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置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17.21 KB
- 文档页数:3
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概述总布置设计是船舶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的结果对船的使用效能、航行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结构工艺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总布置设计也是后续设计和计算的主要依据。
总布置设计主要完成以下设计:船舶主体和上层建筑设计;各典型载况下船舶的浮态调整;船舶舱室和设备布置设计;通道和楼梯设计;船舶造型设计等。
在总布置设计中,除了特殊要求外,各类船舶在布置上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1最大限度的提高船舶的使用性能。
○2对船舶安全性能、航海性能、结构性能的把握。
○3船舶结构的合理性。
○4便于建造、修理、检验、保养以及设备的更换。
○5在经济、实用前提下,船舶造型应美观和大方 本船的总布置设计是在综合考虑船的各项性能,并保证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的,本章设计要使传播满足载重量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机舱长度,以提高货舱容积。
调整船舶浮态,合理布置压载舱形式,保证在稳性计算中,满足稳性衡准要求,获得理想的船舶航速。
船舶总体布局(1)水密横舱壁本船结构计算船长(即垂线间长)为m ,根据《钢制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船舶的水密舱壁要求。
(2)首、尾尖舱长度的确定按照《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规定:○1货船的防撞舱壁距首垂线的距离应不小于0.05L L 或10m ,取较小者,但经允许,可不大于0.08L L (其中L L 为85%D 处水线长度的96%;对于具有球鼻首的船舶,防撞舱壁距首垂线的距离可减小球鼻首在首垂线前方夏季载重水线上投影长度的一半,但200L m 时减小值应不大于0.015L 。
○2尾尖舱长度一般取pp pp L L 50.0~40.0。
(3)肋骨间距根据规范,标准肋骨间距5.00016.0+=S b L s (m )式中:S L ——结构计算船长(m ),即垂线间长,但不小于水线长的96%,且不必大于水线长的97%,S L 大于200m 时,取为200m 。
规范还规定,在首尾尖舱内以及在防撞舱壁至首垂线0.2S L 区域内,肋骨的标准间距b s 应为按上式计算所得值或下述规定的较小者首尾尖舱内:0.6m ;防撞舱壁至首垂线0.2S L 区域内:0.7m ;肋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0m 。
汽车设计过程之总布置篇作者:猹先生猹先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关于国产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很多读者都看过那篇文章,其中有很多读者对于其中的各个环节到底是干什么的非常感兴趣,那么从这期开始,猹先生就逐步介绍下整车开发当中的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今天先从总布置说起。
总布置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疑惑总布置到底是干什么的,打个比方就知道了,你家新买了个房子,但是是毛坯房,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这面墙干什么,那个屋子重新弄成多大,家具摆在什么位置。
换到汽车上,各个总成、零部件的位置、关系、间隙、运动以后是不是有干涉,还有符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归总布置管的,也就是简单的说总布置就是管各个总成、零部件应该怎么摆放、摆在什么位置的设计阶段。
明确整车开发方案那么总布置工作是干什么的了解以后,总布置到底怎么开展呢。
一般来说,总布置工程师需要确定整车技术路线,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第一步确定整车主要尺寸参数、主要性能参数、质量参数以及各系统总成基本状态,大体安装点和角度,选择动力总成和轮胎型号等,这也是整车项目的初步布置与方案设计阶段。
确定这些参数是进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首要工作,一般是根据整车开发方案确定的,整车开发方案包括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等等。
这些要求大多数是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也有一些是咨询公司提供的。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之前领导定的对标车作为依据进行调查和测量。
总布置各项参数的确定在确定整车性能要求,市场要求,造型要求以后就要进行近一步的设计。
在这部分的设计当中,主要需要确定整车的尺寸,站在平台化的角度也要确定相应的平台。
各项参数的确定需要先确定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控制尺寸、轴荷分配范围以及动力总成、水箱、前后桥、传动轴和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后,再参考同类车型相关数据以及对标车型作为借鉴,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操纵机构的相互位置等。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说明(一)施工现场总布置阶段划分施工现场布置划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二阶段为装饰施工阶段,本次总平面布置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二)混凝土、砂浆生产布置本工程共设置4台350L混凝土搅拌机及8台砂浆搅拌机,现场安排混凝土生产场地。
(三)垂直运输机械布置现场布置12台龙门架,负责钢筋、模板、混凝土等物的垂直运送。
(四)钢筋加工、堆放场地布置钢筋加工现场进行。
因钢筋堆放所占场地较大,钢筋每层用量按照计划进场,随进随用,现场不堆集多余钢材。
(五)临时设施布置工程考虑部分工人食堂、简易休息室、厕所、办公、仓库、保卫等临时设施。
二层施工完毕后,±0.000地面可存放材料。
(六)现场用电设计本工程输电线路单独从主电网处引入,采用地下电缆,对焊机、龙门架、塔吊单独走线。
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根据计算,电源主线采用截面为50mm2的BLX型铝芯橡皮线,中线采用35mm2。
电源支线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办理。
(七)现场用水设计本工程现场用水单独从主供水管网引入,有施工、生活、消防用水三部分。
因无特殊用水机械,不考虑机械用水。
主水管选用ф100的镀锌钢管作供水管可满足需要,沿水平方向每20m开设ф50支管和闸阀,垂直方向沿楼梯间竖向安装管道,确保混凝土养护用水。
木工棚处单独安装消防水泵一台,确保消防用水。
(八)雨水、污水排放基坑排水用4台泥浆泵,遇到雨水量大时,再加2台潜水泵,雨水和基坑积水直接排入施工排水道。
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拌和机冲洗水,经砖砌明沟首先流处沉淀池,沉淀池每天派人清查。
施工现场四周砖砌明沟,坡度3%,保证现场无积水,文明洁净。
厕所污水均需定期外运,保证不污染周围环境,确保人工卫生健康。
(九)粉尘处理1.粉尘污染通过淋水或冲洗,减少到最低限度。
2.为防止车辆带泥砂出场,在大门口铺一段石子,定期过筛清理,同时清扫车轮、车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的方案一、总体布置概述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是指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布置,确保施工作业的高效进行,工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保障。
本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作业流程、人员流线、材料和设备存放区域、施工现场围墙、临时设施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置,可以使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
二、施工作业流程施工作业流程是施工现场总布置的基础。
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我们将施工作业流程划分为五个主要区域:进场区、材料存放区、施工区、设备存放区和出场区。
1.进场区进场区是施工现场的入口,用于接收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进场区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空间,以方便材料和设备的卸载和搬运。
同时,进场区应与道路相连通,方便物资的进出。
2.材料存放区材料存放区是用于存放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的区域。
材料存放区应根据施工流程的顺序进行划分,并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类,便于施工现场工人快速找到所需材料。
在存放材料时,应注意分类、整齐,并确保材料的安全,避免损毁。
3.施工区施工区是进行具体施工作业的主要区域。
施工区的划分应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行,便于工人进行工作。
在施工区域内应设置足够的工作空间,保证工人的安全,并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区应设立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如挡板、围栏,避免施工时的危险事故发生。
4.设备存放区设备存放区是存放施工所需设备的区域。
设备存放区应根据设备的种类进行划分,并考虑设备的尺寸、重量等因素,合理布置设备存放位置,方便工人使用。
5.出场区出场区是施工现场的出口,用于运出已完成的工程物资、设备等。
出场区应与道路相连通,方便物资的运出,并确保安全、便捷。
三、临时设施布置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临时设施的布置,以满足施工人员的日常需求和工作安全。
主要包括工人休息区、办公区、厕所、水电供应和通信设施等。
1.工人休息区工人休息区应设置在远离施工区域的地方,以减少噪音对工人休息的影响。
汽车设计总布置1. 引言汽车设计总布置是指汽车的整体设计和布局,涵盖了底盘、车身、驱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各个方面。
一个好的汽车设计总布置能够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驾乘舒适度。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汽车设计总布置的重要性和设计要点。
2. 底盘设计底盘是汽车的基础结构,承载着整个车身和其他重要部件。
在底盘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底盘刚性:底盘的刚性越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就越好。
因此,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提高底盘的刚性。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悬挂和减震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悬挂系统类型,并进行调校,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驾乘舒适度。
•驱动系统:底盘设计还需要考虑驱动系统的布局,包括前驱、后驱和四驱等不同的驱动方式,以及驱动力的传递和分配方式。
3. 车身设计车身是汽车的外部造型和外壳,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安全性和美观度。
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空气动力学性能:合理的车身设计能够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
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凹陷和凸起的部位来改善车身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安全性:车身设计还要考虑碰撞安全性,包括前撞和侧撞等不同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设计师需要通过加强车身结构和使用高强度材料来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美观度:车身设计还要考虑汽车的美观度和品牌形象。
设计师需要根据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来设计独特而富有识别度的车身外观。
4. 驱动系统设计驱动系统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部分。
在驱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发动机布局: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布局方式,包括前置、后置和中置等不同的布局方式。
不同的布局方式会影响汽车的重心、平衡性和空间利用率。
•变速器类型:变速器的选择将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汽车的使用情况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变速器类型。
•传动轴布置:传动轴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汽车的性能和舒适度。
船舶设计之总布置设计船舶设计的总布置设计是指船舶的整体布置方案,包括船体结构、舱室内部布局、设备安装和舱口划分等。
一个良好的总布置设计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船舶设计的总布置设计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船体结构的总布置设计。
船体结构是船舶的骨架,它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船舶的载荷特点和荷载分布,以确保船体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同时,还要考虑船体的良好流线形状,以降低船舶的阻力和涡蚀,并提高航行性能。
此外,还要考虑船体的稳性和自由度,以确保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平稳性和操纵性。
其次是舱室内部布局的总布置设计。
舱室内部布局包括货物舱、甲板、船舱、机舱等各个部分。
在舱室内部布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货物的特性和船舶的操作需求,合理划分和安排各个舱室的位置和大小,以提高货物的装载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还要考虑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合理安排船员室、厨房、浴室等设施,以提高船员的工作效率和居住舒适性。
第三是设备安装的总布置设计。
船舶上需要安装各种不同的设备,包括主机、辅助机械、电气设备和船载仪表等。
在设备安装的总布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重量、体积和操作的要求,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和布线,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的便利性。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散热和防护等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工作安全和寿命。
最后是舱口划分的总布置设计。
舱口是船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口,包括舱门、舱盖、舱口机械等。
在舱口划分的总布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货物的装卸和船舶的操作要求,合理安排舱口的位置和尺寸,以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还要考虑舱口的密封和防水性能,以确保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防浸能力。
总之,船舶设计的总布置设计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一个良好的总布置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船舶的操作需求和船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提高船舶的性能和效益。
因此,在进行船舶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船体结构、舱室内部布局、设备安装和舱口划分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总布置设计。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说明1.1施工场地布置原则本工程总布置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施工场地条件和进度要求进行,其布置原则如下:(1)在招标文件规定和经业主同意、指定的范围内布置本工程所需的临建设施,根据施工区及场地条件,采用相对集中布置的方式;(2)充分利用施工区附近现有企业和生活设施,尽量缩小施工附属企业的规模,必须修建的施工及生活设施可按临时标准修建,以减少工程费用;(3)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因地制宜;(4)合理安排料场和弃渣场,利用开挖弃渣填滩填沟造地,布置后期使用的场地;(5)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与周边已建项目的相互协调,减少施工干扰,保证施工安全;(6)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所有的生活、生产等设施布置均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7)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有关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及消防设施,减少和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的损害,并无偿提供给发包人、监理、设计使用,以及为其他标段承包人提供方便;(8)积极响应招标文件,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
1.2生产生活区布置1、生产区本工程将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临建设施包括混凝土搅拌站、堆料场、砼预制场、钢筋加工场、仓库、砼预制场、土工布加工厂、机械维修厂、油库、停车场及其它辅助配套设施,计划总占地400m2,临建总面积200m2。
(1)混凝土搅拌站:用于工程内所有混凝土的分散拌和,每处搅拌站设置J350砼搅拌机各2台及水泥仓库。
水泥仓库采用临时房屋建筑,建筑面积50m2,混凝土搅拌站占地总面积100m2。
(2)砂石料场:砂石料场布置在混凝土搅拌站附近,主要堆放搅拌混凝土用骨料及砂,分类露天堆放,周边砌筑浆砌石挡墙和分隔墙,墙高1.5m,计划占地100m2。
(3)材料仓库:材料仓库主要是机械配件等物资资料的储存,并专设五金、劳保用品、机电设备仓库。
各施工仓库具体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见下表。
材料仓库汇总表(4)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厂布置在混凝土生产系统附近,主要承担钢筋砼栅栏板及边梁以及临建设施钢筋的制作。
总布置设计全面介绍今天将会从总布置概述,整车开发环节中总布置了工作内容,这两个方面来系统的讲讲总布置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总布置概述汽车总布置设计,又称为汽车总体设计,其工作内容包括整车型式的选择,各大法规校核验证、整车基本尺寸的设定,各大机械系统布置方案、人机工程布置方案的制定,各大系统的布置实现系统间的间隙保证,同时也包括对整车重量、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车辆动力学、NVH 等性能的考虑。
总布置设计,与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构成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通过这个图,其实很容易清楚的发现,总布置与造型、整车性能CAE之间的关系。
(二)不同环节总布置的工作内容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按先后顺序,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设计验证,生产准备等几个基本的阶段。
不同的汽车公司,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名称各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内容却与前面提到的各个基本阶段是对应的。
当然设计验证与生产准备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阶段了。
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总布置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量最大。
启飞汽车设计从产品策划——工程化设计——设计验证——量产——上市各个环节系统讲2.1产品策划阶段总布置工作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会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以及其它约束条件,制定该项目的整车产品定义,包括车辆型式选择、整车基本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并绘制初版的整车总布置图。
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负责动力总成开发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工程师一起,初步制定动力总成的搭载和布置方案。
2.2造型设计阶段总布置工作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要务,是与造型师一起进行造型设计。
首先,总布置工程师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产品规划阶段的整车产品定义进行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布置图的细化、底盘硬点、人机工程硬点的确定,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的选型与布置(对于需要新开发的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还要提出对其外廓尺寸、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
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的主要临建设施有砼生产系统、综合加工系统及办公生活区等。
由于工程项目较集中,将该项目临设和我公司洗砂场临设相结合,另外在附近租用民工宿舍150m2,来满足该工程建设的需要。
5.1 施工总布置原则据业主提供的场地条件及水土布置情况,施工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业主提供的场地内修建施工工厂和生活区。
2、抽水站、水池根据现场情况和业主商定占用场地位置。
3、合理使用场地,紧凑布置,减少占地面积和临建工程量。
4、施工布置做到充分发挥工厂生产能力,满足进度和强度要求。
5、设置有效的排水防洪系统。
6、便于消防、通讯、供水和供电。
7、能够保证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环境保护及防治水土流失有针对的措施。
5.2 施工工厂1、砼生产系统根据工程量较集中的特点,砼生产系统采用集中布置原则来设置,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砼和砂浆高峰期,在洗砂场右北部设置YDJ350D 型强制式砼搅拌机一台。
2、机修、汽修及设备停放场由于该工程工期短,所以本系统只考虑一些小型易损零部件的更换任务,并配置一些常用的小型工具,不考虑设置其它的大中型维修设施。
3、库房水泥库房设置于砼及砂浆拌和系统附近,其他生产库房分设于施工场内。
4、弃渣场布置本合同工程土石方开挖35000m3,土石方回填12500 m3,土石方回填全部利用开挖料,部分开挖料用于场地平整。
经土石方平衡计算,剩余弃渣量约为20500 m3,所有弃渣均应按监理工程师或发包单位指定的地点弃渣。
弃渣场设置于发包人征地范围内。
弃渣时不得任意堆存并做好弃渣场的排水措施,保证渣料不受雨水冲刷,保证渣场边坡稳定,不得恶化水源。
5.3 施工生活、办公设施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应负责设计和修建其施工所需的全部临时房屋和公用设施。
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需设置各类库房(水泥库房、设备材料库房、综合仓库等)建筑面积80 m2。
砖砌墙体,石棉瓦屋盖结构,占地100 m2,布置于施工营地。
油料贮存远离职工生活区,设置油罐贮油。
第一章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1.1.1工程概况xx水电站位于xx市xx县与xx市xx县以xx干流为界的xx县一侧境内,为低坝引水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6.5MW(3×5.5MW),电站工程由枢纽、动力渠道、隧洞、发电厂房及厂区、尾水渠等组成,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
枢纽、引水系统和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本次发包的厂房工程主要由开关站、前池、厂房等组成。
主厂房段包括主机段和安装间两部分,安装间布置在主厂房的右侧。
安装间段长18.0m,主机段长38.53m,厂内安装三台装机容量为5.5MW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1台变频调速桥式起重机;副厂房位于主厂房的下游侧,共分三层布置,分别为控制层、电缆夹层、水机设备层;升压站设在厂房上游侧,平面尺寸(长×宽)36.2m×29m,地坪为现浇C15砼;进厂公路直接接xx至临圆乡级公路;管理区位于厂房右侧。
通过进厂公路可直接到厂房和管理区。
1.1.2招标范围:本次发包的厂房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1)排砂池:2)前池、溢流侧堰;3)主、副厂房;1.1.3交通运输:本合同工程的对外交通运输主要利用国道212线道路路况良好,运输能力较强。
对外交通运输主要公路里程如下:工程区距兰州市约70km,距xx县城约31km,距xx县城约40km。
xx右岸有国道212线;左岸有临园~xx县乡公路与国道212线相接,对外交通便利。
1.1.4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1.4.1水文气象资料⑴流域及区域概况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xx盆地xx河谷川台地区,河谷川地在区内宽2~3.5km,由河床、河漫滩、Ⅰ~Ⅴ级阶地组成。
xx近南北向流经工程区,河床、河漫滩宽150~300m,河床宽阔,属游荡型河流,河道变迁频繁,两岸侧向冲刷严重。
为保护农田、治理xx,地方水利部门在xx左、右岸断续修建了防洪堤坝,对河道进行了束窄,形成了目前的河槽形态。
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又称为汽车总体设计,其工作内容包括汽车型式的选择,整车基本尺寸的设定,各大机械系统布置方案、人机工程布置方案的制定,各大系统的布置实现系统间的间隙保证,同时也包括对整车重量、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车辆动力学、NVH 等性能的考虑。
总布置设计,与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构成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总布置设计、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这三大项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总布置设计,决定了汽车的总体技术方案,是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总布置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汽车产品投放市场后的成败。
图1-1 汽车产品开发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1.1 汽车开发流程与总布置工作
汽车产品开发,可分为平台开发,车型开发和变型开发三种。
平台开发:开发全新的平台,全新整车造型、系统结构、配置、布置的整车项目。
车型开发: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全新整车造型和布置,通常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整车系统结构进行改动的整车项目。
变型开发:保留平台,通过局部改变造型和布置,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车型进行小范围改动的整车项目。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按先后顺序,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设计验证,生产准备等几个基本的阶段。
不同的汽车公司,
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名称各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内容却与前面提到的各个基本阶段是对应的。
当然设计验证与生产准备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阶段了。
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总布置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量最大。
在产品策划阶段,产品规划人员根据各种输入信息,如高层决策,市场需求,或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撰写新项目建议书。
但新项目建议书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性报告,其中关于车型产品的定义也比较笼统。
根据新项目建议书,项目组成员通过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质量可行性、采购可行性、生产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各种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项目的详细方案是什么。
这其中,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的技术人员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就是总布置工程师。
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会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以及其它约束条件,制定该项目的整车产品定义,包括车辆型式选择、整车基本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并绘制初版的整车总布置图。
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负责动力总成开发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工程师一起,初步制定动力总成的搭载和布置方案。
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要务,是与造型师一起进行造型设计。
首先,总布置工程师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产品规划阶段的整车产品定义进行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布置图的细化、底盘硬点、人机工程硬点的确定,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的选型与布置(对于需要新开发的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还要提出对其外廓尺寸、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
如:有了发动机的布置方案,才可以确定前悬的长度和发动机盖的高度;有了空调的布置方案,才可以进行仪表板CAS 面或油泥模型的制作,并考虑仪表板上其它部件的布置与造型。
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车身工程师一起制作整车的典型断面图。
所有这些,将作为造型师进行造型设计的重要输入信息。
总布置工程师与造型师之间,是约束和配合的关系。
所谓约束,是指造型师原则上必须按照总布置工程师提供的整车布置图进行造型设计,造型的创意不能违背整车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系统的布置方案。
所谓配合,是指造型师在进行造型创意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总布置工程师事先制定的尺寸、布置方案使其造型创意成为不可能,从而希望总布置工程师能做一些调整,这时候总布置工程师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造型师沟通,最终获得双方满意的方案。
另外,造型师在每交付一版造型交付物(如效果图、CAS 面)后,总布置工程师将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造型进行法规符合性、工艺可行性分析,分析的结果将反馈给造型师,使其调整造型,这样的操作过程在整个造型工作中,将反复好几次。
为了验证整车造型、尺寸、人机工程,通常要制作1:1 的外形和内饰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暴露出的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调整整车尺寸定义和人机工程设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与产品策划阶段的工作有部分重叠。
或者说,在产品策划阶段,就需要进行部分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以便提供更明确的整车产品信息,进行各项可行性分析。
在工程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工作,是沿着概念设计阶段确立的整车设计方向,落实各项布置方案,与各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建立一辆完整的数字样车。
首先,总布置工程师向各专业设计人员下达各系统的布置方案、物理边界、重量目标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并预留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
各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要考虑空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减小机械部件占用的空间)、整车轴荷、维修可行性、装配可行性,以及碰撞安全、NVH、温度场、EMC 等性能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会与总布置工程师就影响相关性能的布置方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布置方案。
各系统的工程师,也会结
合各自系统的特点,与总布置工程师商讨布置方案、物理边界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直至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确定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是工程设计阶段一项任务繁杂但又必须做得面面俱到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定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总布置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加工与装配误差、运动件的运动包络,以及可维修性;对于安全件,如转向油管、制动油管、燃油管,还需考虑自身与周围部件相对运动带来的磨损或穿刺风险,必要时需增加更多的定位装置和保护装置。
系统之间的间隙确定,这项工作做得不仔细或者不科学,轻则会导致实车装配时的干涉,重则会酿成安全事故。
待各系统的工程师初步完成其系统的设计时,总布置工程师将其数模装配到整车中,对其进行布置校核,看其是否满足了事先提出的要求,包括物理边界、重量、安装点、接头、间隙等,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也会在数模的基础上进行CAE 分析,看其能否达到事先设定的性能目标,或者看通过一些设计调整,其性能有没有改善的余地。
布置校核和性能CAE 分析的结果,会反馈到系统的工程师,使相应系统的工程师修改设计或由总布置工程师调整布置方案。
负责装配的工艺工程师,也将从装配可行性的角度,对整车数模进行审核,其结果反馈给总布置工程师。
这样“校核-反馈-修改-校核”的过程也会重复几个轮回,直至总布置工程师、性能工程师、各系统的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多方都对设计满意,从而完成数字样车的制作。
数字样车制作完成后,便着手进行物理样车的试制试验,整个项目进入设计验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对实车中与总布置工作有关的设计进行验证,如:人机工程、底盘硬点是否符合设计值,各系统之间的实际间隙是否在设计范围内,整车重量和轴荷分配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
在整车的试制试验阶段,也会暴露出各种装配和性能的问题。
针对未达设计目标的项目和装配、性能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汇同相关的工程师,分析其原因,提出和落实整改方案,直至解决问题或达到设计目标。
在设计验证完成后,整车的状态基本达到设计目标,设计冻结,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后,总布置工作较少,但在批量生产中,往往也会暴露各种问题,需要总布置参与解决,有时候,还需要修改布置方案。
生产准备阶段完成,便为SOP节点,即产品已经具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SOP 至产品上市之间的阶段,为市场导入阶段。
这个阶段,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产品开发人员,包括总布置工程师,主要进行项目总结工作,总结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产品上市后,项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改进阶段。
设计人员,包括总布置工程师将根据市场的反馈,对产品的缺陷或不足进行设计变更。
但这个阶段,已不属于新产品开发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