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1
一、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1. 通用名称:酪蛋白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Caseinate2. 功能分类:乳化剂3. 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4. 使用范围:01.05.01 稀奶油二、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一)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在稀奶油中添加的酪蛋白酸钠发挥乳化剂的功能。
酪蛋白酸钠具有两亲性,其分子有许多亲水基因和疏水基因, 呈现出很好的表面活性剂特性,可分别与水和脂肪类物相吸引, 使溶液有乳化油脂的特性。
酪朊酸钠作为水溶性乳化剂,主要是降低油一水界面的张力,在油一水一乳化剂界面中形成平衡、稳定的乳状液。
在稀奶油中,酪蛋白酸钠能够在脂肪球膜界面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稳定乳脂肪液滴,防止脂肪球膜相互结合,并延长稀奶油的保质期。
(二)在拟添加的食品中添加与否的效果对比在稀奶油中使用酪蛋白酸钠可以改善稀奶油的乳化特性,防止稀奶油的凝聚,赋予稀奶油良好的搅打特性(如降低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时间和提高打发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搅打稀奶油的起泡率。
不添加酪蛋白酸钠的稀奶油的性能较适量添加酪蛋白酸钠的稀奶油的性能差,由于乳化体系不稳定导致搅打时间过短,打发率较低。
经适量添加酪蛋白酸钠后,稀奶油的获得适宜的搅打时间,并具有良好的打发率。
(三)与同一功能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效果的对比资料酪蛋白酸钠在维持稀奶油物理性质、贮存稳定性和可搅打性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尚未发现其他的乳化剂具有同样的对稀奶油具有组合效果,酪蛋白酸钠可以降低稀奶油粘度、提高稀奶油打发率并增加搅打后稀奶油的硬挺性。
三、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一)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产品的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符合QB/T 3800-1999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的要求。
二、生产使用工艺1. 生产工艺以生牛乳为原料,加入至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并加入无水碳酸钾,混合液经过酯交换反应后,于水浴上以真空方式蒸发去除溶剂。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应用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或增加食品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今复杂多样的食品市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应用,让读者了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产业的重要性。
首先,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保鲜、增香味和改善质地。
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阻止食品腐败和变质,延长其保质期。
常见的保鲜剂如亚硫酸盐、苯甲酸等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味道。
某些添加剂可以增强食物的香气,例如味精和酵母提取物。
同时,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使其口感更佳。
例如,明胶被广泛用于制作果冻和糖果,以增加其弹性和嚼劲。
其次,食品添加剂在不同类型的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被用作防腐剂,同时也能赋予肉类产品良好的颜色。
在面包和糕点制作中,发酵剂起着关键作用,例如酵母和盐等。
它们可以促进面团的发酵,使之蓬松可口。
在乳制品和糖果制造中,乳化剂可以使黄油与牛奶充分混合,增强口感和风味。
此外,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以替代糖分并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
然而,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担忧不断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和免疫系统紊乱。
此外,长期摄入某些添加剂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患癌风险等。
因此,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食品安全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审批和监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此外,消费者教育和食品标签的透明度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消费者有权了解食品中所添加的成分,并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应用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创新,但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顾虑。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说到食品添加剂,非专业人士恐怕都是不甚了解。
即便是有些学问的人,但并非生物食品专业的,也是知之甚少,略知皮毛。
何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此外还有防腐以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有时候是必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点,就是所加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合格的,对人体无害的。
例如,2005年席卷全国的“苏丹红一号”事件,也即多类辣椒粉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而这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人造化学染色剂,具有致癌性,全球都禁止用于食品。
所以一到说食品添加剂,大多数人还是心理还是有些恐慌。
今天小编就来详谈一下正规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情况如何?以及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危害程度如何?食品添加剂的分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314个品种。
具体如下:1、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
常用酸度调节剂包括碳酸钠(俗称“苏打”、“碱面”等)、碳酸氢钠(也称“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2、抗结剂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
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3、消泡剂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
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4、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
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与生产过程中。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同时还能够增加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本文将就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提高食品品质食品添加剂通过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口感等方面的特征,提高了食品的整体品质。
例如,酸味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酸度,使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甜味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度,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减少食品变质的可能性。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使得食品的品质更加稳定和可控,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追求。
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的材料,具有防腐、抗氧化、杀菌等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例如,抗氧化剂能够延缓食品的氧化过程,减少对食品的伤害;防腐剂可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杀菌剂可以杀灭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通过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减少食品的风险。
三、增加食品的色泽食品的色泽是人们选择食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添加剂能够通过调整食品的色泽,使其更加吸引人。
例如,色素可以增加食品的颜色鲜艳度,使其更具诱人性;漂白剂可以使食品的颜色更加纯净,提高视觉效果。
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呈现出更加美观和诱人的色泽,增加了人们的食欲和消费欲望。
四、改善食品的口感食品的口感是人们选择食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品添加剂能够通过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偏好。
例如,发酵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蓬松度,提高口感的细腻度;稳定剂可以使食品的质地更加稳定,减少食品的分层和分离现象。
通过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与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它们通过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性、增加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口感,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亚硝酸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 亚硝酸钠的背景和作用好啦,大家都知道,吃得好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过,有时候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得瞪大眼睛看清楚食材的成分。
今天咱们聊聊一种你可能听说过但没怎么在意的东西——亚硝酸钠。
听到这名字,很多人可能会直皱眉头,觉得它就像个隐形的坏蛋。
但其实,亚硝酸钠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它的“光辉时刻”。
首先,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来作为防腐剂和色素固定剂。
说白了,它的工作就是帮助食物保持新鲜,防止腐坏。
像是咱们常吃的腊肉、火腿这些,亚硝酸钠的身影就常常出现。
它能让食物保持那诱人的颜色,让我们吃得既放心又开心。
2. 使用标准的规定那么,既然亚硝酸钠这么重要,它的使用标准可得认真对待。
别小看了这些标准,它们就像是给这位“食品保镖”制定的行为规范,一不小心就可能让美食变成健康隐患。
咱们来看看这些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吧。
2.1 含量限制首先,亚硝酸钠的用量是有严格限制的。
根据食品安全规定,这家伙在食物中的使用量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在吃火腿,火腿生产商就必须确保亚硝酸钠的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这是为了确保你吃得安全,不会因为吃了过多的亚硝酸钠而对健康产生影响。
毕竟,量大了可不是好事,就像咱们常说的“喝水也会淹死人”嘛。
2.2 使用范围除了含量限制,亚硝酸钠的使用范围也是有规定的。
它并不是能随便用在任何食品上的,比如说,你就不会在面包、饼干这种甜点上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加工肉制品中,比如腊肠、火腿等。
这个规定就像是给亚硝酸钠划了个圈儿,让它在这个圈儿里安安分分地工作,不乱跑。
3. 亚硝酸钠的健康影响说了那么多关于使用标准的事儿,咱们再来聊聊亚硝酸钠对咱们身体的影响。
这个话题可能会让人有点担忧,但放心,咱们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聊聊。
3.1 正面的影响首先,亚硝酸钠的使用确实有它的好处。
它能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保持食物的新鲜。
咱们常吃的火腿、腊肉如果没有它的“帮助”,可能早就变成了腐臭不堪的“怪物”。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我们每天都与食物打交道,而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
食品中的添加剂相对陌生,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保证食品不带来任何危害,否则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食品安全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污染食品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
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如重金属、农药、兽药等。
当这些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引起癌症和其他疾病。
2.生物污染食品中的生物污染可能来自餐具清洗不彻底、病菌传染、食品制造和储存条件不当等原因。
这些生物污染物可能会引起各种感染疾病,如肠胃感染和食物中毒等。
3.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相对普遍。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因为经济原因而必须吃低价的高脂肪食物,这通常是极度不健康的。
但在某些发达国家,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称为“富人病”。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物质,目的是提高食品质量、防腐、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外观等。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包括了酸味调节剂、防腐剂、漂白剂、增稠剂等。
但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大量摄入的人。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1.防腐剂防腐剂是添加到食品中以抑制细菌和其他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一种物质。
其目的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不会影响食品的口感、气味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硫酸盐、亚硝酸盐和丙酸等。
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摄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胃癌和食管癌。
2.增稠剂增稠剂是添加到液体中以增加稠度和粘稠度的一种物质。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琼脂和酸化淀粉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食品添加剂有哪些?一、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分类:按来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一般化学合成品、人工合成天然同等物)按功能分:我国目前(2011年)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约2400种,其中添加剂334种,香料1853种,加工助剂158种,胶姆糖基础剂55种。
另有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最实用)按安全性评价分♦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农残、兽残等污染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淀粉、蔗糖、食盐等食品加工配料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GB14880-2012):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食品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2、食品添加剂的意义和作用: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和成分3)提高食品质量稳定性,改善食品感官性状4)便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和贮藏、3、带入原则:添加剂通过配料而进入制品中。
a 根据国标,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d 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4、毒理学评价的目的:鉴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毒性。
毒理学试验的4个阶段:a.急性毒性试验——测定LD50b.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初步估计MNLc.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确定MNL: 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确定MNL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指标LD50——半数致死量;MNL——最大无作用剂量;ADI——每日允许摄入量(简称“日允量”);GRAS ——一般公认为安全的;二、防腐剂1、防腐剂: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7.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考点解析]1.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
说明:(1)碳酸氢钠是常用的碱性彭松剂,受热后发生反应:△2NaHCO3=== CO2↑+ H2O +Na2CO3,或与有机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食物蓬松。
(2)注意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将对人体有害的甲醛、吊白块等作为食品添加剂。
[典例分析]例1.下列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醋B.食盐C.料酒D.蛋白质答案:D分析:醋是一种能增加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也是一种防腐剂。
食盐是一种能增加食品咸味的调味剂,也是一种防腐剂。
料酒是食物的调味剂。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后食物营养更丰富B.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品安全可靠C.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好看D.在食品包装的标签配料表上应注明食品添加剂的名称答案:D评析: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以改善食物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为目的,所以A、C选项的说法错误。
不管是天然食品添加剂还是化学合成品,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正确使用,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所以B选项错误。
[自我检测]1.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精面粉B.苯甲酸钠C.鲜鸡蛋D.水2.下列物质可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是()。
A.甲醛B.烧碱C.苯甲酸钠D.硫酸3.食品厂制糕点时一般不需要用到()。
A.食盐B.小苏打C.胆矾D.蔗糖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大量着色剂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5. 下列物质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调味剂的是()。
A.食盐B.苯甲酸钠C.柠檬黄D.味精6. 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酸化剂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许多功能特性,例如改变和维持食品的酸度并改善其风味;增进抗氧化作用,防止食品酸败。
我国现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等18种。
抗结剂用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其颗粒细微、松散多孔、吸附力强。
易吸附导致形成结块的水分、油脂等,使食品保持粉末或颗粒状态。
我国许可使用的抗结剂目前有5种: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使用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贮存期、货架期,给生产者、经销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安全感。
常用的有维C等。
防腐剂为了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腐败变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防腐。
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灭这些微生物,这些化学物质即为防腐剂。
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国外用于食品的防腐剂,美国约有50种,日本约40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防腐剂为29种。
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酸性红、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共22种。
近来,由于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实际使用的品种数逐渐减少。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这主要是由于亚硝酸盐所产生的一氧化氮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种具有鲜艳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和亚硝基血红蛋白所致。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因而人们一直力图选取某种适当的物质取而代之。
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既能护色又能抑菌,同时能增强肉制品风味的替代品。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一、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分类:按来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一般化学合成品、人工合成天然同等物)按功能分:我国目前(2011年)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约2400种,其中添加剂334种,香料1853种,加工助剂158种,胶姆糖基础剂55种。
另有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最实用)按安全性评价分♦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农残、兽残等污染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淀粉、蔗糖、食盐等食品加工配料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GB14880-2012):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食品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2、食品添加剂的意义和作用: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和成分3)提高食品质量稳定性,改善食品感官性状4)便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和贮藏、3、带入原则:添加剂通过配料而进入制品中。
a 根据国标,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d 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4、毒理学评价的目的:鉴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毒性。
毒理学试验的4个阶段:a.急性毒性试验——测定LD50b.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初步估计MNLc.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确定MNL: 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确定MNL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指标LD50——半数致死量;MNL——最大无作用剂量;ADI——每日允许摄入量(简称“日允量”);GRAS ——一般公认为安全的;二、防腐剂1、防腐剂: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引言食品添加剂在现代化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它们被用于提高食品的质量、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和外观等。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备受质疑。
本文将就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目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就社会对食品添加剂的看法进行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目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和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特点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增稠剂、抗氧化剂、增味剂、色素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 防腐剂:防止食品变质和发生细菌污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增稠剂:改善食品的口感,增加食品的粘性。
- 抗氧化剂: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失去营养价值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增味剂:增强食品的味道,改善口感。
- 色素:使食品具有更好的色彩、外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以供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食用体验。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质量控制。
1. 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监管规定,不允许使用具有潜在危害的添加剂。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监管。
2. 毒理学研究:许多食品添加剂经过了全面的毒理学评估,以确定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这些评估包括长期和短期毒性实验,在动物实验中进行,用于评估添加剂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3. 日最大允许摄入量(ADI):各国和组织通常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日最大允许摄入量(ADI),该值定量衡量了人体每日摄入添加剂的安全限制。
ADI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估,以确保人体摄入的添加剂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监测和溯源:各国和地区建立了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符合标准。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防腐剂:
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常用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多用于碳酸饮料、
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等食品。
着色剂:
补充在制作和储藏过程中丢失的色素,确保成品的颜色统一。常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
柠檬黄、日落黄、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糕点上的彩
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
甜味剂:
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
山梨糖醇、木糖醇等。使用甜味剂的食品有很多,像: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
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
剂。
香料:
糖果与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品种,
如在糖果与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
种。
酸度调节剂:
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功能,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普遍用于各类食品
中,例如:相当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
食品中的其他添加剂
抗氧化剂、漂白剂、面粉处理剂、矿物盐、乳化剂、生化酶等。而最近著名的“塑化剂”是
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不仅不能添加到食品中,甚至不允许用在食品的外包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