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乏氧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氰化物中毒性缺氧 动物尸检
1.乏氧性缺氧
成年小白鼠
新生小白鼠
步骤1 观察正常状态,一般指标(呼吸频率,口唇颜色)
步骤2 缺氧瓶 + 钠石灰 + 成年鼠 + 铁网包裹乳鼠
观察 呼吸频率(次/10秒,每隔3分钟观察)、 指标 口唇、皮肤颜色、存活时间、肝脏颜色
1. CO中毒性缺氧属于哪种类型的缺氧? 2. 什么叫血液性缺氧? 3. CO中毒性缺氧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4. 樱桃红色是哪种物质的颜色?
CO中毒机制
亲和力高
CO+Hb
HbCO (樱桃红色)
失去携氧能力
与1个血红素结合,其余对氧亲和力 ↑
氧离曲线左移, 亲和力↑ , 释氧↓ 抑制RBC糖酵解, 2,3-DPG ↓
四、KCN中毒性缺氧
1. 属于哪种类型的缺氧? 2. 发生机制是什么? 3. 注射Na2S2O3的小白鼠是否存活?为什么? 4. 玫瑰红色是怎样产生的?
CN- + cytaa3Fe3+
氧化型
cytaa3Fe3+- CN
cytaa3Fe2+
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 还原型
KCN与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 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 氧化酶,呼吸链中断,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
故幼鼠需氧少。
3. 呼吸频率变化 先加快,后减慢,最后死亡
PaO2 PaO2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呼吸深快
呼吸中枢(-), 呼吸减慢
4. 乏氧性缺氧时,毛细血管中 氧合Hb减少,脱氧Hb浓度增 多超过5g/dL以上,可使皮肤 与粘膜呈青紫色,称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