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专题三 水 体 运 动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130
1.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在复习过程中,应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复习巩固运用水体运动的规律知识。
考向 1 水循环[模拟诊断]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 .10-15千米 B .15-20千米 C .20-25千米D .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命题趋势专题 三 ××水体运动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2.C【解析】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专题分析]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可知,本专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考向一水循环1.水量平衡(1)概念: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①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
②内流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很少,因此其多年平均蒸发量也不多。
③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0。
④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及意义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常考点二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分析(2018·太原模拟)划艇运动因水域性质不同而分为平水运动、白水运动和开放水域运动三大类。
白水即激流之水,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是划艇运动中最具技术挑战性、最有乐趣与刺激的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白水资源核心区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白水核心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纬度B.河流水量C.河网密度D.地形地势2.我国最好的、最合适的白水资源往往用来( )A.旅游开发B.水产养殖C.农业灌溉D.蓄水发电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图示区域都是我国主要江河的上游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多激流,适宜开展白水运动。
选D正确。
第2题,白水即激流之水,多分布在落差大的地带,因而水能资源丰富;我国在这些地区对白水的利用主要是蓄水发电。
选D正确。
关键原理1.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补给类型、流域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3)汛期(4)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5)流速: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有关(6)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7)凌汛2.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流程、入海(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形状(水系形态)、支流多少(7)有无运河沟通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上a、b两个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2.a、b两水文站所在河段相比( )A.a所在河段的泥沙淤积量大B.a在b的上游C.b所在河段含沙量大D.b所在河段冰期较短3.2004年后两个水文站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B.退耕还湖成效显著C.人工采沙清淤力度大D.水利工程建成运行答案 1.A 2.B 3.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河的年径流量较大,说明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而且该河流的汛期较长,说明该地的雨季较长,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