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带根顶端优势的应用与育苗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6.51 KB
- 文档页数:5
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重要一环,冀东地区的甘薯种植主要采用种薯苗床育苗移栽方式。
甘薯是喜温作物,早春的气温较低,大田不能栽培甘薯,通过人工加温育苗,当春季气温升高时,再移栽到大田,能延长甘薯生长时间,提高甘薯产量。
利用甘薯种薯块根培育秧苗再移栽大田,相当于用较少的种薯培育了几十倍的种苗,可节约甘薯繁种占用土地资源,降低种薯贮藏成本,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一、甘薯育苗的要求及标准培育甘薯苗要求做到适时培育足龄的壮苗,进而保证甘薯适期早栽、合理密植,实现苗全、苗旺、增产提质的目标,也为甘薯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甘薯壮苗比弱苗至少能增加产量10%以上。
壮苗要达到叶片肥厚,叶色较深,顶叶齐平,节间粗短,将秧苗剪断,剪口白浆多,而且秧苗不老化,也不能过嫩,根原基粗大并且数量较多,气生根少量或没有,不携带病菌、病毒及根结线虫等,苗长约20~25厘米,100株薯苗鲜重500克以上。
二、块根发芽和出苗的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1、甘薯繁殖的特点甘薯是一种短日照作物,通常所说的甘薯育苗是利用甘薯的无性繁殖特性培育秧苗。
甘薯的无性繁殖是利用甘薯的营养器官繁育秧苗进行大田生产种植,这种方法能保持甘薯的优良性状比较稳定遗传,一般能保持原有品种的良好特性。
根据甘薯营养器官再生能力的强弱,总结农民群众长期积累的经验,一般选择块根、茎蔓作为繁殖材料。
冀东地区春甘薯生产采用块根育苗再移栽大田,夏甘薯生产在7月份进行,此时春薯田的秧蔓生长旺盛,农户都是从春薯田剪取薯蔓进行栽插。
2、块根萌芽出苗的特征甘薯块根不存在明显的休眠时期。
甘薯收获时,薯块在根眼处已经分化形成了不定芽,每个根眼有2个以上的不定芽,一旦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不定芽就能萌动伸出。
甘薯块根具备顶端生长优势,根据试验数据,块根顶部萌芽出苗数目占薯块的发芽总数目的65.1%,中部占26.2%,尾部只占8.7%。
如果把块根横切成两段或三段,可打破顶端优势,导致薯块养分运转发生变化,刺激中部与尾部的出苗数目增多。
甘薯(红薯)茎尖菜用栽培技术1 茎尖菜用甘薯的特点1.1 营养价值高茎尖菜用甘薯具有茎叶生长快、再生能力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耐肥水等特点。
茎尖茸毛少,食味清香,无普通甘薯品种的苦涩味,质地鲜嫩,口感嫩滑,熟化之后有较好的适口性。
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食用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B1、B2、B6、VC、多酚及钙、铁、磷、镁、锌、硒等矿物质。
也有研究发现,甘薯叶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K1,并证实了具有较强的抗光分解能力,在临床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块根相比,茎尖和叶片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钙铁等含量要高出许多。
有报道称,其蛋白质含量是储藏根的2.7倍,膳食纤维含量、铁含量为储藏根的近3倍,茎尖的粗蛋白含量为干重的12.1%~25.1%,与猪牛肉相当。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甘薯叶与菠菜、胡萝卜、芹菜、韭菜、南瓜、番茄等14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14种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VC、钙、磷、铁、烟酸及热量等 13 项,薯叶均居首位,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甘薯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茎叶中丰富的多酚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预防细胞癌变。
茎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经常食用能净化血液并帮助排毒。
茎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可促进肠胃蠕动,对改善便秘和肠癌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富含的钾、铁元素及VA、VC、VE,可增强和保护视力,稳定血压及预防高血压,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 生长量大、生长期长甘薯为无性繁殖的作物,耐旱、耐湿性强,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适应性广,容易栽培。
湖北省属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温光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
若采用大棚种植,4~10月每7~10 d即可采摘一次,可采收薯叶75 000 kg/hm2,既能在夏季补充淡季的叶菜供应,又能增加市场的蔬菜种类。
Z a i p e i j i s h u甘薯是南阳优势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其中约50%用于加工淀粉,约40%用于错峰鲜销,目前甘薯种植已成为南阳市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解决长期以来南阳市红薯生产中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促进南阳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选地甘薯抗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应选择沟渠配套、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或壤土,无病虫害,无污染的平原高地、丘陵岗为首选。
二、施足底肥甘薯生育期内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较多,应施足底肥,底肥要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一般氮磷钾比例为1∶1∶2。
一般在冬前深翻地时一次性施入优质有机肥3方/亩~4方/亩;春季旋耕起垄前撒施复合肥,中等肥力地块,施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10%、20%的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50公斤。
三、品种选择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及多年形成的产业加工特点选择合适的甘薯优良品种种植。
高淀粉品种宜选用商薯19、郑红22、徐薯27等;鲜食品种宜选用普薯32、烟薯25等。
四、地下害虫防治在整地起垄施肥时,亩用2.5%敌百虫粉500克~800克,或50%辛硫磷乳剂20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于一亩田中,可触杀多种地下害虫。
五、栽种1、薯苗选择选择壮苗是甘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春薯壮苗的苗龄35天~40天,长度20cm左右,节间5个~7个,春薯百株苗重约1.0公斤,夏薯苗约1.5公斤,节间粗短、叶片深绿、茎汁液多,有弹性、无气生根、无病虫害。
2、适时早栽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早栽,一般在距离土壤表层10cm处地温保持在16℃以上,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栽种。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南阳市春薯栽种时间以4月下旬为宜,保护地栽种可提前到4月上旬,地膜覆盖可提前到4月中旬,夏薯要抢时早栽。
3、适度密植适度密植是甘薯高产的保证。
甘薯茎叶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甘薯茎叶是甘薯植物的主要副产品,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因此,开发和利用甘薯茎叶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发和应用甘薯茎叶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茎叶提取技术:采用合适的提取工艺和方法,从甘薯茎叶中高效提取出有效成分。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浸提取、酶解提取、超声波提取等。
此外,还需要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茎叶成分分析技术: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甘薯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准确测定和分析。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通过分析成分,可以进一步了解甘薯茎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3. 茎叶功能开发技术:以甘薯茎叶的活性成分为基础,开发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产品。
例如,开发茎叶提取物作为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利用其抗氧化、抗炎、抗菌等特性,研发新型药物或化妆品等。
4. 茎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甘薯茎叶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可以通过发酵制备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或者将其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等。
5. 产品应用技术:将开发的甘薯茎叶高值化利用产品应用于实际生产,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甘薯茎叶高值化利用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实现甘薯植物的全面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甘薯育苗技术薯块具有很强的发芽特性,且没有休眠现象。
在贮藏期间薯块内部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只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其外部生长停止。
这种生长停止的状态是属于强迫休眠,当有了萌芽所必要的条件时,比如您说的大棚、地膜,它就可以开始萌芽生长,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甘薯育苗技术。
甘薯育苗技术:薯块顶部具有顶端生长条优势的特性,萌芽时,薯块内部的养分多向顶部运转,所以薯块顶部发芽多而快,占发芽总数的65%左右。
所以,甘薯秋藤越冬育苗就是指在薯地收获前剪取壮苗顶梢(俗称秋藤苗),栽插于苗床内保温越冬,次年春进行多次剪苗繁殖后供大田栽植的一种育苗技术,大棚搭建在地势较高的田块,棚高1.6米,宽5米,长度视田块而定。
苗床栽插期与越冬成活率关系很大,适宜栽插期平均气温在19-20℃之间。
秋藤苗应严格选择。
要在生长良好的薯地,剪取健壮薯蔓顶梢4~5节,栽插于苗床,行株距为10厘米×10厘米。
苗床基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千克,还可施少量腐熟栏肥。
栽插后到低温来临前是秋藤苗生长和壮育的重要阶段,白天揭膜晒苗,夜间覆盖保温。
夜间要求床温不低于10℃,并要注意通风换气。
立春后天气转暖,蔓苗生长加快,要及时在大棚附近田块准备3倍于大棚面积的小棚藤蔓繁殖场地,一般大、小棚苗床面积比例为1∶3,即每亩大棚薯苗可繁殖3亩小棚薯苗。
气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第一次剪苗,繁殖苗剪4-5芽扦插,行株距为10厘米×10厘米,并用新农膜平铺苗上,注意让叶片贴在膜上。
隔7-10天待根发至长3-4厘米后搭成小拱棚繁殖。
第二次及以后剪苗可从大棚或小棚内剪取,以同样方法进行繁殖。
甘薯育苗技术就介绍到这里,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要揭膜炼苗,并及时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2.5千克、尿素5千克,注意叶片有水时不能撒施,撒施后用扫帚将肥从叶片上扫落以免灼叶。
功能型甘薯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功能型甘薯是指具有特定功能和营养价值的甘薯品种,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功能型甘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甘薯生产中,如何栽培出优质、高效、高产的功能型甘薯,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功能型甘薯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功能型甘薯的培育原则是“高营养、高品质、高产量、耐病害”,因此在栽培功能型甘薯时首先要选用适合自己地区的优质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产量稳定、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甘薯品种,这样才能保证功能型甘薯在生产中取得好的效益。
二、土壤准备功能型甘薯喜欢温暖、湿润、通透、肥沃的土壤,因此在土壤准备上,要选用排水好、通风性好、保水性好的土壤。
在土壤肥力上,要保证土壤富含有机质,有一定的肥力,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磷钾肥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施肥技术在功能型甘薯的栽培中,施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般而言,甘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较高。
因此在施肥上要适量施用有机肥、速效肥及缓释肥等,保证甘薯的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供应。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有利于甘薯的生长。
四、播种技术功能型甘薯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4月份。
在播种前要先进行甘薯秧苗的准备,选择健壮、有活力的甘薯秧苗进行催芽处理,催芽处理可以促进甘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在播种时,要选择整齐、规范的密植方式,保证甘薯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五、管理技术功能型甘薯的管理技术包括甘薯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适时浇水、及时除草等。
甘薯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甘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适时浇水可以保证甘薯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供应,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甘薯生长的影响,保证甘薯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六、病虫害防治技术功能型甘薯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保证甘薯生长的关键环节。
功能型甘薯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功能型甘薯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功能型甘薯栽培技术是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一种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1. 种苗选择优质种苗是高产优质甘薯的基础。
选择丰产、抗病性强、品质好的品种作为母株,保证种苗的质量。
种苗选用饲用品种作为补充,以提高甘薯的营养价值和产量。
2. 土壤准备甘薯喜好肥沃疏松的土壤,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犁地,将土壤翻松,去除杂草和病害残留物。
在犁地后进行深翻,同时加入适量有机肥料和磷钾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地块选择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甘薯种植,避免低洼地和积水区,以免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
4. 栽植方法栽植时选择大小均匀的种薯,同时进行切割,每块切割为含有2-3个芽眼的块茎进行栽植。
栽植间距为30-35厘米,行距为70-80厘米,将切割好的种薯块茎直接插入土壤中,埋入土壤5-8厘米深度。
5. 施肥措施甘薯是一种高养分需求的作物,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栽植前进行基肥施用,施入适量有机肥和磷钾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追肥,及时补充甘薯所需的养分。
6. 病虫害防治甘薯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等。
种植前可进行防病虫害处理,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虫源的传播。
生长期间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剪除受病虫害影响的叶片等。
7. 常规管理甘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管理,包括松土、除草和灌溉。
定期进行松土,保持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进行除草,防止杂草对甘薯生长的影响;合理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
8. 收获和储存甘薯生长周期一般为4-5个月,可以通过观察叶子和藤蔓的情况来判断甘薯的成熟度。
收获时使用小铲子或手工将甘薯小心挖出,避免损伤块茎。
收获后将甘薯晾晒2-3天,然后储存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