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15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内科,呼吸内科病症体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疾病介绍:什么是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是怎么回事?结核性干性胸膜炎往往由于肺结核蔓延至胸膜所致,最多发生在肺尖后部,其次为胸下部的胸膜,有时因胸痛进一步检查而发现肺部结核病灶起病往往较急,症状轻重不一,起病时常有畏寒,轻,中度发热,干咳,主要症状为胸痛,由于壁层和脏层胸膜摩擦所引起,胸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胸侧腋下部,如病变在膈肌的中心部,可放射至同侧肩部;如在膈肌的周缘部,可放射至上腹壁和心窝部,疼痛性质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浅吸气,平卧或卧于患侧,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由于胸痛患者多不敢深吸气,故呼吸急促表浅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制,局部有压痛及呼吸音减低,胸侧腋下部常有局限,恒定的胸膜摩擦音,呼气及吸气均可听到,听诊器紧压胸壁时摩擦音增强;患者闭口掩鼻作腹部起伏运动也可听到,咳嗽后摩擦音不变,可与罗音鉴别症状体征: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起病往往较急,症状轻重不一。
起病时常有畏寒,轻、中度发热,干咳。
主要症状为胸痛,由于壁层和脏层胸膜摩擦所引起。
胸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胸侧腋下部。
如病变在膈肌的中心部、可放射至同侧肩部;如在膈肌的周缘部,可放射至上腹壁和心窝部。
疼痛性质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
浅吸气、平卧或卧于患侧,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由于胸痛患者多不敢深吸气,故呼吸急促表浅。
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制,局部有压痛及呼吸音减低。
胸侧腋下部常有局限、恒定的胸膜摩擦音。
呼气及吸气均可听到。
听诊器紧压胸壁时摩擦音增强;患者闭口掩鼻作腹部起伏运动也可听到。
咳嗽后摩擦音不变,可与罗音鉴别。
化验检查:结核性干性胸膜炎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检查的详细介绍:胸水检查胸液外观多呈草黄色,透明或微浊,或呈毛玻璃状,少数胸液可呈黄色,深黄色,浆液血性乃至血性,比重1.018以上,RIVALTA试验阳性,PH约7.00~7.30,有核细胞数(0.1~2.0)109/L,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而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定量30G/L以上,如大于50G/L,更支持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葡萄糖含量200U/L,腺苷脱氨酶(ADA)>45U/L,干扰素->3.7/ML,癌胚抗原 (CEA)胸膜活检针刺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检的胸膜组织除了可行病理检查外,还可行结核菌的培养,如壁层胸膜肉芽肿改变提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虽然其他的疾病如真菌性疾病,结节病,土拉菌病(TUAREMIA)和风湿性胸膜炎均可有肉芽肿病变,但95%以上的胸膜肉芽肿病变系结核性胸膜炎,如胸膜活检未能发现肉芽肿病变,活检标本应该做抗酸染色,因为偶然在标本中可发现结核杆菌,第1次胸膜活检可发现60%的结核肉芽肿改变,活检3次则为80%左右,如活检标本培养加上显微镜检查,结核的诊断阳性率为90%,也可用胸腔镜行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011-3-1-12:00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年轻男性。
2.咳嗽胸闷2周余入院。
伴右胸痛,午后发热、盗汗。
3.查体:体温37℃,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mHg,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胸廓饱满,右下肺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病理性呼吸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86次/分,未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4.门诊胸部CT:右侧胸腔积液。
入院诊断: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诊断依据:1.年轻男性。
2.咳嗽胸闷2周余入院。
伴右胸痛,午后发热、盗汗。
3.查体:体温37℃,右侧胸廓饱满,右下肺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减低。
4.胸部CT:右侧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1.恶性胸腔积液。
患者胸腔积液,须排外恶性胸腔积液。
根据患者年轻,无毒害物品接触史,发病来无咯血,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CT检查未发现实变病灶,初步排外。
2.漏出性胸腔积液。
患者胸腔积液,须排外漏出性胸腔积液。
根据患者既往没有肝脏及心脏疾病史,无肢体浮肿,查体心脏未及杂音,肝脏无
肿大,无叩痛,无腹水征可以排外。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等;
2.胸腔穿刺;
3.抗感染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范家亮。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9-07-23T09:50:54.7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作者:王美娟[导读] 探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161000【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明确诊断,采用针对性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18例患者显效(占56.3%),13例有效(占40.6%),1例无效(占3.1%),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
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全面的临床分析,及早明确诊断,及时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针对性治疗在我国,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胸膜疾病,在胸腔积液的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胸膜腔超敏反应有关[1]。
抽选我院收治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59.4%),女性患者13例(占40.6%),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7.5±1.2)岁。
2病因及发病机制2.1病因结核性胸膜炎的感染途径有以下3种:(1)肺内结核病变通过胸膜直接蔓延;(1)结核分枝杆菌经肺门、纵隔淋巴结、淋巴管到达胸膜;(3)通过血行播散到胸膜。
结核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双侧,甚至累及全身多处浆膜,引起多浆膜腔积液。
2.2发病机制多项临床观察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代谢产物与致敏的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CD4+T细胞在胸腔内蓄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并释放,引发胸膜炎[2]。
肺结核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肺结核这个话题,尤其是那些疑难病例。
说到肺结核,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咳嗽、咳痰、胸痛,感觉就像是电影里的情节。
可真要说起一些疑难的病例,那可就复杂了,像解一道难题,考验咱们的智慧。
这不,有一个病例让我印象深刻。
患者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二十出头,整天活力四射。
可他最近却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咳得不行,吃饭都没什么胃口。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没想到越拖越严重。
医院检查一番,结果出来,哎呀,肺结核,真是晴天霹雳!大伙儿都在想,怎么会呢?这个年纪的孩子,居然得了肺结核,真让人费解。
这时候,医生们可就开始开动脑筋了。
要知道,肺结核可不是小事,得小心谨慎。
这位小伙子经过一番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病情竟然复杂得多,合并了其他的一些疾病。
这可把医生们愁坏了。
大家在病房里聚集,像是开会一样,讨论着他的病情。
有的说要换药,有的则认为需要更深入的检查。
你说这病情就像捉迷藏,越捉越迷,让人无从下手。
然后,大家决定给他做一个详细的CT扫描,结果出来,哎呀,肺部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一旁的护士小李看到结果,都忍不住咳嗽了,虽然她并没有得病。
大家都皱起眉头,心里一紧,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伙子身上的病灶数量不少,简直就像一块块拼图,散落在他的肺部,真是让人心惊。
这时候,有一位资深的医生站出来,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给大家打气。
他说,咱们不能怕,要勇往直前,得为小伙子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他开始给大家讲解病灶的情况,分析可能的治疗方法,整个病房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氛。
听着听着,大家心里的紧张感渐渐消散了,仿佛看到了一丝光亮。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先用一些强效的抗结核药物,结合综合治疗。
虽然路途坎坷,但总比坐以待毙强嘛。
就这样,小伙子开始了他的治疗之旅。
每天都得吃药、做检查,真是辛苦得让人心疼。
不过,看到他逐渐恢复的样子,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像是开了一朵大花。
病情的恢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病例讨论(一)病史摘要: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
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0C。
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
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
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
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
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病例讨论(二)病史摘要: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
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
198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叫到马××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
尸检所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张,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充血状。
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轻度扩大,肺、肝、脾、肾淤血。
讨论题:该病人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病例讨论(三)病史摘要:男性,25岁,于1990年4月23日因畏寒、发热10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
10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
7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
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
1例结核性胸膜炎演变为结核性脓胸的经验总结摘要:结核性胸膜炎早期未予重视、有并发症、抗炎、引流治疗不彻底、不及时等因素均可导致结核性脓胸,患者及临床医师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感染、彻底引流、预防治疗并发症。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抗炎;抗痨;胸腔引流、糖尿病及并发症;结核性脓胸;胸腔冲洗;病因、治疗。
1、病例汇报:患者,XXX,女性,49岁,农民,因“ 胸闷1周”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10余年,目前服药(二甲双胍0.5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Tid;阿卡波糖100mg Bid)中,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约9.0mmol/L,胸CT左侧斑片影伴有包裹性胸腔积液,PPD++,考虑结核感染,遂拟“1、肺结核合并感染,左侧结核性胸膜炎,2型糖尿病”收住。
病程中患者有乏力、消瘦、盗汗、干咳,无发热,胸CT见两侧胸廓欠对称,左肺中下叶透亮度减低,可见点、片状不张肺组织,纵膈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左侧叶间裂增厚,左侧胸腔积液。
给予消炎(阿莫西林口服)、抗痨3HREZ/9HR、控制血糖、胸腔引流(因积液少、浓稠、局部包裹多腔引流胸水不彻底)等。
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8.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4.70Sec,D-D二聚体 1.83mg/L,葡萄糖 11.5mmol/L,白细胞介素637.10pg/mL。
痰涂片抗酸染色未见异常。
胸水常规白细胞数 7.306*10^9/L,红细胞数 0.0756,轻微浑浊,红色,蛋白定性(李凡他实验) ++。
胸水生化总蛋白55.11g/L,乳酸脱氢酶 725U/L,葡萄糖 0.99mmol/L,氯 94.5mmol/L,腺苷脱氨酶 40.93U/L。
一般细菌培养未见异常。
胸水涂片中见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10天后复检血常规白细胞 18.3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51*10^9/L,葡萄糖 15.93mmol/L,改用左氧氟沙星针应用,1周后出现发热、胸痛、咳脓血痰,查:血沉 136.00mm/h,全程C反应蛋白 218.12mg/l。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菌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于儿童和青少年。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很复杂的,目前比较多的意见认为与下列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以及机体对于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增高,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一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到达胸膜腔的途径(1)局部播散。
肺表面的结核病灶可直接累及脏层胸膜,引起胸膜炎症与粘连,肺表面的干酪病灶破溃进入胸膜腔时可携带大量结核菌,引起胸膜炎;另外,胸壁结核、脊柱结核,腹腔结核等疾患都可可波及胸膜,引起胸膜炎的发生。
(2)淋巴播散。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时能影响淋巴管引流,造成淋巴的逆流,使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中的结核菌或结核菌的代谢产物逆至胸膜。
(3)血行播散。
结核菌由胸膜腔经淋巴血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行播散引起全身结核的结果。
二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力。
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
具有过敏反应的病人再以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合用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三主要诊断依据1.病史午后低热、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失眠与盗汗等,此外尚有胸膜改变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
2.症状(1)发热。
表现不一,发病缓慢的胸膜炎可无发热,而干性胸膜炎,从发病至引起胸膜腔产生渗液后,以及一般性渗出胸膜炎和包裹性胸膜炎,都可出现发热,有的资料统计在80%以上,热型包括不规则热,弛张热、稽留热,有的体温达39~40℃,这种病人随着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及胸腹腔抽液后,体温会逐渐下降,短者3~5d内即可达到正常。
矽肺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报告肺结核是尘肺的主要合并症之一,但矽肺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较为少见。
我院曾收治1例矽肺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夏某,男,62岁,接尘工人,因胸闷、咳嗽、咳痰5年余,加重1月于1996年7月10日入院。
患者于1953-1958年在某热电厂当锅炉工,接触煤尘,工作环境粉尘浓度较大。
1958-1980年在某热电厂铸工班清砂,戴防护口罩。
既往体健。
自述从1991年开始感胸闷,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尤甚,并逐渐加重。
近1月来出现低热,体温在37-38℃之间,咳嗽、咳痰加重。
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口唇、指趾无发绀,一般情况尚可;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尿便常规无异常,血沉70mm/h,痰培养未见致病菌,24小时痰查结核菌,未检出抗酸杆菌。
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
腹部B 超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胸部正位片见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双肺中下野可见1级密集度类圆形阴影,大小不一,右肋膈角消失,心影大致正常。
经市尘肺诊断小组会诊,诊为Ⅰ期矽肺,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经过患者在院外按肺部感染治疗1月余,静滴青霉素等抗炎药物,仍反复发热,体温达39℃。
患者入院后给予止咳、平喘等治疗。
X线胸片见右肺平第9后肋水平见一液平线,为少量积液,CT检查排除急性病变。
赴某市结核病防治院抽出胸水50m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随即给予异烟肼0·4g 晨空腹口服,每日1次,连服118天,利福平0·45g晨空腹qd×106天,链霉素0·75g肌注qd×95天。
经上述治疗,患者于服药后第10天,体温降至正常。
1996年10月28日复查血沉21mm/h。
胸部正位片示右侧胸膜炎已愈,右侧肋膈角变锐利。
患者于同年11月1日痊愈出院。
讨论患者对抗痨治疗反应好,病变完全吸收,症状消失。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在排除恶性病变基础上,强调早期、联合、足量、全程应用抗痨药物,同时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结核性胸膜炎肺底积液1例作者:庞海军张昕作者单位:135100吉林省辉南县康达医院内科【关键词】核性胸膜炎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咳嗽、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4年9月16日入院。
患者1个月前在劳动时出现上述症状,以为感冒,自行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
10天前在当地卫生院行胸片检查示:右侧肋膈角变钝,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入院前,自觉病情无任何好转。
入院查体:T 36.4℃,P 60/分,R 20/分,BP 150/100mmHg,消瘦,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
复查胸片:右上肺纤维硬结钙化,右侧肋膈角变钝,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心电图及血尿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进一步肺CT检查:右上肺纤维硬结钙化,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于次日在超声下行胸水穿刺,超声示:右侧胸腔肩胛下角线第9~11肋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较大前后径为14.7cm,左侧胸腔扫描未见异常。
取病人30°仰卧位行胸水穿刺,缓慢抽出胸水约950ml。
穿刺后超声示:右侧胸腔带状低回声,较大前后径为1.2cm。
肺CT复查: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及少量地塞米松静滴治疗,8天后自觉无不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半个月后再次复查肺CT:右上肺陈旧性结核,胸水完全吸收。
最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肺底积液。
讨论结核性胸膜炎较多见,但肺底积液者较少见,临床表现不似典型胸腔积液明显,常规查体及胸片检查易漏诊及延误治疗,超声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结核性肺底积液产生的机理报道是膈胸膜受结核菌感染而未累及肋胸膜未引起全身变态反应,仅仅是局部充血、渗出而形成积液,产生的原因与肺底部胸膜弹性好,肺底与膈肌之间负压大,肺不张等因素有关,当积液超过一定量能够克服重力及负压即进入胸腔,从而形成典型胸腔积液。
治疗:全程有效抗结核药6~9个月,无禁忌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早期彻底排除积液,由于积液位于肺底与膈肌之间常规前倾坐位会损伤肺及腹腔脏器,常采用平卧或30°仰卧位穿刺;尽可能一次性排净胸水,但>1 000ml,应缓慢放液。
H E I L O N G J I A N GM E D I C A LJ O U R N A L V o l.44N o.6J u n.2020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较为重要。
目前,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牵引固定、石膏等方式治疗,其治疗周期较长,且由于该病症部位特殊性其愈合时间较长,其治疗效果欠佳,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恢复造成影响[5]。
而手术治疗可分为外固定术及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对于多种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易发生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等[6]。
内固定术较外固定术更加直接和有效,相对于外固定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促进伤肢的功能锻炼,但其金属材料选择必须谨慎,否则发生感染,将严重阻碍伤口及骨折的愈合[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金属材料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以其理想的金属抗疲劳性能和机械强度而成为重要的承力植入器件之一。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利用韧性、稳定性和机械轻度较强的钢板螺钉材料和韧性、抗张力性较好的钢板材料,可有效降低骨折位置负荷压力,保证骨折位置固定的稳定性,从而有效保护骨折位置,避免再次发生伤害,同时促进骨折愈合,为机体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治疗和恢复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通过螺钉和钢板制成的固定支架,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可达到角度稳定界面。
通过钢板置入时避免其与骨接触和减少固定螺钉数量,降低钢板对骨膜造成的压力,同时增加内固定支架弹性变性,减少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通过充分考虑钢板与患肢骨的融合性因素,选择合适的钢板材料及置入方式,减小对骨间血运造成的影响,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术后V A 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钢板螺钉内固定可有效减少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减轻患者骨折疼痛感,减少并发症。
结核性胸膜炎的42例临床诊治体会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炎症,为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可同时伴有或无明显的肺内结核病灶。
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结核病病程的任何阶段,但好发于初染结核后2~3个月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积极治疗肺内病变,缓解胸腔积液引起的症状,防止发生并发症,预防胸膜外结核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临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44岁,平均36岁。
干性胸膜炎28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脓胸6例。
1.2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发生于胸膜炎的早期,过一段时间后,尽管胸液仍存在,由于健肺代偿和血流反射性使不通气的肺灌流减少,而使呼吸困难也不明显。
发热很常见,为中热或高热,发热与胸液存在关系密切,抽胸液后体温常能下降,胸液再生长时体温又上升。
常伴有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
胸膜性胸痛,疼痛部位限于患侧,随呼吸、咳嗽加重。
脚膜炎早期胸痛较明显,胸液增多后疼痛可缓解,抽胸液后疼痛重新出现。
80%以上多为干咳。
如同时有胸痛,则先有胸痛而后有咳嗽。
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胸膜炎刺激引起反射性咳嗽,或因胸水压迫气管、刺激气管壁而引起咳嗽。
1.3 临床体征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常以腹式呼吸为主。
气管向健侧偏移,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有胸膜摩擦感,患侧叩诊为浊音或实音,纵隔向健侧移位。
浊音界腋侧最高,前后低,形成抛物线状。
听诊呼吸低或消失,有时在胸上部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和肺受压引起的捻发音。
1.4 影像检查1.4.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
胸腔积液少时,后前位X线上一般看不到积液现象,仅见肋膈角稍钝,在侧位片上可见后肋膈角填塞。
胸腔积液量达1000ml以上时能看到典型的胸腔积液像,即在后前位胸片上可见一密度均匀的致密阴影,从胸后逐渐以弧形向横膈下降,至横膈中间靠内时,又稍向纵隔上升,形成半圆形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