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8.02 KB
- 文档页数:5
老年人易患吸入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通过对老年病区出现的吸入性肺炎病人进行调查分析。
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常较凶险,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观察,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01-01老年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有关报道指出老年吸入性肺炎占到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的15%~23%,其病死率可达到所有因老年肺炎而造成死亡病例的近1/3左右[1]。
吸人性肺炎主要由口腔内容物和胃、食道反流物反复误吸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而且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研究表明,包括隐性误吸在内,正常人在睡眠中可能有45%发生误吸,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则高达70%[2]。
在社会老龄化人群趋于上升的今天,此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越来越被临床医护人员重视。
1 一般资料对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发生的吸人性肺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65~93岁之间,患慢性组织性肺疾病15例,脑梗塞后遗症10例,老年痴呆症3例,帕金森综合症2例。
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咳嗽15例,发热5例,体温37.5~38.5℃,呼吸急促4例,疲乏无力、食欲下降6例,其中并发肺部单侧啰音4例,双侧肺底啰音10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5例,中性粒细胞增高2例;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10例。
2 易患吸入性肺炎的因素2.1 咳嗽反射是指异物侵入呼吸道时出现的反射性咳嗽,以清除气道异物及保护气道。
研究发现,吸人性肺炎患者发生咳嗽反射的刺激阈值高于同龄,此种反射随年龄增长逐渐低下,有学者进行研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呼吸道纤毛运输能力减弱,加之咳嗽反射减弱,致使侵入下呼吸道末梢的病原微生物排除困难,易患吸人性肺炎。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室10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体位、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结果: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改进,后12个月较前12个月吸入性肺炎、腹泻、便秘分别减少了10例(44.44%)、5例(62.5%)、4例(50.00%)。
护理措施有效。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
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体位、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摘要: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口腔内容物胃、食管反流到气管当中引发的疾病,为长期卧床老年鼻塞患者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会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近几年伴随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患者的卧床数量逐步提高,大部分患者无法经口进食需要采取鼻饲进行营养供给,卧床患者长期鼻饲进行供给会由于食物呛咳、反流、胃潴留等引发其出现吸入性肺炎,未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类严重问题,使患者死亡。
本次针对吸入性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概念判断标准进行综述,探讨长期卧床的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进展,降低临床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卧床病人;护理;危险因素;吸入性肺炎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临床由于各类疾病及其他原因引发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与其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
吸入性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产生吸入性肺炎,会使其病情加重,提高死亡率,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使老年护理人员能够早期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本次将针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展开综述。
1吸入性肺炎概述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吸入异物后导致患者机体当中肺合并细菌性炎症,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患者吸入异物后会引发喘鸣及咳嗽剧烈,导致其神经不清,在吸入1~2小时后会突发呼吸困难,引发咳浆液性泡沫状痰液,导致其出现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并伴有二氧化碳滞留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一般判定标准为患者胃内容物大量由口鼻涌出,并从患者的呼吸道中吸出,使其气促明显,诱发患者肺部啰音升高,使其血氧饱和度突然性降低。
2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2.1年龄因素伴随年龄逐步增加,老年人身体素质不断降低,其反应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将食物以及内分泌误吸到患者的下呼吸道当中,引发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针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年龄进行研究,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的占据85%。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各类疾病影响,需长期卧床修养的患者逐年增多,AP发生率也相继提高;据统计,AP致死率高达45%~62%,对老年卧床病人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加强卧床病人AP护理质量,降低AP发生率,本文特对AP疾病特点,高危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临床护理方案。
【关键词】老年;吸入性肺炎;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AP)为老年临床常见病,指意外吸入动物脂肪、胃内容物、刺激性液体等酸性物质,引起的化学性肺部感染,患者多表现出体温升高,痉挛性咳嗽,低氧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呼吸窘迫症,临床致死率较高[1];且AP患者因担心呛咳,将诱发进食心理障碍,出现烦躁、恐惧等负面心理,进一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近年来,怎样提高老年卧床病人护理质量已成为临床护理重点工作,为此,笔者特通过搜寻资料,对老年AP护理方式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一、老年卧床病人AP危险因素老年AP早期表现较为隐匿,但一旦发病则具有极高致死率,且该病还具有病情变化较快,易反复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极大,因此明确掌握AP危险因素,加强高危病人预防护理,对提高AP病症临床防控力度,保证患者健康意义重大。
杨丽[2]等人在老年AP相关因素分析及研究中,取98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确诊为AP患者138例,通过整理AP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色念球菌、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年龄≥70周岁、基础疾病、胃食管反流、意识障碍为AP病症诱发因素。
高龄患者患者因并发脑卒中等病症,加之意识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较弱,使口腔食物残留,极易与分泌物一同误吸入肺,引起肺部感染情况;此外,胃食管反流将直接引起患者发生呛咳反应,导致食物及黏膜分泌物吸入肺部致病。
在刘玉艳[3]等对老年AP相关因素分析中,取92例AP患者,通过与患者交流,调查等方式,掌握患者详细个人资料及病史信息,并进行研究,发现卧床进食、胃或食管反流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在杨丽研究基础上,将基础疾病细分为脑卒中及老年痴呆病症,此二者均为神经系统疾病,此类患者机体黏膜组织及神经反应均较为缓慢,更易出现误吸情况;而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老化及病症影响,在长期卧床中极易使患者肠胃功能及身体免疫能力下将,更易遭受病原菌感染。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1.早期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口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烟草和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暴露。
2.护理干预:-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和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预防黏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胸闷、胸痛等;-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抵抗力;-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者病区的清洁和卫生。
3.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康复护理:-进行病情观察,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气功、呼吸肌锻炼等;-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定期复查,观察并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评估康复效果。
总体来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注重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卧床患者长期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74-0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长期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5月收治的38例长期卧床鼻饲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吸入性肺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38例长期卧床鼻饲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5例,发生率为13.2%,经过抗炎、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后,4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卧床患者长期鼻饲吸入性肺炎发生,对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期鼻饲;吸入性肺炎;相关因素;护理;老年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患脑卒中、老年痴呆或帕金森病等疾病时,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而需长期卧床和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返流、呛咳等,导致口腔内容物或胃、食管返流物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是长期鼻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40%~60%[1],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鼻饲老年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5月收治的长期卧床鼻饲老年患者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0~82岁,平均(74.5±12.7)岁,所患疾病以脑梗阻、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为主,鼻饲时间6~15个月,平均(10.8±3.8)个月,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6例。
1.2 方法采用pvc型硅胶鼻胃管,经鼻置入胃管,插管成功30min后鼻饲流质饮食,首次饮食量约100ml,以后每次约200ml,鼻饲频度6次/d,温度36℃~40℃,缓慢推注,观察有无呛咳及返流现象,鼻饲食物由牛奶、豆浆、蔬菜、鱼、水果等研碎配制而成。
老人肺炎住院护理措施介绍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老年人患肺炎的风险更高。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肺炎对他们的健康风险更大。
因此,对于老年人肺炎的住院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老人在住院期间肺炎的护理措施。
肺炎住院护理措施1. 环境整洁肺炎传染性强,住院期间保持环境整洁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会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但是还是建议陪护的家属注意常清洁病房,包括床铺、桌子、椅子等常接触的物品。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是很有帮助的。
2. 饮食调理在住院期间,老人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护士和营养师会制定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计划,建议家属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予老人合理膳食。
避免过于油腻、辛辣食物,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高老人的抵抗力。
3. 心理关怀患上肺炎对老人来说是一次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因此在住院期间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关怀。
家属可以经常陪伴老人,与他们聊天、讲笑话、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压力。
医院也会配备心理咨询师,给予老人专业的心理支持。
4. 积极康复训练肺炎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呼吸功能、体力等方面。
在住院期间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肢体功能训练等。
医院会派遣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和辅助训练,帮助老人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5. 病情观察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会对老人的病情进行观察和记录。
家属也可以协助护士观察老人的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观察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于医生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6. 药物管理住院期间,老人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家属需要协助老人进行药物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老人的服药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及时与医生沟通。
在购买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
总结老年人肺炎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老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并发症和其他感染的发生。
怎样护理老年肺炎病人?作者:吴梅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8期当今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肺炎也开始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严重问题。
数据资料显示,大约有16%以上的老年人会因为肺炎而死亡,肺炎成为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引发老年人死亡的疾病,并且有着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增高的趋势。
一年四季老年肺炎都有可能发病,但是一般来说冬季发病更多。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并发症多,所以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而且因为老年患者的呼吸道致病菌耐药严重,所以死亡率较高,对于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就有一定的难度。
1一般护理患者的病房内要时刻保持清洁整齐和充足的阳光,同时每天都要保证通风,每一次大概在15分钟到30分钟,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
病房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8℃到22℃,湿度保持在40%到50%为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在为病房进行通风的时候,要注意遮盖患者,避免其受凉感冒。
护理人员每天还要用0.1%到0.2%的过氧乙酸溶液为病房消毒。
老年人在患肺炎之后,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经常在发生多种慢性病的基础上,起病不明显。
大约有一半的患者不会发热,即使有发热情况也不会高热,高热者一般比较少见。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与脉搏的节律与频率,以及体温、血压等生命特征,同时包括患者痰的颜色、性状与出入量的变化,在监测的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医生。
由于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较差,所以输液不可过快,一般控制在40滴每分钟左右,过多或者过快都容易导致急性肺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老年人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呼吸机退化,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导致老年人无法有效地进行排痰,痰液可能会阻塞气道,感染难以控制,进一步诱发或者加重患者呼吸衰竭。
患者每天的水摄入量应该在3000ml以上,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并且鼓励患者多进行有效的咳嗽,可以配合翻身扣背,大约每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翻一次身,可以有效防止痰液坠积,有利于患者排出痰液。
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究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进入我院住院部长期卧床治疗实行常规护理的57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进入我院住院部长期卧床治疗实行预防护理的57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小于0.05)。
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实行预防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长期卧床;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ZPC 受长期卧床患者自身肢体活动能力、咳嗽反射能力及吞咽功能逐渐退化的影响,进食期间或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误吸情况造成肺部感染,直至演变发展为吸入性肺炎[1]。
为了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提高其生存质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进入我院住院部长期卧床治疗实行常规护理的57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进入我院住院部长期卧床治疗实行预防护理的57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21,平均年龄为(62.4±2.3)岁;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22,平均年龄为(62.5±2.2)岁。
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所有纳入对比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年龄及性别等,换而言之所有患者具备对比的研究价值,并且本次研究明确要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提前阅读签署实验同意书,以了解实验内容及明确实验流程为前提条件,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核。
卧床老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肺部疾病,在中国古代重度吸入性肺炎都可以称之为绝症,但是现在不同,吸入性肺炎已经可以很好的治愈。
吸入性肺炎的概念
食物残渣、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后导致的肺部炎症。
吸入性肺炎导致的后果
L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增加患者的痛苦;
3.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4.住院时间的延长;
5.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
1.细菌在口咽部寄植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2.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3.未进行吞咽困难筛查,未及时置胃管而发生误吸;
4.胃管鼻饲返流误吸;
5.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异常;
6.机械通气;
7.患者家属遵医性差等。
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①典型症状:
以寒战、发热、胸痛、咳嗽为典型呼吸道症状。
部分老年患者仅表现咳嗽,咳痰,有痰不易咳出,为白痰或脓痰,形成肺脓肿后咳大量脓臭痰(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
高热者极少,多表现为低热,一般T:38。
C以下,发生寒战、胸痛、咯血少见,铁锈色痰极少见。
②不典型症状:
食欲不振、厌食、倦怠不适、活动能力下降、急性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尿便失禁甚至精神错乱等。
或仅表现为原有基础疾病的恶化或恢复缓慢,如老年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呼吸加快,心动过速(30%-60%),呼吸困难常比其他临床表现早出现3~4天,故老年肺炎的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很难确定。
③另有少数表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等或与呼吸道症状伴发。
吸入性肺炎的体征
①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少见,病变部出现语颤增强,叩诊实音。
②25%的病例可听到肺部湿啰音,更多(49%)听不到湿啰音。
③部分可听到干鸣音。
④无异常体征的占1/4。
⑤出现脓胸时可呈胸腔积液体征。
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
1.呼吸衰竭(居首);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意识障碍;
4,心律失常;
5.休克;
6.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7.心衰;
8.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原因
a.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储备减弱,代偿力或修复功能差;
b.原有慢性疾病,器官功能衰退;
c.感染进一步加剧器官功能的衰退;
d.部分器官平时就处于衰竭的边缘,在某些诱因的激惹下,迅速出现更多器官受累或衰竭,其中以慢支,肺气肿,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多见。
吸入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L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及吞咽困难的程度。
意识清醒者及早进行吞咽困难筛查,可用洼田氏饮水实验,
I-II级:在指导下进食,HI-IV级者留置胃管,鼻饲流食。
意识模糊、昏迷患者48h内留置胃管防止误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a.昏迷患者安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旁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呕吐物,每2h翻身拍背,避免痰液淤积。
b.清醒患者给予高枕卧位,半侧卧位,指导有效咳嗽、腹式呼吸;同时配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除。
3.口腔卫生
积极的口腔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定植,较少细菌负荷,从而减少吸入肺炎的发生。
4.机械通气患者
a.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若污染及时更换;
b.管路中冷凝水及时清除,避免反流。
5.鼻饲护理
a.胃管置入长度45-55Cnb防止食物返流;
b.鼻饲前抽吸胃液,胃潴留液>15Oml时暂停鼻饲;
c.摇高床头大于30°或半卧位,减少食物返流、呛咳等,鼻饲后继续保持该体位30min,利于排空、消化;
士鼻饲量每次200-250ml,每次间隔2h以上,每天喂食5-6次;
e.昏迷患者胃管每1个月更换1次;
f.鼻饲前先吸痰,避免在鼻饲中或鼻饲后吸痰(吸痰前先把
营养泵暂停再吸痰)。
6.康复训练
对神智清楚能配合的患者予以指导各种吞咽功能训练,如:舌肌训练、咽收缩练习及喉上提练习等。
7.卫生宣教
对遵医嘱差的患者家属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告知鼻饲患者鼻饲营养液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避免擅自进食,进水,以防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