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有关知识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
2.把握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 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
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
试想一个心地如此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 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 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 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 重。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为 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
刻。
5.通过婆媳的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 果。 【提示】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 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 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 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 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 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 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 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 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脉络梳理 。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
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 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