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19题57题)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70.00 KB
- 文档页数:21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何西玲211100一、教材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
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作机动处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放弃或只作为学生课后阅读。
笔者认为应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和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真正感悟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要把握好难度,体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
2.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提问】Cl2、HCl是以什么键结合的?什么是极性键?什么是非极性键?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提问】什么是分子?有哪些性质?水蒸气为什么会变成液态,液态水会变成冰?【讲述】分子间距离缩短,由无规则运动变有规则排列,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
【板书】一、分子间作用力【板书】⒈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思考】在一盛有氢气的集气瓶中是否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板书】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都存在着作用力,不同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也不同。
【讲述】如:N2沸点—196℃、O2沸点—183℃,即固态变气态所需能量不同、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设问】F2、Cl2、、Br2、、、I2的熔沸点如何变化?【板书】⒊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思考】对于四氟化碳、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四碘化碳,其熔沸点如何变化?【板书】⒋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不是化学键,所以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物质熔点较底。
【讲述】化学键的键能为120—800kJ/mol,分子间作用力每摩尔约几千焦至数十千焦。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一、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人们将这些作用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2分类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一定存在作用力吗?2.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概念及实质: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其实质是电性作用。
2特征①范德华力的作用能通常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
②范德华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3影响因素①分子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强。
②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点、沸点越高。
二、氢键与物质性质1.氢键1概念在水分子中,氧元素的电负性很大,使得,当一个水分子中的带局部正电荷的氢原子和另一个水分子中带局部负电荷的氧原子充分接近时,产生静电作用形成氢键。
2表示形式①通常用X—H…Y表示氢键,其中X—H表示氢原子和X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②H和Y原子核间的距离比范德华半径之和小,但比共价键键长共价半径之和大得多。
③氢键的作用能是指X—H…Y分解为X—H和Y所需要的能量。
微点拨: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它是一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形成的条件1氢原子位于X原子和Y原子之间。
2X、Y原子所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大的电负性和较小的原子半径,主要是N、O、F。
3.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氢键的分类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
2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①当形成分子间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升高。
②当形成分子内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降低。
③氢键也影响物质的电离、溶解等过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范德华力的实质是电性作用,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2HF、HC、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
3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4液态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只有氢键。
2.以下关于范德华力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强弱不同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3.以下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尿素60、醋酸60、硝酸63是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三种分子,但这三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相差较大。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学习过程】【复习与巩固】自主复习,小组交流订正。
1、写出下列常见物质的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完成教材P17 “练习与实践”第1、2、4、6、7题【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15 '你知道吗?”,讨论并解决P16 “问题解决一、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力。
1、P17 “练习与实践”第5题。
2、结合下列信息,讨论物质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______________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_______________ 。
【达标测试1】判断物质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克服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1)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 (2 )氯化钠晶体熔化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C2H5OH)的挥发(6)加热氯化氨二、氢键【阅读与思考】阅读P16 '拓展视野”讨论并交流以下问题:1、氢键的实质:是一种分子间的静电作用,是一种____________ 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普通的分子间作用力 __________ ,比化学键____________ 得多。
2、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对水的性质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3、还有那些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结合他们的性质谈谈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达标测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C、CH4、SiH4、GeH4、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K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达标测试3】总结并解释右图氢化物沸点的变化规律:09分子间作用力练习【巩固训练】()i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第三节化学键第三课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区别和联系;2、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关系;3、会判断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并了解影响物质熔沸点的因素。
新知预习知识点一: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2、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属于间较强的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性质。
也影响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
3、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越。
如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4、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含有共价键的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非金属单质和无化学键的稀有气体的之间。
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知识点二:氢键【阅读归纳】阅读课本第24页图1-11在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变化规律一般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是因为同族非金属的氢化物组成结构相似,其熔沸点主要随的增大而升高。
但三种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氢化物的沸点反常的高,并且沸点最高的是。
这说明这些分子间还存在其它的作用力。
1、氢键的含义:像、、这样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做。
2、形成氢键的条件:一般含有N—H键、O—H键或F—H键的物质与N、O或F原子间易形成氢键。
常用X—H…Y(X、Y分别代表N、O或F原子,X、Y可以相同,也可不同)来表示氢键。
其中X—H表示共价键。
如,氨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氢键有:N—H…N,N—H…O,O—H…O和等四种3、氢键的强弱:氢键比化学键,比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氢键可看做一种较强的,氢键不属于。
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等物理性质,具体影响如下:⑴氢键的存在会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如氮族、氧族和卤族的氢化物中NH3、H2O、HF的沸点比同族元素氢化物高。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知识详解]一.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2.实质:一种电性的吸引力.3.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4.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和分子之间.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作用力,它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但对处于一定聚集状态的物质而言,单凭化学键,还不足以说明它的整体性质,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较弱的作用力。
物质熔化或汽化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凝结成液体和固体也是靠这种作用力。
除此以外,分子间的作用力还是影响物质的汽化热、熔化热、溶解黏度等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俗称范德华力)和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约为十几至几十千焦,比化学键小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三个部分: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其中色散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一般说来,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分子间距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物质熔化或汽化所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所以物质的溶沸点升高温度止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熔温度尺200 150叫0 -50 -100 -150 -200熔叫相对分子质■筑卤化碳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概念 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能量 较大很弱性质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氢键一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氢键是指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主要指N 、O 、F )相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必须是含氢 化合物,否则就谈不上氢键。
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A组1.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分子间力2.固体草酸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分子间作用力3.在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 二氧化硅B 氦C 氨D 铜4.在单质晶体中,一定不存在A 离子键B 分子间作用力C 共价键D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5.下列物质晶体中,同时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的是A SO3B H2OC C2H5OHD C2H66.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A ①②⑤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①②③⑥7.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内共价键B 分子间的作用力C 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8.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HCl溶于水B I2升华C H2O电解D 烧碱熔化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碘和碘化钠B 金刚石和重晶石C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D 干冰和二氧化硅10.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
A NH3B HFC I2D Br211.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ⅣA、VA、ⅥA、ⅦA旅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表示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A、B、C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氯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
12.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曹晓妹昌河中学一、教材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
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作机动处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放弃或只作为学生课后阅读。
笔者认为应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和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真正感悟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要把握好难度,体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
2.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提问】Cl2、HCl是以什么键结合的?什么是极性键?什么是非极性键?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提问】什么是分子?有哪些性质?水蒸气为什么会变成液态,液态水会变成冰?【讲述】分子间距离缩短,由无规则运动变有规则排列,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
【板书】一、分子间作用力【板书】⒈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思考】在一盛有氢气的集气瓶中是否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板书】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都存在着作用力,不同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也不同。
【讲述】如:N2沸点—196℃、O2沸点—183℃,即固态变气态所需能量不同、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设问】F2、 Cl2、、Br2、、、I2的熔沸点如何变化?【板书】⒊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思考】对于四氟化碳、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四碘化碳,其熔沸点如何变化?【板书】⒋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不是化学键,所以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物质熔点较底。
【讲述】化学键的键能为120—800kJ/mol,分子间作用力每摩尔约几千焦至数十千焦。
高三化学学科教案氢键与分子间力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氢键的概念,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能够区分分子间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如水的高沸点、氨气的气味等。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氢键的概念和特点。
2. 氢键的形成条件。
3. 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氢键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区分分子间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情境引入:老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介绍李四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氨气的气味很刺鼻,为什么?2. 知识讲解:a. 氢键的概念和特点:老师通过讲解氢键的定义和特点,如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氟)形成,强度介于分子间力和化学键之间,等等。
b. 氢键的形成条件:老师讲解氢键形成的条件,如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的成键对接,等等。
c. 分子间力的种类和作用:老师讲解分子间力的种类,如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离子-极性分子相互作用、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等,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老师选择几个常见的实例,如水的高沸点、氨气的气味、氟化氢的液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实验展示:老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和氧化物的溶解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子间力的作用。
5. 讨论与总结: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氢键和分子间力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参与程度。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索更多分子间力的应用,如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子晶体的构造等。
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A组1.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分子间力2.固体草酸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分子间作用力3.在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 二氧化硅B 氦C 氨D 铜4.在单质晶体中,一定不存在A 离子键B 分子间作用力C 共价键D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5.下列物质晶体中,同时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的是A SO3B H2OC C2H5OHD C2H66.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A ①②⑤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①②③⑥7.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内共价键B 分子间的作用力C 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8.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HCl溶于水B I2升华C H2O电解D 烧碱熔化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碘和碘化钠B 金刚石和重晶石C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D 干冰和二氧化硅10.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
A NH3B HFC I2D Br211.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ⅣA、VA、ⅥA、ⅦA旅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表示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A、B、C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氯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
12.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B组1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 冰B DNA分子C 液氨D 液化气14.右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A H2SB HClC PH3D SiH415.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 冰、水中都存在氢键C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16.不存在氢键的是A 纯H2O中的H2O分子之间B 液态HF中的HF分子之间C NH3·H2O分子中的NH3与H2O之间D 可燃冰CH4·nH2O中的CH4与H2O之间17.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 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8.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 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9.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 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 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20.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水中,每个氧原子周围有4个氢原子,并分别与之形成氢键B 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C 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D 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21.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A 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在293K时为2.5g/LB 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C 丙酮在已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D SbH3的沸点比PH3高22.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时的因素主要是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
硝基苯酚的分子内和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邻硝基苯酚以分子内氢键为主,对硝基苯酚以分子间氢键为主,则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沸点比较正确的是A 邻硝基苯酚高于对硝基苯酚B 邻硝基苯酚低于对硝基苯酚C 邻硝基苯酚等于对硝基苯酚D 无法比较23.下列可用氢键来解释的是A浓的氢氟酸溶液中存在HF2-和H2F3-B SiH4沸点比CH4高C 水和乙醇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前者比后者剧烈D H2O比H2S稳定,前者1000℃以上才分解,后者300℃分解24.美国《科学》杂志12月17日评选出2004十大科学突破中,有多项与水有关,其中之一是关于对水的研究有新进展,一些科学家对于水分子如何聚合以及电子及质子如何在水中溶解等问题上,都有了新发现。
另据2004年4月14日中科院网报道,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小组他们首次证明存在一种稳定的二维冰相。
它是由四角形和八角形的氢键网格交替组成的,研究人员把这种新的冰结构命名为镶嵌冰。
有趣的是,这种镶嵌冰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
有关这种镶嵌冰的推测肯定不正确的A 镶嵌冰密度可能比4℃水大B 镶嵌冰中四角形环比八角形环中水分间的氢键键能强C 每个水分子形成两个氢键D 镶嵌冰属于分子晶体25.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中,HF易溶于NaF溶液中,即某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通过缔合易溶于该元素的化合物中。
下列叙述中属于上述情况的是A Br2易用于溴苯中B S易用于CS2中C S易溶于Na2S溶液中D AgF易溶于水中26.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的是A F2、Cl2、Br2、I2的溶点、沸点逐渐升高B HF、HCl、HB 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 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D NaF、NaC 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27.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 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 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28.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 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A B C D29.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
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A 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B 氢键;氢键;极性键C 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D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30.右图为冰的一种骨架形式,依此为单位向空间延伸,请问该冰中的每个水分子有几个氢键A 2B 4C 8D 1231.碘在不同溶剂中呈现紫色、棕色……一般认为溶液呈紫色的表明溶解了的“碘分子”并未和溶剂发生很强的结合。
已知不同温度下,碘在石蜡油中的溶液呈紫色或棕色。
请回答温度低时溶液呈色,温度高时溶液呈色,因为32.为研究分子极性问题,设计如下实验:(1)让蒸馏水通过酸式滴定管慢慢下流如线状,将摩擦带电的玻璃棒靠近水流,发现水流的方向发生偏转,说明水分子是:;(2)把盛在玻璃容器中的蒸馏水置于强磁场的两极之间,蒸馏水的体积:(填写增大、缩小、不变),这是因为。
33.下面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上述数据可以说明,结构相似的一类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规律是;结构相似的一类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规律是;固体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呈现上述规律的原因是。
345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a为色液体;b的分子式为:。
(2)写出②系列中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任写一种):;能够说明该递变规律的化学事实是:(任举一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除极少数情况外,上述四种系列中物质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该关系是。
(4)上表中,和两种物质的沸点较同系列其它物质反常,反常的主要原因是。
35.当加热下列物质时,对比它们发生的可见变化:(1)一个装有冰的试管;(2)一块巧克力;(3)哪一种变化属于非晶态固体表现的特性?(4)试找出其他三种常见的非晶态材料。
36.氢键是一个氢原子在两个强电负性原子之间所架的桥,它以共价键和其中一个原子结合,又以纯粹的静电力与另一个原子结合,因此它比一般的偶极-偶极作用强得多,所以对化合物的沸点和溶解度影响很大。
下列化合物中,你预计哪些是缔合液体?画出其可能存在的氢键的结合方式。
①CH3OH ②CH3OCH3③CH3F ④CH3Cl ⑤CH3NH2⑥(CH3)2NH ⑦(CH3)3Al37.有下列四种化合物a,b,c,d,它们的结构相似,并且都为分子晶体,但各自的熔点却有较大差别,为什么?(a)(b)(c)(d)mp=266℃mp=309℃mp=388℃mp=273℃38.自然界中往往存在许多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下表列出了若干化合物的结构、(1)写出①~⑦种化合物的化学名称。
(2)从它们的沸点看,可以说明哪些问题?39.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每个水分子都能被其他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如右图所示的四面体单元,由无数个这样的四面体再通过氢键可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分子晶体——冰。
(1)氢键的形成使冰的密度比水,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故平均每个水分子最多形成个氢键。
(2)实验测得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18.8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5.0kJ/mol,说明。
(3)干冰的外观和冰相像,可由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后再急剧膨胀而制得。
右图为干冰晶体结构示意图。
通过分析,可知每个CO2分子周围与之相邻等距的CO2分子共个。
一定温度下,已测得干冰晶胞(即图示)的边长a=5.72×10-8cm,则该温度下干冰的密度为g/cm3。
40.CF4和PF3具有相同的电子数(42个)它们的分子量也相等(88),但性质却不同,例如:CF4的溶沸点为m.p.-184℃,b.p.-128℃;PF3为m.p.151.5℃,b.p.-101.5℃;再如:它们与水的作用也不同。
请给予解释,写出有关反应式。
41.H2S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2.(1)H2O的沸点(100℃)比HF的沸点(20℃)高,这是由于。
(2)气态氯原子与一个电子结合比气态氟原子与一个电子结合放出更多的能量,这是由于。
43.超分子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材料、生化、催化剂等领域得到很高重视。
不久前,美国Texas A&M 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已知的路易斯酸——三聚(邻四氟代苯基)汞溶入沸腾的苯中,冷却后析出的晶体是苯和该路易斯酸的超分子,由苯分子夹在两路易斯酸分子之间堆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