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1-1)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2】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第二节时间位移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 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第二节研究摩擦力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换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六节超重和失重第七节力学单位本章复习与测试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第01节什么是抛体运动第0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03节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第04节平抛物体的运动第05节斜抛物体的运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圆周运动第01节匀速圆周运动第02节向心力第03节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01节万有引力定律第0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第03节飞向太空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01节功第02节动能势能第03节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第0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5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6节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第07节功率第08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第01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第02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第03节量子化现象第04节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 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第二节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三节认识磁场第四节认识电场第五节奥斯特实验的启示第六节洛伦兹力初探第二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第二节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四节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第一节电磁技术的发展第二节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第四节电磁波的技术应用第五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家用电器第二节常见家用电器的原理第三节家用电器的选择第四节家用电器的基本原件第五节家用电器故障与安全用电选修1-2第一章认识内能第一节物体的组成第二节分子热运动第三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内能第四节能量守恒能源利用第五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章热的利用第一节如何利用热量做功第二节热机第三节热传导的方向性第四节无序熵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六节家用制冷设备第三章核能及其利用第一节放射性第二节放射性的应用与辐射防护第三节核能第四节裂变和聚变第五节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能源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能源概述第二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四节核能时代第五节能源与环境选修2-1第一章直流电与多用电表第一节电源与环境第二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第三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第四节解开多用电表“多用”的奥秘第五节多用电表的使用第六节电场与电容器第二章磁场与磁偏转第一节磁场的描述第二节实验探究安培力第三节磁电式仪表第四节磁场红的电子束第三章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第一节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第二节探究影响电磁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第三节交变电流第四节变压器第五节远距离输电与电能损失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第四章电磁波与通信技术第一节电磁波与信息时代第二节光与电磁波谱第三节电视与广播第四节移动通信与移动电话第五章现代信息技术第一节传感器与自动化第二节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第三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与信息时代第四节家用电脑与网络技术选修2-2第一章刚体的平衡第一节研究平动和转动第二节研究共电力作用下刚体的平衡条件第三节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节力矩第五节探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第六节刚体的一般平衡条件第七节探究影响平衡稳定的因素第二章机械传动第一节转速的变换第二节平动和转动的转换第三节液压传动的原理和应用第四节从杠杆到机器人第三章物体的形变第一节弹性和范性第二节直杆的形变第三节常见的承重结构第四章热与热机第一节热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四冲程内燃机第三节提高内燃机的效率第四节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第五节制冷的基本原理第六节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第七节热机与环境第八节热机的发展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第二节测定材料的折射率第三节光的全反射及光纤技术第二章透镜成像规律与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焦距的测定第二节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一)第三节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二)第四节照相机第五节望远镜和显微镜第三章光的波动性与常用新型电光源第一节光的干涉及其应用第二节光的衍射与光的偏振第三节激光及其应用第四节常见新型电光源第四章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技术第一节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第二节原子核的裂变第三节射线及其应用第四节放射性同位素第五节核反应与核技术选修3-1第一章电场第01节认识电场第02节探究静电力第03节电场强度第04节电势和电势差第05节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第06节示波器的奥秘第07节了解电容器第08节静电与新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电路第01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第02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第03节研究闭合电路第04节认识多用电表第05节电功率第06节走进门电路第07节了解集成电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磁场第01节我们周围的磁象第02节认识磁场第03节探究安培力第04节安培力的应用第05节研究洛伦兹力第06节洛伦兹力与现代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本册复习与测试,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0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02节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03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04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第05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一) 第06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二) 第07节自感现象及其应用第08节涡流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交变电流第01节认识变交电流第02节交变电流的描述第03节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04节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05节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06节变压器第07节远距离输电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传感器第01节认识传感器第02节探究传感器的原理第03节传感器的应用第04节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第05节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0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02节测量分子的大小第03节分子的热运动第04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05节物体的内能第06节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01节晶体的宏观特征第02节晶体的微观结构第03节固体新材料第0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05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第06节气体状态量第07节气体实验定律(Ⅰ)第08节气体实验定律(Ⅱ)第09节饱和蒸汽空气的湿度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01节内能功热量第0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03节能量守恒定律第0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0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06节研究性学习能源的开发利. 本章复习与测试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01节初识简谐运动第02节简谐运动的力和能量特征第03节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第04节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第05节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第06节受迫振动共振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机械波第01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第02节机械波的图象描述第03节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第04节波的干涉与衍射第05节多普勒效应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01节电磁振荡第0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第03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第04节电磁波谱第05节电磁波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光第01节光的折射定律第02节测定介质的折射率第03节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第04节光的干涉第05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 第06节光的衍射和偏振第07节激光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相对论第01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02节时空相对性第03节质能方程与相对论速度合成. 第04节广义相对论第05节宇宙学简介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01节物体的碰撞第02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第03节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 第04节反冲运动第05节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01节光电效应第02节光子第03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第04节光的波粒二象性第05节德布罗意波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第01节敲开原子的大门第02节原子的结构第03节氢原子光谱第04节原子的能级结构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原子核第01节走进原子核第02节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第03节放射性同位素第04节核力与结合能第05节裂变和聚变第06节核能利用第07节小粒子与大宇宙本章复习与检测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力与运动必修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第二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选修1-2第一章认识内能第二章热的利用第三章核能及其利用第四章能源与社会发展选修2-1第一章直流电与多用电表第二章磁场与磁偏转第三章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第四章电磁波与通信技术第五章现代信息技术选修2-2第一章刚体的平衡第二章机械传动第三章物体的形变第四章热与热机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第二章透镜成像规律与光学仪器第三章光的波动性与常用新型电光源第四章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技术选修3-1第一章电场第二章电路第三章磁场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三章传感器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三章热力学基础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二章机械波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四章光第五章相对论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第四章原子核。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大纲重点解析关键信息项1、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目的考试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考试内容范围必修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修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考试要求的层次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目的111 考试性质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对高中生在物理学科学习方面达到的水平进行的基础性考核。
它旨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要求,是衡量学生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
112 考试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学生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2)考察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高校选拔具备一定物理素养的学生。
12 考试内容范围121 必修模块必修 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 2:机械能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122 选修模块选修 1-1: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1、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 B、C三点的场强:A.EA≠0 ,EB=0 ,EC=0B.EA≠0 ,EB≠0 ,EC=0C.EA≠0 ,EB≠0 ,EC≠0D.EA=0,EB≠0 ,EC=0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一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方向。
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1.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
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1.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电视机显像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偏转的原理5.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6.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是利用自感现象工作的;而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涡流工作的。
7.电磁波具有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中的某个波段制造了微波炉来加热食物8.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播,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在进行无线电通信时,需要发送和接受无线电波,天线是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
粤教版物理选修1-1课本答案第一章第一节.[观察与思考](1)空铝罐会从静止状态开始向着气球滚动.(2) ①金属球和验电器接触时,两片金属箔张开.②连续多次重复以上实验过程时,两片金属箔的张角变大.(3)金属球C移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时,两对金属箔均张开;将导体A与B分开,然后移走金属球C后,两对金属箔均张开;再让A与B接触后,两对金属箔均闭合.[讨论与交流] 1. 衣物在烘干过程中存在相互摩擦,从而使衣服和袜子带上异种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作用特点,因此袜子“粘”在衣服上.2.微观解释:摩擦起电本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转移而造成的.不可能凭空产生电荷,因此“摩擦生电”的说法是错误的.课后练习:1.ABC2. (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个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移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荷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个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3.带电的验电器会使不带电的导体的近端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使金箔上的电荷不断向上移动,金箔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小,故张角减小.第二节.[讨论与交流]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观察与思考] 观察到的现象:当保持两球的电荷量不变时,泡沫小球的偏角随两球的距离减小而增大;金属球的电荷量减少时,保持两球的距离不变,泡沫小球的偏角变小.2.用感应起电机可以改变大球所带的电荷量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不能课后练习1.ABD 2.ABC3.应放在AB连线之间。
设点电荷C与点电荷A的距离为x m.根据库仑定律。
Kq A q C/x=kq B q C/(0.15-x) 所以x=0.05m这个位置与点电荷C所带点电荷的数量和号没有关系。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学号:得分:班级: 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A 、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B 、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3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 、发展性原则B 、双边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A 、复习旧知识法B 、讲故事法C 、实验法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B 、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C 、 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D 、 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1、 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 )2、 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 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 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 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 )6、 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 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 )8、 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 9、 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 )10、 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D 、举例法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 、期末考试B 、升学考试C 、分班考试D 、竞赛考试试试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什么?2、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班《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答案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V A=V B>V C 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4.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 .6 次 B .10 次 C .22 次D .32 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d <R ),固定一点电荷+q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
A .0B .04q d πεC .04qR πε-D .011()4qd Rπε-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 和N 分别钉有两铁钉,M 和N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 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 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上距M 点2l的P 点系上一质量为m 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 段正好水平。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考试说明物理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21级高中学生)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21年《福建省一般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并结合我省一般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体会,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内容,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独立摸索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进展,有利于实施素养教育,表达高中物理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对一般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差不多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明白得能力、初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一般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相一致,内容科学、严谨,文字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
试卷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 TSE)的关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
三、考试目标要求一般高中物理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紧考查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差不多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性目标(1)了解(明白):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在具体问题中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差不多特点等。
(2)明白得:对知识的含义有深入的认识,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在具体问题中利用知识进行说明、推断、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应用: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
高中物理(选修1-1)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电能表上的一度电表示()
A、1百瓦•小时
B、1千瓦•小时
C、1瓦•小时
D、3.6焦•秒
2. 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蓝、黄B.红、绿、蓝
C.黄、绿、蓝D.红、绿、黄
3. 夏季使用空调机时,从环保的角度看,将温度设置在多少度最好?()
A.17-20℃ B.18-20℃ C.20-24℃ D.25-27℃
4 .人体发生触电的原因是( )
A.人体能导电
B.人体带电太多了
C.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D.人体接触了电池
5.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烧断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钢丝代换
B.为了保险,选择尽量粗的保险丝代换
C.选择额定电流稍小于电路中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的保险丝代换
D.选择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的保险丝代换
6. 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7 .小刚家中的几盏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试电笔测测试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
他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灯泡全部都烧坏
B. 进户零线断路
C. 室内线路发生短路
D. 进户火线断路
8 .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
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一种燃气打火机,就是应用了该元件的压电效应制成的。
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
在上述过程中,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内能转化为电能
C.光能转化为光能 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9.一电熨斗的铭牌标有“220-1000”字样,则它正常工作20分钟电流做功为()A. 220J B.1000J C.20000J D.1.2×106J
10. 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充电量越大,电容增加越大;
B.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所加电压成反比;
C.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带电量就越多;
D.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它所充的电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二、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3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21吋”、“29吋”等来说明电视机的大小。
这里,“吋”是什么制中的长度单位?“21吋”、“29吋”指的是电视机上哪条线段的长度?
12.(13分)小红家的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安,她家有4个标有“220V、60W”的灯泡,1个标有“220V、1000W”的热水器,1台制冷时耗电为140瓦的电冰箱和1台耗电为80瓦的电视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小红家的这些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吗?
13.(14分)当李老师最后离开计算机房要去关闭总电闸时,发现电能表(如图所示),的转盘仍在缓慢地转动。
他用手表粗略地估测了一下.1 min转盘转动了5r。
经检查发现,原来机房内还有20台电脑显示器处于待机状念。
请你算算1台电脑显示器的待机功率约为多
大?并就此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
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2)
一、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B 8 D 9. D 10 D
二、11、英制单位;表示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12、当所有的用电器都使用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6.64A,所以这些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13、5W;节约用电要从小事做起,如平时使用电视时,最好要关闭电源,不要使其处于待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