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基础导线应力弧垂分析第五节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 格式:ppt
- 大小:873.00 KB
- 文档页数:24
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摘要:一、引言二、线路塔水平档距的定义与计算1.水平档距的概念2.水平档距的计算方法三、线路塔垂直档距的定义与计算1.垂直档距的概念2.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四、水平档距与垂直档距的关系五、实际应用中档距的选择与调整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线路塔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导线、绝缘子串、金具等设备的安装与支撑。
线路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是线路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合理选择和调整档距对于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线路塔水平档距的定义与计算1.水平档距的概念线路塔水平档距是指两个相邻塔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输电线路设计中,水平档距的大小影响到线路的施工难度、占地面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2.水平档距的计算方法线路塔水平档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解析法、数值法等。
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即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导线截面、塔的高度等因素,参照相关设计规范,查表得到水平档距。
三、线路塔垂直档距的定义与计算1.垂直档距的概念线路塔垂直档距是指两个相邻塔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垂直档距的大小影响到线路的施工难度、塔的高度、导线的垂直距离等因素。
2.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线路塔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解析法、数值法等。
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参照相关设计规范,查表得到垂直档距。
四、水平档距与垂直档距的关系线路塔水平档距与垂直档距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们共同决定了线路的走向和布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关系,以达到经济、合理的设计目标。
五、实际应用中档距的选择与调整在实际输电线路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线路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运行要求等因素,对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需要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以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总结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是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对于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高压输电线路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计算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如图2-10所示: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同理,AO2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O2C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C杆承担。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 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 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 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 ,则✌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 所示: 则为,由✌两杆塔平均承担;✌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 - )令则式中 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P 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 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 ,则☐♑ ;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 ,则☐♑ ,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 - )有冰时( - )式中 导线截面积,❍❍ 。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 所示, 、 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 、✌两杆塔承担,且以 点划分,即 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 杆承担, ✌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杆承担。
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代表档距的定义和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47)令则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杆塔的水平档距,m;—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 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是指在输电线路中,相邻两个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它们是电力线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参数,对于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及意义1.水平档距:指相邻两个塔之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档距的大小影响着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线路的稳定性。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输电容量、线路电压、塔的结构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水平档距。
2.垂直档距:指相邻两个塔之间的垂直距离。
垂直档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垂直档距过大可能导致导线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不足,而过小则可能导致塔架承受的风压增大,影响线路的稳定性。
二、水平档距的计算方法水平档距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输电容量和线路电压,参考相关设计规范,确定初步的水平档距。
2.考虑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平档距进行调整。
3.结合输电线路的走向,确保相邻塔之间的水平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4.最终确定的水平档距应满足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
三、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考相关设计规范,确定初步的垂直档距。
2.考虑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垂直档距进行调整。
3.结合输电线路的走向,确保相邻塔之间的垂直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4.最终确定的垂直档距应满足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需求。
四、影响线路塔档距选择的因素1.输电容量和电压等级:根据输电容量和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2.地形、地貌和气候: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会影响档距的选择。
例如,山区地形复杂,需要适当减小水平档距,以减小导线间的电气绝缘距离;风大地区应适当增大垂直档距,以降低风压对塔架的影响。
3.线路走向:线路走向会影响档距的选择。
在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使档距满足设计要求。
五、如何合理选择线路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1.了解输电线路的基本参数,包括输电容量、电压等级等。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47)令则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杆塔的水平档距,m;—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 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47)令则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杆塔的水平档距,m;—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 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展力学计算的目的要紧有两个:一是确信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信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使劲,以验算其强度是否知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要紧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和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弄清每基杆塔会经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那么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当。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咱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假设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那么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那么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当;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当。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当的总风压荷载为〔2-47〕令那么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杆塔的水平档距,m;—计算杆塔前后双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样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依照比载的概念可按下述方式确信,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那么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那么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 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别离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当,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当,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当。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如图2—10所示: 则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图2-10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47)令则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N/m;—杆塔的水平档距,m;—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2-48)有冰时(2-49)式中S—导线截面积,mm2。
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1、O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档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1点划分,即BO1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1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
线路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最新版)
目录
1.线路塔的定义和水平档距、垂直档距的概念
2.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选择标准及对输电线路性能的影响
4.我国在输电线路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设计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正文
输电线路中的线路塔,是指用于承载输电线路的金属塔架。
线路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是指线路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这两个距离的设定,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
水平档距的计算,主要取决于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跨越障碍物的类型和高度、地形条件等因素。
垂直档距的计算,则主要取决于线路塔的高度、跨越障碍物的类型和高度、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等因素。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能、经济性能、施工难度等因素。
合理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可以降低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能。
我国在输电线路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设计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从最初的依赖于国外技术,到如今的自主研发,我国在输电线路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总的来说,线路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是输电线路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设定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
第1页共1页。
输电线路部分常用档距的专业术语
展开全文
近期经常遇到咨询有关档距的相关问题,现在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档距: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
常用L表示。
水平档距:相邻两档档距之和的一半。
常用Lh表示,即Lh=(L1 L2)/2。
垂直档距:相邻两档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垂直档距,常用Lv表示,即Lv=Lv1 Lv2。
极大档距:弧垂最低点和高悬挂点应力都为最大值时的档距。
即高悬挂点应力[σm]=1.1倍许用应力[σ]时的最大档距。
允许档距:放松悬挂点应力使最低点的应力和高悬挂点应力达到允许值的档距。
极限档距:允许档距的上限值称极限档距。
当随悬挂点应力放松,允许档距增大道一定值后,若继续放松架空线,则由于弧垂的增大使架空线重量迅速增大,超过最低点应力的减少对高悬挂点应力的影响,而起主要作用,允许档距不在增大反而减小。
极限档距是允许档距的上限值,极大档距是允许档距的下限值。
连续档:两基耐张杆塔之间的若干基直线杆塔构成的档距。
代表档距:由于荷载或温度变化引起张力变化的规律与耐张段实际变化规律几乎相同的假设档距。
临界档距:两个气象控制条件同时起作用的档距。
第二章导线应力弧垂分析·导线的比载·导线应力的概念·悬点等高时导线弧垂、线长和应力关系·悬挂点不等高时导线的应力与弧垂·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导线的状态方程·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计算及判断·导线应力、弧垂计算步骤·导线的机械特性曲线[内容提要及要求]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主要是系统地介绍导线力学计算原理。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导线力学、几何基本关系和悬链线方程的建立;掌握临界档距的概念和控制气象条件判别方法;掌握导线状态方程的用途和任意气象条件下导线最低点应力的计算步骤;掌握代表档距的概念和连续档导线力学计算方法;了解导线机械物理特性曲线的制作过程并明确它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导线的比载作用在导线上的机械荷载有自重、冰重和风压,这些荷载可能是不均匀的,但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按沿导线均匀分布考虑。
在导线计算中,常把导线受到的机械荷载用比载表示。
由于导线具有不同的截面,因此仅用单位长度的重量不宜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此外比载同样是矢量,其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所以比载是指导线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上的荷载,常用的比载共有七种,计算公式如下:1.自重比载导线本身重量所造成的比载称为自重比载,按下式计算(2-1)式中: g1—导线的自重比载, N/m.mm2;m0一每公里导线的质量, kg/km;S—导线截面积, mm2。
2.冰重比载导线覆冰时,由于冰重产生的比载称为冰重比载,假设冰层沿导线均匀分布并成为一个空心圆柱体,如图 2-1 所示,冰重比载可按下式计算:(2-2)式中: g2—导线的冰重比载, N/m.mm2;b —覆冰厚度, mm;d—导线直径, mm;S—导线截面积, mm2。
图 2-1 覆冰的圆柱体设覆冰圆筒体积为:取覆冰密度,则冰重比载为:3.导线自重和冰重总比载导线自重和冰重总比载等于二者之和,即g3=g1+g2 ( 2-3)式中: g3—导线自重和冰重比载总比载,N/m.mm2。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 ,则AB 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 则为11l p P ⨯=,由AB 两杆塔平均承担;AC 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22l p P ⨯=,由AC 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 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l 2l p 2P 2P P 2121+=+= (2-47)令 2l 2l l 21h+= 则 h l p P ⨯=式中P —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 h l —杆塔的水平档距,m;21l l 、—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212111k21)cos l cos l 21l l l +≈+=((ϕϕ 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2l 2l l 21h+=,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 ,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4g ,则p=4g S ;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5g ,则p=5g S ,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 无冰时 h 4l S P ⨯⨯=g (2-48) 有冰时 h 5l S P ⨯⨯=g (2-49) 式中 S —导线截面积,mm 2。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 ,则AB 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 则为11l p P ⨯=,由AB 两杆塔平均承担;AC 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22l p P ⨯=,由AC 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 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l 2l p 2P 2P P 2121+=+= (2-47)令 2l 2l l 21h+= 则 h l p P ⨯=式中P —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 h l —杆塔的水平档距,m;21l l 、—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212111k21)cos l cos l 21l l l +≈+=((ϕϕ 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2l 2l l 21h+=,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 ,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4g ,则p=4g S ;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5g ,则p=5g S ,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 无冰时 h 4l S P ⨯⨯=g (2-48) 有冰时 h 5l S P ⨯⨯=g (2-49) 式中 S —导线截面积,mm 2。
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
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
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
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 ,则AB 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 则为11l p P ⨯=,由AB 两杆塔平均承担;AC 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22l p P ⨯=,由AC 两杆塔平均承担。
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 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l 2l p 2P 2P P 2121+=+= (2-47)令 2l 2l l 21h+= 则 h l p P ⨯=式中P —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 h l —杆塔的水平档距,m;21l l 、—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 。
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
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
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212111k21)cos l cos l 21l l l +≈+=((ϕϕ 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2l 2l l 21h+=,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 ,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载取4g ,则p=4g S ;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5g ,则p=5g S ,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为: 无冰时 h 4l S P ⨯⨯=g (2-48) 有冰时 h 5l S P ⨯⨯=g (2-49) 式中 S —导线截面积,m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