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63 MB
- 文档页数:145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1 引言在实际的工业控制过程中,很多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滞后等特性。
对于这种系统很难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常规的控制无法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面对这些复杂的工业控制产生了新的控制策略,即先进控制技术。
先进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鲁棒控制以及包括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在内的智能控制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以及这两种先进控制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1]。
2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是对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控制任务的艰巨性,对于部分未建模的动态特性、变化的被控对象和干扰信号,及时地测得它们的信息,并根据此信息按一定的设计方法,自动地做出控制决策、修改控制器结构和参数,使其控制信号能够适应对象和扰动的动态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达到控制效果最优或次优。
2.1 自适应控制介绍目前自适应控制的种类很多,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自校正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其他类型的自适应控制。
自校正控制的主要问题是用递推辨识算法辨识系统参数,根据系统运行指标来确定调节器或控制器的参数。
其原理简单、容易实现,现已广泛地用在参数变化、有迟滞和时变过程特性,以及具有随机扰动的复杂系统。
自校正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图如图1所示。
自校正控制适用于离散随机控制系统[2]。
图1 自校正控制结构图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利用可调系统的各种信息,度量或测出各种性能指标,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与参考模型期望的性能指标相比较;用性能指标偏差通过非线性反馈的自适应机构产生自适应律来调节可调系统,以抵消可调系统因“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性能指标的偏差,最后达到使被控的可调系统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的目的。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处理缓慢变化的不确定性对象的控制问题。
由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不必经过系统辨识而度量性能指标,因而有可能获得快速跟踪控制。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一般用于确定性连续控制系统。
第1章绪论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有哪些?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包括: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监督控制系统(SCC,也称设定值控制);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 CS)和综合自动化系统。
3.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答: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亦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做相应操作的方式称为离线方式或脱机方式。
4.讨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答:网络化、扁平化、智能化、综合化。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5.请分别画出一路有源I/V变换电路和一路无源I/V变换电路图,分别说明各元器件的作用。
6.什么是采样过程、量化、孔径时间?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称为采样过程。
所谓量化,就是采用一组数码(如二进制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一次A/D转换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孔径时间。
7.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都需要采样保持器?为什么?答:为了提高模拟量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以适应某些随时间变化较快的信号的要求,可采用带有保持电路的采样器,即采样保持器(为了防止在A/D转换之前信号就发生了变化,致使A/D转换的结果出错,因而采用采样保持器来使得信号维持一段时间)。
施密斯预估控制姓名:学号:班级:1 实验目的对大多数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技术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但对于复杂及特殊要求的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室技术很难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复杂控制技术,其中Smith 预估控制算法是常用的一种,通过本实验加深对Smith 预估控制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原理图1为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特性的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D (s )是控制器,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etss -)(G p ,其中,)(G p s 为被控对象中不包含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ts-e为被控对象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
)(t r )(t e )(t u )(t y_施密斯预估原理:与D (s )并接一补偿环节,用来补偿被控对象中的纯滞后部分,这个补偿环节称为预估器,其传递函数为)1)((G p tse s --,t 为纯滞后时间,补偿后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t r )(t e )(t u )(t y_ _)(t y τ由施密斯预估控制器)1)((G p tses --和控制器D (s )组成的回路陈伟纯滞后补偿器,)(s Ds e s τ-)(G p)(s Ds e s τ-)(G p)1)((G p ts e s --其传递函数为:)1)(()(1)()(D m s p e s G s D s D s τ--+=经过补偿后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s p p sp m sp m e s G s D s G s D es G s D e s G s D τττ---+=+=Φ)()(1)()()()(1)()(s )(该式说明,进过补偿后,消除了之后部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因为式中ts-e 在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设广义被控对象为:1011()()()1Ts s se e H s G s G s es T sττ----==⋅+取T=1、τ=2、T 1=2.88,经采样(T=1s )保持后,其广义对象z 传递函数为00.2934()0.7066G z z =-,而2se -转换为2个单位迟延。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纲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缺点? (P5)1.3 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2.1 采用74LS244和74LS273,设计与PC总线等工业控制机的数字量(开关量) 输入输出接口,要求: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采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数字量输入输出程序。
2.2 用8位A/D转换器ADC0809与PC总线等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模拟输入通道以及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
2.3 采样信号有何特点? 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都需采样保持器? 为什么?2.4 什么是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如何抑制?2.5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地线有哪几种?2.6 什么是波反射? 如何消除波反射?3.1 插补计算程序流程:(1) 直线插补程序;(2) 圆弧插补程序。
3.2 给出一段直线或圆弧。
要求:(1) 按逐点比较法插补进行列表计算;(2) 作出走步轨迹图,并标明进给方向和步数。
3.3 三相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
3.4 利用8255A设计x轴步进电机和y轴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要求:(1) 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2) 分别列出x轴和y轴步进电机在三相单三拍、三相双三拍或三相六拍工作方式下的输出字表。
4.1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
(P103)4.2 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3 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步骤是什么?4.4 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器的设计。
4.5 模糊推理的计算。
6.1 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哪些?(185~190)7.1 什么是现场总线?有哪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7.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什么?DCS系统分为哪几层?各层实现哪些功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一章(绪论)作业1.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个大部分组成。
mpc控制算法本文对MPC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它是一种解决复杂系统控制问题的有效工具,具有高精度的控制性能、充分的实时性以及很强的容错性。
本文首先着重介绍了MPC控制算法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其使用的模型进行讨论,包括模型的构建、模型估计方法、参数估计方法等。
接着,本文介绍了MPC控制算法的典型应用,特别是把MPC控制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
最后,本文总结了MPC控制算法的优缺点,并针对MPC控制算法的改进方向作了研究。
【Introduction】MPC控制算法,即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复杂系统控制问题的有效工具。
它最初源于运动学习理论,解决机器人移动自动控制中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P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今天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MPC控制算法具有准确性高、控制性能好、实时性强、容错性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PC控制算法的发展史】MPC控制算法的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工程师们开始把机器人移动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他们发现,如果采用常规的周期控制技术,机器人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
MPC控制算法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运动学习理论,由J.L.Schwartz于1958年提出,这种算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
【MPC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MPC控制算法是一种解决复杂控制问题的有效算法,把采用模型预测来控制系统,通常指将系统的状态参数融入算法进行控制。
它采用预测控制技术,在当前的状态和未来的状态之间建立一个模型,即建立模型将当前的控制器行为与未来的控制器行为联系起来,从而将当前的控制状态转移到未来的控制状态。
MPC控制算法需要建立系统的模型,并由此来估计模型的参数,以便更好地控制系统的运行。
【模型估计】MPC控制算法需要通过模型估计来建立模型,用于控制系统。
常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我国病理技术主要还是以常规HE、特染和免疫组化为主,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
病理技术很多是凭经验工作,由于经验的随意性较大,导致质量的不稳定性。
病理技术有很多小窍门,有的是在牺牲制片质量的前提下发明的。
每家医院操作方法不同,导致制片质量各不相同。
质控是我们的目标,应依照2004年出版的《病理技术规范化操作》手册来规范实验室的各个操作流程,规范化操作是病理制片质量的保证,而量化的管理可以增加病理制片质量的稳定性,就是在操作过程中,对使用试剂种类、pH值、浓度、温度、时间以及操作的手法都有详细的规定,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影响,减少影响制片质量的条件。
要想提高制片质量,必须建立质控组织,通过技术交流和行政监督的手段,做好每一步工作。
一、优质的HE玻片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切片完整、较薄且均匀所谓切片完整,是指把取材的组织全部切出,而取材时又要注意如皮肤要有表皮和真皮,肠壁和胃壁要有粘膜和肌层,肾脏要有皮质和髓质等。
切片不可过厚,一般为3~4μm,过厚就见细胞重叠,有碍镜下观察。
如切片有刀痕就不美观,刀痕如在病灶处则影响诊断。
更不应出现跳刀,即组织一截厚一截薄。
2、裱贴恰当、无皱摺裱贴时要求“定点”和“定向”。
所谓“定点”,就是要把每张蜡片贴在载玻片正中偏右,裱贴2张蜡片时则在贴标签位置的右侧,给人一种整齐美观的感觉,同时在镜检时又可在较小范围内使用镜台上的移动器,从而节省操作时间。
而“定向”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组织蜡片的方向或表里位置进行倒贴。
例如皮肤蜡片应把表皮向下,胃肠道蜡片应把粘膜层朝下(这是因为由于光学显微镜所形成的图像是一个放大倒立虚像的缘故)。
这样“定向”后,切片上的表皮或粘膜面向下,在镜下观察时所形成的图像是表皮向上和粘膜上皮向上。
裱贴时水温要恰当,使蜡片伸展无皱摺。
3、染色鲜艳、对比清晰一张玻片标本本身是无色的,在镜下无法辨别细胞和组织,更难以观察其微细的形态改变。
计算机控制技术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学生。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为了适应计算机的工业控制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现有的自动控制设备的原理,提高对此类产品的认识,更好的利用这些设备或设计出相应的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控制设备。
学习本课程需首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汇编和C语言程序设计)、硬件(计算机构成、原理)知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以及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
学完本课程后,应当结合实际设备进行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及在本专业应用;主要模板的性能与应用范围;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复杂控制技术。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数字程序控制系统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初步分析、设计方法;能完成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实时软件编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维护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模拟自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区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的构成,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常规控制技术(如PID控制器的设计);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与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
11、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应熟悉的内容有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应掌握的内容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工业控制机的特点和工业控制机的总线结构;应熟悉掌握的内容有:工业控制机的硬件组成及软件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附件7:常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要求1、质量控制基础实验(1)空白试验值的测定与检测限的确定使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试验用纯水做全程序空白试验。
根据所得结果按照附件2:表三规定公式,计算检测限填入附件2:表三。
要求所得检测限近似于标准方法的给出值,明显偏高则不合格,应找原因重新测定。
(2)校准曲线绘制及线性检验标准系列应在线性范围内选取至少6个浓度点进行测定,扣除空白值后,以响应值的数据为纵坐标,浓度值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下列参数,结果填入附件2:表一、表四。
①相关系数一般要求r≥0.999,否则要求排除影响重新测定。
②列出回归方程y=a+bx 对截距a进行t检验,要求截距与零无显著性差异,否则找原因重做。
2、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试验用实验室自配的标准溶液取0.1C、0.9C(C为标准曲线的测定上限),统一发放的标准水样、天然水样及加标天然水样,以随机次序每天一批,每次2份,原子吸收法共10批,分光法和容量法共6批。
计算下列参数,结果填入附件2:表一、二、三。
(1)批内变异MS批内(2)批间变异MS批间(3)批内、批间变异分析计算F值,如果F<F0.05,可评价变异“不显著”。
F>F0.01,可评价变异“显著”,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F0.05<F<F0.01,可评价为变异显著性证据不足,应进一步找原因。
如果MS批间<MS批内,则。
若F<F0.05,说明批内、批间变异不显著,可将批间变异视为零,将批内变异作总变异的估计值,若F>F0.05,则必须查找原因并予以纠正。
(4)批内标准差(5)批间标准差(6)总标准差总标准差小于被测浓度的5%可以接受,当5%浓度低于方法给定的检测限时,即用检测限作为衡量标准。
3、准确度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计算回收率P%,结果填入附件2:表三。
4、质量控制图在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要求的基础上,按下述要求做成质量控制图,结果填入附件2: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