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刻度吸管、注射器、剪刀、镊子等3. 实验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用钠石灰吸收瓶中的氧气。
2. 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90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在吸入一氧化碳后,迅速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后,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六、实验分析1. 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 乏氧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会导致小鼠迅速死亡,亚硝酸中毒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3.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缺氧程度、缺氧速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钠石灰的吸附能力等。
七、实验结论1. 缺氧会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2. 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和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均可导致小鼠死亡。
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气障碍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缺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组织利用氧气障碍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对机体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3.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缺氧耐受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瓶、气体分析仪、呼吸机、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3. 实验分组: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组织中毒性缺氧组。
4. 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使氧分压降低至10mmHg,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2)血液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氰化钠溶液,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3)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亚硝酸钠溶液,使组织利用氧气障碍,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4)正常对照组:将小鼠放入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5. 数据采集与处理:记录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观察小鼠的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1. 低张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60±5)min,呼吸频率为(80±10)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等症状。
2.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0±5)min,呼吸频率为(100±15)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抽搐等症状。
\篇二:缺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
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
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因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拟进行缺氧预实验,以了解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
2. 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3. 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0.1%氰化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瓶内加入适量甲酸和浓硫酸,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0.5ml。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4. 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1)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将小白鼠分为三组,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箱中,观察并记录存活时间。
(2)CO2浓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将小白鼠分为三组,分别放入不同CO2浓度的缺氧瓶中,观察并记录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瓶中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60±10)min。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30±5)min。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15±3)min。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3. 了解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模拟缺氧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评估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仪器: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计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3. 药品:生理盐水、1%咖啡因、0.25%氯丙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1%咖啡因、0.25%氯丙嗪和生理盐水。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4. 将所有小鼠置于缺氧箱中,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
5. 记录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小鼠的代谢水平,增加能量供应;而氯丙嗪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代谢水平,减少能量消耗。
2.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说明咖啡因和氯丙嗪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七、结论1. 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2. 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白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存能力。
3. 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6只,体重约为20g。
2. 实验仪器:氧气瓶、气压表、缺氧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天平、体温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对照组小白鼠在正常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小白鼠进行缺氧实验。
3. 缺氧实验装置:将小白鼠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放置氧气瓶,通过调节气压表使容器内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4. 缺氧实验过程中,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记录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逐渐降低。
3. 实验组小白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五、实验分析1. 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最终导致死亡。
2. 缺氧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伤程度与缺氧时间、缺氧程度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时间越长,内脏器官损伤越严重。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结论1. 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可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内脏器官损伤等。
2. 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小白鼠的生理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2.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缺氧对不同品种、不同体重小白鼠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代谢,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
四、实验方法1. 缺氧模型制备(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以下,持续30分钟。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持续吸入一氧化碳30分钟。
(3)氰化钾中毒性缺氧:将小白鼠腹腔注射氰化钾50mg/kg,观察动物中毒症状。
2.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和钠石灰组。
3. 指标检测(1)呼吸频率:观察并记录实验前后小鼠的呼吸频率。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如兴奋、抑制、抽搐等。
(3)血液指标:检测小鼠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组织学观察:取小鼠脑组织、肺组织等,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兴奋、抑制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脑组织出现水肿、神经元变性等。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4)组织学观察:肺组织出现水肿、肺泡出血等。
3.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1)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出现紫绀。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了解缺氧因素对生物体适应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组织细胞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氧气的现象。
缺氧因素主要包括低氧环境、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分析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缺氧因素对生物体适应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4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pH计、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1%美兰、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10g。
(3)将甲、乙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4)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1只,观察正常表现。
(2)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
3. 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1只,观察正常表现。
(2)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ml。
(3)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
(4)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
4. 数据处理(1)计算小鼠耗氧率(r)。
(2)分析缺氧因素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1)甲鼠存活时间为90min,乙鼠存活时间为1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