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病人转运与急救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病人的转运和急救工作,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的病人转运和急救工作。
第三条病人转运和急救工作必需严格遵守医疗伦理、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定,保障病人的生命权、人身安全和隐私。
第二章病人转运制度第四条病人转运工作必需由专业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并配备必需的转运设备和药品。
第五条病人转运前应做好转运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病历、检查转运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
第六条病人转运应依照医生的医嘱进行,转运途中要注意病情变动,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第七条病人转运时应确保转运工具安全可靠,车辆应符合相关标准,驾驶员应持有相应的驾驶证,且具备急救和护理知识。
病人转运中应遵守交通规定,避开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确保病人的身体安全。
第九条病人转运抵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将病人送到指定位置,并将转运记录完整填写在病人病历中。
第十条转运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或病情急剧恶化,应立刻联系急救中心进行帮助,并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上报。
第三章急救制度第十一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急救团队,并定期进行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应变本领。
第十二条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及时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功能正常可用。
第十三条急救工作应依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进行,遵从急救程序和原则,确保急救措施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急救预案,包含但不限于急救流程、指定急救责任人、急救设备管理、急救记录和急救后续处理等内容。
第十五条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开交叉感染和二次损害,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救治措施,确保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救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统计急救工作的相关数据,包含急救次数、急救效果等,用于连续改进和评估。
第十七条发生急救事件后,医院应立刻启动急救预案,快速组织急救团队到达现场进行救治,并及时向医院上级部门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患者转运工作,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ICU等科室的患者转运。
第三条患者转运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二)科学合理,提高转运效率;(三)责任明确,落实责任制;(四)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转运前的准备第四条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转运风险,制定合理的转运方案。
第五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一)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转运风险;(二)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三)做好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过程及注意事项;(四)准备转运所需物资,包括急救药品、设备等;(五)确保转运车辆及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第六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下事项:(一)转运目的及必要性;(二)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三)转运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转运过程中的管理第七条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八条转运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第九条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坠床等意外;(二)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三)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四)保持转运车辆内环境整洁,确保患者舒适。
第十条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部门。
第四章转运后的交接第十一条患者转运结束后,医护人员应与接收科室进行交接,确保患者病情信息准确无误。
第十二条交接内容包括:(一)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情况;(二)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三)患者转运所需物资及设备;(四)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
医院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住院患者转运,包括: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到各医技科室检查以及抢救后入住临床科的转运、门诊入院患者到入住科室的转运、住院患者转科或从病房到院内各医技科室检查治疗的转运、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转运等。
住院患者转运是医院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患者转运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一、转运前:1、评估: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预计转运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转运。
下列情况,禁止转运,包括:①心跳、呼吸停止;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尚未插管;③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尚未使用药物等。
对确定转运的患者,承担运送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知情同意: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根据评估结果,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或转科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对于清醒病人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转运患者的紧张焦虑。
3、沟通:急危重症患者,应提前与转入科室、检查科室或手术室等进行沟通,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必要时,通知电梯班提前做好准备。
以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效率。
4、准备:做好转运前准备工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运送人员、转运工具和运送途中需要携带的急救药品、器材和病历等,并检查确定急救药品与器材处于正常状态。
5、过床: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运送员为患者过床。
脊柱受伤等特殊患者,过床必须由医护人员完成,家属及运送员不得擅自搬动患者。
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抢救床直接转运。
二、转运中:1、安全防护:轮椅转运要注意安好安全防护带;躁动患者视情给予必要的镇静或约束。
平车转运患者,头枕于平车大轮端,以减少行车时对患者头部的震动,上好平车两侧护栏,防止患者或转运仪器跌落。
转送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与隐私保护。
2、体位: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偏瘫患者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平车转运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于高位;运送途中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受。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根据医嘱及时安排患者转运.2、转运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方可转运,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准备;3、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4、转运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填写交接单.5、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做好沟通.6、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2病情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妥善处理各种管路.3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4备齐用物:病历、X片、CT片等,危重患者备抢救物品急救盒、简易呼吸器等.5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及防雨工具如雨雪天使用消毒床罩,填写交接单.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2.转运中1注意保暖;保持头在前或在高位上下坡;2护士站在患者头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保证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3患者如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组织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4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5做好沟通交流.3、转运后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评估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各种管路、皮肤情况伤口、压疮等、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等.3做好物品:X片、CT片、病历等,填写交接单.病人安全转运的评估及处理预案制订部门:护理部1、病人的基础情况评估1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等. 2专科注意事项.3转运的目的:因治疗需要转科或和诊断性检查或和进行本科室无法完成 的治疗、操作和急诊手术. 4权衡利弊.2、家属的心理沟通1危重病人病情严重、预后差,家属难以接受,需做心理沟通和解释. 2医生解释转运或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3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3、神经系统评估重点是神志、肢体活动.1清醒病人:①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②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③适当应 用镇静、镇痛药物.2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② 评估病人肢体运动情况,适当给予约束.3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气管.4、呼吸系统的评估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②脉氧饱和度.③痰液情况.④血气分析: pH 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⑤给氧方法和途径. 1需要氧疗的病人:备氧气枕或氧气瓶.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①行气管插管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② 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①妥善固定导管.②吸净分泌物.③评估自主呼吸情况, 选择给氧方法.4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的病人:①评估病人有无精神症状.②持续低流量给氧. 5、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是心率、心律、血压. 1BP 正常,ECG 显示HR 正常——脉氧饱和度监测.2ECG 提示心律失常:根据医嘱给药后观察ECG 变化,心律控制后与医生协商后决定是 否转运,如果必需转运: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注射泵、简易呼吸器接 面罩等.④备齐药物西地兰、合贝爽、利多卡因等.3BP 不平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持续监 测血压变化.④微量泵,备足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药物有效泵入.6、 原发疾病评估过去史、现病史、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熟悉病情、了解可能的并发症.7、 其他常见问题1呕吐:未留置胃管的病人: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心理安慰.③观察面色、SpO2及呼吸情况.④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留置胃管: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抽吸胃管、排除胃内容物、减轻不适感.③心理安慰.④观察面色、SpO2呼吸情况.⑤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给予药物.2转运前后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泵的使用:①监测血糖,请示医生遵医嘱处理.②妥善固定胰岛素泵,防止调节键在转运中出现误碰.3出血:按出血的护理常规处理.4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病人安全转运的管道护理。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一、出、入院患者转运制度1.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新入院患者及手术患者,使用安全的方法专梯护送,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并由医护人员护送。
2.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临床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患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患者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二、手术患者转运制度1.凡手术患者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接送。
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由病房护士或经过培训的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班。
交接者在“术前准备单”上签上交接者姓名和交接时间。
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患者,应用平车接送。
危重患者应有经(主)治医师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接送患者时,每次只允许接送一位患者。
3.接送患者出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防止碰伤,移动患者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
4.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5.手术完毕,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由手术室相关医务人员护送回病房(或ICU),或由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接患者返回病房(或ICU)。
全麻患者、儿童或患者病情需要时,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护送返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6.病房、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
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患者转运制度1.住院患者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一般情况下通知工人护送,病情不稳定或危重患者及手术后患者专梯护送,并由医生或护士陪同。
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危重或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运送。
2.转科患者,由转出科室护理人员和工人携带全部病案陪送患者前往转入科室。
3.护送患者接受外院的检查和治疗时,一律用医院派车运送,必要时由医务人员陪同,并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
住院患者转运与病案归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基本原则•住院患者的转运和病案归档工作应当遵从合法、规范、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特别是与住院患者转运和病案归档工作相关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住院患者转运和病案归档的流程,确保患者安全、病历完整、信息准确。
第二章住院患者转运制度第四条住院患者转运流程1.住院患者转运工作应由医院指定专人负责,确保专人持有转运患者的相关资料。
2.转运患者前,需提前与相关科室做好沟通,确认接收科室的床位等相关情况。
3.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动及特殊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4.到达接收科室后,需要将患者相关资料交接给接待人员,包含病历、检查报告等。
第五条特殊情况处理1.若患者在转运途中显现意识失去、严重不适或突发情况,应立刻停止转运工作,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和医护人员。
2.若接收科室无法接收患者,应及时通知转运人员,协调解决方案。
第六条转运记录1.转运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需填写转运记录,记录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转运时间、接收科室等信息。
2.转运记录需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作为住院患者转运的依据。
第三章病案归档制度第七条病案归档流程1.医院设立病案室,配备特地人员负责病案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病案的安全可靠。
2.病案归档前,医生应对病历进行完整记录,包含病情描述、诊疗过程、医嘱等内容。
3.病历整理后,医生将病历交由病案室工作人员进行归档,确保归档依照标准流程进行。
第八条归档分类1.病案归档应依照患者姓名、住院号等信息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认真的归档档案。
2.绿色通道患者病案需要单独存放,确保隐私保密。
第九条病案查阅1.医院内部人员可以依据工作需要查阅病历,需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2.病案查阅后需及时归还,并保证病案完整无缺。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条监督机制1.医院应设立住院患者转运和病案归档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对转运和归档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病人转运包括所有病人从原来楼层或部门通过推床、轮椅等转运到其他部门。
2、一般病人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其他人员陪同。
3、除病人责任护士以外的工作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包括病人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责护。
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病人安全负责。
4、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括约束带的使用),按病人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除医生特殊医嘱外)
5、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清空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6、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并通告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7、危重(躁动)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工作。
8、负责转运危重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
9、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10、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一、患者收入住院或转科等院内转运(以下简称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评估(生命体征、风险评估、各种管道、皮肤、保暖),决定转运方式(轮椅、平车、步行等)、是否需要医护人员陪同、是否需要约束等。
二、出院患者如果需要用轮椅、平车转运,由病房护士安排工作人员负责送至院内乘车处。
三、患者在转运之前,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转运工具(平车、轮椅、病床等)是否完好,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四、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五、转运特殊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抽搐、机械通气、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呼吸等方面药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的风险,征求其意见并签字。
(二)开具医嘱。
(三)准备好氧气枕、心电监护仪、急救箱等急救必需品随行。
(四)开通留置的静脉通道;对大出血等特殊患者,应保持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五)必要时予以适当约束。
(六)转出科室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科室,以确保接收科室获知病情,并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七)根据患者病情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转运,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做相应处理。
(八)必要时安排专用电梯转运。
六、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转运:(一)心跳、呼吸停止。
(二)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三)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药物控制病情。
七、患者入科时,转入科室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八、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按在案病历排列顺序进行排放)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的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1. 患者安全转运前,一定要做好全面评估呀!就像你要出门旅行前得把东西都准备好一样。
比如要看看患者的生命体征稳不稳定,身上的管子有没有接好。
要是不做好这些,那可就危险啦!2. 转运工具得选对咯!这可不能马虎,好比你去参加重要场合得穿合适的衣服。
要是用错了工具,那不就糟糕了!比如对于不能行走的患者,就不能随便用个轮椅呀。
3. 转运人员得专业呀!他们就像是患者的保护神。
想想看,如果是不专业的人来转运,能让人放心吗?就像让一个不懂厨艺的人去做饭,能好吃吗?4. 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呢!这就像是你开车要时刻注意路况一样。
要是不注意,患者出了问题咋办呀!比如患者突然呼吸急促了,得赶紧处理呀。
5. 一定要和接收部门沟通好呀!这就像接力比赛中交接棒要顺利一样。
不然到了地方没人接应,那不就乱套了嘛!比如没提前说好,接收部门都不知道患者要来。
6. 转运过程中患者的隐私也要保护好哦!不能随随便便就暴露了。
这就像你自己的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一样呀。
要是隐私没保护好,患者多难为情呀!7. 遇到紧急情况要有应急预案呀!这就像有了一把保护伞。
难道不是吗?要是突然转运设备出问题了,没有预案怎么行呢!8. 转运后要做好交接工作呢!这就跟送快递一样,得让对方清楚知道东西都对不对。
不做好交接,后面出问题了找谁呀!比如药品数量没点清楚。
9. 培训很重要呀!转运人员都得好好培训。
就像士兵上战场前要训练一样。
不培训怎么能行呢!能保障患者安全转运吗?10.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一定要严格执行呀!这可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大事。
可不能当儿戏呀!要是不严格执行,出了问题后悔都来不及啦!我的观点结论:患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执行。
医院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一、转运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
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物和物品,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二、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妥善固定动、静脉留置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清空各引流瓶及袋,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方可转运。
三、转运前医师应充分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四、离开病区前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并通告电梯等候,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
六、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医护人员陪同,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
转运途中(或检查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关注各种仪器运行是否良好。
七、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并在抢救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情变化和抢救过。
八、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患者病情、病历资料、药品及用物。
手术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转运人员必须为有资质的医院工作人员。
2、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份正确,确认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已完成,交接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
3、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病情适合且能耐受转运,根据病情,确定转运人员、时间、目的地、医疗设备、药物及物品。
4、转运前应确认转运需要携带的医疗设备及物品,并确认功能完好。
5、转运前确保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至目的地。
6、转运患者务必使用推车或轮椅,转运中遵守使用规范,确保患者安全、固定稳妥。
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如有坡道应保持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注意患者的身体不可伸出推车或轮椅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和对其隐私的保护。
7、转运中做好突发应急预案的相应措施,备好相应的急救用物和紧急呼叫措施。
8、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护士应确认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及携带物品齐全;准确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根据患者去向准备转运用物;通知接收科室及患者家属。
9、转运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使其处于备用状态,被单应一人一换。
10、特殊感染手术患者转运应遵循《医疗机构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做好各项防护。
车队转运病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车队转运病人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车队转运病人的所有相关工作,包括人员安排、车辆管理、患者服务等方面。
三、人员要求1. 车队转运病人应具备相关医护资格,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病人转运经验。
2. 车队转运病人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和病人转移技能。
3. 车队转运病人应具有责任心和耐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4. 车队转运病人应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车辆管理1. 车队应确保转运病人的车辆符合相关规定,定期检查保养,保证车辆性能稳定。
2. 车队应配备急救设备、药品和应急物品,确保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得到及时救助。
3. 车队应设立专门的转运车辆,确保患者在车上能够舒适、安全地度过整个转运过程。
五、患者服务1. 车队转运病人应提供定点接送服务,按时按点将患者转移到目的地。
2. 车队转运病人应与医院、家属等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做好信息沟通,确保转运过程顺利进行。
3. 车队转运病人应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舒适。
4. 车队转运病人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顾。
六、应急处理1. 车队转运病人应设立专门的应急处理机制,处理各类紧急情况。
2. 车队转运病人应配备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援。
3. 车队转运病人应配备优秀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处理。
七、监督管理1. 车队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规范车队转运病人的各项工作。
2. 车队应定期对车辆、人员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车队运作正常。
3. 车队应建立意见征集制度,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由车队负责人全权负责解释。
如有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车队转运病人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车队全体成员认真遵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服务品质。
住院病人安全转运制度住院病人安全转运制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是卫生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一个完善的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可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环境中的流畅转移,并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递。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一、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对于患者转运交接制度,机构需要明确以下内容:1.患者信息的收集和记录:在转运前,转出单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计划等。
2.交接时的准确传递:交接时需要有明确的传递方式和标准化的交接流程,确保患者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传递到接收单位,避免信息的遗漏和失误。
3.责任的确认:转出单位和接收单位需要明确各自在转运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明确责任边界,确保患者安全。
4.信息的核对:转出单位和接收单位需要在交接时对信息进行核对和确认,避免信息的错误传递和遗漏。
二、患者转运交接流程1.准备阶段在转运前,转出单位负责患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信息的核对和整理。
同时,接收单位也需要提前准备接收工作,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和设备配合患者转运。
2.交接准备3.患者交接患者交接是转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交接时,转出单位的医护人员需要详细向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传递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变化、治疗计划和特殊需求等。
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聆听并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交接时需要书面记录或电子记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4.转运过程中的沟通和监测在患者转运过程中,转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需要保持沟通,及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确保在需要调整治疗计划的情况下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状态的稳定。
5.交接结束和总结当患者成功转运到接收单位后,双方需要共同进行交接结束和总结工作。
患者安全转运流程
精品文档(一)病人安全转运
1.转运前
(1)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安全的基础。
(2)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
(3)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CT 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器械等物品。
(4)妥善处理动静脉管路。
(5)妥善固定引流装置,搬运病人到轮椅或平车前后均需要重点保护。
(6)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2.转运中
(1)注意保暖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患者头侧)。
(3)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
(4)转运过程中病人头部始终处于高位。
(5)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
(6)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
(7)做好心理准备。
3.转运后交接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
(3)评估生命体征。
(4)交接病人存在的关键问题。
(5)交接各种管道: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深静脉)、其他管道(胃管、尿管、引流管等)。
(6)皮肤情况:伤口、压疮。
(7)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等。
(8)物品:X片、CT片、病历等。
(9)口头交接+书面交接:床头交接完毕后,需双方护士共同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确认无误后签字..。
可编写可改正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病人转运包含全部病人从本来楼层或部门经过推床、轮椅
等转运到其余部门。
2、一般病人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其余人员陪伴。
3、除病人责任护士之外的工作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包含病人
去其余科室检查〕,须先通知责护。
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病人安全负责。
4、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含拘束带的使用〕,
按病人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除医生特别医嘱外〕
5、危大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共同医生稳固病人病
情,清空各引流管,妥当固定各样管道,保证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准时间内保持
安稳方可转运。
6、危大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依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
备各样仪器和急救药物,并通知电梯等待,全部就绪前面可转出,免得耽搁病情。
7、危重〔躁动〕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眷做好解
释、交代工作。
8、负责转运危大病人的医护人员要拥有必定的临床经验,转
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实察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能否
正常和随身的各样仪器的工作状况。
9、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不测状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
带的仪器、物件和药品进行就地急救,并在过后实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急救过程。
10、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尽交接班。
1。
患者安全转运应急预案一、前言患者转运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从病房到检查科室、从一个医疗单元到另一个医疗单元,还是从医院到其他医疗机构,都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为了应对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要转运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急诊患者等。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一)成立患者安全转运应急领导小组组长:_____副组长:_____成员:_____(二)职责1、组长全面负责患者安全转运应急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成员负责执行患者安全转运的各项措施,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准备转运设备、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等。
四、患者转运前的准备(一)病情评估1、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等。
2、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转运,并制定相应的转运计划。
(二)告知患者及家属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转运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2、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人员准备1、安排经验丰富、具备应急处理能力的医护人员负责转运。
2、明确转运人员的职责,如负责观察病情、操作设备等。
(四)设备和药品准备1、准备好合适的转运设备,如担架、轮椅、平车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
2、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氧气袋、简易呼吸器、除颤仪等。
3、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
五、患者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一)保持患者体位舒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方式,调整患者的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同时不影响病情观察和治疗。
(二)密切观察病情转运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色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三)保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输液管、引流管等,防止管道扭曲、脱落、堵塞。
(四)与接收科室的沟通在转运前,与接收科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接收科室做好准备。
医院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住院患者转运,包括: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到各医技科室检查以及抢救后入住临床科的转运、门诊入院患者到入住科室的转运、住院患者转科或从病房到院内各医技科室检查治疗的转运、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转运等。
住院患者转运是医院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患者转运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转运前:
1、评估: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预计转运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转运。
下列情况,禁止转运,包括:①心跳、呼吸停止;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尚未插管;③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尚未使用药物等。
对确定转运的患者,承担运送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知情同意: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经管(或值班)医生应根据评估结果,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或转科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对于清醒病人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转运患者的紧张焦虑。
3、沟通:急危重症患者,应提前与转入科室、检查科
室或手术室等进行沟通,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必要时,通知电梯班提前做好准备。
以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效率。
4、准备:做好转运前准备工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运送人员、转运工具和运送途中需要携带的急救药品、器材和病历等,并检查确定急救药品与器材处于正常状态。
5、过床: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运送员为患者过床。
脊柱受伤等特殊患者,过床必须由医护人员完成,家属及运送员不得擅自搬动患者。
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抢救床直接转运。
二、转运中:
1、安全防护:轮椅转运要注意安好安全防护带;躁动患者视情给予必要的镇静或约束。
平车转运患者,头枕于平车大轮端,以减少行车时对患者头部的震动,上好平车两侧护栏,防止患者或转运仪器跌落。
转送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与隐私保护。
2、体位: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偏瘫患者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平车转运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于高位;运送途中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受。
3、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站于患者头部位置,以便观察病情。
保持生命支持设备运行稳定与治疗的连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5、妥善固定好各管路,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
三、转运后:
应按要求做好交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患者安全过床,评估生命体征,交接病情、各种管道和皮肤等。
发生不良事件时,应及时呈报,科内做好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安全措施。
四、转运人员的要求
(一)急诊入院患者转运: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负责转运,并提前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和入住科室做好准备。
(二)门诊入院患者转运:对于行动不便,病情稳定的入院患者,门诊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轮椅或平车,并根据评估结果,安排运送员或由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到病房;病情危重的患者,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病房。
(三)住院患者转运。
住院患者到医技科室做检查或高压氧治疗等,需转运时,经管(值班)医生应提前与检查科室进行预约,完成转运前风险评估后确定转送人员。
1、病情稳定的普通患者,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由家属或运送员护送,医护人员应指导家属带齐物品,做好转运安全宣教。
2、病情稳定或昏迷的正在输液、给氧或留置引流管的
患者,由护士联系运送员转运,并现场指导过床,摆好体位,安好护栏,妥善固定好各管路,并指导运送员和家属做好运送途中安全措施和病情观察。
3、危重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必须由医护人员带齐急救物品一起转运。
4、下列情况,即便没有病危病重医嘱,也应按危重患者要求转运: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躁动、抽搐;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带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等药物。
(四)手术患者转运: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室运送员(或病房护士)送至手术室,术毕,由手术医生或麻醉医师送到回病房;急危重症患者,术前由医护人员送患者至手术室,术后,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麻醉护士负责送回病房;全麻术后患者,必须由麻醉医师评估,确定达到出复苏室标准后,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负责转送,必要时麻醉护士或护工协助。
术后病人转运应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测(最低标准为脉氧饱和度和心率监测)、并携带好急救物品和做好转运中的安全防护。
(五)转科患者转运:病情稳定的患者由转出科室护士带齐全部病案护送患者前往转入科室;病情危重的患者,由转出科室医生(必要时护士协助)带齐全部病案和必备急救物品转运,并按规范与转入科室做好交接。
严禁由运送员或
病人家属单独转送病人。
(六)院外转运:因病情等需要,患者需院外转运的,由经管医生进行转运前评估,科主任审核,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转运人员和转运方式,必要时,由医院统一派急救车转运,并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等。
五、各科室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转运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培训、考核;建立定期检查科室轮椅和平车等运送工具质量制度,转运前护士要与运送员一起检查运送工具质量,确保安全;要建立运送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按要求呈报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将患者转运质量纳入科室质量管理,每月组织科内自查与分析,持续改进。
六、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患者安全转运质量纳入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和抽查,统计分析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讲评与反馈,不断完善患者安全转运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医务部、护理部
二0二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