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64 KB
- 文档页数:5
2023二年级语文百花园三教案模板2023二年级语文百花园三教案模板2023二年级语文百花园三教案模板1【学习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哗、棒、褐、唉、烤、淋、腐、怨、荣、誉”10个生字;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棒、烤、淋、怨、荣、誉”;积累本课词语,并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3、读文的过程中能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释疑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交流师随机在课题下加上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最后的玉米”究竟是怎样的玉米。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如何描写玉米的?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师随机出示词组。
胖胖的深褐色的漂亮胡须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胡须干透变白果实像石头那样坚硬很棒最差(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教学生字:褐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注意“衣字旁”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师: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这两组词组,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生自读词组,指名交流。
4、练习说话,感受玉米的内心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师:是啊,这一组是描写玉米外形的,而另一组是描写玉米的内心感受的。
那下面就请你们用上这些词组,借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玉米的一系列变化。
生自由准备,交流说话:这个玉米真棒啊!你瞧,他,可是后来他,于是他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师:通过刚才的说话练习,我们可以发现玉米的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三、再读1~9节,了解玉米的心情变化。
1、出示“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引导发现。
师:刚才你们还提到这些词语(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想一想这些词语又是描写什么的呢?生:描写玉米的心情2、快速读课文1~9小节,找一找哪些小节描写了玉米的心情,在相关小节前做上记号。
语文百花园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体会陈述句和“把”字句、“被”字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三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3、阅读《镇静的女主人》。
4、口语交际:个性与性别。
5、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陈述句和“把”字句、“被”字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三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被”字句的表达效果。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三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2)默读句子,想想三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适时总结:表达的重点不同。
(3)精神小结: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
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被动的重点可以相互转换。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
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改写。
(3)指名汇报。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宁宁三人的话,边读边想:一个人一生的事迹那么多,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呢?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4、想想宁宁三人的说法,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
5、本单元的其他文章是怎样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请你也照着宁宁的样子,说一说。
6、小组交流。
7、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同时注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二年级《语文百花园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三》。
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春雨的色彩》,词语积累与运用,古诗欣赏《村居》,写字训练,以及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春雨的色彩》的内容,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提高词汇积累。
3. 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提高书写能力。
4. 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词语,书写生字。
难点:口语交际中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春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雨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2. 阅读理解朗读课文《春雨的色彩》,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讲解新词语。
例题讲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词语积累与运用随堂练习:找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进行造句。
4. 古诗欣赏朗读古诗《村居》,感受古诗的意境。
讲解古诗中的生字,指导书写。
5. 写字训练示范书写本课生字。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6. 口语交际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春雨的色彩》2. 新词语:春雨、色彩、颜料、美丽、活泼等。
3. 古诗《村居》4. 生字:雨、色、村、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春雨的画,并用词语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新词语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诗句,进行分享和欣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语文百花园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语文百花园三》。
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春天的颜色》,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色彩描绘春天的美丽;古诗文阅读《春晓》,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作文指导“我的春天”,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春天的颜色》,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领悟古诗《春晓》的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学会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色彩描绘春天的美丽,古诗《春晓》的诗意。
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生活、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理解《春天的颜色》:(1)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记录。
(3)提问:课文中的春天有哪些颜色?作者是如何描绘的?(4)小组讨论,分享答案。
3. 古诗文阅读《春晓》:(1)朗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律。
(2)教师解析诗意,学生理解。
(3)提问: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小组讨论,分享答案。
4. 作文指导“我的春天”:(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说出自己心中的春天。
(2)教师指导写作方法,学生进行练笔。
5.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颜色》:生字词、色彩描绘春天2. 《春晓》:诗意、春天之美3. “我的春天”:观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春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2. 课后练习: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发现更多春天的美好,进行写作练习。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⑴审清题意。
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⑵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⑶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宁宁三人的话,边读边想一想:一个人一生的事迹那么多,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呢?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⑴读了什么?(本单元课文讲述的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⑵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⑶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宁宁三人的说法,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⑴可以通过写人物的主要事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除此之外,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⑵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⑶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等等。
5.教师: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其他文章是怎样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不妨也照着宁宁的样子,说一说。
6.学生小组中说一说。
7.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同时注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四、布置作业1.将自己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写下来。
2.把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⑴我打扫了房间。
⑵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完成“温故知新”中的“积少成多”与“阅读平台”部分。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镇静的女主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本单元课文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先来读一首诗,看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二、学习《对酒》1.学生自由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语文百花园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语文百花园三》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易错字、形近字的区别。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5.感悟大自然的美好(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谈谈自己的感受。
6.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
(2)学生尝试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7.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三》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诗句,进行积累。
四、板书设计《语文百花园三》1.生字、词2.课文内容3.大自然的美好4.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主谓句改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
2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方法。
3读读背背并理解感悟古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感悟古诗。
.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化。
2熟读古诗,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汇报展示
1读例句,说说句子是如何变化的。
例: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完成: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与交流:同学们,本单元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形象和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怎么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阅读平台: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你觉得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4积少成多
(1)读准字音。
(2)理解各句的意思。
(3)读一读背一背。
三、反馈检测
背诵默写古诗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三》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三》,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节“春天的故事”,详细内容为课文《春雨的色彩》、《春天的门》、《柳树姐姐》。
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出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春雨的色彩》,讲解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春雨的色彩春天的门柳树姐姐2. 生字、新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新词。
(2)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个你心中的春天。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欢唱。
同学们穿着漂亮的春装,在校园里尽情地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讲解部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春天,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与同学分享。
《语文百花园三》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百花园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语文园地三”。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天的雨》,诗词鉴赏《登高》,作文指导“写景”,以及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天的雨》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描绘。
2. 通过学习《登高》,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学会写景作文的基本方法。
4. 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鉴赏,作文的写景技巧。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的字词掌握,文章内容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作文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语文百花园三》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鉴赏《登高》: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 作文指导:结合《秋天的雨》和《登高》,讲解写景作文的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5.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象,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语文百花园三》语文园地三2. 板书内容:(1)阅读理解:《秋天的雨》(2)诗词鉴赏:《登高》(3)作文指导:写景(4)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鉴赏《登高》,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以“秋天的景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1)生字词:略(2)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忧愁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秋天的字词、文章理解和诗词鉴赏,但部分学生对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描绘秋天的文章和诗词,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语文《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2、阅读诗歌、“新三字经”,学会积累。
3、通过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修改符号。
1、修改书上的短文,认识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弄清它们的用法。
(1)表示不做删改,保留原文不动。
(2)表示词语或句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表示左右词语互换位置,中间的词语或标点不动。
(4)表示向右移两格,另起一段。
2、让学生试着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短文出现的错误找出下面短文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放学了,都向校门口走去,一把把雨伞撑起来了,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没带雨伞,呆呆的站在那里。
3、拓展与交流。
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紧密围绕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挚的亲情的这个话题,交流心得体会(1)启发谈话。
大家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被一个个人间亲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
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爱是伟大的,他给人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重温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吧!(2)阅读题目和例文,确定交流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是“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
阅读丫丫同学写的一则日记,受到启发,打开思路,并结合课文,想一想这些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⑴审清题意。
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
⑵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⑶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宁宁三人的话,边读边想一想:一个人一生的事迹那么多,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呢?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⑴读了什么?(本单元课文讲述的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
⑵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⑶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宁宁三人的说法,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⑴可以通过写人物的主要事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除此之外,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⑵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⑶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等等。
5.教师: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其他文章是怎样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不妨也照着宁宁的样子,说一说。
6.学生小组中说一说。
7.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同时注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四、布置作业
1.将自己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写下来。
2.把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⑴我打扫了房间。
⑵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温故知新”中的“积少成多”与“阅读平台”部分。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镇静的女主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本单元课文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先来读一首诗,看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二、学习《对酒》
1.学生自由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不吝惜花费很多钱买一把宝刀,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
要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
3.教师介绍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自称鉴潮女侠,清山阴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
翌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评议员、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接办大通学堂,赴浙东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
准备皖浙两地同时起义。
五月二十六田,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绍兴革命行动暴露。
六月初四下午四时,清兵三百余人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
初六日晨就义于绍兴亭口,时年33岁。
所作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4.从这首诗中,你懂得表现了什么?
(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
5.学生熟读成诵。
三、学习《阅读平台》
1.教师:我们从《对酒》一诗中体会到鉴湖女侠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下面,我们来阅读《镇静的女主人》,看看这位女主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按照要求默读文章。
⑴用横线画出描写女主人神态与语言的句子。
⑵思考:你觉得这位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交流反馈。
⑴描写女主人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双目愣愣地直视前方,肌肉微微收缩。
她用一个轻微的手势示意站在后面的男仆来到自己身边,再向他耳语一番。
女主人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她回答道:“因为它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
⑵这位女主人非常镇静,遇到危急情况能从容不追、镇定自若地化险为夷。
有的时候,女人比男人更有胆量……
4.教师: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描写女主人的神态与语言的句子来表现女主人的镇静。
四、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对酒》。
2.根据意思写词语。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个性与性别。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
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
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位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
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盾,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准备习作:写写自己的故事。
2.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⑴(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⑵女主人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她回答:“(因为)它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
⑶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⑷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互相介绍
同桌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列提纲写文章
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出示幻灯片: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
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将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
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
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标准: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畜、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