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0.77 MB
- 文档页数:50
静脉输液的标准参考输液工具选择的总原则,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穿刺次数最少,留置时间最长,对病人损伤最小,医疗风险最小INS标准: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导管的选择原则:1. 根据治疗方案、治疗的时间、留置时间、血管的完整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2. 单次输液时间>4小时或输液周期>3天不宜用钢针。
3.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
4. 所有导管在X线下均为不透视,以防导管意外脱落入体内的找寻和取出。
5. 所有导管均为一次性物品,禁止重复使用或者一次穿刺失败后取出后再穿刺。
6. PH <5 、PH >9的药物、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药液以及化疗药物禁用钢针。
敷贴更换原则:1. 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透明、透气的敷料。
2. 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应该每5-7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应该每48小时更换1次。
如纱布敷贴和透明敷贴一起使用时,应视同于纱布敷贴,48小时更换一次。
3. 当穿刺点敷贴变潮、松动、污染需立即更换敷料。
4. 每天仔细观察或者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触痛。
5. 禁止将导管或者置管部位长期浸入水中。
可以允许淋浴,但前提是需要对穿刺点进行保护,妥善保护导管体外部分。
冲封管(ACL)原则:1. 以促进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的混合需要定期冲管进行导管评估;2. 在每次输液之前,都要回抽回血、冲管评估导管功能;3. 不相容的药物和液体输注之间,不间断输液期间和液体输注之后,都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稀释的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冲管、封管,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4. 外周留置针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冲、封管;PICC、CVC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者<10个单位的肝素盐水冲、封管;Port建议使用100个单位的肝素盐水冲、封管;5. 冲管液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建议用10ml管经的注射器进行冲、封管操作;输液接头使用原则:1. 输液接头首选无针系统,以保证安全连接,应该使用螺口连接;2. 使用无针接头时,分隔膜式输液接头要优于机械阀输液接头,因为机械阀接头增加感染风险;3. 每一次连接到通路前,均应消毒该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酒精、碘酊或者洗必泰葡萄糖酸盐/酒精;4. 常规更换输液接头周期72-96小时一次;5.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立即更换输液接头a) 从导管里液培养样本之前,输注血液制品后;b) 无针接头中有血液或者残留物;c) 可疑被污染的时候。
静脉治疗试题(带答案)填空题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引用的文件GBZ/T 213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 静脉治疗指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4. 中心静脉导管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6. 输液港指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7.(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8.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9. 药物渗出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10.(药物外渗)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在医疗护理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
而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则直接关系到输液治疗的效果、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静脉输液工具有哪些。
最常见的莫过于头皮钢针,它操作简单、成本低,但由于其容易刺破血管、输液时间短等局限性,一般只适用于短期的输液治疗,比如单次的采血或者输注刺激性小、量少的液体。
其次是外周静脉留置针,这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输液工具。
它可以在患者的血管内留置一定的时间,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对于需要输液治疗几天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它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留置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输液或者输注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可能就不太适用。
再来说说中心静脉导管(CVC),它通常通过颈部、锁骨下或股静脉等大静脉置入。
CVC 能够快速输注大量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并且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适用于重症患者、大手术患者以及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但由于其置入操作相对复杂,且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还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它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PICC 的留置时间较长,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适用于需要长期化疗、长期静脉输液或者输注高渗、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不过,PICC 置管后需要定期维护,并且在置管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血栓形成等。
另外,输液港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工具。
它完全植入体内,由注射座和导管组成。
输液港可以长期使用,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它的价格相对较高,置管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
那么,如何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患者的病情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病情较轻、短期输液的患者,如普通感冒患者需要输注抗生素,头皮钢针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可能就足够了。
而对于病情严重、需要长期输液或者输注高营养物质、化疗药物的患者,如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就可能需要选择 PICC、CVC 或者输液港。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V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在化疗、输液、膳食营养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PORT的定义、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等内容,供读者参考。
一、定义PORT是一种植入式的输液设备,通常由一个小圆形的器具和一个导管组成。
该设备可以长时间放置在患者的胸部或上臂下面,使输液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
二、使用方法1.手术前准备: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PORT,以及设备放置的位置。
通过全身麻醉等方式,将PORT放置在患者的静脉中。
2.使用前准备:使用前需要对PORT进行适度清洁,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
3.操作方法:将输液器的针头插入PORT的小孔中,然后打开滑塞或活塞,使药液或营养液流入体内。
4.使用后处理:使用完毕后,将输液器针头拔出,用适当的方法包扎好创口,避免感染。
需要定期更换输液器及导管,避免引起感染或阻塞。
三、注意事项1. 如果患者曾经对某些材料敏感,需要在选择PORT时告知医生,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2. 患者在佩戴PORT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卫生,避免感染和创口出现并发症。
3. 患者在使用PORT期间需要注意避免鲜花等尖锐物品损伤PORT,避免导致PORT失效。
四、优缺点优点:1. 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输液,方便患者;2. 可以减少患者反复输液所带来的局部创伤和疼痛;3. 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
缺点:1. PORT的植入需要进行手术,对患者有一定的身体负担;2. 容易感染,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消毒;3. 费用较高,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不太实际。
综上所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能够带给患者更加安全、高效的输液治疗,但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注意消毒和操作规范,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Percutaneously-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是一种内科外科常规使用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重症患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是一种介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中的一种物理形态,可以提供持久而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
它通过在手术室内嵌入一个直径约为1.5-2.5厘米、长约5-6厘米的隧道,在患者胸前的锁骨下方植入一个小型管道,其一端连接到中央静脉,另一端则通过皮下通道进入胸腔内的小型植入式装置。
该设备可以长时间留置,避免了患者频繁插管、留置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的不便和风险。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主要优点:1.相较于传统接受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避免静脉药物外渗引起皮肤灼热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可以延长患者的静脉通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二次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期间的并发症。
如何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1.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穿刺前的消毒,避免感染。
2.需要使用专业的穿刺针,通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进行输液或静脉采血。
3.在输液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避免感染。
4.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通路需要定期更换,通常建议每4-6周更换一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成为医学界的重要发明之一。
しか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使用时也需注意安全,患者应遵照医嘱正确合理使用,避免感染和损伤。
静脉输液的技巧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
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
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
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4、静脉输液选择血管的技巧: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
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
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本院静脉输液管理,提高静脉输液的合理性,降低静脉输液相关管理监控指标,较少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23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3〕45号)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目标值及责任分工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特制定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2.预期目标: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目标值: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87%;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89%。
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数量(袋/瓶)≤4瓶/袋;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数量(袋/瓶)≤5瓶/袋。
3.定义:3.1静脉输液是指供静脉滴注用的大容量注射液(通常指容量不小于50ml的液体灭菌制剂)(1)。
3.2 中药注射剂: 指加入了中药(国药准字“Z”开头的注射剂)静脉输液药品的静脉输液药品组。
3.3 质子泵抑制药注射剂: 指加入了质子泵抑制剂的静脉输液药品组。
3.4 静脉输液瓶( 袋) 数: 每一个混合后的静脉输液药品组或每一个不加药单独使用的静脉输液药品,以静脉输液方式给药,每使用一次计为一瓶( 袋) 。
3.5静脉输液总体积: 指医嘱或处方记录的静脉输液药品( 组) 每次给药的剂量( 以ml为单位) 总和,不计静脉输液组中加入的非静脉输液药品的体积量。
4.内容:4.1 输液治疗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在药物治疗和用药途径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但静脉输液属有损操作,药物直接入血,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其风险相对较高,不合理使用输液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临床药物治疗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
4.2 输液率的居高不下和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持续高位已引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重视,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列为药事管理质量指标(2023年版)之一,并将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列为“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十大目标之一。
简述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一)简述静脉输液操作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
•准备好静脉插管所需的器材,如导管、注射器、消毒液等。
2. 患者准备•确认患者身份,告知患者将进行静脉输液。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通常为平卧或半卧位。
•找到合适的静脉输液部位,通常为手腕、前臂或手背。
3. 准备输液器•检查输液器,确认无破损或污染。
•在输液器上选择合适的滴速,根据医嘱设置。
•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其他药物到输液器中。
4. 准备静脉插管部位•选择静脉插管部位后,检查皮肤是否完整。
•用消毒液擦拭插管部位,保持清洁。
5. 插管操作•拿起导管,拧紧针口保护帽,将针头推入静脉插管部位。
•检查是否有血液返回,确认插管成功。
•缓慢地推注生理盐水,排除气泡。
6. 固定插管及注射器•使用无菌纱布固定插管,避免移位。
•将注射器连接到插管的连接管上。
7. 输液观察和护理•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和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输液器,确保滴液速度恒定。
•确保静脉输液部位无红肿、疼痛或发热等异常。
8. 输液完成及撤管•输液结束后,关闭滴液装置,拧紧插管处的保护帽。
•缓慢拔除静脉插管,并用无菌纱布按住穿刺点。
以上是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简要描述,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请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规范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9. 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在操作前,务必陈述患者身份并核对医嘱,确保使用正确的药物和剂量。
•在准备输液器和静脉插管部位时,注意保持器材的无菌状态,避免感染风险。
•插管操作时要轻柔并坚持使用无菌操作,以减少疼痛和感染风险。
•注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输液结束后,正确处理废弃物和器材,保持环境整洁。
10. 总结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患者准备、输液器准备、静脉插管部位准备、插管操作、固定插管及注射器、输液观察和护理、输液完成及撤管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