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人的护理最新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2
伤寒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肠出血和肠穿孔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要点
1首选第三代喳诺酮类药物治疗。
2 .严重毒血症状者,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3 .烦躁、高热者用镇静、降温等。
4 .防治并发症。
三、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退热期间给易消化的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粗糙、不消化的食物。
四、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喳诺酮类药物可影响骨骼发育,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氯霉素使用时注意对其骨髓的毒性作用,监测血象变化。
五、心理护理
病人多有抑郁、孤独、恐惧等心理反应。
不理解病程中需限制活动、限制饮食的意义,
病人常出现不配合和急躁情绪。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六、健康指导
1 .疾病知识及生活指导: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及污染品应进行严格消毒;病人必须隔离治疗至体温正常后15日或每隔5〜7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3周;出院后继续治疗1〜2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工作量;恢复期应避免粗纤维、多渣饮食;定期复查,随时就诊。
2 .疾病预防指导:开展预防伤寒发生或流行的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和水源的保护;注意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蜂螂。
伤寒护理常规一、概述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以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肠出血与肠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纳差、消化功能低下有关。
3、便秘与中毒性肠麻痹,长期卧床、无渣饮食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三、护理措施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消化道隔离。
病人用物、居室环境及排泄物应进行彻底消毒:家具、墙壁、地面用健之素500mg/L擦拭:衣服用0.2%~0.4%过氧乙酸浸泡 30 分钟或煮沸 30分钟:剩余食物煮沸:餐具、水杯煮沸 30分钟;便器用健之素1000mg/L浸泡 10分钟:排泄物、分泌物用健之素1000mg/L搅拌放置10分钟:垃圾用红色口袋装入焚烧。
隔离期限为病人至体温正常后,类便培养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止。
向病人和家属耐心讲解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以取得合作。
2、伤寒饮食要三忌:(1)忌食多渣、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圆白菜、竹笋、香蕉等。
(2)忌食过硬难消化的食物,如豆浆、花生、油炸食品及坚果。
(3)忌饮食过饱,少食用产气多的甜食和乳品。
因饮食过饱和食用过硬与含渣及多纤维的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蠕动而诱发肠出血、肠穿孔。
因此,伤寒病人饮食宜高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藕粉、面片、菜汤、馒头等,并控制每次食量,宜少量多餐(每餐七八成饱)。
3、便秘时禁用泻药及高压灌肠,泻药能使肠蠕动加快,高压灌肠则使肠腔充盈,扩大,肠壁变薄,容易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便秘可用肥皂头或安钠素栓入肛或开塞露肛内注入,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口服石蜡油等润滑剂,或酌情用 300~500ml 生理盐水低压慢速灌肠。
腹胀不宜用新斯的明,宜用肛管排气,松节油腹部热敷,但应注意不要烫伤。
腹泻宜用碳酸铋。
4、高热时不要轻易用退热发汗药,适当用温水、酒精擦浴或头部冰敷。
5、严密观察肠出血、肠穿孔。
医院伤寒护理常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一、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及摄入减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4.便秘:与无渣饮食、中毒性肠麻痹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与肠道溃疡累及病灶部血管有关。
二、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神志,面色,皮肤粘膜弹性及温度、湿度的变化。
2.大便颜色、性状,有无血便,并注意检查大便潜血,如有肠出血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体征。
3.观察有无腹痛及肠穿孔体征。
三、护理措施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d或隔5~7d粪便培养一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室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酌情增加活动量。
③饮食: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和营养的摄入;热退期间,给予高热量、无渣或少渣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症状护理①高热:多采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与皮肤清洁,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在降温的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补足发热期消耗的水分。
②腹胀:腹胀时禁用产气食物,如牛奶、糖类及高脂食物,并注意补钾。
可热敷腹部,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新斯的明,以免诱发肠穿孔及肠出血。
③便秘:伤寒患者应保证至少日间大便一次,如有便秘则可用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忌用泻药,并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防止因剧烈肠蠕动或腹腔内压力过大造成不良后果。
4.药物治疗护理①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中浓度高;口服制剂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下面是针对伤寒和副伤寒的应急处理方案: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伤寒或副伤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指导。
2. 隔离患者:将疑似或确诊的伤寒或副伤寒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患
者的食具、衣物等也需要单独清洗和消毒。
3. 补充液体: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需及时补充足够量
的液体,以防脱水。
4. 应用抗生素:伤寒或副伤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但是,在使用抗
生素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对哪种抗生素敏感。
5. 提供适当的营养:伤寒或副伤寒患者食欲减退,需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以促进康复。
6. 做好个人防护:护理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接
触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
7.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避免蚊蝇等传
播疾病的昆虫滋生。
8. 进行系统调查:伤寒或副伤寒的发病往往与饮用不洁水源、食用污染食物等因素有关,应对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找出病原菌的来源,以防止疫情的蔓延。
以上仅为伤寒和副伤寒的应急处理方案,具体的治疗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伤寒护理措施咱今儿就来唠唠伤寒护理措施那些事儿哈!伤寒可不是啥小毛病,可得认真对待呢!得了伤寒的人呀,就像一辆跑累了的车,得好好保养维修啦。
首先呢,得让病人好好休息,这就好比给车找个安稳的停车位。
别让病人到处乱跑啦,得让他们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抗病魔呀。
你说,人都病恹恹的了,还到处折腾,那能好得快吗?饮食方面也很重要哦!就像给车加好油一样。
要给病人吃些清淡易消化的东西,别整那些油腻腻、辛辣辣的食物去刺激他们的肠胃。
粥啊、汤啊这些就很不错,既能补充营养,又好消化。
这要是给病人吃些大鱼大肉的,那不就跟给车加了劣质油似的,能不出问题吗?还要注意病人的卫生呢!就像给车打扫干净一样。
病人的衣服、床单啥的得勤换洗,保持干净整洁。
病人自己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
这要是脏兮兮的,病菌不就更容易找上门啦?环境也很关键呀!要给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就像给车找个舒适的车库一样。
别太吵闹啦,让病人能安安静静地养病。
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也要适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太干了或者太湿了都不好。
对啦,得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
这就像随时留意车的状态一样,看看有没有啥异常。
要是病人发烧了,得赶紧想办法降温呀;要是病人有啥不舒服的地方,得赶紧找医生呀。
可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小病也可能变成大病呢!还有哦,病人的心情也很重要呢!要多陪陪他们,跟他们说说话,让他们心情好点。
这就像给车加油打气一样,心情好了,病也好得快呀。
要是整天愁眉苦脸的,那病能好吗?咱可得把这些护理措施都做好啦,这样病人才能快快好起来呀!你想想,要是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得了伤寒,咱能不精心照顾吗?这可是关系到健康的大事呀!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可别不当回事儿哟!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伤寒护理常规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
伤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或其他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患者或伤寒、副伤寒的带菌者是传染源。
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为主要特征。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消化道隔离。
对患者用物、居室环境及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
隔离期限为患者体温正常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以取得合作。
(二)伤寒者应忌食多渣、多纤维食物,忌食过硬难消化的事物,忌食过饱,少食用产气多的甜食和乳品。
患者宜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应控制每次食量,宜少食多餐。
(三)便秘者禁用泻药及高压灌肠,腹胀不宜用新斯的朗,宜用肛管排气,松节油腹部热敷,但应注意不要烫伤。
(四)高热时不宜用退热发汗药,体温持续39.5℃以上,可适当用温水,酒精擦浴或头部冰敷。
(五)严密观察肠出血、肠穿孔。
在病程第2~4周,应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早识别肠道并发症的征象,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便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六)患者随意活动和过度用力,易诱发肠出血、肠穿孔。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至病程第5周,才能逐渐下地活动。
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
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的发生。
(七)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按照饮食要求进食。
三、主要的护理问题(一)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有关。
(三)便秘与长期卧床,无渣饮食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与溃疡有关。
医院感染科伤寒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二、卧床休息,热退1~2周后才可适当活动。
三、给予高热量、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少食多餐;腹胀时应停食牛乳和甜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量,但不宜过饱,要严格监督饮食量,忌食质硬、多渣、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肠出血或肠穿孔。
四、高热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
退热后仍应每日测体温三次,继续观察1~2周。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症状时,应专人守护并加床栏,防止发生意外。
五、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腹痛、便血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
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