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2
《绿色蝈蝈》阅读训练及答案《绿色蝈蝈》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绿色蝈蝈1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2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
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
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 说说“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把谁比做鹰,把谁比做云雀,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3.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什么品质?请你也选择一种动物,看看可以赋予它什么品质?4.蝈蝈为什么首先吃蝉的肚子?”5.画线的句子中两个加点的“它”分别指代什么?6蝈蝈的食物之谜是什么?7.《绿色蝈蝈》的作者法布尔是国著名学家。
白蚁欲望谜网影评观后感《白蚁欲望谜网》是一部来自台湾的剧情电影,影片剧情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01电影名双关。
男主角叫白以德,父亲早逝,由婚纱设计师的母亲一人拉扯抚养大。
平日喜欢收集和偷窃女性内衣裤,是一个私下有穿女式内衣习惯的异装癖。
另一边,白蚁,一种非常古老的社会性昆虫。
畏光好湿喜暗,侵蚀木质起来无声无息,但破坏力极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成语,就是说的它。
德语里,白蚁叫UnglÜckshafte,又有“带来不幸的动物”的含义。
白蚁也好,白以德也好,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一簇平时不为人知的小群体。
它们蛰伏在光线难以触及的暗处,蚕食着腐烂木材,过着阴暗的人生。
广泛易腐的白蚁伤害了人类的建筑和堤坝,被人类视为害虫。
所以一旦发现,就会被人类想法设法的去除,灭种灭巢。
白以德深夜偷窃女性内衣的行径,被两个女生偷拍了下来。
她们没有选择直接报警,而是用近乎“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手法,尾行白以德,找到其住址,将这些“最恶心的短视频”三番四次的寄给他,直到对方心理崩溃,最终在失神之际被推向了绝路。
电影的前半截,随着女生的视角和立场,不断的给对方施压。
首先目标被锁定,继而“白蚁”的老巢被发现,接连不断的光碟往他家里寄出,咄咄逼人的重压,仿佛被灌了开水的白蚁们乱成一团倾巢而出。
因为自己失恋,而肆意转移这份恨意的女生,看着神情恍惚暴躁失控的白以德,从施害者变成了被害人,她有一种玩弄偷内衣变态的隐隐惬意感。
男主角由台湾中青代演员吴慷仁扮演,他消瘦的侧脸,非常适合演这种寡言孤僻的“变态”独行者的角色。
看资料说,他为了演这个角色,从70公斤暴瘦到56公斤。
电影有两场大尺度的自渎戏,呈现在镜像面前的是他伶仃憔悴,几乎只剩一张皮,已经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的背脊骨。
浴缸里发泄了欲望后,瘫卧蜷缩在浴缸里,颓唐又绝望的孤独人像让人印象深刻。
吴慷仁曾夺得台湾金钟奖戏曲节目最佳男主角,上一次看他的电影,是鬼影佳片《尸忆》,是一个张力饱满,镜头感十足的演技派。
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小节不慎贻误人生。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
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
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
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
”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最后悔之晚矣。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急功近利,总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从不把“小事”放在眼里。
却不知道大事是从小事积累而来,同时,不重视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大的失误,成“千古之恨”。
五千年传统文化给後辈留下很多典故,阐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古人认爲:“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任何“大善”都是从“小善”积累而成的,谁也不能一蹴而为英雄,成大事者,必先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选自《後汉书》)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如果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能干大事业呢?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荀子在其《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些古圣先贤的智慧告诉我们,不管干甚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人可以平地起高楼。
因此,只有从小事做起,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六四章》。
八个字的成语及解释导读:1、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2、耳闻是虚,眼观为实:虚:虚假。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4、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斗:争斗。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5、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6、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
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7、豪末不掇,将成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来消除就很困难了。
8、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9、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易:变易,转变。
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10、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11、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12、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辅助。
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1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14、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1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经历;智:聪明才智。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1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尘世的痛苦无边无际,只有信奉佛法就能超度。
比喻犯罪者如堕苦海,只要改悔,就会有出路。
1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8、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19、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意思千里之堤毁于蝼蚁这句成语意思是指一个本来坚固的事物被微不足道的小事物破坏。
它的出处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一个国家修建了一座千里长的堤坝来防止河水泛滥。
然而,堤坝的维修人员却没有重视一个个小小的蝼蚁,结果蝼蚁们不断啃食堤坝,最终导致堤坝崩溃,河水泛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如果被忽视或者低估了它们的力量,也有可能导致重大的灾难。
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描述。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机构或国家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微小的问题,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一个公司的生产线上,如果工人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细节问题,这些小问题可能会积累起来,最终导致整个产品的质量下降,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同样地,在国家治理中,如果政府忽视了一些小小的环境问题或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发酵成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或小问题,如果被忽视或者放任不管,也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可能每天只抽一两根烟,觉得这个习惯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下来,这些小小的烟草成分可能会逐渐积累在身体内部,最终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同样地,一个人可能每天只玩几分钟手机,觉得这个习惯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下来,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还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小矛盾或小误会,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忽视了这些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比如,夫妻之间的小摩擦,如果不及时沟通解决,可能会逐渐积累成为严重的婚姻危机。
同样地,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会逐渐积累成为彼此之间的伤害和隔阂。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重视每一个小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防微杜渐为题写作文空闲之日,我细读了欧阳修所作的《伶官传序》一文,心中深有感触。
其中,作者提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已。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有句俗语,叫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更为形象地提示了这种道理,不是吗?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
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
对于"积"字,许多人都非常注重它,但大都从正面考虑,如"学习要积累"等等。
而反面的呢?则未必了。
其实,"积"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所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
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断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
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
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一)华山的路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bǒ bō),我们来到了西岳太华面前。
啊!雄伟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
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险了。
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个大字使人触目惊心。
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
这就是“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的。
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
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
开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zǎi zhǎi),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全凭手拉铁链而上。
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又一条更长的望不到尽头的天梯挂在山梁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
传说,韩愈当年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rǎo rào),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了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
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
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
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
我们上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
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
我们登临北峰,向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xuán xuàn),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这里上山的,真使人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异国秋思》阅读答案(2)篇一:阅读答案2阅读答案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
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
”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不遗余力。
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
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
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她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
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
“如果爸爸不带,我就走路来。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已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可为天下不可为之事。
——————————————————————————————————————可我没有想到他——比尔.盖茨——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
阅读题目: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释词语聪颖——大器之才——不遗余力——2、请把文中写男孩不遗余力工作的语句划上“曲线”。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使我产生如此看法的依据是什么?大器之材阅读答案:1.聪明很有才用得一点都不剩。
2.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3.是那个男孩很有决心...(言之成理即可!)篇二:穷人阅读及答案(2)穷人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5、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并用这词造句。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那什么样的成语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一,蜻蜓点水出自唐朝·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实际上并非是蜻蜓在嬉戏,而是雌性蜻蜓在水面上产卵。
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意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
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或者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
此句或为“蝼蚁之穴,毁千里之堤”。
其中所指的蚁并非我们常指的蚂蚁,而是白蚁。
白蚁属于等翅目昆虫,喜食木头,通常损坏大坝或者木质建筑物。
三、螳臂挡车出处: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螳臂当车"的故事,汉朝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都有记载。
但"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
《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
原话中的"螳臂",并无贬意,后来一般都将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
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语出《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八字成语〔精选7篇〕常用的八字成语篇一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深:深入。
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2、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好:喜爱;溺:淹没。
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
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3、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莠言:坏话。
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
指人说话反复无常4、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
指极其微小的过失,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5、和氏之璧,夜光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6、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7、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
和睦招致桔祥,不和招致灾祸8、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
和睦招致桔祥,不和招致灾祸9、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10、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聚;庆:福。
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11、饥那么附人,饱便高扬:附:依附,归附;扬:飞扬。
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
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12、嫁鸡逐鸡,嫁犬逐犬:嫁:女子出嫁;逐:追随。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好坏,都要随从一辈子13、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刻画:描绘;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拟,冒犯与贬低了美的14、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会:领会,理解。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15、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符合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16、楛耕伤稼,楛耘失岁:楛:粗恶;稼:庄稼;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
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17、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
痴心妄想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敬爱。
我最喜欢的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最喜欢的成语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堤坝,被洪流冲撞着,和往常一样。
它看起来是这样的牢固,这样坚不可摧,但令人意外的是,它那坚固的、庞大的身躯,竟缓缓地裂开了一道道的缝隙,随后轰然倒塌!
是什么使千里的长堤崩溃?是蚁穴!是纵横其内、庞大而复杂的蚁穴。
蚂蚁,这种看似微小,实则强大的生物,一点点挖空看似坚实的长堤大坝,就仿佛你纵容过的每一个"小"错误,看呐,它们就这样一天天积聚起来,积聚成无法弥补的"大"错误,到那时,谁也无法改变,谁也无法挽救了,那才真叫是回天无力了!
在学习的漫漫长路中,我们会建起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在建造这些知识的大厦时,若是你留下来疑问,就仿佛抛却了一块砖石,若是你仍不注重它,任由它如此,且继续留下这一个个的疑问,就仿佛丢掉了许多砖石,试想你的大厦能坚固吗?它是脆弱的!轻微的震动便足以致命.你的大厦就如其中含了纵横交错的蚁穴的长堤,轻易便垮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及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隐患时,如果不够重视,并及时的处理,就会留下无穷后患,我
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步认真完善,才不至于使千里之堤,如此轻易的毁于蚁穴。
我喜欢这句成语,它时刻提醒着我,提醒着我用一种认真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认真的把每一块砖石垒好,而不是每天虽然都惦记着那些不小心丢弃的砖石,却没有用行动来解决问题,以一种逃避的姿态来面对一切。
我一定要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