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_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_韦莲丝
- 格式:docx
- 大小:27.16 KB
- 文档页数:10
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
近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1.1 输液针的更新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
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
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
[1]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
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
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
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导管的材料有两种。
1.2.1 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
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
[2]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
静脉输液中的输液技术进展与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最早的玻璃瓶输液到现在的一次性输液袋,输液技术经历了多次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进展。
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历程静脉输液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药物还主要通过实验室玻璃瓶输液器进行输液。
然而,使用玻璃瓶输液器存在一些问题,如清洗麻烦、易污染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初,一次性输液袋开始被引入临床应用。
这种新型输液器具有简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逐渐替代了玻璃瓶输液器。
二、静脉输液技术的创新进展近年来,在静脉输液技术上有了一系列的创新与进展。
以下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面:1. 输液泵技术的应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是通过重力作用来进行的,但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地控制流量和输液速度。
而现在,输液泵技术的应用使得输液过程更加精准和安全。
输液泵可以根据医生的设置,控制输液速度和流量,避免了输液过快或过慢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 静脉置管技术的改进:在静脉输液中,正确的静脉置管技术对于输液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过去,常见的静脉置管方式是经皮穿刺,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如今,随着导管技术的进步,通过穿刺内行管或经皮内行管置入,减少了患者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3. 药物稀释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溶解与稀释对于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与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过去,药物的溶解和稀释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着误差和不一致性。
现在,自动药物稀释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输液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
4. 输液监测装置的创新:监测输液的流量和压力对于静脉输液的安全与有效非常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输液监测装置不断涌现,能够实时监测输液的流量和压力,并及时报警和调节。
这些创新装置不仅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输液过程的管理。
三、静脉输液技术的前景展望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小儿输液工具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小儿输液工具选择的研究进展,包括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根据小儿特点、输液时间、药物特性等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标签:小儿静脉输液工具;进展;研究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依靠静脉输液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
随着科学的创新、临床和护理的发展,静脉治疗已经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渐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2]。
近年来,静脉输液工具选择的发展备受关注,我国临床输液项目繁多,静脉输液工具较多,合理的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尤为重要,要建立合适的、理想的静脉通道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参考相关文献,将小儿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综述如下。
1 小儿特点儿童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低、敏感度高、耐受性差,出现恐慌、哭闹,甚至敌对情绪[3],多数患儿易动不配合,且家长的心情易急躁,致使静脉穿刺难度大,静脉输液难以顺利进行。
2 小儿外周血管的特殊性静脉穿刺过程作为一种致痛性操作,增加疼痛记忆,对小儿心理的不良影响极大,患儿血管较细,小儿精神紧张恐惧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致周围血管收缩[1];穿刺时患儿肢体、关节过度扭动容易刺破血管;固定头皮针时如患儿不合作、随意扭动也易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即使穿刺成功,因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也容易渗漏,尤其是渗透压高的药物,而且反复穿刺容易造成感染,对于危重、休克患儿以及需要急救时,血管不容易显现,给静脉穿刺及抢救带来困难。
对于化疗患儿药物易渗漏致皮肤坏死,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根据患儿及血管情况正确的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可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3 输液工具的选择目前的静脉输液工具有一次性头皮针、留置针、经颈静脉穿刺的导管、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所存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分析通过了解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包括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工具时考虑的因素,以及《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要求,发现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继而找到相关解决办法,提高静脉治疗的有效性,建立静脉输液标准化作业程序,使得输液流程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痛苦。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分科逐渐趋于细化。
在众多的实践领域中,护理也同样逐步的发展为重要学科。
在护理实践中,静脉输液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
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1-2],并且随着疾病谱的复杂化、医嘱给药形式的多样化,静脉输液治疗也出现了穿刺方式多、留置时间长等情况。
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
为了降低风险存在,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时要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现时情况从而选择适合的静脉治疗工具。
1 静脉治疗静脉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
在以前只是危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在已成为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
2 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2.1 国内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PICC技术,它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有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PICC置管,输液小组初具雏形。
与美国PICC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比较,我国在人员配备、技术培训、输液实践规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3-6]。
我国于1998年引进静脉输液港,随着静脉输液港不断发展及其众多优点的展现,该技术逐渐被我国许多综合医院接受并应用,但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材料昂贵、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缺乏专业的静脉输液港维护护理人员,临床应用受到很多限制,尚未在基层医院推广[7-9]。
我国头皮钢针使用情况与美国的钢针零容忍存在很大差距;输液港等先进的技术普及太慢[10]。
输液工具临床进展报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输液工具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输液工具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情况。
首先,随着注射泵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注射泵可以精确控制液体的注入速度和剂量,减少了护士人工输液时的操作误差。
此外,注射泵还能够监测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流速和压力,以及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新型输液器具的出现也使得输液过程更加便捷和舒适。
传统的输液器具需要将输液袋通过输液管一端连接到针头,另一端则需要悬挂在输液架上。
这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患者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而现代的输液器具,如便携式输液器和无针式输液器,可以直接将输液袋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无需额外的输液架,增加了患者的自由度和舒适度。
此外,输液袋的材质也得到了改进。
传统的输液袋一般由PVC材质制成,存在着柔韧性较差、释放有害物质等问题。
而现代的输液袋采用了环保材料,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等,不仅柔韧性好,而且不释放有害物质,更加安全可靠。
最后,输液工具的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发展也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差异和患者需求的满足。
一些厂商开始推出个性化定制的输液工具,如输液袋的颜色、图案等可以按照患者的喜好和需要来设计,增加了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此外,一些智能输液系统也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如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可以对输液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加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
综上所述,近年来输液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舒适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发展也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输液工具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浅析静脉输液护理的新进展【摘要】静脉输液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细致的技术,而且要不断促进静脉输液工具和输液技术的进步。
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工具的变迁、静脉输液呈现出的新特点、静脉输液的方法改良等方面来对近年来静脉输液护理的新进展做出简略的综述。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38-01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者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方法,其运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医疗领域[1]。
因此,有必要不断改进静脉输液的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治疗时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工具的变迁、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改良静脉输液方式等方面做出如下综述。
1 静脉输液工具的变迁在静脉输液领域,其穿刺工具各式各样,主要包括头皮钢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及静脉输液港等。
据2009年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北京地区头皮钢针的使用概率达到了100%,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已不再使用头皮钢针进行静脉输液。
另外在我国,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概率分别为95.7%和91.5%。
但在静脉输液港方面,临床使用率只有10.6%[2]。
不同的静脉输液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作为我国长期使用的静脉输液方式,头皮钢针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长期使用,则会使液体渗入到皮下组织,从而引发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负面作用,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因此,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年版明确规定头皮钢针不能长期使用。
静脉留置针是比较新的输液工具,它具有穿刺次数少、操作简单、减少工作量等优点,因而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青睐。
尽管具有以上优点,但它的效果和患者的合作态度、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药物的具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其效果有所降低。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中心静脉导管,它输液的速度很快,能满足急救的需要。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是一项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插入导管到静脉中,将营养液、药物等输送至病人体内的技术。
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重症监护、手术室和急诊等领域。
然而,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涉及到很多的风险和问题,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穿刺技术也得到了许多改进和完善。
目前,主要的改进包括以下方面:一、穿刺点的选择静脉输液穿刺的穿刺点通常是手臂、颈部、头部等位置。
现在,医学工作者们正在进行更多的研究,选择更加安全和有效的穿刺点,如手腕内侧、股动脉、桡动脉等处。
二、穿刺针的设计传统的穿刺针往往容易引起疼痛、出血等不适,并且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研发出了多种设计更合理的穿刺针。
这些新型穿刺针采用了更细的针头,减少了穿刺的疼痛感;同时,还增加了穿刺的可视性,避免了误伤血管和神经。
三、穿刺导管的种类传统的穿刺导管会引发局部炎症、肝病、败血症等并发症,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不安全的风险。
目前,一些新型的穿刺导管已经得到研发,如超声导引穿刺和纳米技术穿刺。
这些导管的材质更为柔软,能够减少穿刺疼痛,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四、穿刺技术的培训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良好的技术技能是进行静脉穿刺的前提,因此培训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总的来说,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在不断地推动着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完善。
虽然这项技术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希望医学工作者们能够在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技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输液工具的发展,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工具时的影响因素及新冠疫情下输液工具的选择进行综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关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输液工具 ;影响因素 ;输液安全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具有给药快,治疗及时的优点。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81%的护士其工作时间的75%是用于静脉输液这项护理活动的[1]。
在住院的患者中73.35%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2]。
但长时间的反复穿刺可能造成静脉炎、静脉血管堵塞、静脉血管内膜受损、瘢痕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时要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现实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11月14日发布,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规范中明确规定各类穿刺工具的使用标准及维护管理、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职业防护等内容。
同时以《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2016》(输液护理实践标准2016)为准则。
INS为临床静脉工具选择提供了最佳询证证据,并提示护理人员选择真正适宜患者需求的血管通路装置需经多方衡量、综合评估[4]。
1.静脉治疗静脉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入各种药物及血液制品,使其进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静脉治疗是疾病治疗中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5]。
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医疗救助中,同时和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6]。
2.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1656年英国医生Ksdoff和Robert用羽毛管为针头,将药物注入狗的静脉,是历史上首例建立静脉通路注入药物的行为。
1957年,世界上出现了一次性头皮针。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体会
韦莲丝;韦连素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2(28)3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管理方法.结果 580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562例,成功率97%.结论通过对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进行认真观察与研究,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总页数】2页(P434-435)
【作者】韦莲丝;韦连素
【作者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体会 [J], 高学燕
2.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J], 潘锦女
3.提高门诊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方法与体会 [J], 王玉芳;孙林霞
4.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体会 [J], 韩冬梅;何霁;黄秋鹏
5.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体会 [J], 韩冬梅;何霁;黄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_韦莲丝摘要唐姣燕黄名贵总结了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包括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及其管理方法等。
认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准确执行医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具,关键词:静脉输液工具;进展;研究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2)07-0129-02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钢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2.1.2.1留置针的优点:①操作简单,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而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造成的痛苦;②保护血管,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③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间,于临床抢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④适合于长老年病人及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期输液病人、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缺点:留置时间一般不能超过96h,对pH、渗透压、刺激性药物有限制,相主动静脉治疗是对病人、治疗需要和血管对深静脉导管容易脱出和渗漏。
2.1.2.2留置针穿刺部位:①对成年人来说,下肢静脉穿刺比上肢静脉穿刺的危险度更高;②穿刺手部血管比腕部和上臂血管的静脉炎发生率低;③穿刺腕部的桡静脉、桡神经损伤率高;④对于接受了乳腺手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病人,首选健被动静脉治疗是完成任务性质的、习惯性侧上肢。
2.1.2.3留置针的作用:外周中等长度导管(7.5~20cm),自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末端到达上臂的近端,用于中期治疗(使用时间2~4周),导管材质一般为硅胶或聚脲胺脂,有末端开口和pH低于5封闭2种。
用于输入持续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液,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等药物。
2.22.2.12.2.1.1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是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PICC的特点:①减少因频繁的静脉穿刺而给病人带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静脉输液工具由单纯施。
随着当前静脉输液技术的迅速发展,急救期CVC、中心静脉导管的头皮针发展到静脉留置针、(PICC)等多种输液工具。
掌握好各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才能有提高工作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效地为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临床静脉输液工具的进展。
11.1静脉治疗新理念主动静脉治疗通道器材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器材为病人进行输液的工作模式,主动完成护理评估程序,即病人入院或接诊后24~48h内进行评估,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进行健康教育,完成输液治疗。
1.2被动静脉治疗没有对病人做系统、准确的评估,就选择头皮钢针的器材使用,开始静脉治疗。
其结果是重复穿刺,有可能最终丧失外周静脉穿刺机会,延误给药,中断治疗,需要再用中心静脉输液器材完成治疗。
由于药物特性引发严重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变得更费时、费力,甚至无法完成。
22.12.1.1通道和血管通道器材的种类外周静脉通道器材头皮钢针头皮钢针是临床常用的输液工具,优势是操导管,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5d~1年)。
保护病人外周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不易脱出,来的痛苦,液体流速不受病人体位影响;②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保留时间长,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③护士可在病人床旁插管,无须局麻但PICC 置管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士及缝针固定,进行操作;④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到上腔静脉与右PICC 置管后应常规接受胸片检查,心房的连接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排除气胸。
2.2.1.2适应症:适用于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倾向者;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需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完全胃肠外营养(TPN);需要长期静脉治疗。
2.2.1.3禁忌症:对不能确认外周静脉、顺应性差,预插管途径有静脉血栓形成史、感染源、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放疗史,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确诊或疑似病人、对器材的材质过敏等。
2.2.2急救期CVC用于进行抢救、需要监测的病人。
急救期容易穿刺,大部分医务人员都会使用。
劣势是活动受作简单、渗漏率高、不能保留,重复穿刺使病人痛苦。
临床用于静脉限、采血、静脉注射(单剂量、小量1次或IVP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输液(建议留置时间2~4h、非刺激性药物或溶液、等渗液、接近正常pH范围溶液或药物及合作的病人)。
证据:使用头皮钢针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组织的概率,从而导致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1]。
推荐意见:①头皮钢针可用于病人单次采取血标本;②避免使用下肢血管进行穿刺;③根据治疗时间、潜在并发症和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谨慎选用头皮的目的、钢针给予短期(4h)的静脉输液治疗;④10%葡萄糖、肠外营养、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 的液体,避免使用头皮钢针。
2.1.2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河池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工作单位:547000收稿日期:2011-12-31·132·CVC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末端停留于上腔静脉,导管有单腔或多腔,导管材质一般为硅胶或聚脲一般使用少于30胺脂。
急救期CVC适应范围:进行短期治疗,d(建议7~10d)。
治疗药物需高度稀释或需极高速度输入时,通过不同的管腔输入不相容的药物,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进行血透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
优点:适用血滤或血超滤、于所有类型的静脉治疗,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缺点:插管操作对病人损伤较大,可能发生血气胸、大血管穿孔,威胁较为复杂,病人生命安全,感染发生率高,并发症多。
2.2.3隧道型CVC需要在手术室或导管室留置,可供中、长期使用,末端到达上腔静脉,导管有末端开口式或三向瓣膜式,导管的材质一般为硅胶或聚脲胺脂,导管有单腔、双腔、三腔。
隧道型CVC包括有抗感染材料袖套型及(VitaCuff-导管外壁上)和促进周围组织长入袖套型(Dacron的抗感染材料的“套袖”Cuff-导管外壁上促进周围组织长入、包裹导管的涤纶织物制成“套袖”,的加强导管固定)2种类型。
2.2.4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CVC比较,见表1。
表1PICC穿刺部位并发症留置时间感染率间歇期导管护理置管人员带管出院适应症2.2.4外周静脉置管无严重并发症可达留置时间长,半年至一年0.4%不易感染,每周1~2次,费用低护士可以,每周维护1次(病房或导管门诊)稳定状态静脉输液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CVC比较CVC颈内、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危及生命安全<30天,无法满足肿瘤病人的治疗时间—短期置管2.2%高,NS+肝素,每日冲管,费用高护士无资质,医生比较危险,不方便重症急诊病人,大手术TODAYNURSE,July,2012,No.7静脉导管(2~4周至1年)、深静脉导管(2~4周)。
建议:①输液疗程在1d以内,液体量不多,无刺激性药物、毒性药物输液但宜时可选用头皮针。
②躁动不安的病人输液疗程有时虽短,选用套管针,以确保安全输液,防止因为活动而发生滑脱和错位。
③每天输液量较多(>1000ml)或输液时间较长(>6h),或疗程在2~14d,应首选套管针。
④疗程在14~30d,首选深毒性药物静脉导管。
⑤疗程在30d以上或输注刺激性药物、者,应首选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⑥疗程在2d以上,需要快速输注者或输注刺激性药物者,首选中心静脉导管。
3.2.2 药物特性药物的pH值,药物的渗透压,药物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性及药物一旦外漏对组织的损伤性等。
①药物pH值低于4.1或高于9.0会引起静脉内膜损伤。
②药物渗透压对静研究证明任何液体和药物渗透压高于600mOsm/L,在脉的影响,故应用中心静脉外周静脉输注24h以内会导致化学性静脉炎,输入。
如TPN渗透压在1700~2200mOsm/L。
③对血管内膜有如钾。
④药物外漏引发组织坏死,如化疗药物。
刺激性的药物,3.3 病人情况考虑病人的病情、血管条件、年龄、文化程度、病人意愿等。
①既往病史:包括病人的手术史、患病史、药物使用史等。
如病人曾经在右乳施行乳癌根治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则不宜在右侧上肢行PICC插管。
②当时的病情:抢救病人时优先考虑CVC。
③静脉状况:应选择柔软、直、有弹性、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不易滑动、有完整皮肤支持的血管。
④其他相关因素:如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治疗的依从性等。
4使用血管通道器材在使用通道器材时,应获得医嘱,必要时(中心静脉)签知情同意书,由专业的静脉治疗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及治疗方案的实施55.15.2 [3]。
使用血管通道器材的管理医生、护士、病人配合,共同进行管理。
做好使用和维护计划,如严格的无菌技术,手卫生符合要定期更换留置针、输液敷贴、输液管道、定期按要求冲洗管道求,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36PICC等穿刺记录的内容以及穿做好护理记录,如留置针、小结静脉输液工具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发展为输液方法的多途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径、病情、输液的药物、性质、时间、经济能力等方面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及有效输液途径,尽快获得治疗时间,有效执行静脉输液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123考文献M].第1版.北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009:16~17.京:人民军医出版社,J].当常清明,张丽.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2011,4:142代护士,左丽宏,李春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8~80.用[(本文编辑:邹健)刺后的护理观察的记录内容。
完全植入型输液港(PORT):静脉输液港(Port)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
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可为病人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
33.1选择血管通道器材考虑因素血管通道器材的特点选择通道器材应考虑其类型、材质、型号、单腔或多腔、技术条件、风险大小。
①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穿刺次数最少,对病人损伤最小、风险最小[2]。
②选择管径和长度的目的:插管时较小的血管创伤,保证充分的血液稀释。
③单腔与多腔: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单腔的输液通路。
3.23.2.1治疗因素治疗时间应考虑治疗时间、药物特性、输液要求、治疗各类通道器材使用最佳时间:头皮钢针(2方案。
~4h)、套管针(72~96h)、中等长度导管(2~4周)、外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