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49.06 KB
- 文档页数:13
(完整版)⾷品添加剂知识点⾷品添加剂知识点第⼀章绪论1、【⾷品添加剂】为改善⾷品品质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艺的需要⽽加⼊⾷品中的⼈⼯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品添加剂在⾷品加⼯中意义:(1)有利于提⾼⾷品的质量①提⾼⾷品的贮藏性,防⽌⾷品腐败变质②改善⾷品的感官性状;③保持或提⾼⾷品的营养价值(2)增加⾷品的品种和⽅便性(3)有利于⾷品加⼯:⾯包加⼯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不同⼈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功能性⾷品添加剂添加⾷品中,加⼯成保健⾷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品添加剂,以⽀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品,满⾜⼈类发展的需要。
3、⾷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天然⾷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合成天然等同物)。
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安全性评价:分为A、B、C类A类:JECFA已制定⼈体每⽇允许摄⼊量(ADI)和暂定ADI值者;A1类: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需规定ADI值者;A2类: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于⾷品者。
B类:JECFA进⾏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ADI值,或者未进⾏过安全性评价者,B1类:进⾏过安全性评价,未制定ADI值者B2类:未进⾏过安全性评价者C类:JECFA认为在⾷品中使⽤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品的特殊⽤途者,C1类: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品中使⽤不安全者;C2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品中做特殊应⽤者。
5、【⽇允许摄⼊量(ADI)】⼈类每⽇摄⼊某种⾷品添加剂直到终⽣,对健康⽆任何毒性作⽤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每⽇摄⼊的“mg/Kg体重”表⽰。
【最⼤⽆作⽤剂量(MNL)】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受试物⽽⽆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最⼤摄⼊量,单位为mg/Kg。
6、我国⾷品添加剂的选⽤原则(判断):(1)使⽤时应符合基本要求①不应对⼈体产⽣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品本⾝或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③不应以掩盖⾷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的⽽使⽤⾷品添加剂;④不应降低⾷品本⾝的营养价值;⑤在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在⾷品中的⽤量;⑥⾷品⼯业⽤加⼯助剂⼀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品中残留量者除外。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常识食品添加剂是一类可供加入食品中以改变其特性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善食品的口感、保鲜和色泽。
然而,许多人对食品添加剂存在疑虑和误解。
本文旨在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食品添加剂。
1.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强食品营养、保证食品安全性或者方便加工而加入食品中的各种化学品。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香精、甜味剂、增稠剂、酸味剂和膨松剂等。
2.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危害?有些人认为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实际上,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对健康并没有太大影响,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便可以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然而,若长期大量摄入某些食品添加剂,确实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比如热狗里面的硝酸盐,可以被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酸盐;某些防腐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亚硝酸盐,则可能导致中毒。
3. 如何识别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标识在食品包装上,并以缩写形式出现。
我们可以记住几个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缩写:- 甜味剂:Acesulfame-K(Ace-K)、Aspartame、Sodium cyclamate- 酸味剂:Citric acid、Malic acid、Phosphoric acid- 增稠剂:Starch、Gum、Pectin、Carrageenan- 香精:Ethyl maltol、Vanillin、Methyl salicylate- 防腐剂:Sorbic acid、Benzoic acid、Propionic acid- 膨松剂:Baking soda、Yeast、Ammonia如果你不确定这些缩写代表的含义,可以直接搜索。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注意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以免因摄入过多的添加剂而损害身体健康。
4. 如何正确食用含添加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口感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是,就算是合法和常见的添加剂,也不能大量食用。
食品添加剂知识介绍ppt课件目录•食品添加剂概述•常见食品添加剂介绍•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消费者认知与误区解析•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食品添加剂概述定义与作用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作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
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天然提取、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等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现状目前,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使用限量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
分类及功能分类食品添加剂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味剂、漂白剂、乳化剂、稳定剂、凝固剂、膨松剂等多种类型。
功能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能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着色剂能够赋予食品良好的色泽;增味剂能够增强食品的风味等。
常见食品添加剂介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主要起防腐作用,延长食品保质期。
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盐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饮料、酱油、果酱等食品。
对霉菌和能引起面包产生粘丝物质的好气性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面包、糕点等食品。
030201防腐剂03没食子酸丙酯(PG )对多种油脂均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常用于油炸食品、方便面等食品。
0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主要用于油脂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化剂,可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色、变质。
0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常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着色剂苋菜红常用于糖果、饮料、冰淇淋等食品的红色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以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加工性能、保存性能和食品的外观、色泽、口感等特征,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的审批程序。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类进行介绍。
1. 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鲜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它们可以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防止食品变质和腐败。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用于抑制食品氧化反应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它们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维生素等受到氧化破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色素色素是用于改变食品颜色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来自于植物、动物等自然来源,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亚硝酸盐类色素、食用红色素等。
4. 香精香料香精香料是用于增加食品香气和风味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香精香料有天然香精和合成香料两种。
天然香精来自于植物、动物等天然来源,如香草精、柠檬精等;合成香料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如麝香、香草酮等。
5. 发酵剂发酵剂是用于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发酵剂有酵母、酸奶菌等。
它们可以促进食品发酵,产生特定的风味和口感。
6. 调味剂调味剂是用于调整食品口感和味道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调味剂有盐、糖、酱油等。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的咸味、甜味、鲜味等,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7. 增稠剂增稠剂是用于增加食品粘稠度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使食品更加浓稠。
总结: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不为人知的食品添加剂小知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经过严密筛选后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食品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食品添加剂是见之于口,藏之于心的存在。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食品添加剂小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做到更加科学、健康的选择。
1.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根据其作用,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增稠剂、稳定剂、膨松剂、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酸化剂、甜味剂等,其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纷繁复杂。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甜蜜素、红曲色素、乳化剂、苏打粉、酱油等等。
2.食品添加剂应用的范围食品添加剂通常被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如罐头、糖果、饮料、速食品等。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也广泛使用,如杀虫剂、除草剂等,这些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尽可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影响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在长期食用过程中,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例如,乙酰胺(增稠剂)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的副产物,色素方面,可致过敏反应。
酸化剂和香精的使用,可能导致饮食失调,对肠胃颇有损伤。
多残留在食品中的防腐剂,通常会导致肝肾损害,引起儿童早熟等问题,所以当购买食品是,建议尽可能选择无添加剂的食品。
4.二氧化硅的作用二氧化硅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称为精制工业代表素。
它常被添加于白糖、碳酸饮料、燕窝等中,在一定量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硅具有吸湿收潮、抑制微生物繁殖和变质等作用。
虽然看上去有些玄乎,但如果食品中的二氧化硅超量,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引发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等,因此嗜食燕窝需谨慎。
5.如何在饮食中避免副作用?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划是降低食品添加剂对健康影响的关键。
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标签上添加物的含量和种类,尽量避免选择过多添加剂或含防腐剂、香味剂、二氧化硅等的食品。
考虑到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糖低盐等健康因素是建议日常饮食的综合因素,综合考虑调整饮食,才能保证饮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食品添加剂小常识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被广泛谈论和关注,人们对于这些“神秘”的化学物质,也有不少疑惑和不安。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食品。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食品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主要包括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发酵剂等。
它们的作用是优化食品的颜色、口感、口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多种方面。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1.色素色素是添加在食品中的一种物质,主要用于改善色泽,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其中,黄色是添加最多的颜色之一,一般选用的色素有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等。
2.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类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菌、酵母菌等在食品中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乙酸、丙酸等。
3.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度。
常见的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4.增稠剂增稠剂也是我们在各种食品中经常看到的一类添加剂,主要作用是使食品更加粘稠、浓郁。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5.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于面食、酒类等食品的制作中。
它能够刺激食物的发酵,增加食品中的气泡和口感,从而使制品更加松软、有弹性。
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食品添加剂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美好,但是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常识。
1.在购买食品时,要认真查看包装上的添加剂清单,尽量选择添加剂种类少、安全无害的产品。
2.在自己做饭的时候,可以选用天然食材来代替一些添加剂,比如说用水煮姜代替味精等。
3.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作用量,不要过度添加,否则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对于一些对添加剂过敏的人群,需要注意尽可能避免这些添加剂,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尽管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只要我们认真了解和正确使用,就可以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目录1. 食品添加剂概述 (2)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功能 (3)1.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与法规 (4)2.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规范使用 (6)2.1 酸味剂 (7)2.2 甜味剂 (9)2.2.1 蔗糖素 (10)2.2.2 木糖醇 (11)2.3 着色剂 (13)2.3.1 人工色素 (14)2.3.2 天然色素 (15)2.4 防腐剂 (16)2.4.1 苯甲酸及其盐类 (17)2.4.2 山梨酸及其盐类 (18)2.5 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和凝固剂 (19)2.5.1 蔗糖脂肪酸酯 (20)2.5.2 大豆蛋白分离物 (22)2.6 其他添加剂 (23)2.6.1 抗结剂 (24)2.6.2 营养强化剂 (26)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与安全 (27)3.1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学效应 (28)3.2 人畜共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 (29)3.3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30)4.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 (32)4.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33)4.2 添加剂的纯度测试与质量控制 (35)4.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例与法规要求 (36)5.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消费与监管 (37)5.1 消费者的知情权 (39)5.2 食品添加剂标签管理 (40)5.3 监管机构的职责与监督策略 (41)6. 食品添加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42)6.1 天然与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44)6.2 功能性成分的集成与创新 (45)6.3 环境友好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47)1. 食品添加剂概述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便于食品加工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或者为了满足食品生产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少量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调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膨松剂、凝固剂、营养强化剂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虽然常见,但是对它的含义却让不少人感到疑惑,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呢?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于食品中,通过改善食品的适口性、营养性或者形状、质地、口感、颜色等品质,或者延长其质量保质期,以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无机物质。
主要添加剂有防腐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着色剂、增色剂、增味剂、抗氧化剂、发酵剂、糖精、酸味剂等。
1、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主要是抑制食品中的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从而起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作用。
最常用的防腐剂包括氯化钠、硝酸钠、柠檬酸钠、月桂基苯酚等,一般防腐剂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6g/kg饮食。
2、增稠剂增稠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另外一个常见的类别,主要用于使食物的质地变得更加黏稠、细腻,以便更加便于消费者的饮食。
常见的增稠剂有麦芽糊精、 Xanthan gum、玉米糊精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15%。
3、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是指用来改变食物口感和风味的物质,它可以使食物更加入味,增加食材的乐趣性。
常见的酸度调节剂有乳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钠、磷酸三钠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1.0g/kg。
4、着色剂着色剂是指用来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主要是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以提高食品的销量。
常见的着色剂有蔗糖素、蓝色、红色、黄色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3g/kg。
5、增色剂增色剂是指用来提高食品的色泽的物质,以增加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增强消费者的食用感受。
常见的增色剂有-胡萝卜素、-玉米黄素、 Hong-kon red、绿色苜蓿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3g/kg。
6、增味剂增味剂是指用来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的物质,它可以使食物更加好吃,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常见的增味剂包括海带精、乙酸味精、咖啡醇、丁二醇、甜菜碱等,一般使用量不超过0.6g/kg。
7、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指用来抑制食品中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的物质氧化而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加工、制作、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各种物质。
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基本知识对于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有帮助。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 防腐剂:防止食品变质和腐败,如山梨酸、山梨醇酯等。
2. 色素:改变食品的颜色和色泽,如红曲色素、胭脂红等。
3. 甜味剂:增加食品的甜度,如蔗糖、蜂蜜等。
4. 酸味剂:增加食品的酸味,如柠檬酸、乳酸等。
5. 发酵剂:促进食品发酵,如酵母、面粉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
1. 添加剂是不能替代食品原料的,只能作为辅助。
2. 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注册和准入规定。
4.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根据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明细,进行选择。
以上是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规范,选择健康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基本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从面包、饼干到饮料、罐头食品,几乎每一种加工食品都可能含有食品添加剂。
然而,对于食品添加剂,很多人存在着误解和担忧。
那么,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它们是如何使用的?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使用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调味剂、增稠剂、乳化剂等。
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抗氧化剂能够防止食品中的油脂氧化酸败,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着色剂能赋予食品鲜艳的颜色,增加食欲,如胭脂红、柠檬黄等;调味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如谷氨酸钠(味精)、甜蜜素等;增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黏稠度,改善口感,如明胶、果胶等;乳化剂则能使不相溶的液体均匀混合,如大豆磷脂、单甘酯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使食品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新鲜和安全。
其次,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如颜色、气味、口感等,让食品更具吸引力。
此外,食品添加剂还能提高食品的加工性能,便于食品的生产和制作。
例如,在制作面包时,加入适量的膨松剂可以使面包更加松软;在制作果汁时,使用乳化剂可以让果汁中的果肉和水分均匀混合,口感更加细腻。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是安全的。
这意味着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内,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实验验证的,只有经过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在食品中使用。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是必要的。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意义:(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①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3)有利于食品加工:面包加工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豆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中,加工成保健食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以支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食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
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安全性评价:分为A、B、C类A类: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暂定ADI值者;A1类: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 值者;A2类: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用于食品者。
B类:JECFA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B1类:进行过安全性评价,未制定ADI值者B2类: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C类: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C1类: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C2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做特殊应用者。
5、【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mg/Kg体重”表示。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6、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判断):(1)使用时应符合基本要求①不应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③不应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⑤在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者除外。
(2)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贮藏。
7、毒理学评价的四大步骤:(1)急性毒性试验:LD50即半数致死量(10倍为界限,LD50越小,毒性越强)(2)遗传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MNL)(4)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第二章防腐剂1、【食品防腐剂】一类加入食品中能防止食品腐败,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其本质是具有抑制微生物增殖或延缓微生物生长的一类化合物。
2、使用防腐剂的目的:①保证食品产品的质量,延长食品的保鲜货架期;②保鲜、耐存放,减少致病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机会,可保障在保质期内食品的安全性,能放心享用食品。
3、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①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或者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是微生物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逸出细胞外,导致微生物正常的生理平衡被破坏而失活。
②防腐剂与微生物的酶作用,如遇酶的巯基作用,破坏多种含硫蛋白酶的活性,干扰微生物体的正常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通常防腐剂作用于微生物的呼吸酶系。
③防腐剂作用于蛋白质,导致蛋白质部分变性、蛋白质交联而使其他生理作用不能进行。
④影响M的遗传机制(静菌作用)4、防腐剂分类:(1)有机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丙酸钙;脱氢乙酸;双乙酸钠等(2)无机物及无机盐类:CO2,二氧化氯,过氧化氢,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3)酯类等有机物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戊二醛;仲丁胺;乙萘酚等(4)生物类: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甲壳素等5、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原则(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用量不能大于防腐目的要求的数量;(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或以任何方式欺骗消费者,使用的防腐剂必须在包装中注明;(4)不得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防腐剂本身应是食品级的质量标准而不能用一般工业用品。
6、食品防腐剂的添加方式(1)直接添加:面包和糕点等食品(2)表面喷洒或涂布:水果和蔬菜保鲜(3)采用气相防腐处理:月饼包装,乙醇溶液喷洒腐竹等7、影响食品防腐剂应用效果的因素(1)食品成分和含量: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分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可以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可能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
防腐剂还会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2)水分活度:水分活度高,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发挥。
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它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剂起到增效作用。
(3)介质的pH值:在水溶液体系中,某些防腐剂是处于解离平衡状态,如酸型防腐剂,其防腐作用主要靠未解离的酸对微生物起作用,也有少量是解离出来的H+的作用,所以,这类防腐剂在pH 低时使用效果好。
(4)溶解与分散度:防腐剂应该完全溶解和均匀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全面发挥作用。
人解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剂,这些溶剂必须与食品相配。
还要选择合适分配系数的防腐剂,才可能有效。
(5)温度与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加热可增强防腐剂的效果。
在加热杀菌时加入防腐剂,则杀菌时间可以缩短。
(6)染菌的程度: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效果越差。
因为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只是抑制微生物,延长微生物增殖过程的诱导期。
(7)多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防腐剂都有各自的作用范围和抑菌谱,在某些情况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腐剂并用,可能发生三种效应: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和拮抗效应。
在混合防腐剂中,一般同类型的防腐剂并用。
8、常见的防腐剂(背)一、有机酸及其盐类防腐剂(1)苯甲酸及其盐类:对酵母菌、霉菌作用强;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差,对乳酸细菌不起作用。
(2)山梨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的生长发育起抑菌作用,对嫌气性芽孢生成细菌几乎无效,对嗜酸乳杆菌等效果差。
(3)丙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对霉菌效果显着,但对细菌抑制作用小,对酵母菌几乎无效。
(4)脱氢乙酸及钠盐:属于酸性防腐剂。
有较强的抗细菌能力,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抗菌能力更强。
(6)双乙酸钠:对霉菌和细菌有很强的抑制效果。
二、酯类防腐剂(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霉菌、酵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乳酸菌的作用较弱。
三、生物类防腐剂(1)乳酸链球菌素:能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对酵母菌和霉菌无作用。
(2)纳他霉素:对几乎所有的霉菌和酵母菌有作用,但对细菌和病毒无效。
(3)壳聚糖: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都有抑菌特性。
(4)溶菌酶:大多数可溶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9、防腐剂应用新技术的开发:①外控型气相抑菌技术②复配协同作用技术③化学防腐剂与物理场强化技术第三章抗氧化剂1、为避免或延缓氧化反应,主要从原料、加工过程和保质等方面采取措施:①密封避光包装②填充气体、浸泡和涂膜处理③降低贮存温度④利用脱氧剂:降低氧气浓度⑤添加抗氧化剂2、抗氧化剂分类及作用机理(1)阻断油脂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①自由基吸收剂:可放出氢离子,与自由基反应特别是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以中断氧化过程中的链式反应,阻止氧化过程进一步发生;而本身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如茶多酚(TP)、生育酚、黄酮类、BHA、BHT、TBHQ、PG等②氢过氧化物分解剂:释放氢离子将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2)通过自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③氧清除剂:借助还原反应,降低食物内部及周围的氧含量,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等(3)螯合金属离子以消除其催化活性④金属螯合剂:对自由基或催化氧化作用的离子进行络合和封闭,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的形式,如柠檬酸、EDTA、磷酸衍生物和植酸等;(4)除去溶解氧或消除食品体系中的高氧化物⑤酶抗氧化物:葡萄糖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5)单线态氧(激发态氧分子)变成三线态氧(基态氧原子)⑥单线态猝灭剂:β-胡萝卜素3、食品抗氧化剂分类,按其来源分,分为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中草药提取物、香辛料提取物和草本植物。
4、按其作用方式分类:①自由基清除剂:酚类化合物②氢过氧化物分解剂:含硫抗氧化剂③氧清除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钠盐④酶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⑤金属离子螯合剂:柠檬酸、EDTA、植酸等⑥单线态猝灭剂:β-胡萝卜素5、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白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有机溶剂;脂溶性抗氧化剂,并溶于各种油脂(动物油脂);对光、热比较稳定,易成乳化状态。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稳定性较高,与金属离子反应无颜色变化,对光、热相当稳定;没有特异臭,但毒性相对较高。
没食子酸丙酯(PG):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稍有苦味,溶于热水或醇类溶剂,能与铜、铁等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的络合物,对光、热稳定性较差。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各类植物油,热稳定性较好,不与铜、铁离子反应,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6、抗氧化剂使用技术(1)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并选择:当确定这种食品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后,应该在充分了解抗氧化剂性能及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来确定最适宜的抗氧化剂品种。
(2)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在使用抗氧化剂时,应当在食品处于新鲜状态和未发生氧化变质之前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抗氧化剂的作用。
(3)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的复配使用:如生育酚—抗坏血酸就是一对相互增效的混合抗氧化剂。
(4)选择合适的添加量:添加量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油溶性抗氧化剂不超过%,水溶性抗氧化剂不超过%)(5)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光、热、氧、金属离子以及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