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储存与养护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1.目的:建立原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材标本储存和养护的操作规程,使其标准化、规范化。
2.范围:本公司生产用原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药材标本。
3.责任:检验员按此规程进行分析操作,计划供应部、质量控制部部长负责监督检查。
4.内容:4.1定义:4.1.1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椋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4.1.2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人;4.1.3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人;4.1.4熔封或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人并防止污染;4.1.5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4.1.6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4.1.7冷处系指2 ~ 10℃;4.1.8常温系指10~30℃。
4.2分类:为了便于分别养护,应将在库药材、饮片按其特性划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等类型。
4.3制定养护计划、方案:4.3.1养护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3.2存放位置:根据留样室和中药材标本室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各种药材、饮片需避光、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不同要求,将药材、饮片置放于适宜的地方。
4.3.3重点养护品种:4.3.3.1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的药材和饮片;4.3.3.2珍贵药材和饮片;4.3.3.3贮存期较长的药材和饮片。
4.3.4养护周期:一般品种3个月,重点品种1个月。
4.5养护:按照养护计划、方案,采用传统及现代养护方法,科学地对在库药材、饮片进行养护,以保证药品质量。
养护方法主要有:4.5.1干燥养护方法:干燥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
4.5.1.1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中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中药等。
中药的仓储管理与养护药品储存是药品离开生产过程处于流通领域所形成的短暂停留。
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量变化,所以药品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药品养护是指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对储存药品进行科学保养与维护的技术工作。
一药品的储存与保管(一)药品储存与养护工作的职责:安全储存,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收发迅速,避免事故。
工作流程:验收合格――交接手续――药品入库――建账――分类储存――出库手续――按批号发货――交接手续――复核。
注意事项:1. 分库要求:按温湿度要求分类储存于相应的库中,冷库(2℃~10℃),阴凉库(20℃以下),常温库(0℃~30℃)。
2. 堆放规定: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
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严禁倒置,怕压药品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
药品应按批号集中堆放,按批号依次或分开堆码、上架。
3.. 药品入库时,应按凭证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和质量验收人员的签章4. 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
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5. 药品出库时,应按发货或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
(二)中药储存的基本原则中药储存的基本原则是分区分类储存。
即熟悉药品质量特性及储存要求,按药品的自然属性分类,按区、库、排、号科学储存。
1. 分区储存:区域的划分要以“安全、方便、节约”为原则,区域可大可小,力求便利业务,便于管理,节省仓容,确保安全。
2. 分类储存:中药分类,可按中药材、饮片、中成药分三类。
其中,中药材可按根和根茎、果实和种子、花、全草、叶、藤木、动物、矿物、菌藻等划分种类。
中成药可按剂型如蜜丸、水丸、散剂、片剂、膏剂、针剂、颗粒剂、胶剂、胶囊剂、酒露剂等划分。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王加文1(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及相关法规要求,熟悉药品仓储业务流程、岗位工作职能要求与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具备从事各类药品储存与养护工作的相关能力。
使学生在进行就业目标定位时目的更加明确;在应聘相关工作岗位时更自信、能力测试时表现自如,提高应聘通过率。
2(课程内容要求课程设计进程与安排表教序学学课题课程内容知识或技能目标号时地点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地位和任务; 教1 概述药品的经营特点2 了解药品含义、药品管理,知道药室及范围;药品含品储存与养护的意义义;药品管理药品药品仓库的种仓库类、设置、布局、教2 的建2 知道对药品仓库的布局与管理经济指标管理、室筑与设备管理管理药品药品的稳定性及了解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熟悉教3 养护入库、在库、出2 药品入库、在库、出库和运输等各室基础库和运输等各环环节的管理知识节的管理原料药的质量学会对原料药的验收与储存保管原料教4 变异、验收与储2 药室存保管散剂的质量变学会对散剂的验收与储存保管教5 散剂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片剂的质量变学会对片剂的验收与储存保管教6 片剂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7 胶囊胶囊剂的质量变学会对胶囊剂的验收与储存保管教剂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8 注射注射剂的质量变学会对的验注射剂收与储存保管教剂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9 水剂水剂类药品的质学会对水剂类药品的验收与储存保教类药量变异、验收与2 管室品储存保管10 糖浆糖浆剂的质量变学会对糖浆剂的验收与储存保管教剂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11 含乙含乙醇药剂的质学会对含乙醇药剂的验收与储存保教醇药量变异、验收与2 管室剂储存保管12 软膏剂、乳软膏剂、乳膏剂、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糊剂教学会对的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体制剂的质量变2 和眼室眼用半固体制剂验收与储存保管异、验收与储存用半保管固体制剂13 栓剂栓剂的质量变学会对的栓剂验收与储存保管教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14 中药中药的质量变学会对的中药验收与储存保管教异、验收与储存2 室保管15 实训药品质量入库验药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药品质量入库验2 一收操作房收操作 16 实训药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药品进行合理储药品保管 2 二房存与保管17 实训药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药品进行合理储药品养护 2 三房存与养护 18 实训药能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对药品出库复药品出库复核 2 四房核操作 3、考核办法或评价指标1)针对教学单元的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平时要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测试和评价。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品贮存与养护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班学时数:54《药品储存与养护》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介绍《药品贮存与养护》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研究药品仓储管理、药品出入库管理、药品温湿度管理、仓库害虫的防治、药品霉变与防治、常见药品储存与养护、中药的储存与养护、特殊管理药品储存与养护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掌握从事药品养护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属于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能力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药品贮存与养护》是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与品储存与养护紧密联系的应用专业课程。
药品储存与养护课程内容以使学生在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药品养护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旨在为药品储存养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药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品储存与养护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药品仓储管理、药品出入库管理、药品温湿度管理、仓库害虫的防治、药品霉变与防治、常见药品储存与养护、中药的储存与养护、特殊管理药品储存与养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企业对药品储存与养护有需求为逻辑起点依照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整合、序化、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药品储存与养护课程准准。
(二)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重点,依照药品储存与养护要求,以企业真实需求为载体设置教学内容。
(三)侧重药品储存养护知识的应用、实践技能训练,贯彻“实用为主,必需、够用和管用为度”的原则,突出重点,避免繁琐的叙述,丰富实践技能知识,强调实用性。
《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药在加工、贮藏、养护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管理规律从而延缓中药质变发生、保证中药质量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是中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课,必修课。
要求掌握影响中药变质的因素、中药变异现象的常见类型及其养护方法;中药的包装和中药入库前后的检查;中药仓库的分类、功能特点与现代仓贮设备;中药养护常用方法和现代养护新技术,常见中药的储存养护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学》实践性比较强,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中药材标本、中药仓库、中药房、药店等仓储设施和挂图、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注重技能培养,力求教、学、做一体,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拓性。
2.课程设计思路第一阶段: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课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外答疑、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启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应用多媒体课件等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实训和见习阶段学生应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总标准—1 ——2 —表2:学习情境1:中药贮养学概论及沿革—3 —学习情境2:第三章中药的质量第四章中药加工第五章中药的包装—4 —学习情境3:第六章中药仓库及其管理—5 —学习情境4 第七章中药的质变现象及影响因素—6 —学习情境5:*第八章中药养护技术—7 —学习情境6:*第九章中药材加工储藏与养护第十章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第十一章中成药的贮藏与养护—8 —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使用教材国家高职高专教材《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王世清主编2.参考教材张西玲主编,《中药养护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版3. 参考书1.《中药材贮藏保管知识》朱圣和主编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网络资源中国植物科学网 /main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1.教学建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建议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运用中药标本、模型、图表等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说课设计摘要:课程说课活动能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情况把握更透彻,经过说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设计思路的把握会更准确、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更合理,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教改思路七方面,对《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储存与养护;课程说课1.课程设置1.1课程性质与定位《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专门研究中药储存养护,防止变质,对库内中药进行科学管理和养护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
内容包括中药仓库基本情况;中药的入库验收、出库管理;中药的库内储存与养护。
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中药仓库保管员、养护员所必需的岗位知识和能力,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水平在中药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储存中药的质量。
该门课程的学习需以中药化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事管理学为基础,才能更好的根据中药化学成分性质、炮制后特征掌握中药的质变规律,才能顺利进行分类储存养护和入库验收工作。
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的认识中药仓库的总体情况,掌握办理中药出入库业务、库内储存与养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办理中药商品出入库的基本技能,具备科学、合理的对库内中药商品进行储存与养护管理的技能,为以后从事中药储存与养护工作打下基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教学设计2.1设计理念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提高岗位职业素养为核心;以理论够用,实践够硬为原则;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来设计整门课程。
2.2设计思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做到教学练一体化,辅以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载体,保证教学效果。
《中药储存与养护》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仓库管理、中药入库验收、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与影响因素、中药储存的基本要求、中药养护方法与技术、各类中药储存与养护、中药出库管理、中药仓储养护综合实训项目等内容。
通过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中药入库验收、贮存、在库养护、出库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今后中药流通领域的中药仓储养护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1:《中药储存与养护》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针对中药行业和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特点,根据中药流通领域的中药入库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岗位需要,参照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以易变质的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仓储养护为重点,按照中药传统养护技术与现代养护技术相结合原则实施课程设计。
同时,以易变质的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仓储养护等典型工作设置综合实训项目,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入库验收、储存、在库养护、出库复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易变质中药储存与养护要点,能够根据中药入库验收、在库储存与养护、出库复核等过程的相关要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自觉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与用药合法权益。
1.专业能力(1)知识能力。
使学生明确中药仓储养护在药品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掌握中药入库验收、贮存、在库养护、出库复核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常见变易现象,易变质中药的保管养护方法,熟悉引起中药变质现象的原因。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中药仓储养护方面具备一定的分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适应中药仓储养护要求的合格人才。
(2)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入库质量验收、贮存、在库养护、出库复核等环节工作能力,能正确运用所学的中药质量验收、储存养护、出库复核知识应用于中药仓储养护实际工作,利用中药验收、储存养护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中药仓储养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编码:340007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部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规定课时:48一、前言1.课程性质《药品与储存与养护技术》在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专业各个课程中2.课程定位《药品与储存与养护技术》在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专业各个课程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药品验收、日常养护及出库、常见药品及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养护等内容。
3.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药品储存与养护的意义、具体要求、基本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借助与上海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理实一体的培养方式。
以行业动态标准,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检验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开发具有专业特点的教材、课件、案例库、实训项目、等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药品分类储存管理,熟悉药品类别,掌握药品入库验收的方法和原则,掌握药品出入库的方法和原则。
2.了解真菌的种类,熟悉真菌对药品的危害性,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掌握药品变质的现象和原因,掌握易变质药品的保管养护方法。
4.熟悉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掌握温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掌握药品分类储存的方法、药品质量变化的因素及储存因素。
5.掌握特殊药品的概念和分类方法,特殊药品储存和保管要求。
(二)技能目标掌握从事药品储存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重点掌握药品入库、出库技能,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技能,真菌、害虫的防治技能,常见药品的养护技能等。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1.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药品经营、管理、养护岗位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
2.熟悉药品养护的概念、意义、基本任务,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第一列根据课程性质可以为,教学单元、学习情境等)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徐世义主编:《药品储存与养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第1版。
《药品储存与养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7建议课时数:30学分:2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中药学等专业先修课程: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品市场营销学等一、课程性质与功能《药品储存与养护》是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具备从事各类药品储存与养护相关工作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
本课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药品保管技术和影响药品储藏质量及其养护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主要侧重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的应用、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及相关法规要求,熟悉药品仓储业务流程、岗位工作职能要求与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使学生在进行就业目标定位时目的更加明确,在应聘相关工作岗位时更自信、能力测试时表现自如,提高应聘通过率。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医药产业,为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药品储存、养护、检验等工作。
掌握影响药品变质的因素、药品变异现象的常见类型及其养护方法;药品的包装和中药入库前后的检查;药品仓库的分类、功能特点与现代仓贮设备;药品养护常用方法和现代养护新技术,常见中、西药的储存养护等内容。
能胜任仓库管理员、药品检验员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具备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仓管、检验等技术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市场开发、药品营销、零售服务、储存养护、经营管理等职业技术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两大就业岗位群(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岗位群、药品仓库储存养护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药品质量与其储存养护有着很大的关系。
影响药品质量的外界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日光、空气、时间、微生物、包装容器等。
这些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往往是相互的,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或交叉进行。
加速药品的破坏,使其变质、失效。
另外,药品的储存条件不适宜。
保管方法不适当也是药品变质的重要原因。
只有全面了解药品变质的原因,才能积极创造条件,选择科学的储存养护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 药品储存基本要求1.1药品仓库的建筑与管理1.1.1药品仓库的种类及要求:医院应根据药品储存及经营需要设置门诊药房、中药房、中心药房、药库。
药品仓库应具备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适宜的仓库条件,保证药品质量。
1.1.2药品仓库的设置:一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和区级(含区级)以上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根据药品储存需要设置常温库(温度为0~3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冷藏库或冷柜、冰箱(温度为2-1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这就需要各级医疗单位购置必要的调控设备,从而实行整体式控温控湿储存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其他药品使用单位应根据药品储存要求。
采取能达到药品储存条件的相应的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对药品的储存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该说明的要求储存药品。
1.1.3药品仓库的布局:药品仓库的面积应与医疗用药量的需要相适应。
仓库应采取分区或色标管理。
色标统一标准为:待验区、退货区为黄色,合格区为绿色,不合格区为红色。
库存药品应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
按区、排、号进行科学储存,做到以下几点:(1)“六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性能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品种与其他药品分开,新药、贵重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配置的制剂与外购药品分开。
(2)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专库或专柜存放。
药物的储存与养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药物的储存与养护》高职高专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一门专业课必修课程,也可作为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介绍了药物的仓储管理、药物养护基础知识、仓库的温湿度管理、仓库害虫的防治、药物的霉变与防治、药物的储存与养护、中药的储存与养护、特殊管理药物的储存养护等,使学生在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药物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直接从事药物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