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 格式:pdf
- 大小:66.63 KB
- 文档页数: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符号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或者创造所用语言符号。
(一)随意原则随意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目的;二是语言符号的使用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和规范。
(1)运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即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因此,凡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语言符号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英语”“美国英语”,但如果把“英语”改成“美国语”,其含义也相同。
(2)表示一个概念,只要认为该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等同的,则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即可被视为同一事物,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等值关系。
如:主体和客体、动作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等都是等值关系。
(3)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既可以表示同一种思想感情,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我爱好数学”和“我喜欢数学”;“他不喜欢喝茶”和“他喜欢喝茶”。
(4)运用语言来交际,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礼貌。
如:英语不说“ My Teacher”,而要说“ My Teacher”;对妇女用“您”,对男子用“你”,对朋友说“ Please”,对熟悉的人说“ What’s Up”。
语言符号任意性,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们使用语言符号交际,只要符合上述原则,就应予以尊重,无论语言符号本身合不合理、正不正确,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自由原则(三)无限制原则(四)非约定原则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1)简单性,即语言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能够省略更多的语音成分;只有一套声音,没有像物质一样复杂的形态,因而,语言符号比物质符号简单得多,而且由于声音占有空间小,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觉;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2)约定性,即语言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表示某种意义,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标记。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近年来,随着人类语言研究的进步,语言学家对语言学的理论上的探索与发展也更加深入。
其中,“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Saussure’s Principle of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Symbols)便成为当代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索绪尔是欧洲语言学家中最杰出的,他创立了现代结构语言学,1916年他的代表作《语言的结构》(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大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他曾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的理论,即语言符号是人为设置的,没有必然性。
首先,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他说,语言符号是一种人类创造的,自然没有任何必然性。
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一词可以指任何形式:它可以是词汇、句子,或者是句子中的元素,比如单词、音素,例如“dog”可以译为“狗”,也可以译为“犬”。
此外,“狗”和“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它们之间也没有必然性。
其次,索绪尔也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中,他指出,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中的新概念和新词汇即可以来源于现有的旧字的创新拼写和新意,也可以新颖地将两个单词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字,甚至会发明新词。
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正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体现。
最后,索绪尔也认为,任意性也表现在语言的意义上。
他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但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例如,在英语中,单词“dog”的意思是“狗”,而在法语中,相同的单词“chien”的意思是“犬”,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创造的,它的任意性体现在语言符号的形式、变化以及语义上。
索绪尔本人也被认为是语言学史上杰出的理论家,他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为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
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
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摘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正文:“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纯的事物和名称。
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
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班级:09汉语言文学3班姓名:刘芸学号:SY090134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同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也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符号,就是指标记事物的记号,人类用来交际的语言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是它的物质形式。
符号的的一个特点是,它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思的结合,也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相互对应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早期人类在使用最初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如何让记事变得简单明了。
因此,早期语言通常都是运用最简捷直白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在短时间内能够流通于生活群体内,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语言表达法。
由此看来,语言的形成便成为了一个契约,语言遵守的是人们的约定,其本身并不具有自然的规律。
同时,文字的产生晚于语言,而这里讨论的语言是语音与文字的统一体,与单纯的说话不同。
那么,在语言,即“说话”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文字才人为地进入了整个的语言体系。
也就是说,文字是赋予语音之上的。
那么在语音早已定型的状态下,文字的形式必然不可能跟语音有任何实际的内在自然联造字”,所以,人的主观能系。
语言体系的形成,其中其最大作用的就是人的“动性在这之中达到了最大的发挥,这种作用即为语言的“约定俗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摘要: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概念和表示该概念的语音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和先验的联系,而是任意的组合。
音和义结合在一起后,社会使其具有了约定俗成性。
任意性始终都是语言符号的根本性原则;其他相关说法,是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Abstract: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absence of logical and prior relation between sound pattern and concept it stands for,but any combination. Sound and meaning together,so that it has agreed to social custom.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symbols is alway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ther related claims,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supplement under.Keyword:linguistic sign ;Arbitrariness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论述了语言符号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即语言符号音译结合的任意性,并将其视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或基本真理”。
在书中, 给它作了如下定义:“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结合的整体,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这段话表明,语言符号可以分解为声音和意义两部分。
声音是形式、意义是内容,声音和意义结合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只有这个结合后的整体才能代表被表述的事物。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声音和意义(形式和内容、能指和所指)结合时完全任意的观点所在。
语言符号通过意义把声音和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虽然具有任意性,但也应是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共同遵守的,这是语言符号的另一个性质(强制性)所决定的,也可以理解成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这种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以词为例,从词的本身,特别是一种语言的根词来看,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音与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例如汉语中“马”“鹿”等词,为什么普通话用“ma”“lu”等声音表示,是说不出什么道理的。
此外,为什么同一事物的名称,不同语言,不同方言有不同叫法,即使是同一语言,同一方言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叫法,这些都只能从语言的任意性上去理解。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又叫理据性。
如果说任意性是指各种语言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那么理据性就是指个别语言具体的命名关系。
它揭示具体语言的词源,展示语言变化的历史。
又以词为例,它表现在词的内部形式的可论证性,词的派生,词的合成,词与词的组合都是相对可论证的。
浅析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摘要:本文通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理解,结合文学语言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从语言的语音层面和结构层两方面出发分析指出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结是任意的、非理据性的。
关键词:文学作品;任意性;语言符号;能指;所指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69-01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首先表现在下面4个方面: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汉语中的人、树、路、妻子、月亮,汉语的读音是ren、shu、lu,英语的读音是person、tree、road。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为什么说文学语言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结可以是任意的、无理据性的呢?因为文学语言和我们日常言语以及科技文献、法律等用语有着根本的区别。
科技文献、法律等用语注重理据性,逻辑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必须是人们预定俗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它通过符号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而这些符号,我们称之为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一种代表特定含义的符号,它们既可以是听觉符号,如声音和音调,也可以是视觉符号,如文字和手势。
在语言中,每个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但它们的意义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符号本身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换句话说,无论是语音符号还是文字符号,它们与所代表的现实世界之间没有固定的必然关联。
例如,我们在汉语中用一个字母“狗”来表示一种动物,而在英语中则用单词“dog”表示同样的意思。
这两个符号在形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表明,符号与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并非固定的,而是由人们的约定和共识决定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历史和发展来看。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完整和固定的符号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交流的需求,人们逐渐约定俗成地创造了各种语言符号,并为这些符号赋予特定的意义。
因此,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绝对的必然性,而是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还可以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解释。
语言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任意性原则”。
它认为,语言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并且约定俗成的。
符号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只是作为一种约定的方式被人们使用和理解。
这种任意性使得语言可变且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交流需求。
另外,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还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的学科。
在不同的语境中,相同的符号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
这是因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来解读符号的含义。
例如,在朋友间的对话中,一句“你真棒!”可能表示赞美,而在评价一部影片时,同样的话语可能表示批评。
这说明符号的意义是与特定的交流情境和目的紧密相关的。
浅谈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摘要语言符号创制时的这种任意性又叫规定性。
语言符号系统正是基于这种任意性而建立起来的。
但这并不是说语言系统中的每个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都是任意的无理据的。
实际上语言系统中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其他的符号是可以论证的。
关键字绝对:相对:任意性AbstractWhen creating the kind of language sign arbitrariness and that stipulation. Language is based on this kind of facultative symbol system was set up.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 language of the system of language sign of each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and is referred to any unreasonable according to. In fact the language system only part of the symbol is absolutely random, the other is the sign of can be proved..Key wordsabsolute:relative:random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
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符号的最主要性质就是它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自然”联系,没有依据可言。
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为什么用rén这串声音与“人”的意义结合来表示能够用两条腿走路、能进行劳作、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二者之间的结合完全没有理据可言。
语言符号创制时的这种任意性又叫规定性。
语言符号系统正是基于这种任意性而建立起来的。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读《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
语言符号理论
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通过使用符号,人类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和经验。
符号的任意性也使得语言能够适应不同的语境和需求,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符号的任意性还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符号本身来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而需要考虑符号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解读方式。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而同一个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达。
这就给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叔本华和德·索维尔洛普的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对语言学乃至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学中,这一理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提出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在翻译学中,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强调了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推动了翻译研究对语境因素的深入探讨。
在文化研究和社会科学中,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引发了对符号和意义建构的理论思考,拓展了研究领域和方法。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乔治索绪尔通过对无意义和有
意义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的语言学原理,这似乎是一种让人质疑的结论,但它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原理,影响着每个人的沟通方式,也对人们的思维产生着重要影响。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最早是被乔治索绪尔设计的,乔治索绪尔曾经对无意义和有意义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论是:任何给定的语言符号都不能仅仅根据它本身而有将这个语言符号含义化的能力,也就是说,意义的创造与联想只能依靠人的主观能力来完成,而不能简单的由语言本身的符号给出语义解释。
那么,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又是如何作用于人类面对语言时的思维运作的呢?当人们面对语言,主要是直接作出感性分析,从语言中创造出特定的意义来。
乔治索绪尔认为,人们创造出的意义不能直接源于符号本身,而是需要人的联想、抽象、综合等思维过程中的主观影响来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只提供给人们一种抽象的概念与思维,而真正的意义却要借助于个体的联想、分析与抽象能力来实现。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也给了人们一个理解语言系统的
重要思路,它告诉我们,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是一种方式,把信息传递给他人,甚至更多,它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思想或情感,甚至可以塑造一种情绪。
因此,当认识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后,人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同时也更好的使用语言,从而更好的传达
信息、塑造思维与情绪。
总而言之,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原理,它阐述了语言不能简单的由语言本身的符号给出语义解释的概念,同时也让人们能更真切的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这一原理在让人们更好的使用语言,更好的传递信息上至关重要。
试析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是索绪尔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也是全面理解索绪尔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
但是,多年来,在语言学界对任意性学说的理解,研究者们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一些相关的论述,从而对该理论提出相关的质疑,引发我们对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重新思考和评价。
1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定义及其问题的提出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联系,即是任意的。
而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
所以,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但是,语言中一旦确立了所指与能指的关系,使用该语言的人就别无选择,只得将它们这样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语言符号是“先任意”“后非任意”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符号有其任意性的一面和非任意性的一面。
对于语言符号的“后非任意”一面,很容易理解,也能得到认同与接受。
巴尔特和雅各布森等都认为,作为心理再现的概念所指和语言符号的能指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它们的结合是集体操练的结果,所以丝毫不具有任意性。
那么,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实际上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符号是否是“先任意”的?2 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几点质疑索绪尔在讨论语言的结构时,提出了语言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观点: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
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符号可以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
2.1 关于“绝对任意性”的评价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性质的最正面肯定的论述就是他提出的“任意性第一原则”。
前面刚开头已经提到过: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即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他举例来证明这一点。
“姊妹”的观念在法语里用来做它的所指的s-o-r(soeur)这串声音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它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
对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思考浅谈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中索绪尔首次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们管它叫符号学。
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
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我们说不出它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他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是预先确定了的。
语言学不过是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的领域。
”而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任意性。
索绪尔把这一特性称为“第一原则”。
我们接下来就重点认识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特点。
一、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写道:“符号的任意原则没有人反对。
但是发现真理往往比为这真理派定一个适当的地位来得容易。
上面所说的这个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
诚然,这些后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同样清楚的;人们经过许多周折才发现它们,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原则是头等重要的。
顺便指出:等到符号学将来建立起来的时侯,它将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些以完全自然的符号为基础的表达方式──例如哑剧──是否属于它管辖范围。
假定它接纳这些自然的符号,它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以符号任意性为基础的全体系统。
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
例如那些往往带有某种自然表情的礼节符号(试想一想汉人从前用三跪九叩拜见他们的皇帝)也仍然是依照一种规矩给定下来的。
强制使用礼节符号的正是这种规矩,而不是符号的内在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说,完全任意的符号比其它符号更能实现符号方式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这种最复杂、最广泛的表达系统,同时也是最富有特点的表达系统。