光照条件B. 土壤养分和pH值C. 水体流速和溶氧含量D. 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答案:C5.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发生?A. 生物富集B. 溶解和挥发C. 土壤沉积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生物标志物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来评估环境质量。
答案:生物化学物质或分子2.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成熟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因子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
答:环境因子是指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处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浓度等。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不同,一些生物对环境因子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而一些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低,无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环境因子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可以使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也可以使生物在环境变化时进行适应和调节。
2.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非常重要。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微生物的分类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A. 野外调查B. 实验模拟C. 计算机模拟D. 历史文献研究答案:D3.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
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所有选项答案:D4.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生物的形态B. 生物的生理C. 生物的行为D. 所有选项答案:D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物是指()。
A. 用于指示环境变化的生物B. 用于指示生物变化的环境C. 用于指示环境变化的化学物质D. 用于指示生物变化的化学物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环境污染B. 生物资源C. 生物多样性D. 生态系统服务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多样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变化C. 外来物种入侵D. 环境污染答案:A、B、C、D3. 环境生物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包括()。
A. 食物供应B. 气候调节C. 土壤保持D. 文化价值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只研究宏观层面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错误2. 环境生物学研究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答案:正确3. 生物标志物不能用于环境监测。
()答案:错误4. 生态系统服务是无形的,因此无法进行经济评估。
()答案:错误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不涉及生物的生理和行为。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目的。
答案: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目的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生物学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关于污染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才是污染物B)污染物只能是化学物质C)还是能引起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物质和因子都是污染物D)污染物只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2.下列给出的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过程中属于生物迁移的是()A)因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增高导致三价铬被氧化成六价铬B)因酸化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二次污染C)因河流的携带作用导致污染物从上游迁移到下游D)因食物链作用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富集积累3.关于环境中动物对污染物吸收的途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只能通过消化管对污染物进行吸收B)动物只能通过消化管和呼吸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C)任何一种与污染物接触的方式都造成动物对污染物吸收D)动物不能通过皮肤对污染物进行吸收4.下列给出的项目中,属于生物污染的是()A)水体中的N、P营养盐浓度升高 B)富营养化C)酸雨 D)水土流失5.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最早是从A)对生物的细胞的作用开始的 B)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开始的C)对生物个体的毒害作用开始的 D)对环境中敏感物种抑制作用开始的。
6.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环境中种群密度下降的是A)优势种 B)敏感种C)耐污种 D)附属种7.绝对致死浓度是指()A)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浓度B)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C)能引起一群动物中仅有个别死亡的最高浓度D)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高浓度8.下列关于环境质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B)环境质量的内涵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两个方面C)环境质量通常只表示自然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D)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9.下列关于污染物对组织器官影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污染物是对靶器官直接产生毒性作用B)污染物进入机体之后,其蓄积器官中的浓度要高于其它器官C)污染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都是通过靶器官表现出来D)靶器官和效应器官可以是同一器官,也可以不是同一器官10.污染物在环境中最难以被迁移的形态是A)离子态 B)有机结合态C)难溶态 D)可交换态11.在下述给出的污染物质中,最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是A)糖类有机物 B)烃类有机物C)NH3-N D)重金属类12.下列植物中能用于指示大气中SO2污染的是A)紫花苜蓿 B)烟草C)唐菖蒲 D)矮牵牛13.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处理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中典型方法B)活性污泥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是污泥中的微生物C)活性污泥可以用于对有机物浓度高于1500 mg/L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D)丝状细菌可以使活性污泥解絮14.木质素是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A)多糖 B)有机物C)烃类 D)脂类15.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属于A)防护性生化反应 B)非防护性生化反应C)对生物机体的无伤害作用 D)生物机体的自我解毒16.能引起氟骨症的元素是A)F B)AsC)Zn D)Se17.好氧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最终产物是A)甲烷 B)CO2C)乙烷 D)CO18.在评价某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时,若测定的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基本重合,则表明了A)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B)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C)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D)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19.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与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是指A)广泛的环境 B)自然状态环境C)受人类干扰的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20.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风或水流等的流动在环境中的迁移属于A)机械迁移 B)化学迁移C)污染物转化 D)生物迁移21.生物能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属于A)被动转运 B)特殊转运C)富集作用 D)胞饮作用22.污染物对生物体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器官称为A)积蓄器官 B)效应器官C)靶器官 D)富集器官23.环境中能增强重金属毒性的转化作用是A)甲基化作用 B)颗粒物的吸附作用C)有机配位体的络合作用 D)形成沉淀物质24.A和B两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对生物产生物污染效应小于两种污染单独存在时分别产生的污染效应之和,这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称为A)相加作用 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25.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类型属于A)不可逆性抑制 B)竞争性性抑制C)非竞争性抑制 D)可逆性抑制26.环境污染后,原有生物与环境中多种物质关系发生变化,一般是环境的耐污种增多,而敏感种逐渐消失,这是因为A)污染物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B)污染物可以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C)污染物可以在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D)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27.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某物种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被称为A)该化学物质对该种的最大耐受剂量 B)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对最小有作用剂量C)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D)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的最小致死剂量28.急性毒性作用带是指A)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B)半数致死量与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C)绝对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D)绝对致死量与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29.测定水体中总的活浮游生物量的唯一方法是A)叶绿素法 B)ATP法C)重量法 D)生物体积法30.多种污染物对生物联合作用中的“相加作用”类型是指A)联合作用时总效应大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B)联合作用时总效应小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C)联合作用时总效应等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D)联合作用时总效应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无关31.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称为大气污染的A)敏感生物 B)反应生物C)受害生物 D)指示生物32.在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能使活性污泥膨胀的是A)菌胶团细菌 B)原生动物C)微型后生动物 D)丝状细菌33.环烃类是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A)多糖 B)有机物C)烃类 D)脂类34.在环境生物学中可以通过驯化来获取对污染物具有较高降解效能的菌株,这主要是利用A)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B)微生物的适应性C)微生物的多样性 D)微生物的敏感性35.生物需氧量测定的温度是A)25 °C B)20 °CC)15 °C D)10 °C36.厌氧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最终产物是A)甲烷 B)CO2C)乙烷 D)CO37.在评价某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时,若测定的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之下,则表明了A)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B)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C)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D)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38.环境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致形成于A)本世纪初 B)上个世纪初C)上个世纪30年代 D)上个世纪60年代39.环境污染是指A)有害物质或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环境中去B)工业“三废”向环境中的排放过程C)任何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引起了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能直接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向环境中的排放40.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的迁移,下列给出的过程中属于生物迁移过程的是A)水流携带着浮游生物的运动过程B)水体中粘土矿物吸附污染并将其带入沉积物C)工业废气通过大气对流被输运到远方D)贝类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积存在体内41.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A)污染物转化 B)污染物迁移C)污染效应 D)污染物扩散42.相关环境部门根据不同污染物在环境中潜在毒性的大小,确定那些潜在毒性大的污染物首先被研究和控制,这些污染物被称为A)特殊污染物 B)毒害性污染物C)优先污染物 D)先期污染物43.具有特殊结构的环境污染物和生物膜中蛋白质构成的载体形成可逆复合物,以这种方式使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称为A)被动转运 B)特殊转运C)胞饮作用 D)逆向转运44.海带中元素碘含量远远大于海水中碘的含量,因为海带可以对元素碘进行A)生物放大 B)生物吸收C)生物转运 D)生物积累45.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的脱氨基作用下产生氨的过程被称为A)固氮作用 B)硝化作用C)氨化作用 D)反硝化作用46.研究表明,遭受有机磷农药毒害的欧惊鸟在站立改变了原来的站立姿式,这一污染效应可以被理解为A)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B)污染物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C)污染物在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D)污染物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47.相比于化学测试和物理测试,生物测试的优越性表现在A)可以快速获得环境某种具体污染物的浓度水平B)可以综合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及环境质量的影响C)可以判别某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存在形态D)可以描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48.为了获得某种新药物的基本毒性参数,首先需要进行A)急性毒性试验 B)慢性毒性试验C)积蓄毒性试验 D)致畸变试验49.为判断某一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需要进行检测水体中的A)浮游藻类 B)水体中的NH3-N含量C)沉积物中的粪便颗粒 D)水体中的大肠菌群50.A和B两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对生物产生污染效应大于两种污染单独存在时分别产生的污染效应之和,这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称为A)相加作用 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51.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在其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该过程称为A)自净作用 B)恢复过程C)去污过程 D)污染治理52.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吸附分解污染物能力的絮状体被称为A)生物膜 B)吸附剂C)活性污泥 D)沉淀剂53.在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中,最难被降解的有机物质是A)多糖类物质 B)木质素C)蛋白质 D)多环芳烃54.当水体中发生“水华”或“赤潮”时,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变化规律是A)保持不变 B)下降C)升高 D)先升高后下降55.同一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COD>BOD B)COD<BODC)COD=BOD D)没有规律性56.一般来说,需要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污染废水中,污染有机物的浓度大于A)100 mg/L B)500mg/LC)1000 mg/L D)1500 mg/L57.在废水的生物除磷工艺中,起到除磷作用的最主要微生物是A)发酵产酸菌 B)异养好氧菌C)积磷细菌 D)枯草芽孢杆菌58.下列关于污染源的说法中不正确是A)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B)污染源只是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有关C)污染源可以是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源,也可以产生有害的声、辐射等的源D)大多数污染源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59.污染物在环境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态,其中可溶解于水的形态称之为A)离子态 B)胶体态C)有机结合态 D)代换态60.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A)只能经由植物的根进行 B)只能经由植物的叶进行C)只有当污染物存在于溶液中才能进行D)可以通过与污染物接触的任何方式进行61.下列给出的项目中,属于生物污染的是A)温室气体的排放 B)农药的过度使用C)外来物种入侵 D)交通尾气的排放62.污染物对生物作用的最高层次为A)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B)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C)污染物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D)污染物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63.污染物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一般是A)环境中的耐污种增多 B)环境的敏感种增多C)环境中优势种加强 D)环境中种群结构总不变64.最大无作用浓度是指A)能使一群动物中仅有个别死亡的最高浓度B)能使一动物虽然发生了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浓度C)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浓度D)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浓度65.下列关于环境质量基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基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保障人群的健康和适宜生存条件,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在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容许阈值所作的强制性法规B)环境质量基准是环境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特定对象(人或生物)而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阈值C)环境质量基准是保障人类存在活动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水准D)环境质量基准在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二、填空题: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绪论: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规律。
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pH<5.6)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一个分支。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
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
设备和装置。
按来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认为污染源。
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包括自然释放、人类活动产生。
污染物进入环境主要三条途径:①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释放②废物的排放(三废)③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的应用(杀虫剂)11.污染物迁移方式:①机械迁移(水、气、重力)②物理—化学迁移③生物迁移(食物链放大积累)污染物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一方面可使污染物对生物毒性降低,甚至转为无毒;另一方面使污染物生物毒性增强或形成难降解。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
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方式包括:被动转运、特殊转运、胞饮作用(内吞作用)14.污染物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代谢变化过程。
15.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代谢变化过程。
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消化管、呼吸系统、皮肤三条途径。
生物转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一般分为Ⅰ、Ⅱ两个连续作用过程。
相Ⅰ反映,外源性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是这些活性基团暴露;相Ⅱ反应中,相Ⅰ反应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因与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二级代谢物),结合产物的极性一般强,利于排出。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富集。
生物积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生物浓缩系数:Kbcf=物质在生物体内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浓度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称为生物污染。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第二章污染物在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①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②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蛋白质;DNA;脂质的过氧化)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①对细胞的影响,细胞膜、细胞器②对组织器官的影响:靶器官,对组织器官影响。
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毒作用直接表现的器官为效应器官。
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㈠死亡: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作用下;污染物引起动物死亡。
㈡对行为影响:对水生生物:①回避②捕食③警惕行为对鸟类行为:神经系统中毒(有机P)姿态,不照顾后代㈢对繁殖影响:(产卵、孵化率)㈣对生长发育影响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影响: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种群:是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量。
㈡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优势种、耐污种、敏感种。
(对种群组成和结构改变;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化学污染对生物的联合作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①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任一单独作用强度。
②相加作用:多种化学污染物混合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各污染物分别产生强度之和。
③独立作用:多种化学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机理不同,互不影响,总效果低于相加作用,但不低于其中活性最强者。
④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污染物课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者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生物作用强度<任一种单独作用强度第三章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水污染的生物测试被称为毒性试验。
大气污染的生物测试称为植物人工黑气。
生物测试方式:根据生物测试经历时间分为:短期生物测试、中期生物测试、长期生物测试。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累积到一定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至生命的化合物。
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性试验常用参数:①致死剂量②半数致死剂量③绝对致死剂量④最小致死剂量⑤最大耐受剂量⑥最大无作用剂量。
致死剂量: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28.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h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作用: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持续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使机体明显表现出中毒现象。
三致作用:生物致突变、致畸、致癌效应。
突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基因结构的变化(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致突变作用:某些物质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结构改变的作用。
第四章环境质量: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
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基本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级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性质及数量进行评定的一种概念。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33.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生物所组成生命系统。
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环境噪声的生物学效应、放射性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四大环境污染:噪声、废水、废气、废渣。
第五章35.环境污染“三废”:地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废水的污染和净化度指标: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指在20℃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微生物共代谢不仅包括微生物在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对非生长基质的共同氧化,也描述了体细胞对不可利用基质代谢。
微生物降解与转化特点:①个体小、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②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③有多种降解酶④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⑤降解能力强;共代谢作用。
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天然水体中的自净作用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方法基础。
㈠水体自净作用:受污染的水质自然地恢复原样的现象㈡废水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①活性污泥: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
②活性污泥特性:具有强吸附能力,很强分解、氧化有机物能力,具有较长的食物链,良好的沉降性能。
39.微生物脱N时碳源:⑴废水中所含有机碳⑵外加碳源⑶内碳源40.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堆肥、卫生填埋、厌氧发酵。
第七章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㈠基因工程与环境污染生物活性:过程——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进行基因片段剪切和拼接(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②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分离④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⑤目的基因导入受体⑥目的基因筛选和检测⑦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表达。
应用——分解多糖基因工程菌,除草剂降解基因工程菌。
㈡细胞工程与环境污染生物处理: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的生物技术,通过立体培养,实现个体快速繁殖,品种改良或有效成分生产和应用目的。
构建工程菌。
生态工程:一般指人工设计的,以生物种群为主要结构,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观的,认为调控的工程系统。
生物氧化塘:利用藻类和细菌功能上协调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第八章生物修复: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危险性污染物现场除上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
利用生物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条件,加速污染物降解与去除。
特点:投资小、环境影响小、有效降低污染、适用广等。
微生物类型: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程菌。
影响微生物修复因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共代谢基因,污染现场和土壤特性,污染物理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