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即隋文帝)都城: 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 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 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年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 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 (1)兴修水利,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3.—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基础二.隋朝经济的繁荣1.表现:人口增长,垦田增多,粮食充足2.原因: 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2.流经的主要河道: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大运河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即唐高祖二.贞观之治1.治图方针:吸取隋亡教训,轻瑶薄赋,发展生产,善听正确意见2.治国措施:①注意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减。
②合并洲县,割除民少多的弊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三.女皇武则天的影响: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措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农业生产.勤俭节约.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农耕技术发展陶瓷业发展都市繁华(水稻育秧移植,一年两熟) (白瓷.青瓷.唐三彩)(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农作物品种增多丝织技术高超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蔬菜新品种、茶叶)街道整齐,明确分有“坊”和“市”改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三.唐朝的衰亡755年11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907年唐朝灭亡)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2.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3. 唐太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7年级隋唐历史知识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分裂走向统一,经济、文化、政治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7年级隋唐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由杨坚于581年建立,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
- 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隋朝的政治制度:- 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即尚书省、门下省、都察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3. 隋朝的经济建设:- 开凿了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 隋朝的文化成就:- 隋文帝杨坚推崇儒学,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
- 隋炀帝杨广时期,编纂了《隋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5. 隋末民变与唐朝的建立:- 隋末由于重税、徭役和连年战争,导致民变四起。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取代了隋朝。
6. 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东宫、西宫,加强了皇权。
-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注重才能和学识。
7. 唐朝的经济繁荣:-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
- 唐朝对外贸易活跃,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8. 唐朝的文化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很高的成就。
-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9. 唐朝的对外关系:-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有着广泛的交流,如与吐蕃、回纥、日本、新罗等。
- 唐朝还派遣使节到海外,如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10. 唐朝的衰落与灭亡:-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 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融合、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隋唐知识点总结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别是唐朝更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盛世”。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习隋唐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初中隋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隋朝的建立1.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2. 隋文帝下令改革制度,推进行政、军事和财政的改革。
3. 隋炀帝实施大规模修筑工程,如大运河、大明宫等。
4. 隋朝中期出现连年战乱,中原各地相继发生农民起义。
最终被攻克。
二、唐朝的建立1. 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2.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玄武门政变,太宗时期推行了“开元盛世”,文治武功今亡今有。
3. 唐玄宗时期,逢魏则天称制,建立了“肃宗”的政权。
4. 安史之乱,唐玄宗倾国倾城投降,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三、隋唐的政治制度1. 隋朝推出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活动,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 隋朝的均田制和屯田制为唐朝后期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3. 唐朝实行科举制,大量选拔士人,增强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4. 唐朝改革部分土地制度,取消均田制和屯田制,推行经济和赋税的改革。
四、隋唐的经济1. 隋朝开发了大运河,成为了中国经济联系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隋唐时期传入了许多国外的农作物和手工业品,对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隋唐时期诞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 隋唐时期开发了许多新的种植业,如桑蚕、稻麦、茶叶等,改善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五、隋唐的文化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较为先进,如制瓷、造纸、印刷术等。
2. 隋唐时期的文学也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杨炎、韩愈、柳宗元等。
3. 隋唐时期的绘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王维、吴道子等。
4. 隋唐时期的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大明宫、洛阳白马寺等建筑物。
六、隋唐的外交1. 隋朝统一了南北,使得对外交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1.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这杨坚可不得了呢,就像个厉害的开拓者,一下子就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这时候的隋朝就像个大拼图,把分散的小块都拼到了一起,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朝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时,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这些措施就像给隋朝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了。
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
这大运河可是个超级大工程啊,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的开通有好多好处呢,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就像一条大纽带把南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 “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像个接力赛选手,接过了隋朝之后的发展接力棒。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他知道隋朝怎么失败的,所以就想办法避免那些错误。
虚心纳谏。
他身边有个很有名的谏臣叫魏征,魏征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唐太宗也能虚心接受,这就像有个好的军师在身边,随时提醒他。
任用贤能。
他任用了好多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这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 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可打破了男性统治的传统呢。
武则天的统治:她在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这就像在朝廷里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把那些不听话的、捣乱的都清理出去了。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这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有本事就行。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就像一个过渡的桥梁,连接着唐朝不同的繁荣阶段。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他很有作为呢。
任用贤能,比如姚崇、宋璟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人教新标版)程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和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第1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______ 年。
建立者:隋文帝——都城:——2、隋朝的统一时间:——年”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②发展③注重吏治。
二、隋朝大运河1、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多公里。
2、开3、意义。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二、贞观之治1、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减轻人民赋税劳役;3、;4、。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水稻育秧移植栽培,改进生产工具:和。
2、;陶瓷业:越窑青瓷、和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长安城内有坊和,坊是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
5.、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统治被称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1,、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2、隋炀帝正式完善过程:1、唐太宗2、武则天3唐玄宗二、科举制的影响1、。
2、3、。
第5课“和同为一家“1、吐蕃是今的祖先,。
2、文成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3、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唐与吐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1、鉴真东渡,2、 3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1、赵州桥:由朝工匠设计。
2印制的3.、唐朝三大诗人是、、、李被称为代表作是、、、杜的代表作是他被称为,他的诗被称为。
白的代表作是。
、4、唐朝书法家有、,画家有、吴道子被称为“。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唐朝灭亡后,族建立了辽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朝,把。
改为东京,作为都城。
史称。
2、北宋与辽之间战役是。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总结与梳理
1、隋朝的建立: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于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时改革制度、开展生产、注重吏治,使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在人口大幅增长,修建了很多大的仓库〔洛口仓〕。
3、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时期,605年开场开凿。
〔3〕路线: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北到涿
郡,南达余杭〕、四条水渠〔永济渠、通
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作用〔影响〕: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的
经济开展有重大意义。
4、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隋的统一,完毕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开展繁荣奠定了根底。
5、正确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一方面增加了赋税与劳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造福于子孙后代,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第1 页。
七年级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七年级学生参考。
一、隋朝1. 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建立了隋朝。
并将都城设在当时的都城--长安。
2. 隋朝的统一隋朝在建立后,通过对南北朝的征服,实现了中国自南北朝时期以来的统一。
3. 隋朝法制隋朝加强了统一的法制建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业法统,在近代法律制度中也有重要的影响。
4. 隋朝的经济政策隋朝实行了均田制和保甲制,使农业得到了发展。
同时,隋朝在交通建设上也有不少建树,在运河和道路的修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唐朝1. 唐朝的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标志着唐朝的建立。
唐朝的都城依旧设在长安。
2. 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有很多积极的措施,例如修建了丝绸之路,与中东、中亚、东欧等文明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传播。
3. 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考取进士可以担任官员,而这一制度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之前。
4. 唐朝的经济政策唐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唐朝的农业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隋唐时期文化1. 隋唐诗歌隋唐时期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诗人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2. 经学隋唐时期的儒家学派发扬光大,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唐朝的考试制度也促进了经学的发展。
3. 佛教佛教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包括梵文佛经和禅宗在内,都是将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宗教与哲学相融合的产物。
佛教对隋唐文化的深远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总之,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它的政治和文化成就影响至今。
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来说,了解并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⑴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开凿时间:605-610年。
⑶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⑷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⑸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⑹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2024年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的建立1. 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南北朝后,于581年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北京)。
2. 隋文帝贯彻开疆拓土的政策,西征高句丽、南侵陈朝。
3. 隋文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均田制,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地位。
4. 隋炀帝即位后,大力推行奢侈浪费的政策,导致民怨沸腾。
5. 隋末发生了黄巢起义,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1. 李渊于618年发动兵变,废黜隋炀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
2.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实行了多种政策,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3. 唐太宗推行了金融政策,实行了开元盛世,加强了对外贸易,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 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兴盛。
5. 唐玄宗是唐朝最辉煌的一位皇帝,他实行了长安盛世,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三、唐朝的政治制度1. 唐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拥有所有权力,由皇帝任免官员。
2. 唐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实行宰相、尚书等官制。
3. 唐朝设立道、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建立了严密的地方行政体系。
4.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分为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5.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例如大理寺、少府寺等,监察官员的廉洁行政。
四、唐朝的社会经济1. 唐朝实行均田制,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2. 唐朝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产量。
3. 唐朝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许多集市和商业中心。
4. 唐朝推动了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繁荣起来。
5. 唐朝实行货币制度,铸造铜钱流通使用。
五、唐朝的文化教育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被称为“盛唐文化”。
2. 唐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等,例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
3. 唐朝兴建了许多大型建筑,例如大雁塔、小雁塔、大观楼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
4. 唐朝兴修了许多宫殿和花园,例如九华宫、礼部省温泉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七年级下册隋朝知识点总结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本文旨在对七年级下册隋朝历史课程中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时期。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于581年由杨坚建立,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杨坚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农田制度改革、兵制改革、官制改革等,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其中最重要的是《隋书》和《隋律》,成为后代法律、历史文献的重要典范。
二、隋朝社会文化1.建筑文化: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大量资源释放,使得建筑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像洛阳白马寺、大興城楼、江都南京禅寺、大通宫等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诗词文化:隋代诗词代表作家骆宾王,有《将进酒》和《咏鹅》两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隋代还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如杨素、杨贵妃、杨玉环等,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
3.科技文化:隋朝在水利、农业、制瓷、造船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在这方面,隋朝是中国科技黄金时代之一,许多技术繁荣了千年。
三、隋朝的衰落和灭亡1.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占领了长安等城池,导致隋朝政令不通和税收减少,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暴政和腐败:随着隋朝统一战争结束后,大量的人员空置和物资浪费。
隋炀帝任用贪官污吏,放纵奢侈、淫乱,扰乱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3.北方环境的恶化:气候从中亚草原一度向南移动,导致北方草原变成了沙漠,隋朝的国土对外部逐渐开放。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隋朝历史课程中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隋朝虽然历史短暂,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隋朝的历史,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年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一、隋朝的建立1. 隋的建立:某年,杨坚(即隋文帝)成功夺取北周政权,进而建立隋朝,并将都城定于长安。
2. 隋的统一:时间:某年,隋朝成功灭陈,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原因:其一,长期的分裂与战乱导致人民对统一有着强烈的渴望。
其二,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时江南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其三,隋朝致力于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而陈朝则因统治腐败,力量日渐衰弱。
3.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表现:人口迅速增长,垦田面积扩大,粮仓充盈。
原因:一是国家实现了统一,社会安定有序。
二是隋文帝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
三是统治者身体力行,提倡节俭。
在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相对较轻,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进一步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原因:一是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隋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三是以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 时间、人物:隋炀帝自某年起,主持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 中心、起始点:该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 长度及地位:全长超过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还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9. 评价:积极方面: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消极方面:大运河的开凿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但值得注意的是,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总体而言,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对###历史的重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军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统一。
3、从统一到灭亡、从地位到影响,隋朝统治类似于秦朝。
4、杨坚(隋文帝)时期,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5、隋朝大运河:①此运河开凿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统治。
②此运河是隋炀帝开凿的。
③此运河开凿的时间是605年。
④大运河以洛阳(今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⑤大运河分为水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⑥大运河的长度是两千多公里。
⑦评价此运河或(此运河的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⑧此运河开通的意义或(有何作用)是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运输。
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建立时间是618年,定都长安。
2、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
4、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里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
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话是唐太宗说的。
7、人称“房谋杜断”是房玄龄、杜如晦。
8、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指的是魏征。
10、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繁荣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同学巩固学过的繁荣一时的隋朝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繁荣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繁荣一时的隋朝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589年灭陈南北重归统一标志3,影响:结束分裂局面开创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隋朝经济发展繁荣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三:开通大运河1,时间:605-610年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目的:加强南北交流:巩固统治:方便南巡条件:经济实力:社会稳定:古运河为基础3,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积极:政治:成为调控南北的政治纽带,巩固隋的统治。
经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文化:南北文化相交融消极:劳民伤财:伤忙惨重。
繁荣一时的隋朝知识链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一隋文帝中国皇帝隋文帝究竟是一位多只要的人物呢?西方人把他与欧洲帝王查理曼相比较。
两个人的生涯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罗马帝国灭亡约三个世纪以后,查理曼成功地重新同意了西欧。
在汉王朝灭亡约三个半世纪以后,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
当然查理曼在西方远比隋文帝在中国有名气,但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像隋文帝哪样有持久影响力的帝王的确为数不多。
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自那时起,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古代,隋文帝应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一位有功于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富强的杰出人物,被评委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扬州琼花的传说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
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
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到再次移送扬州。
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点整理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陈后主骄傲自大
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
(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
(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图)
3、意义:
(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评价:
积极方面:意义
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
(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
(5)都因为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
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