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6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投影出左边的甲骨文图片。
教师强调如下几点:1、甲骨文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特征──象形文字。
2、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
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相比,汉字是硕果仅存的保存旺盛生命力的文字。
3、文字成为一门书写艺术,这是汉字的又一特点。
有汉字就有书法艺术,而有书法就往往有画,这就是所谓“书画同源”。
【讲授新课】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趋势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其总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
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这其中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楷书盛行于隋唐。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
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
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观察“五岳独尊”字体,可以看出其具有规范雄伟,结构严谨的特点,符合楷书的风格。
答案:A2.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平假名ぁいうえおかぎくけこA.C.柳公权D.怀素解析: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别是根据中国草书和楷书的偏旁所创立的。
从表中的日文写法来看,其与草书最相似。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怀素。
答案:D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A4.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解析: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A5.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梳理点拨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梳理点拨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梳理点拨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材整理1 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演变①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2)特点: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1)阶段特征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形式书法发展特点代表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6“学思之窗":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地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众多,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
(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4)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判断正误(1)我国汉字演变的规律是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 √)(2)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楷书,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
( ×)2.书法(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特点: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3)艺术形式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深化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1)远古时代:中国画起源,代表作有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有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魏晋:士大夫画家提出“以形写神”等绘画理论,代表作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5)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