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与普通话
- 格式:rtf
- 大小:184.42 KB
- 文档页数:7
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普通话与东北话区别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
其差别虽然细微
,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
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
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东北话的特点:
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
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地人很
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味”
来。
东北话中融入了众多的满语词汇,以及其他土著民族语言、朝、日和俄语词汇。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
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
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
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东北话富有亲和力,并且幽默,广泛使用在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中。
中国大批喜剧演员用东北话作为表演语言。
本文作者:笑笑笑不停。
排名第十:东北话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而且东北话从发音上就能体现出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
但是东北话因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连话,沈阳话等等,最标准的东北话还是在铁岭朝阳一带,而且东北话有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让外地人很难听懂,但是这样的字词在东北话里并不长使用。
所以东北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十位,难懂指数2,上口指数9排名第九:天津话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
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所以天津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九位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排名第八:山东话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说话发音和东北的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
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长了就会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通过这浓厚的山东味体现出来,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得也都是山东话啊!山东话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第七:四川话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排名第六:长沙方言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而且《红楼梦》里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语境。
xx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东北方言在当今这个社会,可真是越来越流行了。
从前正宗的东北土话,现在也算是被带上了大雅之堂。
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东北方言还是有它独特的一面,跟普通话相比,这区别与联系也必定是不少啊。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由于从前的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
说起东北的方言可得先介绍一下它的历史形成。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当地个民族语言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而且东北话中融入了众多的满语词汇,以及其他土著民族语言、朝、日和俄语词汇。
也正是因为融入了多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使东北方言成为了多元文化的结晶。
东北方言有的是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
比如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但和普通话不同的是,一部分的东北方言是来自正字误读。
因为在从前,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并不同步,再加上传输手段的落后,造成了一系列的差异,致使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方言。
就比如说,“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同时,在词汇方面,东北人也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而且在东北话中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说,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中程度副词的异同摘要: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之一,与普通话的差别甚小,随着语言的推广普及,东北方言被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很难察觉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因此,将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贼一、东北方言中程度表达在东北方言中对程度的表达有各种形式:第一,东北方言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丰富的词缀,用词缀表示程度是东北方言表程度的方式之一,比如“形容词或名词+啦吧唧”表示轻微程度及贬义,如“你那衣服埋啦吧唧。
这个人看起来傻啦吧唧。
”;“形容词+喽嗖”表示贬义,如“便宜喽嗖、贱薄喽嗖”等,第二,东北方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或结构也用来表示程度,比如“老......了”表示程度很深,如“今天老冷了。
这件衣服显得你老胖了。
”;第三,东北方言中还有专门表示程度的词语,比如“诚”(你的脸色诚不好了。
最近我诚地累了);“贼”(这苹果贼甜。
你这么穿贼不好看)等,最后,东北方言中还用拟声词来表示程度,如“嘎嘎”(嘎嘎酸、嘎嘎难吃);“杠杠”(杠杠硬、杠杠好)等。
二、程度副词“老、贼”的分析(一)语法功能分析1.“老”的语法功能“老”+被修饰成分作谓语的用法在东北方言中最为常见,使用频率最高。
例:①我觉得你老废物了,干啥啥不行。
②人家家里条件老好了,根本相不中你。
③刘四老爱凑热闹了,哪儿有事都有他。
“老”+被修饰成分作补语在东北方言中也十分常见。
例:①旭日阳刚虽然没学过唱歌,但人家的歌唱得老好了。
②小偷跑得那老快,你能追上吗?③你当着这么多人面说我,给我整得老没面子了需要注意的是,“老”作补语时,被修饰成分只能是单个动词、述宾短语、状中短语以及形容词。
2.“贼”的语法功能贼”作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在句中经常作状语,例:①丫丫贼小气,连一块钱都不借,更别说一百块钱了。
②我贼喜欢这丫头。
③这小孩儿贼招人稀罕!“贼”除了作状语以外,还可以和被修饰成分作谓语,如:“他贼笨。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着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北方人形容特爽的方言北方人形容特爽的方言方言是汉语语言族中的一大特色,区别于国家统一语言的普通话,方言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口音和词汇。
在北方地区,有许多方言被广泛使用,其中一些特爽的方言更是深受北方人喜爱和推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北方人形容特爽的方言。
一、东北话东北话是指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的方言,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因为地处寒冷的北方,东北人的性格豁达开朗,直爽霸气,在他们的方言里,很多语言都带有随心所欲的强烈感情色彩。
比如“嘞”,“检”,“养你狗”,“鸡蛋里挑骨头”的奇特用法,都是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让人一听就觉得相当过瘾,所以在北方,东北话是最受欢迎的方言之一。
二、山西话山西话是指中国山西省方言,位于黄河流域北部,是华北的重要地区。
山西人刚直豁达,而他们的方言也同样显出了这种性格特征。
山西话比较慢热,但却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在方言词汇的使用上,几乎没有规矩可遵,只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就能让人感到有一种说得爽快的感觉。
在山西话中,“马马虎虎”,“呕檐乱石”,“鸟语花香”的用法非常典型,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特征。
三、河南话河南话是指中国河南省方言,位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河南话较为严肃,但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动词的使用上,非常生动活泼。
河南人喜欢通过方言来表示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方言的一大魅力所在。
在河南话中,“花里胡哨”,“咽不下这口气”,“干一辈子苦力”的用法都非常流行,让人感到一种亲切音感。
四、陕西话陕西话是指中国陕西省方言,位于关中平原,是华北西部的主要地区。
陕西话具有浓郁的古代贵族文化气息,尤其是在方言用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陕西话特别喜欢把词语缩短,以便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
陕西话中,“不闻不问”,“泪流满面”,“调头就走”的用法,都能够让人觉得十分有情感色彩和时代气息。
以上就是四种北方人形容特爽的方言。
方言无论在多大的程度上体现,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今天,也需要我们去珍视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之一。
浅谈黑龙江方言语音和普通话的区别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封闭,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东北方言中的黑龙江方言,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的豪放、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本文语音方面阐述了黑龙江方言的特点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揭示了两者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黑龙江方言;声母;韵母;分区;语音系统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特定汉语。
因为地域接壤的关系,除了北京话以外,东北方言是和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东北方言中,黑龙江的方言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觉得黑龙江好像没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话语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几个方面,尤其在声调方面的差异最大。
一、声母方面①鼻化现象:普通话中以a、o、e开头的开口呼零声母字,黑龙江方言大都在前面加上声母[n],如“棉袄”读成mián nǎo,“饿”读成nè,“安排”读成nān pái,“鹅”读成né,“挨着”读成nāi zhe,“真矮”读成真nǎi,“熬夜”读成náo yè,“熬菜”读成nāo cài,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俺们”ǎn men,本属北方方言,但在东北老乡的口语中却变成了mǔmen,可谓方言中的方言了。
这是发音时在韵母前加上了鼻音[m]。
②普通话中的r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大部分经常被读成l\\y。
如:吵嚷(rǎnɡ)东读成吵嚷(yǎnɡ)、闷热(rè)读成闷热(y è)、扔掉(rēng)“读为扔掉(lēnɡ),花蕊(rǔi)读成花蕊(lǔi);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 én)就读人民(yín)。
浅析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作者:刁云龙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8期摘要:对于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本文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统计,对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进行了比较,对二者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性进行了考察,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比分析两种方言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存在的差异,语音部分,从声韵调系统、轻声变调和儿化以及异读的情况进行比较,结合目前方言学界的不同观点,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东北方言;普通话;语音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交流的常用工具。
它像一朵温馨柔美的花儿静静地开在心灵的空间,暗暗地吐露着芬芳。
而不得不说,我们的普通话在这魅力无比的语言中独领风骚。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
我出生在河南,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
身边亲戚朋友有很多的东北人,说着地道的东北话。
自小我就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
虽然,因为语言环境的原因,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河南话和普通话。
但是深受身边亲朋的影响,耳濡目染的也能说一口不太标准的东北话。
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东北方言也属于北方方言。
鉴于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差异较明显,而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看起来较小。
东北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它与普通话的差异很小,而且东北话又具有独特的流行因素,为此东北话能够通过小品等艺术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
这里先来交代一下北方方言和东北方言的关系。
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
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
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
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
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研究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直爽的特点,缺少南方人的圆润,北京人的温柔。
东北方言不讲平仄,在运用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这就有了游猎民族驰骋林海与种田农民固守田园的差异。
东北方言的误读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
“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地域特点词汇方面,东北人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东北话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
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
东北话在词汇方面的另一特点是作为量词"个"在很多场合都可用,以致我在小学考试时,填量词的空都填"个"错的几率就很少,这一点不同于非官话方言。
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普通话与东北话区别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
其差别虽然细微
,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
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
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东北话的特点:
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
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
地人很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味”
来。
东北话中融入了众多的满语词汇,以及其他土著民族语言、朝、日和俄语词汇。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
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
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
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东北话富有亲和力,并且幽默,广泛使用在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中。
中国大批喜剧演员用东北话作为表演语言。
本文作者:笑笑笑不停。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东北方言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方言。
东北水广、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方言在我国方言中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普通话是我国的国家语言,是全国人民所共同使用的标准语。
下面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一、语音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有着独特的音系,其中发音比较清朗,声音浑厚,发音口型大等特点。
比如说,东北方言的“ㄣ”音、舌尖音、“寻齿音”在普通话中都没有。
而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其音系相对比较规范,除了“卷舌音”在某些地方的发音上稍有不同外,基本上各个音都是标准清晰的。
二、语法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的语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一些主语并没有出现,如“我去打球”在东北地区中就变成了“去打球”。
而在普通话中则需要完整的主语和谓语才能成句。
此外,在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上,东北方言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比如,“去”这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可以表示将要去,但在普通话中更倾向于表示已经去了。
三、词汇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表达方式。
比如,在东北方言中“你”经常被称为“老子”、“老兄”等词汇,“吃饭”则被称为“打饭”等。
普通话则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在用词上与地方方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你”一般都被称为“你”,“吃饭”则是“吃饭”。
四、习惯方面的差异习惯方面也是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喜欢使用一些俚语、口头禅,这些表达方式在普通话中则显得造作。
另外,在称呼上东北方言中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嘎子”、“老头子”、“丫头子”等,而普通话则遵循着规范的称呼方式,如“先生”、“女士”等。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是我国方言与国家语言的地位所在。
我们需要在使用语言时灵活运用,注重规范化,以更好地完成交流与沟通。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班级:[播音一班]学生姓名:[**]学生考号:[N3110720143]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23年5月6日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交流的常用工具。
它像一朵温馨柔美的花儿静静地开在心灵的空间,暗暗地吐露着芬芳。
而不得不说,我们的普通话在这魅力无比的语言中独领风骚。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
我来自北方,来自美丽的黑龙江,我的家乡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
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
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
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
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
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
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在语音上来分析一下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异之处。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在于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而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都清脆、响亮。
普通话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
而北方方言则可能忽略了普通话中得一些细节。
1.比如有些时候会不注意平仄舌的发声,例如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询问别人你吃(chi)饭了么而被说成你吃(ci)饭了么。
2.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
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量词的差异类型举例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使用人口数量最多-- 占汉族人口的72.4%,且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九江至镇江的沿江地带和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南西部、广西北部等地区。
[1]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拥有众多的相似之处。
在这方面,同形异义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语音形式和汉字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一样的词。
[2]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形异义词所包含的词汇数量多、范围广、且内涵丰富,更能体现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亲疏远近关系。
本文拟从量词角度对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现象进行揭示与探究。
北方方言语料均来自《汉语方言大词典》[3] ,普通话语料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4] 。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现象在量词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范围有重合、意义范围完全不同、语法性质不同等方面,下面分别举例介绍。
一、意义范围有重合有一定数量的量词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具有相同的量词解释,即意义范围上有重合之处。
但除了相同的量词解释以外,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解释,关于量词的义项数量不尽相同。
根据这种情况,以普通话的义项解释为基准,可将意义范围有重合的这一类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意义范围有重合,且北方方言比普通话义项多属于这种情况的量词有:匹、块、角、顶、股、封、根、管等。
举例如下:【块】北方方言:A指电影、戏曲等的场;部;出。
①冀鲁官话。
山东淄博看了两〜电影丨看了一〜戏。
②胶辽官话。
山东青岛、长岛、诸城一〜电影丨一〜戏。
B条。
①中原官话。
山东东明。
河南新安。
②晋语。
河南辉县。
C截;段。
冀鲁官话。
山东济南甘蔗。
D张。
①冀鲁官话。
山东济南 -------------------------------- 纸。
E回;件。
①冀鲁官话。
山东。
董均伦《穷神》:"我听俺老的说,在老一辈,有这么一〜事。
"普通话:①量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香皂|三〜手表| 一〜桌布|一〜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