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对称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28
探析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的数学对称美数学对称美在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
本文将会探析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的数学对称美,从数学对称美的概念,传统建筑中的具体体现,以及数学对称美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意义等方面展开。
一、数学对称美的概念数学对称美是指利用数学知识和规律,在物体的形状、结构或者布局上达到一种对称的美感。
它是通过几何形状的对称、旋转、平移等数学运算来实现的。
在传统建筑中,数学对称美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结构构造、装饰图案等方方面面,通过数学对称美的应用,传统建筑展现出了极其独特和精致的美感。
二、传统建筑中的具体体现1. 平面布局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呈现出一种整齐、统一而又和谐的美感。
比如在中国古代宫殿和庙宇的平面布局中,往往会采用“三间五间”、“九间九椽”等对称布局形式,整体形象宏伟、庄严而又和谐。
2. 立面形式传统建筑的立面形式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对称美的原则。
比如传统的斗拱造型、横案式屋面、斗笠式歇山顶等,在形式上都是对称美的体现。
3. 结构构造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中,同样运用了数学对称美的手法。
比如在榫卯结构中,榫头和卯眼的形状、尺寸和布局都是经过精确计算和对称设计的,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
4. 装饰图案传统建筑的装饰图案中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对称美的特点。
比如在雕刻、绘画、瓷砖拼花等装饰中,常常采用对称图案来营造美感,如莲花纹、蝙蝠纹、云纹等,都是数学对称美的具体表现。
三、数学对称美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意义1. 体现了文化特征数学对称美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整体和谐、稳重庄严的追求。
这种对称美的运用,不仅仅是在建筑形式上体现出来,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2. 传承了建筑智慧数学对称美的应用,也体现了古代建筑大师们对建筑技艺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9篇轴对称 1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
从而引出课题。
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习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
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
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
品味数学中的对称美【内容摘要】数学中有美,美中有数学。
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
其中对称美是自然界中普遍存有的,奇妙有趣的现象,它能给人以整齐、和谐的感觉。
通过学生观察理解,发现、感受到数学的美,品味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假如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水平,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水平。
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数字的奥秘……这些都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
数学中的对称美是具体的、意义深刻的。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细心观察,美,就在你身边!下面,我以二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为例实行研究,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联系生活,感受“对称美”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很多图形具有对称美,让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美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熏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现象,引出对称概念。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相互交流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加深对对称现象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课始,我把学生带进秋天的童话情境当中:秋天的枫林深处,满地落叶,蜻蜓和蝴蝶在嬉戏,林中有一座房子。
我问:“这些图案美吗?请说一说理由。
”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时,我让学生拿出蝴蝶、蜻蜓、树叶、房子的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验证对称,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学生在折蝴蝶等纸片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图形的折痕,我让学生各取名称。
并对学生起的名字给予肯定,向学生说明在数学中我们规定这条线为“对称轴”。
指几名学生找出蝴蝶等纸片的对称轴,我选择了一种图形(蜻蜓),用课件演示了对称轴的画法。
亲子数学游戏:对称教案对称教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而对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让孩子在早期接触数学和对称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设计亲子数学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增加孩子对对称的概念的理解。
游戏名:对称的图形探索游戏时间:30-45分钟目标年龄:5-8岁所需材料:纸、彩笔、剪刀游戏规则:1.将一张白纸对换折叠,然后展开,将中线留下来,这就是对称线。
2.让孩子在纸上任意画几个图形,然后把另一半用钢笔画满,以形成对称图形。
3.把画好的对称图形拿去跟其他人分享。
游戏目的:此游戏旨在增进孩子对对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艺术特长,针对孩子能激发学习兴趣,支持孩子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心得分享:我做了这个游戏,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创造性绘画活动,这更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关于对称特征的知识。
但是,我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教孩子们正确折叠纸张,并理解对称性以及合理的实现对称,直到孩子们最终制作出想要的外观为止。
孩子们学习到的不仅是如何折纸创造,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对称性匹配,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及其重要的规划意义不可挥霍。
通过这个游戏,我也发现了孩子们对图案制作的热情与创造力,从接触到详情与要求时,他们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和创造性,表达了他们对对称特征的积极兴趣,以及他们对学习故事的渴望。
我认为,这个学习的过程本身是很有趣和创新的,不仅孩子们会受到启发,而且用家长和家庭成员的知识也会得以提高。
这个游戏对于提升孩子们的创造性及其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的下一步行动得是进行更多的常规性游戏,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以更轻松的方式增进对数学知识和对称的理解。
对称线的概念和应用:大班数学教案。
对称线不仅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镜子就是以对称线为特点制成的,摆放在家里,在化妆、修整衣服等场合都非常有用。
在数学中,对称线同样也有广泛的应用。
对称线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一,求解对称线的问题对称线的求解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平面图形中,一条线若能将图形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则这条线即为图形的对称线。
对称线可以是平衡线、中垂线、对角线等。
求解对称线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在图形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都需要用到。
二,对称线的应用于图形的拓扑结构分析对称线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对称线本身,还可以拓展到图形的拓扑结构分析。
拓扑结构是指在变形前和变形后的两种图形,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例如形状、大小等。
拓扑结构分析在图像识别、物体运动分析、模拟仿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对称线的应用于三维图形的制作三维图形制作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对称线在三维制作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对称线可以用于对三维图形进行切割和展开,在三维建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称线也可以用于对三维图形进行对称变换,从而达到一些特殊的效果。
四,对称线的应用于物理、化学领域在物理、化学领域中,对称线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对称线的存在可以决定物理、化学领域中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
同时,对称线也可以用于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新材料的制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对称线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又广泛应用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对称线,而在科学领域,对称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学习对称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数学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
对称图形的名词解释对称图形是指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图形。
它是数学中一个极富美感的概念,不仅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广泛应用于艺术、建筑和设计等领域。
一、什么是对称?对称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通过某种变换,使得它们之间完全或部分一致。
这种变换可以是平移、旋转、翻转等。
对称是一种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美的享受和便利。
二、对称图形的类型1. 点对称:即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通过一个轴线,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轴线对称,完全相同。
比如正方形、圆形和心形等都是点对称图形。
2. 线对称:也称为镜像对称,是指图形相对于一个直线对称成像,并关于这条对称轴完全相同。
比如蝴蝶状图案和雄鹰展翅等都是线对称图形。
3. 中心对称:是指图形关于一个固定点进行对称,并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比如雪花和星形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4. 滑移对称:是指图形沿着一个平行于自身的直线滑动,使得滑移后的图形与原本的图形完全重合。
这种对称主要存在于方格纸上的图案设计中。
三、对称图形的特点1. 美学价值:对称图形给人以美的感受,因为它们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和谐统一。
艺术家和设计师经常运用对称原则来创作作品,以达到视觉上的舒适和美感。
2. 建筑应用:对称图形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希腊的殿堂、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和中式园林等都运用了对称的设计原则,给予人们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
3. 功能应用:对称图形在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工程师可以利用对称设计来优化机器结构,提高性能和稳定性;而在信息加密中,对称加密算法也被广泛应用。
四、对称图形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数学和科学的发展,对称图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数学中,对称图形被用来研究对称性质、群论和几何变换等概念;在物理学中,对称性理论更是成为探索基本粒子和宇宙结构的重要工具;在计算机科学中,对称性被应用于图像处理、人脸识别和模式识别等领域。
对称在艺术与科学中的作用1 介绍数学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的答案。
一种回答就是,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
这种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理解现象背后的结构与规律,更确切的说,就是隐含的对称。
既然数学一贯都被认为是理解自然界和宇宙的基本语言,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对称”将会在诸如艺术,文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几个艺术,建筑和自然科学中的例子,其中将会看到对称的观念起了怎样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带着读者领略浩瀚文献中所描述的“对称”,及其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专题目录:1 介绍2 什么是对称3 破缺的对称4 广义的对称5 对称背后的数学6 正多边形与正多面体7 平移对称,晶体与拟晶体8 双曲镶嵌9 投影几何与绘画中的透视10 特征值的美妙音符11 素数或齐达(zeta)函数的对称12 李群与物理13 对称空间14 注记感谢作者感谢他的夫人——王岚在准备这篇文章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
徐浩翻译了本文,周诚放帮助整理了文中的图片,一并表示感谢。
2什么是对称根据《美国传统字典》,“对称”是一条边界(例如平面或直线)两侧,或者绕着圆心的形态与排列的对应。
根据《牛津字典》,“对称”是一种结构,使得物体可以被分割成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几部分,或者是物体关于边界和中心的类似重复。
我们要举的第一个例子,也许是大多数中国人最熟悉的,是北京的天坛。
Fig 0. 北京天坛试想你沿着天坛的台阶拾级而上,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座沿着道路中轴对称的建筑展现了令人折服的庄严与肃穆,这是反射对称(或镜像对称)的例子。
再看一下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建于1632-1643年,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马哈尔所造。
据传当年沙贾汉听闻爱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后,竟一夜白头。
Fig 1. 泰姬陵这座建筑也是沿中心线对称的。
除了整体上的对称,局部上也遵循了对称美的原则。
下面的建筑是希腊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8-432年。
中班数学认识形的对称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中,比如自然界的花朵、人类的身体、图形和物体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形的对称帮助中班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班儿童对认识形的对称的学习和理解。
一、对称的概念对称是指一个物体或图形在某个轴线或中心点处左右、上下两侧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特征。
对称可以看作是一种平衡和对等的关系,使事物看起来更加美观、和谐。
二、认识对称的基本形状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研究的对称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以这些形状为例,介绍中班儿童如何认识对称。
1. 圆形圆形是最基本的对称形状之一。
中班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比如水杯、球等来认识圆形的对称性。
我们可以让儿童观察这些物体的轴线,发现它们的左右两侧是完全一样的。
2. 正方形正方形也是一个具有对称性的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教具、拼图等方式,让儿童拼出正方形,然后观察其左右两侧是否完全相同。
3. 长方形长方形是指四边都不相等的矩形,它也是一种有对称性的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让儿童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观察其左右两侧的长度是否相等来帮助他们理解长方形的对称性。
4. 三角形三角形是指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构成的图形,它也是一种具有对称性的形状。
中班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教具或绘画来认识三角形的对称性,比如等腰三角形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
三、对称形状的游戏和活动除了通过观察和绘画认识对称形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加深中班儿童对对称的理解。
1. 镜子游戏至于孩子面前放置一个小镜子,让他们观看自己的左右两侧的镜像。
同时,给孩子一些对称形状的图片或物体,让他们观察镜子中的映像,发现图像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
2. 对称图案给孩子一些对称图案,比如蝴蝶、彩虹等,然后让他们用颜色填充图案的一半,再通过折纸或折叠方式,将填充的图案对称到另一半。
3. 对称绘画让孩子尝试绘画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比如心形、星星等。
数学之美认识对称和镜像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数学的世界里,对称和镜像是两个重要且迷人的概念,它们赋予了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对称和镜像在数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对称的奥秘对称是一种宇宙的演化法则,既有物理性质,也有数学概念。
对称为世界注入了美感和秩序,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艺术品和建筑结构等各个领域。
1.1 几何中的对称在几何学中,对称是一种特殊的相等关系,它包括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轴对称。
平移对称是物体通过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平移操作后保持不变;旋转对称是物体通过旋转操作后保持不变;轴对称是物体通过沿某条轴的翻转操作后保持不变。
例如,正方形就是具有旋转对称和轴对称的典型例子。
我们可以将正方形从一个角度旋转90度,还是得到正方形;我们也可以将正方形按照中心轴进行翻转,同样还是得到正方形。
这种对称性使得正方形美观而均衡。
1.2 对称在艺术中的体现对称在艺术作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很多艺术品都以对称的方式呈现,这种对称使得作品更加和谐和平衡。
例如,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展现了极为精细的对称性。
从画面的中轴线可以看出,画面左右两侧的元素是对称的,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这种对称不仅仅使得画作更加美观,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对称美的追求。
二、镜像的魅力镜像是对称的一种延伸和应用,它是指物体通过镜子或反射面的翻转所形成的图像。
镜像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光线与平滑表面接触时发生的现象。
当光线碰到镜子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并形成一个与物体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图像。
这个图像就是镜像。
镜像的形成是由光线沿着相同的角度入射和反射而产生的。
在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个倒影就是通过镜面反射形成的镜像。
2.2 数学中的镜像镜像不仅在物理中存在,而且在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中的镜像是指通过某种关系在平面上进行“翻折”,获得物体的一个对称图像。
对称性的定义对称性是一种基本的物理和数学概念,在自然界和人类的文化艺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指的是某种性质在某些操作下不变,与具体的对象或变换方式无关。
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结构和规律,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础工具。
一、对称性的基本概念对称性是指某种特定的变换下,一个物体或系统的某些性质保持不变。
这里的变换可以是任何一种操作,例如旋转、平移、缩放、反演等等。
而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对称性。
这个性质可以是形状、结构、物理量、方程式等等。
对称性的本质是一种等价关系,它将不同的对象或状态映射到一起。
例如一个正方形在旋转90度或180度之后依然是正方形,这就说明正方形具有旋转对称性。
同样地,一个等边三角形在沿着一条对边翻转之后还是等边三角形,说明它具有轴对称性。
这种等价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或符号表示,例如正方形的旋转对称性可以用R90或R180表示。
在物理学中,对称性是描述自然规律和现象的基本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物理定律的简洁性和普遍性。
例如在经典力学中,牛顿定律具有Galileo对称性,即如果一个物体沿着加速度相同的轨迹运动,其行为必须相同。
这个对称性是不依赖于观察者的惯性参考系的,因此更一般地被称为洛伦兹对称性。
类似地,在相对论中,物理规律具有康普顿对称性,可以描述质量、能量、动量等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对称性的分类对称性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每种分类方式都反映了对称性的一些重要特征。
1. 连续对称性和离散对称性连续对称性指的是一个物体或系统在连续的变换下仍保持不变,例如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
这种对称性通常用连续的实数或矩阵表示。
离散对称性则是指仅在有限的一组离散变换下不变,例如翻转、旋转45度等操作。
这种对称性通常用整数或离散矩阵表示。
2. 点对称性、轴对称性和面对称性点对称性指的是物体或系统在经过某个点反转之后仍保持不变,例如圆、球等。
轴对称性则是指其在经过某个轴翻转之后仍不变,例如长方形、圆柱形等。
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轴对称廖代华(重庆市南川中学校重庆408400)摘要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是怎样让人赏心悦目的。
关键词数学学习轴对称发现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轴对称图形是沿着某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的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他们的对称轴。
这条对称轴就像一个公正的法官,左右两边的长度、面积、形状等,都一点儿也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所朝的方向。
在数学课本里,我们已见过它们的身影,也接触、了解过它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生活当中的轴对称图形。
当我们漫步在校园时,随手捡起一片树叶,如果将树叶中间的那根茎当成是其左右两边的对称轴,将树叶右边部分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过去,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正好与左边的一半树叶重合。
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时,如果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接,连接好的线段所在的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而右边的翅膀就像是左边的翅膀沿着对称轴翻折过去的图形。
像蝴蝶这样成轴对称图形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螃蟹等。
动物进化经历了由海绵动物、双胚层辐射对称动物(包括腔肠动物)、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的发展阶段,其中从辐射对称动物到两侧对称动物的演化,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意味着一系列遗传基因的重要创新,并由此促进生命的形态、行为向更加复杂的阶段快速发展。
“贵州小春虫”的发现,将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两侧对称动物化石记录的历史前推到了寒武纪之前4000万年。
对称是动物的美学,左右对称是动物世界普遍的健康、强壮的特征。
人类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
耳的轴对称不仅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判断声源的位置;眼的对称使我们看物体更清晰、准确。
演出前化妆时,你肯定不希望眉毛被画得一高一低、两边眼线不一样粗细吧?这就要求化妆师随时把轴对称放在心里。
数学文化下的对称教学7月21日有幸参与了基于数学文化下“数与代数”专题讨论,多位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发言,让我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在呼唤着数学文化的回归。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膨胀式的迅猛发展,面对太多的信息可随意的选择,对教育的深入思考越来越少,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数学文化的目的在于改变教育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倾向,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深入到数学的精神层面,从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顾亚龙老师在《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育人视界》一书中的论述,对我触动很大。
数学文化广义理解是在社会文化的范畴内,因为有与数学的产生发展相互联系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等形成的具有数学独特性的文化(知识)。
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名人故事,数学与科技科学技术,数学与艺术文化等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但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能数学文化无缝融合。
有的数学文化的融入,硬生生挤进来,看不出所以然;也有的课题文化的融合如神来之笔,妙笔生花。
我执教三年级下册《对称》一课,运用中国中式对称文化来引领,使的《对称》的学习,既有“趣味”,又有“灵魂”。
1、生活文化助力对称本质的追寻。
新课程标准强: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数学文化引领学生让数学走进中式文化圈,来感受中式对称文化的静水深流,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抽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
《对称》是一节几何概念课,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非常的抽象,怎样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呢?我把轴对称概念揉碎,分层逐步深入,我从完全重合的意义开始,作为突破点。
什么是完全重合呢,怎样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看得见又摸得着呢。
思忖良久,选择学生熟悉的剪纸文化来助力,我设计在课的开始,引领学生通过玩撕纸的环节,把一张纸对折后随意撕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理解完全重合的学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又是具有共性的;这个图形就是学生手中的标尺,符合这种特性的它就是完全重合,它就是对称的,它就是轴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