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繁盛一时的隋朝》历史教案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重点与难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是本课重点。
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的统一(589年)588年春天,隋文帝下诏伐陈(2)开皇之治隋朝统一后,出现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和平环境。
隋文帝进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并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
1、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1)三省六部制(2)消减地方官吏2、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隋文帝时建立起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行政管理机构。
3、开皇之治(581—600年)隋文帝时,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三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三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三(一)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怎么样统一的。
什么是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削减地方的机构,改革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隋炀帝是怎么样的一个暴君,隋朝是怎么样灭亡的。
2.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隋为什么成为一个短暂的王朝?”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隋炀帝在历史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至今值得我们骄傲。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三)课前准备学生要先预习课文,然后在互联网上查找关于大运河的资料,把它的图片找出来。
教师把有关隋文帝的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以及多媒体和的。
(四)教学创新点把隋文帝和隋炀帝进行比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素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1)开皇之治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11.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有哪几个朝代? 【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那么最后由谁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问题导学】根据方法自学: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注意问题:2.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
3. 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统一全国。
4.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方法前引:通过上面的回顾,思考:关于一个朝代的建立与统一,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掌握知识点? 序号:1问题二:隋朝经济的繁荣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隋朝经济繁荣具体表现哪些方面?【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1.隋朝的建立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10年D .618年2.公元589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乱后,中国再次归于统一,统一中国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秦始皇 D .宋太祖 问题三:大运河的开通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大运河开凿):(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 注意问题:2.大运河的方向:纵贯南北3.大运河的长度: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统一南北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创立科举制D .开通大运河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邗沟D .通济渠3.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A .洛阳、江都B .洛阳、余杭C .涿郡、余杭D 长安、余杭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合作与探究二】:(动脑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教法一_高三历史教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教法一一、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
本课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从这一课至第8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封建社会前两个时期及其所包括的朝代,以及前两个时期的特点,再讲本课提示中的第一段,即隋唐时期包括的时间及其特点,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三、“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一目,讲述时最好能挂两幅教学挂图:《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和《隋朝疆域》,以形象地说明隋朝的建立和南北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这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隋朝的建立。
2.隋统一南北。
这是本目的重点。
先说明统一的历史条件,可从主观、客观两方向来分析。
主观条件是隋的强大。
引导学生回忆北周的历史,说明隋继承北周统一北方的局面,建国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为统一南北准备了条件。
客观条件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讲这点亦可引导学生回顾南北朝的历史。
再谈统一过程,即隋灭陈,南北重新统一。
讲这一内容,可指导学生看课本地图《隋朝疆域》(或教学挂图)。
教帅对着重指出,南北的重新统一,是在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统治时期完成的。
隋统一南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陈朝本身的腐朽。
这个原因是用生动的小字描述的,教师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对学生也不作要求。
3.“开皇之治”着重讲隋文帝在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没从经济方面去讲,因为均田制等内容初中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也不必补充。
“开皇之治”先讲“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要求学生了解这一总体概念,即“三省六部”,教师可让学生读注解,不必详细解释,具体内容到下一课再去讲。
再讲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形成。
由于前面并未讲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教师在此也不必多补充,只要说明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而个是重才能,就可以了。
关于科举制,也不要多作补充,以免加深难度、这里特别要注意,科举制的形成不属于隋文帝政治改革的内容,因为科举制的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授课中通过史料的分析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进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到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朝经济繁荣;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2.教材分析《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时。
本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繁荣而短暂。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又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学情分析本着以学定教的思想,我先对七年级学生做一下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思考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设计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繁荣。
2.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探讨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繁荣与灭亡。
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及灭亡。
2.提问:隋朝与秦朝在历史上有何相似之处?(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繁荣。
2.分组讨论:隋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
(三)课堂讲解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朝灭掉了南朝陈,实现了南北统一。
2.隋朝的繁荣(1)政治方面:隋朝实行开皇之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选拔贤能,减轻农民负担。
(2)经济方面:隋朝发展农业,推广水利工程,繁荣商业,加强对外贸易。
(3)文化方面:隋朝提倡儒学,发展科举制度,繁荣文学艺术。
3.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朝统治者的暴政、奢侈挥霍,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2)灭亡: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四)课堂互动1.让学生举例说明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组讨论: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2.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及其原因。
3.探讨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六)课后作业2.思考: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四、板书设计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隋朝的繁荣(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3.隋朝的灭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繁荣,分析了隋朝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探讨了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隋朝灭亡原因时,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问题,避免过于负面。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设计例如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设计例如二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时间节点;2. 理解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3. 掌握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1. 隋朝的历史背景;2. 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3.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1. 隋朝的文化繁荣;2.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隋朝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学习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Step 3 学习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如隋文帝杨坚、张旭等,以及隋朝统一中国、修建大运河等重要事件。
Step 4 梳理知识点〔10分钟〕让学生进展小组合作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 隋朝的历史背景有哪些?2.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何特点?3.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4. 隋朝的繁荣是如何影响后世的?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自主搜索和理解其他隋朝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步他们的综合才能和研究才能。
Step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做出总结。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简短的文章,答复以下问题:1.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特点是什么?2.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他们对隋朝的开展有何影响?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时间节点,掌握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理解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延伸,可以进步学生的综合才能和研究才能。
本节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展调整,例如增加讨论环节或引入游戏等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大型纪录片《京杭大运河》宣传片,回顾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统一我国北方的朝代,学生回答后总结:在这一混战时代,短暂的统一遏制不住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板块一:力挽狂澜成一统,1、读图说史:展示隋文帝图片,提出学生预习问题: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时间、怎样统一。
581年,杨坚,长安,589年,略。
2、合作探究: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胭脂井的小故事。
找出隋朝能完成统一的原因:民族融合,南方经济;隋文帝英明的战略战术;陈朝的腐败;人民渴望统一。
3、材料阅读: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1)隋朝的富庶表现在那些方面?(2)浅析隋朝富庶的原因有哪些?4、隋朝统一的影响:板块二:功及万载霸业衰1、自主先学播放视频《历史上的今天—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阅读教材第二标题“大运河的开通”,完成练习: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人:王建辉【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学习方法】范例导学法;表格式比较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图示法等。
温故知新:请你列举出上学期学过的朝代名称(最好按时间顺序)。
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是哪几个?【问题导学】根据方法自学: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1.隋朝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隋朝的建立者?都城所在地?2.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1.1.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人物、概况、意义?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请你讨论: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合作探究: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请尝试填写以下表格。
【自我总结】你能自己构建一个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对于本课,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自主检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10年D .618年 2.下列关于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目的在于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B .促进了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C .是隋朝灭亡的主要社会原因D .不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 3.下列政治制度由隋朝开创的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 4.隋朝能够重新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是(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隋朝建国后强化赋税的征收C.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D.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能力提升5.(2006年,山东莱芜)下列关于隋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完成隋朝统一而开凿B.以长安为中心C.北达余杭南到涿郡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6.(2006年,福建福州)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出行的方式应是()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7.(选做题)(2007年淄博市)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二、填图题8、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第1时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第1时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学习目标】、把握隋朝的成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二、明白得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判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进程】(出色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学与交流:(我的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知识填空,并尽力记住以下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功效。
、隋朝的成立与统一:81年北周外戚成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能够从头统一南北的条吗?(能够讨论)二、隋文帝的统治:(1)方法:改革制度,进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2)表现:国家统一安宁,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加。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增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刻:在在位时开凿。
从60年起。
观看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增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讨:(发觉一个问题,乃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二、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窗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你明白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请你尝试用示用意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线路图,然后假想若是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诊断评判】(相信自己必然能顺利通过!)、隋朝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奉献是四、系统总结:五、巩固训练、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奉献是A、从头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创建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89年B、601年、60年D、611年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邗沟D、江南河4、以下有关隋朝历史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隋朝的成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阅读以下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xx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
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
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xx的统一589年灭xx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同学们,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四_高三历史教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出现;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培养学生认识图能力,网上查询能力,评价隋炀帝。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积累的历史知识,运用挥发式学习方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同历史,理解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
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
反腐倡廉。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教学活动设计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盛世。
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隋朝的统一(589年)(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
)(2)削减地方官吏(3)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2、开皇之治(581-600年)二隋朝大运河(挂《隋朝大运河》图)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2.大运河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扬州大运河》)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小结:(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1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通过绘制大运河简图,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3、了解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难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的繁荣。
课时:1课时教法: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引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到了隋朝,又实现了南北统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隋朝历史。
【阅读相关资料,自主完成提纲】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_2、隋朝的统一时间:____________,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___,南北重归统一。
3、隋初的繁荣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人口____________、长安、洛阳一带修建许多的大仓库,储备可供应政府____________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________年起开通了大运河。
3、基本情况:全长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______________三点: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说明:隋朝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是隋文帝统治时期,而不是隋炀帝时期。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时间:从605年开始,至610年开通。
3、运河组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面三仟多公里。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是全世界最长的古代运河。
4、历史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但是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
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动脑筋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案提示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
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答案提示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②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
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答案提示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
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答案提示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
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
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时间:581年
隋朝的建立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时间:589年
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统一
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的繁荣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大运河的开通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