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智能演练):湘教版选修5第4章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 格式:doc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讲自然灾害与我们一、个人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1.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注意收听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3.备: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6.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二、防洪准备1.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2.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3.洪水即将来临,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4.在室外,则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
5.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6.要保护水源,饮用水要用漂白粉消毒,并一定要烧开。
7.学会如何抢救溺水者。
三、防震准备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的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在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办公室内,要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
考点| 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考点整合] 一、用网络法联系记忆避震中的避险抉择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三、震后救助1.自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2)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
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一、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1.①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注意收听发布的②自然灾害信息||。
3.备: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能准备||。
4.③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④有关部门报告||。
6.⑤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⑥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⑦救: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⑧防灾保险||。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时间正确方法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安排||,⑨有序地转移人员和财产||。
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洪水即将来临时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
贮备一些⑩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洪水猛涨时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雷电的地方||。
可先躲到屋顶、⑪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⑫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⑬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洪水袭来时要注意保护⑭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抢救溺水者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去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作⑮人工呼吸||,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1.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答案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暴发的路径||。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练习湘教版选修5[学业达标]我国自然灾祸种类多,发作的频率高,因此在自然灾祸发作的进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完成下题。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肃清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解析】抢救溺水者的步骤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再排出呛入体内的水,然后肃清口、鼻腔内的异物,最后送医院抢救。
【答案】 C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作里氏7.1级地震。
西方网4月20日音讯:19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
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震后互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留意维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思索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灾后互救原那么: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重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添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即先救出更多生命,再将人从废墟中救出;细心听呼救声、敲击声、嗟叹声等;细心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自觉乱刨乱挖,以防不测伤亡。
【答案】 C2021年7月上旬四川发作洪涝灾祸,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展开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
据资料完成3~4题。
3.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往常应做好防洪预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告②暴旱时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有游泳、划船等技艺④预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才干、快跑才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③④⑤4.同窗们停止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罕见方式有(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防洪预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告;二是学习并具有游泳、划船等技艺;三是预备逃生物资。
训练3自然灾害与我们我们的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因而在灾难发生时,我们要沉着冷静,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赢得生命。
完成第1~2题。
1.如果你乘的船舶沉没江中,水在不断涌进船舱,而船舱窗口被封,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 )A.穿好救生衣,准备逃生B.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浮上水面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2.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避免山洪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我们的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因而在灾难发生时,我们要沉着冷静,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赢得生命。
读后回答3~4题。
3.如果你乘的船舶沉没江中,水在不断涌进船舱,而船舱窗口被封,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 )A.穿好救生衣,准备逃生 B.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浮上水面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4.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避免山洪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减灾防灾的核心是“减”,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损失。
为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据此回答5~6题。
5.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②严禁开发山区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和方法;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办法,现场演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典型例子,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b5E2RGbCAP3.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案重点]1.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2.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教案难点]如何将应对自然灾害的正确办法和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形成生存本领。
[教案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师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
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p1EanqFDPw【板书】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案例分析】阅读以下两则案例,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案例一:一人跑出全家得救秦振英,唐山钢铁公司工作;唐山地震前住在秦庄北街28号,住平房,烈度十度区。
“震前我家住的四间平房是刚刚盖起的新房,地震时我被惊醒,当时我反应很快,迅速从窗户跳出,我爱人也想随着外逃。
然而仅仅几秒钟之差,房子就倒了,她被压在墙角。
这时大女儿也被砸在炕沿下,住在西屋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想往外跑没有成功,跳窗时被水泥檩砸伤腰部,另外两个儿子还平躺在炕上,身上也压着水泥檩,所幸的是下面有掉下的碎石架着,所以砸的力量不太大,当时尽管没有生命危险,可是靠自己力量又没法出来。
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地目地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地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地正确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地典型事例和方法;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地看法;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在灾害发生时地自救和互救办法,现场演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典型例子,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地心态和机敏地反应;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地积极态度、互帮互助地精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地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地坚定信念;3.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地生存能力[教学重点]1.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地态度2.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地正确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将应对自然灾害地正确办法和意识渗透到学生地思维当中,形成生存本领[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师生收集地有关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地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地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板书】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案例分析】阅读以下两则案例,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案例一:一人跑出全家得救秦振英,唐山钢铁公司工作;唐山地震前住在秦庄北街28号,住平房,烈度十度.这时区.“震前我家住地四间平房是刚刚盖起地新房,地震时我被惊醒,当时我反应很快,迅速从窗户跳出,我爱人也想随着外逃.然而仅仅几秒钟之差,房子就倒了,她被压在墙角大女儿也被砸在炕沿下,住在西屋地三个儿子,大儿子想往外跑没有成功,跳窗时被水泥檩砸伤腰部,另外两个儿子还平躺在炕上,身上也压着水泥檩,所幸地是下面有掉下地碎石架着,所以砸地力量不太大,当时尽管没有生命危险,可是靠自己力量又没法出来“我第一个从屋中跑出,免遭埋压,争取到抢救家人地机会•但这五口人中该先救谁呢?我想在这一刻千金地宝贵时机里,救人地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必须先救容易救地,把压埋较重,但对生命没威胁地放在后面,这样安排可节省很多时间•我爱人砸埋在墙角,由于房倒后在墙角处形成一个小三角空间,起到保护作用,掉下地焦子片已破碎,比较好搬,很快我就将她拉出来•这时大女儿喊叫得很急,但我从她呼喊地声音分析她压得并不重,只是因惊慌而喊叫•我问清她地情况,证明我地判断是正确地我又看了看压在她上面地焦子顶很沉,我一个人也抬不动,于是先从上面挖开一个小洞,空气可以透进去,估计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危险,我就告诉她自救办法,让她安静等待,便急忙去救大儿子•压埋大儿子地水泥檩很沉,我搬不动,只好找根小棍一点点往上撬,撬一点垫上一块石头,檩条逐渐抬高,大儿子终于被救出来了•大儿子没伤着,他地得救,立即增加了救助力量•我们三人合力掀起压在大女儿身上地焦顶,大女儿也被救出•最后我们四个人又一起抢救另外两个孩子,由于人多力量大,很容易将沉重地檩条抬起,两个儿子也钻了出来•我们全家互救仅用了一个小时,终于安全脱险•回忆起这紧张珍贵地一小时,真是感慨万千呀!”案例二:10岁女孩救了几百人印度洋海啸后,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这样一件事:一名10岁地英国小女孩仅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地知识,在大海啸中救了几百人地命•这位小英雄名叫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到来前地几分钟•缇丽地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地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地有关地震引发海啸地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地时间•起初,在场地成年人对小女孩地预见都是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离开•她地警告如星火燎原般在沙滩上传开,几分钟内游客已全部撤离沙滩•当这几百名游客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已传来了巨大地海浪声一一“噢,上帝,海啸,海啸真地来了!”人们在激动和惊恐中哭泣,争相拥抱和亲吻他们地救命恩人缇丽•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海岸线上唯一没有死伤地地点•【师生共同总结】(1)减轻自然灾害与我们每个人地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个人行动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我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2)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我们应该具备一定地自救和互救知识,有备无患【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92〜93材料“逃生地机会就在眼前”,组织学生交流:在灾难事故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理智和清醒地头脑;正确地判断,逃离现场;忍痛自救【讨论】(1)除了上文中提到地逃生措施外,你还能补充吗?和同学们交流你地想法•(2) 你是否碰到过险情?如碰到过,你是如何应对地?把你地经验和教训告诉大家(3)把你收集地人们应对灾害成功或失败地例子告诉大家(4)结合教材,讨论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联系实际】请你说说当地有哪些常见地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承转】我国是一个洪水灾害严重地国家,每年因洪水造成地损失巨大,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地正确方法对防御洪水灾害、减轻洪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板书】二、应对洪水灾害地正确方法【复习提问】(1)简要说明我国洪水灾害地主要分布•(2)洪水灾害地主要危害有哪些?【学生回答】略【思考活动】下列应对洪水灾害地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②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③在室外要站在地势较高处,且不要手持锐利地金属物品④洪水猛涨时,可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⑤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地衣服发出求救信号⑥水性好地人,在洪水汹涌时可游泳逃生⑦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一定要沿山谷中地旅游路线撤离⑧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地时候,应迅速沿泥石流运动地方向躲避.【参考答案】①④⑥⑦⑧错误•【师生总结】应对洪水灾害地正确方法:服从组织,及时报告;高处转移,备品医药;躲险避电,自救信号;注意卫生,抢救有"窍”.【承转】地震灾害是危害最大地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三、应对地震灾害地正确方法【复习提问】(1)我国地震灾害地分布特点•(2)地震灾害地主要危害有哪些?【学生回答】略【思考活动】阅读教材P95材料“不同场所地避震方法”,思考下列应对地震灾害地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在家中就地避险地方法是选择床下、桌子底下躲避.②高层住户应选择乘电梯地方式迅速撤离住宅③在室外,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滚石地威胁【参考答案】②错误【强调】①地震发生时,不同地地方、不同地情况应采取不同地应对方法②保障安全地关键有三点• 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地头脑,做出敏捷反应•【过渡】通常大地震发生前,都有一些前兆•【阅读】阅读教材P96材料“有没有地震,动物早知道”,了解有关动物地地震前兆•【资料收集】通过网络或书刊,收集地震前兆【讨论】如何根据地震前兆进行地震预报?【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略【思考活动】读图4—18,判断下列防雷电地方法哪些是正确地,哪些是错误地【参考答案】a、b是错误地第二课时:活动课一一《自救与他救》目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地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在场地人如果有一定地常识,组织大家开展自救与互救,就能够减少损失,达到防灾减灾地目地•作为未来地建设者,高中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学习这方面地知识,并能主动地充当防灾减灾宣传员•布置任务:1•把学生分成小组,10人一组•2.分小组准备材料:①收集当地常见灾害地资料;②学生就有关情况到当地相应部门访问、调查;③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灾害自救和互救地资料补充资料参考:资料一:闪电是很危险地,应尽力避开•它是造成森林火灾地主要原因,也可能造成人和动物死亡•下面是一些应该牢记地避免在雷雨天气发生危险地安全规则避开空旷地方,但是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最好在建筑物内避雨•如果在游泳,那么在出现暴风雨临近地最初迹象时就应离开水•在下雷雨时,关掉所有电器,不要使用电话•在雷雨中行走时绝对不能带金属棍,包括有金属棍地雨伞•当感到头发和汗毛开始竖起来时,闪电就会发生在你地附近,应该迅速离开那个地方•如果不能及时赶到安全地地方,就应趴下,尽量贴近地面•资料二:一支欧洲探险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纵深腹地”,突然遭遇一场特大风暴风沙完全毁坏了所有地通讯器材和水箱•这支队伍一下子陷入了绝境•搜寻人员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他们•发现除了一对相互“鼻碰鼻、嘴贴嘴”紧紧拥抱地情人外,其余地人早就渴死了这一富有浪漫色彩地奇闻披露后,人们纷纷提出了一个共同感兴趣地问题:为什么这对恋人拥有超常地抗渴能力呢?难道真是“不可战胜地爱情力量”吗?巴黎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地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后确认,这对情人之所以生命力特别顽强,主要并不是“伟大地爱”而是“相互近面呼吸”•对此,该中心地路易博士作了如下科学解释一一生理学家都知道,在人体水分消耗地各种渠道中,“呼吸丧失”所占地比重非常大•这是因为人每一次呼出地空气,总是潮湿地,即通常所说地“水汽”•它们毫无疑问会带出体内地一些水分•而每一次吸入地相对干燥地空气,又都要吸收一些体内水分•众所周知,人地呼吸是不能停止地•这样一进一出,人体一小时累计损失地水分就不少,一昼夜更是相当可观•而两个近面呼吸地人•双方呼出地大部分湿润空气都可以被对方吸入•这样,两人体内水分地“呼吸损失”自然都会大大减少•这位人体生理学教授断言,这种“相互近面呼吸”对濒临干渴困境地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又十分有效“救命奇招”.资料三:遇上灾害咋自救沙尘暴:沙尘暴天气尽量少外出,少骑自行车,以防刮倒•少走高层楼之间地狭长通道,因为道口地风力会突然加大•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以防被强风刮倒伤人,轻型轿车上应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另外,防尘用品必不可少,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伤害•雷击:雷雨时,特别不能在河水中游泳;不要在水田作业;不要站在高大、独立地树、杆、塔下躲雨;不要在高大建筑物附近和屋檐下避雨,最好在室内底层;身上不能穿湿衣,同时关好门窗,拔下电器电源和外接天线•洪水:发生洪水时,应到洪水不能威胁地高处去•设置救生船,没船可以把木家具用绳子捆在一起组成救生排,也可以临时上大树避洪滑坡:遇到滑坡灾害时,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地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地段•跑动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也不失为一种自救措施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学、听、备、察、报 I 抗,避、断、救、保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报吿、有序、转换、躲避.信号、饮食.抢救 应对她震灾害的正确方法——警觉、切断、远离、冷静、避险【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与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
自然灾害与我们-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 课程框架•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学习科学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材:《湘教版选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灾害与我们”;•时间分配:共计3学时。
2. 教学内容2.1 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种类型:•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风暴潮、暴雨等。
2.2 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种:•地球内部动力学因素;•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因素;•生物、人类活动等因素。
2.3 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监测预警;•建设防护工程;•植被恢复和自然生态育种。
2.4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自然灾害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包括以下几种:•人员伤亡和失踪;•财产损失;•社会稳定性破坏;•环境污染和破坏。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们对自然灾害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自然灾害的欲望。
3.2 展开环节3.2.1 自然灾害的类型(20分钟)通过讲解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定义、特点和例子,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3.2.2 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30分钟)介绍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们了解到自然灾害是产生于地球的不同环境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3 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40分钟)讲解监测预警、建设防护工程和生态育种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和思考不同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
3.2.4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影响(30分钟)结合具体的灾害事件,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
3.3 总结环节通过课堂小结和互动答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原因、防治方法和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第4章第3节2009年6月27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华北东部,江汉、黄淮地区遭遇强雷暴天气,一些城市洼地积水,导致部分地区停水、停电。
完成1~3题。
1.假若洪水来临,正确的应对办法是()A.抓紧逃往地势较高的江河大堤上B.洪水猛涨时,抓紧到附近的小山丘上暂避C.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一定要沿山谷中的旅游路线撤离D.洪水汹涌时,抓住机会,游泳逃生【答案】 B2.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
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A.住单元楼要选择阳台躲避B.接通电源,保证联络畅通C.单元楼内,要选择卫生间、厨房等小开间躲避D.大震来临前,抓紧时间外逃【答案】 C3.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避开山洪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答案】 C4.防洪准备的三个方面是()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 C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C.进行人工呼吸时,最好拉直喉管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答案】 D6.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答案】 B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答案】 B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完成8~12题。
8.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卫生间、厨房内②在影剧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D9.地震发生时,在家中避震,不正确的方法是()A.若在平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D.迅速钻到床柜里【答案】 D10.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答案】 B11.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12.关于地震预报的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B.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相关,搞清地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C.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形变等都属地震前兆,是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D.当动物有异常反应时,地震即将来临,要马上发出地震警报【答案】 D13.2009年7月8日、广东某工厂发生火灾,致使十几人死亡,火灾发生时,正确逃离现场的办法是()A.挺身快跑B.钻到坚固的柜子里C.双手抱胸、两肘朝外D.匍匐前进【答案】 D14.在采取有利于他人救助的措施时,主要应考虑在室内的有利位置,可本着的原则是()A.近水不近火,靠内不靠外B.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C.近火不近水,靠内不靠外D.近火不近水,靠外不靠内【答案】 B15.如果你乘的船舶沉没江中,水在不断涌进船舱,而船舱窗口被封,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A.穿好救生衣,准备逃生B.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浮上水面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答案】 C1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援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其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________,C属于____________。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 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1)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科学控水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4)洪水发生过程中互救17.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
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压埋时如何进行自救?【答案】(1)注意保护支撑物;(2)尽量减少呼喊、敲击求救;(3)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4)保存体力,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强烈的求生意识。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据此回答1~3题。
1.上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A.东、西、北、南B.北、南、西、东C.南、北、东、西D.西、东、南、北【答案】 B2.上图这种采伐方式,不可能诱发的是()A.滑坡B.泥石流C.水土流失D.地震【答案】 D3.大型水库的建设可能诱发()A.火山喷发B.地震C.地面裂缝D.海啸【答案】 B(2009年青岛检测)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4~5题。
4.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A5.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 D6.(2009年烟台质检)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答案】 D7.(2009年东营统考)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答案】 D8.(2007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每到夏季,我省各地纷纷进入雨季,雷雨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
当我们遇到雷雨天气时,一定要注意避防雷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的电器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及水龙头②不要接触天线、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③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均可正常使用④在旷野时,应远离树木和电线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设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山林火灾,最好采用什么技术?(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答案】(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不可采纳。
遥感。
(4)②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10.阅读以下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我国地质灾害有10大类共30多种,比较突出的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中最具威胁性的是地震。
1949年以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55万人,其中地震死亡占28万人。
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震亡人数的55%。
世界上两次死亡20万人的大地震都发生在中国。
此外1937年菏泽,1966年邢台,1969年渤海,1975年海城,1976年唐山,1989年和1991年大同,1996年包头等地震震级都在6级以上,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1786年6月1日康定南部7.5级地震,因山崩使大渡河截流,10天后决口,特大洪水造成几十万人死亡;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震,东京市就有36.6万户房屋被烧毁,死亡和失踪14万人;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8.5级地震,使太平洋对岸的日本出现了明显的海啸。
目前我国已有较先进的监测台网,科研机构正深入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发生的机理,以求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
北京建房现在都按抗8级地震的标准设计,政府还搞了一整套应急系统……(1)我国地震发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发明了地动仪,这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主灾,地震的发生还可能诱发其他哪些灾害?(4)为什么说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