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5
2019-2020年高三临门一脚文综试题 含答案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我国东部多个地区日照时数明显减少,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 .大气污染物急剧增长B .阴雨天增多C .沙尘暴天气增多D .白昼变短2A .个体城镇化速度慢于家庭城镇化速度B .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于土地城镇化速度C .道路广场用地增速远低于同期居住用地的增速D .城镇化降低了流动人口的家庭完整性3.关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以东南风向中国输送水汽,是中国东部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之一B .它是冷性高压,具有稳定、深厚的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C .它是副热带高压带因海陆热力差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闭合中心D .盛夏时,其高压脊伸展到江淮地区,出现酷热无雨的伏旱天气4.下图为“某地自然环境剖面图”, 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区200400600800(米)A.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冬季出现汛期C.全年盛行西南风D.缓坡适宜种植茶树5.借用“推拉理论”来解释产业转移。
麻阳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考前演练语文考试时间是是:2021.6.15 15:00~17:30本套试卷一共8页。
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试卷满分是150分。
考前须知:1.在答题之前,所有考生必须先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上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规定的正确位置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一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套本套试卷上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穿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互相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场,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那么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气,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防止了在HY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开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广西老牌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诗句中,属于《诗经》的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A. 贾宝玉B. 王熙凤C. 贾母D. 林黛玉3. 下列成语中,出自《战国策》的是:A. 狐假虎威B. 完璧归赵C. 画蛇添足D. 亡羊补牢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唐代的是:A. 《古诗十九首》B. 《世说新语》C. 《儒林外史》D. 《全唐诗》5. 下列诗人中,被誉为“诗圣”的是: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中的宋江被称为“及时雨”。
()2.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
()3.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4.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长生殿》。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句中的“愤”字,其正确的读音是______。
2.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
3.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______,黄河入海流”。
4.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第一位仙姑是______。
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自______的作品。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过程。
2. 请解释《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
3. 请列举唐代诗人杜甫的三个代表作品。
4. 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
5. 请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谈谈你对宋江这一人物的评价。
(新高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大传》卷小载,“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
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周天子在分封诸侯时会留出一小块“采地”,如果以后诸侯子孙因为犯罪而被削夺封地,仍可以使子孙中的贤者在"采地"世世祭祀其始受封的先人。
据此可知,“采地”的设立( ) A .意在防范诸侯的犯罪行为 B .说明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的地位 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 .体现出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紧密 【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分封诸侯时会预留一块“采地”,以便诸侯子孙因犯罪被削夺封地后其后代仍然可以祭祀祖先,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重要纽带,即“采地”的设立体现出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紧密,故选D 项;设立“采地”是为了延续诸侯后代对先人的祭祀,而不是为了借助血缘政治防范诸侯犯罪和弱化贵族地位,排除A 项;“弱化”说法错误,血缘政治会强化贵族的地位,排除B 项;周天子通过分封开拓疆土,此项是分封制的影响,排除C 项。
2.《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 )A .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B .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 .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D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答案】A【解析】据材料“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可知,人与天地自然同源于气,人要顺应自然,即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故选A 项;道家无为而治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项;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实践经验(实践指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物质活动;经验指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无关,排除C 项;朴素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与材料不符,排除D 项。
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材料二: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②也。
”(《论语·雍也》)(注)①逝:前往。
②罔:糊涂。
1.“冕衣裳者”是指_____。
孔子遇到上述三类人,“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体现孔子_____之心。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仁者”的理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离不开戏曲。
而我是在用写话剧的方式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段。
①戏曲作为一种艺术的基本形式,也是长盛不衰的。
②可以说,小说和戏曲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都是深入到人物灵魂当中。
③但是它能够通过白描表现人的最丰高的内心世界。
④它曾是老百姓学习历史、培育道德的最重要的课堂和教材。
⑤戏曲虽然不能让观众直接读懂角色的内心活动,A.②④①⑤③B.①④②⑤③C.②⑤③④①D.④①⑤③②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生物需要适应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化。
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分离出了一个调控生物钟的基因。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山东卷A卷)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实行乐悬规制,钟、磐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
孔子赞其“言而履之”、“行而乐之”。
乐悬规制的推行()A.传播了儒家的仁德思想B.提升了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C.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扩大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由材料“钟、磐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可知西周乐悬规制严格规范各种乐器的摆放,象征仁德、成功的歌舞表演也有明确的划分,歌于堂上,舞于堂下,说明乐悬规制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晚期,排除A项;仅凭歌舞表演不能直接提升贵族的文化素养,排除B项;由材料“钟、磐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可知为乐悬规制的内容,而且礼乐文化内涵丰富,仅凭乐悬规制并不能扩大礼乐文化的影响,排除D 项2.汉朝主管马厩、马苑的官僚“太仆”位列九卿之中,政府明确鼓励私人养马。
《汉书》记载,通过关市贸易输入的马匹数目巨大,景帝时对马匹输出规定“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朝的马政措施旨在()A.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B.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C.密切内地边疆商业往来D.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政府在中央设立“太仆”专门管理马政,鼓励私人养马,大量购进良马,禁止良马、壮马出关等举措,旨在强化军事力量,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B项正确;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并非汉代政府重视马政的目的,排除A项;密切内地边疆商业往来与政府禁止良马出关等不符,排除C项;西汉景帝时中央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尚未建立,排除D项。
2021年韶关市始兴县马市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绿色食品生产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
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近年已在国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
当前,我国进入了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阶段,市场价格下挫,农民增收缓慢。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填饱肚子过度到重视营养和健康,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常严格,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到验收生产基地。
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不顾产品质量的老路子已走不通。
目前,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有关人士指出,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扶持农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使之成为一项有益社会、造福于民的大产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日前联合举行了创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5个生产基地和7个销售专柜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为了保证试点单位蔬菜的质量,有关方面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
在生产基地方面,从5月下旬开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联合对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全面的农药残毒检测,并对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销售时,除了生产经营单位自检后再上市销售外,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对专柜的蔬菜进行了数次抽查。
检查结果表明:选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专柜的农药残毒合格率均在95%左右,高于市场平均合格率20多个百分点,有的生产基地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
为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并将北京市列入试点城市。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
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
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
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
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
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
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
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
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
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阿根廷队荣获第22届世界杯冠军后,众多球迷齐聚该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广场(34°20'S,58°30'W)共同庆祝。
图1为北京时间12月19日2时5分方尖碑广场球迷庆祝照片。
阿根廷实际使用的时间比其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快1小时。
据此完成13题。
图11. 此时,阿根廷为12月( )A. 18日13:05B. 19日14:05C. 18日15:05 D. 19日13:052. 此时,方尖碑的日影方向为( )A. 东偏南B. 东偏北C. 南偏西 D. 西偏北3. 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与此时太阳高度的差值约为( )A. 10°B. 20°C. 30°D. 40°赤峰市是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
图2为赤峰市3个气象站位置示意图,图3为1961—2020年赤峰市3个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图2图34. 图3中的a、b、c对应的气象站依次为( )A. 赤峰、巴林左旗、林西B. 赤峰、林西、巴林左旗C. 巴林左旗、赤峰、林西D. 巴林左旗、林西、赤峰5. 影响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下垫面状况④大气环流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6. 推测气温变化对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A. 多熟制向南推移B. 农产品品质提高C. 作物春播期提前D. 作物病虫害减轻图4为某国主要土壤类型深达12m腐殖质含量及其对应的年均温、年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图47. 该国可能为( )A. 俄罗斯B. 日本C. 印度 D. 澳大利亚8. 厚层黑钙土分布区的自然植被为( )A. 针叶林B. 森林草原C. 荒漠草原D. 苔原9. 与灰化土相比,栗钙土( )A. 受淋溶作用强B. 冻结层深度大C. 地表生物量大D. 有机质分解快2022年12月2123日,强冷空气快速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带来断崖式降温,并催生爆发性气旋。
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作者:————————————————————————————————日期:2马踏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本堂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 D.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这表明A.太平天国政权已经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B.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D.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6.“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
我们生在中国,3 / 15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7.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8.电影大片《建党伟业》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风云。
下面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将有可能出现在该部电影中的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中共“三大”的召开C.李大钊、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场景 D.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9.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
”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10.“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4 / 15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B.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3.《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14.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15.“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日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衔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16.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5 / 156 / 15C .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D .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17.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 )A .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 .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18.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 .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19.依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47377396A .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 .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C .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D .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相关20.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21.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
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报纸的宣传②新式学堂的创办③西方思想的传播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4.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B.资金短缺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7 / 15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
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材料四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