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氨
- 格式:doc
- 大小:661.99 KB
- 文档页数:14
室内环境空气中氨的污染及防治方法常云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装修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之而来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在2002 年颁布并实施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给出了氨的标准值为2.0mg/m3。
表明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和有关政府部门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探讨室内环境空气中氨的污染, 并提出了防治室内氨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室内环境氨污染防治措施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负担,也给社会、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巨大经济损失。
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室内污染的受害者,所以室内空气质量不仅是环境专家们研讨的焦点,也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其中氨污染源对人体带来危害尤为突出。
下面主要叙述氨污染及控制。
1室内氨污染的由来1.1一般建筑室内氨气污染来源有三种类型:①室内排水管道室内排水管存水弯处蓄水不足而不能封闭下水系统中气体的上升排逸,有时排水系统底部污水汇集处的各类气体(包括氨气)甚至化粪池的沼气可能经该下水通道逸散到室内,污染建筑中的空气。
应该在室内下水口安装有足够深度的存水弯管,使弯管的蓄水将排水系统的气体与室内隔绝,形成封闭体系。
②室内装修材料家具涂饰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但该类氨污染仅限表面且释放期较快,在流通的空气中约卜3个月左右消失,不会在室内空气中长期积存,对人体危害小。
另外,人造板材在压制成型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粘合剂,这些粘合剂主要是甲醛和尿素加工聚合而成,它们在室温下除释放出甲醛外,还同时释放出氨气。
③混凝土外加剂常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防冻剂、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都含氨类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但国家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物氨的测定影响因素探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中规定用GB /T 18204.2中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氨浓度。
原理为空气中的氨被稀硫酸吸收,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条件下,与水杨酸生成蓝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本文从如下几个因素来探讨:一、关于用超纯水代替无氨水的可行性。
此检测方法所用水应为无氨蒸馏水。
无氨蒸馏水制备繁琐、耗时、产量低。
往往制备好几天,只能用一天。
超纯水机内装二级反渗透膜、超滤膜、紫外杀菌等配件,生产的超纯水电阻率达18mΩ,纯度高,可达到实验室二级纯水的要求,理论上能满足临用即制,非常快速方便。
按标准要求,用无氨蒸馏水配制标液及各试剂测得的标准曲线数值:按标准要求,用超纯水机生产的超纯水配制标液及各试剂测得的标准曲线数值:通过试验数据可以得出,用无氨蒸馏水和超纯水机生产的超纯水,所得出的标准曲线斜率都在0.081±0.003 ABS/us之间,满足规范的要求。
GB/T 18204.25-2000 3试剂与材料中规定,实验用水必须用无氨水,此标准已作废,被GB/T 18204.2-2014第8章代替,为现行有效标准。
GB/T 18204.2-20148.1.2.4中给出了无氨蒸馏水的制备方法,没有直接说明实验用水必须用无氨蒸馏水,结合本试验的结果,超纯水代替无氨蒸馏水是可行的。
二、关于实验室空白问题空白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方法的检出限及灵敏度,应尽量降低实验室空白值。
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空白值常有偏高的现象。
下面分别对所有配制试剂的放置时间,以及是否通风分别做空白及标准曲线。
试剂当天配制,窗、通风装置状态不同下的测试:经分析,室内装修材料使用的板材制品,有的含有脲醛树脂粘合剂,在室温条件下,缓慢释放氨,进入室内空气中,实验过程中进入试液体中,对空白以及斜率造成影响。
配制试剂关窗、关闭通风装置状态下保存,测试时开窗、开通风装置的测试:可以看出,随着试剂的保存时间增加,实验室空气以及斜率会相应的增加。
大气环境中氨挥发特性与控制研究近年来,氨气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由于氨气挥发特性的复杂性,导致其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和控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氨挥发的特性。
氨的挥发性主要由其溶解度、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而在气相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氨的挥发速度更快。
此外,气流速度的增加也会促进氨气的挥发。
因此,在大气环境中,氨的挥发速度与湿度和气流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氨挥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氨气挥发后会迅速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并与空气中的其它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硫酸、硝酸等。
这些二次污染物不仅会加剧大气酸化的程度,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氨气挥发还可能导致气味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针对氨挥发特性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控制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探索降低氨挥发的技术和手段。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流域管理措施、环境容器改造、化学物质添加等。
通过调整土壤pH值、增加植被覆盖、减少肥料使用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氨的挥发。
此外,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硫酸铵等,可以与氨反应生成难挥发的氨盐,从而降低氨的挥发速度。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减少氨的排放量。
目前,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干法吸附、湿法吸收等。
干法吸附通过固定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氨分子,然后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实现氨的回收利用。
湿法吸收则是将氨气与溶液接触,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吸收将氨气去除。
这些废气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氨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此外,大气环境中氨挥发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气候变化将对氨气挥发速度和迁移路径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环境中的氨排放和沉降特征。
因此,未来的研究还需加强对气候变化与氨挥发之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附录 I(标准的附录)环境氨气浓度测定方法I1 测定条件测定在实验动物设施正常运行状态且饲育动物密度符合有关标准下进行,垫料更换符合时限要求。
I2 测定方法I2.1实验动物设施环境中NH3浓度检测应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
其原理是:氨与纳氏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作用产生黄色,比色定量。
此法检测灵敏度为2μg/10 ml。
I2.2 检测仪器I2.2.1 检测仪器为大型气泡吸收管,空气采样机,流量计(0.2~1.0 L/min),具塞比色管(10 ml),分光光度计。
I2.2.2 检测仪器应定期检定。
I2.3 检测方法I2.3.1 检测试剂吸收液:0.5 mol/L H2SO4溶液纳氏试剂:称取17 g HgCl2溶于300 ml蒸馏水中,另将35 g KI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将HgCl2溶液滴入KI溶液直至形成红色不溶物沉淀出现为止。
然后加入600 ml 20%NaOH溶液及剩余的HgCl2溶液。
将试剂贮存于另一个棕色瓶内,放置暗处数日。
取出上清液放于另一个棕色瓶内,塞好橡皮塞备用。
标准溶液:称取3.879 g (NH4)2SO4(80℃干燥1 h),用少量吸收液溶解,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 ml含0.1 mgNH3贮备液。
量取贮备液20 ml移入1000 ml容量瓶,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配成1 ml含0.02 m gNH3的标准溶液备用。
2.3.2 样品采集,应用装有5 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安装在空气采样器上,以0.5l/min速度在笼具中央位置抽取5 L被检气体样品。
I3 分析步骤采样结束后,从采样管中取1 ml样品溶液,置于试管中,加4 ml吸收液,同时按(表I1)配制标准色列,绘制标准曲线。
表I1 氨标准色列管的配制管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0.5mol/(NH4)2SO4(ml) 5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纳氏试剂(ml)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氨含量(mg)0 0.004 0.0080.0120.0160.02 0.0240.028 0.032 0.0360.04 吸光度(A)向样品管中加入0.5 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5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500 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A)值,从标准曲线表中查出相对应的氨含量。
室内环境氨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室内环境氨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室内环境氨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阐明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 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检测范围正不断扩大,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检测结果反映了产品质量,其真实性和检测水平直接相关。
那么如何判断检测水平的高低呢?作为经典的误差理论发展和完善的产物——测量不确定度,因其更为科学实用,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充分考虑目前国际上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各方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关注,以及测量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响,在认可体系的运行中给予测量不确定度以足够的重视,要求检测试验室必须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
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复杂程度变化很大,但其总体流程基本不变。
现就室内环境氨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为例,阐明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流程。
2.评定流程本次不确定度评定仅分析室内检测部分,不包含现场采样过程。
本实验室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3型分光光度仪进行空气中含氨量的测定。
某次实验的5次测定结果分别是(单位:μg):2.445,2.462,2.433,2.445,2.417。
现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1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用723型分光光度仪测定空气中氨含量的原理以及考虑到以下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1、通过反复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按统计方法计算出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2、用化学方法配制标准氨样产生的不确定度;3、用标准氨样拟合校正曲线时产生的不确定度;4、仪器测定结果漂移引起的不确定度,得出以下数学模型:y = x +δ1+δ2+δ3+δ4式中:y =表示空气中氨含量;x =测量值;δ1=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δ2=表示标准氨样的配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δ3=表示拟合曲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δ4=表示仪器测定结果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检验依据HJ 534-2009 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2.主要仪器和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分析步骤参考HJ 534-2009 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4.验证结果4.1 校准曲线及线性范围比色条件:10mm 比色皿,以纯水做参比,697nm 比色,曲线如下:管 号 0 1 2 3 4 5 6 氨标准溶液(mL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氨含量(μg ) 0.0 2.0 4.0 6.0 8.0 10.0 12.0 吸光度A s 0.025 0.18 0.338 0.495 0.668 0.825 0.988 吸光度A s -A 00.0000.1550.3130.470.6430.80.963回归方程:y=0.0805x-0.0054,R=0.9999 4.2 检出限在11个空白样品中加入0.5μg 的标准溶液,按照步骤3测定该加标空白溶液进行分析,按HJ168-2010规定MDL=S t n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注:ndV c x;x —氨的含量,μg ;V nd —所采气样标准状态体积,25L ;c —氨的浓度,mg/m 3 4.3 精密度准备2个浓度水平的氨样品,按照步骤3测定,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4.4 准确度测定两个不同浓度的实际样品,按照步骤3测定,分别做6次加标回收实验,计算出样品含量、平均值,加标回收率,结果如下:5.结论5.1检出限测定结论标准要求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5L时,氨的检出限为0.004mg/m3。
本法在相同条件下检出限为0.004mg/m3,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5.2 精密度测定结论2个浓度水平样品,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和3%,标准要求相对标准偏差为5%,验证结果符合方法要求。
作业环境氨浓度检测制度一、检测设备:1、报警仪1.1罐区和液氨输送泵区、氨制冷机器间和设备间、调节站间、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
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1.2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设置在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并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
1.3、氨制冷机房、充装间、用氨生产车间的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联锁,事故排风按钮设置在机房门外侧或控制室并保证排风机的可靠供电。
事故排风机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1.4、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应委托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校验。
校验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应检定合格。
检定报告存档备查。
2、视频监控液氨场所应设置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3、信号传输泄漏报警与视频监控报警等信号应传输至本单位的控制室,安全监控信号应满足异地调用需要。
4、通风装置4.1制冷机房日常运行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通风量应通过计算确定,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3次\h。
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日常排风装置。
4.2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事故排风量应按183m3\(m2.h)进行计算确定,且最小排风量不应小于34000m3\h。
4.3氨制冷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必须选用防爆型,排风口应位于侧墙高处或屋顶。
5、风向标涉氨制冷企业内必须安设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厂职工和附近范围(500m)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
6、液氨罐区围堰液氨储罐或储罐组,其四周应设置不燃烧封闭体围堰。
7、水喷淋系统7.1在机房储氨罐,及相关重点部位上方宜设置水喷淋保护系统,当发生泄漏时,打开喷头稀释事故漏氨。
7.2应选用开式喷头,开式喷头保护面积按贮氨器占地面积确定。
7.3开式喷头的水源可由厂区消防给水系统供给,操作可为手动。
也可设置为氨气自动报警与水幕联动,液氨一旦泄漏,(达到设定浓度)报警仪联动发出信号水喷淋(水幕)自动打开稀释事故漏氨,防止液氨外泄。
家禽养殖中的环境氨气排放控制在家禽养殖中,环境氨气的排放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环境氨气的排放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家禽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有效控制环境氨气的排放,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养殖发展和促进家禽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环境氨气的来源和危害家禽养殖中产生氨气的主要来源是禽畜排泄物和饲料消化过程中的氮物质。
禽畜排泄物中的蛋白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气,而饲料中的氮物质也会在家禽的消化过程中转化为氨气。
这些氨气会从粪便、尿液和粉尘等形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环境氨气的排放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氨气对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空气中氨气浓度升高,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氨气还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氨水溶液,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氨气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结合形成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产生负面影响。
二、环境氨气排放控制技术为了控制家禽养殖中的环境氨气排放,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和饮水管理是减少氨气排放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配置饲料和添加适量的酸性添加剂,可以减少家禽对蛋白质的过度消化,从而减少氨气的产生。
2. 粪污处理和利用:合理处理家禽粪污是有效控制氨气排放的关键环节。
采用科学合理的粪便处理技术,如固态发酵、沼气池发酵等,可以有效降低粪便中的氨气产生量。
此外,还可以将处理后的粪便用于农业生产或生物能源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3. 通风换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合理的通风换气系统设计可以有效控制氨气在养殖场内的积聚和扩散。
通过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和通风口,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和循环,降低氨气浓度,改善养殖环境。
4. 废气收集和处理:对于氨气浓度较高的养殖场,可以采用废气收集和处理技术。
通过收集和处理废气中的氨气,可以减少氨气的排放量,并利用氨气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
5. 技术改进和创新: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引入新的环保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环境氨气排放的控制效果和治理能力。
氨气环境质量标准
氨气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对氨气在环境中的浓度进行限制的标准。
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农业活动。
高浓度的氨气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制定氨气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氨气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氨气环境质量标准:
1. 室外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氨气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1小时平均值为14μg/m³,24小时平均值为4μg/m³。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中氨气的质量标准为:8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0.1mg/m³。
3. 水质标准: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中氨气的质量标准为:不超过0.15mg/L。
以上标准仅为中国大陆地区的部分氨气环境质量标准,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此外,不同领域和不同应用环境下对氨气的质量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食品行业和医疗行业等。
需要注意的是,氨气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考虑制定的,遵守这些标准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氨排放控制措施以氨排放控制措施为标题,探讨如何有效减少氨气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第一部分:引言氨气作为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其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氨气的排放。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氨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1. 增加氨气净化装置: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安装氨气净化装置,如氨气吸附剂、催化剂和活性炭等,用于捕捉和吸附氨气,从而减少氨气的排放。
2. 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氨气的生成和排放。
例如,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以降低氨气生成的量。
3.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氨气排放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氨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第三部分:农业源氨排放控制措施1. 合理施肥:合理控制农田施肥量,避免过量的氮肥使用,减少氨气的释放。
可采用科学施肥技术,如分层施肥、秸秆还田等,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气的生成和排放。
2. 改进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如合理设计和使用粪污处理设施,控制废弃物的堆积和露天存放,减少氨气的挥发和扩散。
3. 推广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等,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氨气的排放。
第四部分:生活源氨排放控制措施1. 加强垃圾处理:改善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减少垃圾中有机物的腐烂和产生氨气的过程,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和厌氧发酵技术等。
2. 室内通风和空气净化:加强室内通风设施的改善,增加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有效降低室内氨气浓度,减少人体暴露于高浓度氨气的时间和风险。
3. 减少个人使用氨气产品:鼓励公众减少使用含氨气的产品,如清洁剂、洗涤剂等,以减少氨气的释放和室内污染。
第五部分:总结有效控制氨气排放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工业、农业和生活源氨排放控制措施的实施是降低氨气排放的关键。
大气环境中氨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气环境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其中氨排放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常常来自农业、工业和废弃物处理。
虽然它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但过度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氨气排放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中,尤其是畜牧业,是氨气主要的来源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畜禽的粪便和尿液中会产生大量氨气,这会引起周围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氨气的释放。
而在工业领域,氨气的排放来自于化工厂、炼油厂和冶金厂。
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垃圾填埋场也是氨气的重要来源。
氨气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在大气中,氨气与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相互作用,产生细颗粒物和臭氧。
这些化合物能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氨气环境中,还可能引发肺癌等严重疾病。
为了减少氨气排放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氨气的控制技术。
其中一种常见的技术是氨气脱硫。
该技术通过将氨气与吸收剂接触,使氨气被吸收剂吸附,并转变为硫酸铵。
此过程中需要合适的反应温度和pH值来保证吸附效果。
氨气脱硫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氨气的排放,还可以回收和利用氨气产生的硫酸铵。
除了氨气脱硫技术,科学家们也研究了其他控制技术,如生物滤床和催化氧化。
生物滤床是利用微生物将氨气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在生物滤床中,微生物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气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转变为氮气。
这种技术无需添加任何化学吸收剂,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催化氧化技术则利用催化剂促进氨气的氧化过程。
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氨气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和水。
这种技术需要高质量的催化剂,并对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
催化氧化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氨气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尽管氨气排放控制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成本较高,对生产厂家和农民来说是一大负担。
作业环境氨浓度检测制度1. 引言哎,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不算轻松的话题——氨浓度检测。
这可不是个儿戏,毕竟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可真不能小觑。
它就像那隐藏在角落里的“隐形杀手”,不注意的话可就会让我们措手不及。
所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检测制度,简直是为我们的安全加了一把锁。
今天,我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听得轻松,也能学到点东西。
2. 氨的来源及危害2.1 氨的来源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氨是从哪儿来的。
简单说,它一般是由化肥、动物粪便、以及某些工业过程释放出来的。
比如说,农田里施肥的时候,那个味道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微风一吹,直接钻进鼻子里,让人直打喷嚏。
还有那些工厂,特别是化工厂,常常因为生产需要而释放氨气,真是个大麻烦。
2.2 氨的危害氨的危害可大了!短期接触高浓度的氨气,咳咳,轻则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重则让人窒息,真是“久闻不知香”。
而长期接触呢?那可就有点可怕了,可能导致肺部疾病,甚至影响到我们心脑血管的健康。
所以,想要避免这种“伤害”,咱们就得严抓氨浓度检测。
3. 检测制度的建立3.1 检测频率那么,怎么才能确保氨浓度不会超过安全值呢?首先,检测频率得定好!一般来说,工作环境的氨浓度最好是每天检测一次,像打卡一样,不然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如果是高风险的地方,咱们还得加密检测,甚至是每小时检测一次,毕竟“安全第一,麻烦第二”。
3.2 检测方法接下来,咱们得选好检测的方法。
市面上有很多种氨气检测仪,像是便携式的、固定式的,大家根据需要来选择。
不过,记得定期校准哦,别等到真出问题了才发现仪器不灵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啊,咱们的检测结果要记录下来,形成档案,这样才能方便日后的查阅和分析。
4. 人员培训4.1 培训内容别忘了,检测工作可是需要专业技能的。
咱们得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氨的危害,掌握检测的方法,以及应急处理的措施。
像这样的培训最好一年进行一次,保持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氨气浓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估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环境空气氨气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的含义和影响1.1 什么是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环境空气氨气浓度是指空气中氨气的含量,通常以微克每立方米(μg/m³)或毫克每立方米(mg/m³)为单位进行表达。
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污染物,来自于农业排放、工业生产、废水处理等多个方面。
1.2 环境空气氨气浓度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高浓度的氨气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对植物生长和水体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氨气浓度限值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意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政府部门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需要而制定的标准,其中包括了多种污染物的限值要求。
而在其中,氨气浓度也是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氨气浓度的限值要求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氨气浓度的限值要求为:一次浓度的限值为1小时35μg/m³,24小时平均值的限值为24小时160μg/m³,年均值的限值为40μg/m³。
3. 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监测和控制措施3.1 监测手段和方法目前,对环境空气氨气浓度的监测主要通过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在线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气采样、化验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氨气浓度数据。
3.2 控制措施和管理建议为了降低环境空气氨气浓度,可以采取合理的工业排放控制、农业废气处理、环境管理与规划等多种措施,以保障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环境空气氨气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氨气浓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氨区的概念氨区是指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适宜氨合成的地区,也是指氨合成可能起到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地方。
氨是一种含有氮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农业肥料、工业原料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氨区主要分布在世界上一些特定的地区,主要有三大类:硝酸盐氨区、亚热带季风氨区和特殊地质氨区。
首先,硝酸盐氨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高纬度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北极地区、南极洲的某些地区、北欧地区以及西亚地区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北纬50度以北,气候寒冷干燥,生物多样性较低,植被覆盖相对较少。
由于低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氨的揮发速度较低,导致氨可以在这些地区累积。
此外,当氨与土壤中的硝酸盐反应时,会产生硝酸盐气体,进一步增加了氨的含量。
硝酸盐氨区的存在与氨与土壤中的硝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其次,亚热带季风氨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的高温和大量的降水为氨的合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植被的茂密和土壤的含水量也为氨的生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亚热带季风氨区的存在与亚洲大陆的气候特点以及植被和土壤条件有关。
最后,特殊地质氨区主要分布在一些地质特殊的地区,如火山区和地下水含氨的地区。
火山区的存在与地下深部的岩浆活动有关,岩浆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氨,喷发时释放出来。
此外,一些地下水中也富含氨,来自于附近的岩石和土壤中氨的释放。
特殊地质氨区的存在与地球活动和地质条件有关。
氨区的存在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氨的含量和分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同时,氨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起着关键作用。
在氨区的环境中,一些特定的植物和微生物可能适应氨的存在,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
此外,氨也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物质,参与了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氮循环和氮沉降等。
因此,氨区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地质活动和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
环境氨(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次氯酸钠溶液的标定所用的方法()。
A、酸碱中和法 B、碘量法 C、重量法 D、比色法A B C D2、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使眼睛感觉到不同的颜色,那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A、<400 B、400~760 C、>760 D、200~1500A B C D3、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后多天进行()。
A、1天内 B、5天内 C、7天后 D、工程交付使用后A B C D4、GB/T 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氨浓度所用的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为多少()nm 。
A、412 B、425 C、536 D、697.5A B C D5、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氨所用的吸收液是()。
A、0.005mol/L 硫酸溶液 B、0.005mol/L硝酸溶液 C、0.005mol/L氯化铵溶液 D、0.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参照GB/T 18204.25-2000中条文3.1A B C D6、《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中,测定空气中氨浓度的仲裁法为那种()。
A、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B、离子选择电极法C、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D、靛酚蓝分光光度法A B C D7、《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的标准由():。
A、中华人民共国建设部提出B、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C、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提出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A B C D8、配制0.05 mol/L硫酸溶液,需量取()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至1L 。
A、1.0ml B、2.8ml C、4.9ml D、28mlA B C D9、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氨的浓度方法,绘制标准曲线,是以什么作横坐标,以什么作纵坐标()。
A、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氨含量为纵坐标B、以氨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C、以吸收液为横坐标,以氨含量为纵坐标D、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吸收液为纵坐标A B C D10、现场采集室内空气中氨浓度检测的样品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多少时间内分析()。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D、120小时A B C D11、50325-2010要求室内空气中TVOC的采样应使用恒流采样器,流量范围应包含()。
A. 0.5L/minB. 1.0L/minC. 1.5L/minD. 2.0L/minA B C D12、某试验人员按照要求现场采集空气中样品检测氨的浓度。
已知采样的流量是0.5L/min,采样时间10min,采样点的温度27℃,采样点的大气压力是100.6Kpa,其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为()。
A、4.52L B、5.00L C、5.12L D、4.85A B C D1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氨,主要产生的污染源是()。
A、碎石中B、烧结多孔砖中C、河砂中D、墙体外加剂中A B C D14、722型系列可见光光度计采用镨钕片的多少特征峰,来校波长()。
A、250nmB、422nmC、630nmD、808nmA B C D15、按《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规定的条件采样10min(5L),样品可测氨浓度范围为()。
A、0.01~0.1mg/m3 B、0.01~2mg/m3 C、0.1~5mg/m3 D、0.1~10mg/m3A B C D16、《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中氨测定方法所用的水为()。
A、自来水 B、蒸馏水 C、二次蒸馏水 D、无氨蒸馏水A B C D17、《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中有()种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A、1种 B、2种 C、3种 D、4种A B C D18、GB/T 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氨浓度,所用配制吸收液的试剂是()。
A、硫酸胺 B、硝酸 C、氢氧化钠 D、硫酸A B C D19、0.05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取1ml次氯酸试剂原液,用碘量法标定其浓度,然后用()稀释成0.05mol/L的溶液。
A、水 B、吸收液 C、1+1盐酸溶液 D、2mol/L氢氧化钠溶液A B C D20、GB/T 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氨浓度,标准曲线制作需(标准系列) 10ml具塞比色管多少支() A、1 B、3 C、5 D、7A B C D21、GB50325-2010规范中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规定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中氨浓度限量为() A、≤0.1mg/m3 B、≤0.2mg/m3 C、≤0.5mg/m3 D、≤1.0mg/m3A B C D22、GB/T 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氨的浓度方法,样品测定中,作试剂空白液的是()。
A、未采样的吸收液 B、水 C、氨标准溶液 D、次氯酸钠的试剂原液A B C D23、将数字6.525,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数,进行判定()。
A、6.5 B、6.51 C、6.52 D、6.53A B C D24、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所用氨标准溶液,贮备液的配制,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用少量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此液1.00ml含多少氨()。
A、0.10mg B、0.50mg C、1.00mg D、5.00mgA B C D25、配制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0ml,需称取()克氢氧化钠分析纯试剂。
A、20 B、40 C、80 D、200A B C D26、《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当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的氨,吸光度为()。
A、0.081±0.008B、0.081±0.03C、0.081±0.003D、0.081±0.3A B C D27、《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于2000年9月30批准,实施日期为()。
A、2000-10-01 B、2000-12-01 C、2001-01-01 D、2001-0-01A B C D28、配要求制好的0.05mol/L次氯酸钠溶液,贮于冰箱中可保存()。
A、10天B、半个月C、一个月D、两个月A B C D29、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为()。
A、10kPa B、101.3kPa C、1200.1kPaD、101.3Pa A B C D30、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颜色 A、粉红色 B、金黄色 C、蓝绿色 D、紫色A B C D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靛酚蓝分光光度法配制水杨酸溶液需哪些化学试剂()。
A、水杨酸B、氢氧化钠C、柠檬酸钠D、碳酸钠A B C D E F2、毛坯房的污染源主要是以下那些材料带来的,污染物包括甲醛、苯、氨、TVOC和氡()A、墙面粉刷 B、房内门油漆 C、外加剂 D、厨房卫生间使用的防水涂料A B C D E F3、《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适用于:()。
A、生产企业中氨含量的测定B、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浓度的测定C、居住区大气中氨浓度的测定D、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测定A B C D E F4、《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中氨浓度检测的方法有()。
A、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 C、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D、离子选择电极法A B C D E F5、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中柠檬酸络合()等多种阳离子对测定的干扰。
A、Ca2+ B、Mg2+ C、Fe3+ D、Mn2+A B C D E F6、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它包括()。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原子吸收光谱法 C、红外光谱法 D、原子荧光光谱法A B C D E F7、检测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方法有()。
A、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 C、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D、离子选择电极法A B C D E F8、《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 18204.25-2000中,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相同之处()。
A、都是分光光度法 B、适用范围一样 C、检测吸光度波长一样 D、计算公式一样A B C D E F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采用控制的室内有机物污染物指标有哪些()。
A、甲醛 B、氨 C、苯 D、TVOCA B C D E F10、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与其有关的数据有()。
A、采样时的空气温度,℃B、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C、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D、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 kPaA B C D E F11、在配制无氨蒸馏水的过程中所需的化学试剂有()。
A、高锰酸钾 B、氢氧化钠 C、硫代梳酸钠 D、硫酸溶液A B C D E F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包括()。
A、光源 B、单色器 C、吸收池 D、检测器A B C D E F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哪些特点()。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较高 C、适用范围广 D、操作简便A B C D E F14、配制水杨酸溶液所需的化学试剂有()。
A、水杨酸 B、柠檬酸钠 C、2mol/L氢氧化钠溶液 D、亚硝基铁氰化钠A B C D E F15、测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有:() A、大型气泡吸收管 B、空气采样器 C、具塞比色管 D、分光光度计A B C D E F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属于Ⅱ类的民用建筑有()。
A、住宅 B、旅馆 C、学校教室 D、图书馆A B C D E F17、要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跟现场哪些参数有关()。
A、温度 B、湿度 C、大气压 D、是否下雨A B C D E F18、空气中氨吸收液在稀硫酸中,在那些物质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蓝染料()。
A、硫代硫酸钠 B、氢氧化钠 C、亚硝基铁氰化钠 D、次氯酸钠A B C D E F19、新建或扩建的民用建筑物中哪些材料中存在氨()。
A、烧结多孔砖 B、防冻剂 C、砂卵石 D、外加剂A B C D E F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属于Ⅰ类的民用建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