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1(1)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0
初一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试题1.统一全国的隋朝皇帝是A.杨广B.杨坚C.李世民D.武则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全国的隋朝皇帝。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派兵南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京杭大运河D.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李纲所说的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就是指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实现国家统一,他于589年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是A.巩固了封建统治B.加重了人民负担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4.下面关于隋炀帝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隋朝的建立者B.进行汉化改革C.开凿了大运河D.抗击倭寇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答案A、B、D,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是孝文帝,抗击倭寇侵略是戚继光;开凿了大运河是隋炀帝的活动;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5.阅读下表判断: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即隋文帝)都城: 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 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 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年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 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 (1)兴修水利,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是一个新的科目,你理解那些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021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专题五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第一部分必背知识清单一、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四、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 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灵渠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A. 杭州B. 余杭C. 江都D.建业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7.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北魏二、填空题:9.公元__________年,杨坚夺取_______________的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__。
之后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___________,重新统一南北。
10.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维度B】能力提高三、动脑筋11.填图请依据《隋朝大运河图》,填出下列地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初一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试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A.581年B.589年C.587年D.618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故选A。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大运河开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是最大的进步意义;A项不是重大意义,B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3.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文帝统治的史实。
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光武中兴”指刘秀统治时期;“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指唐太宗统治时期,故选C。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公里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答案】B【解析】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始建于公元605年,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所以A项是正确的。
同时大运河开凿之后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
所以C项也是正确的。
它全长四五千里,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但B项是错误的,应该是“里”而非“公里”。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所以答案应该选B。
5.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江南河北起镇江,南至杭州,在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根据所学中国地图,选B。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时期洛阳的史实。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创立:(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传位: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三次全国统一:年,年,年,3、隋朝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
(4)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7)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8)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1、隋朝的灭亡:618年,在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原因。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即唐太宗,年号。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1)(2)(3)(4)(5)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贞观之治”:。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原因: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时开元盛世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②;③④⑤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
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要点(第一单元)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从605年开3、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二千多仅公里。
4、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隋末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1、措施:(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人民(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勤于政事,提倡节俭(4)任用贤臣,虚心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三、女皇武则天1、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2、局面: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措施:(1)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提倡节俭。
2、局面: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1、农业:(1)水利的兴修:四十多处大型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3)农作物的推广:蔬菜、茶叶(4)工具的进步:曲辕犁、筒车(5)抗灾能力增强2、手工业:(1)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有许多大都市(2)长安:布局:分坊(住宅区)和市(商业区)地位: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背景:魏晋以来,选拔官员主要以门第出身为标准,弊端突2、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二、科举制的完善1、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2、关键人物:(1)、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2)、大力提倡科举,形成殿试制度,创设武举(3)、曾八次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了许多有才学的人(2)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3)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4)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深远和同为一家一、突厥汗国的兴衰:1、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